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钰铭

陈钰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3/12/14 10:17:24

陈钰铭1958年12月9日生,河南洛阳人,1976年入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总政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结业于中国美院中国人物画高研班。现任总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外画家。中国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钰铭

外文名:未知

别名:无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1958年12月

逝世日期:在世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国美院人物画高研班

信仰:中共党员

主要成就:《历史的定格》

《记忆·碎片》

代表作品:《历史的定格》

艺术简介

国画家陈钰铭偏爱生命中沉重、崇高的精神力量关注社会普通人群的生存状态。从他早期的《陇上人家》等作品中,便流露出讴歌生命主体的取,并显示出了对驾驶这类题材的能力与素质。大型历史画《历史的定格》,则是陈钰铭创作历程上的转折点。这幅作品无论是造型方式、笔墨技法还是作品的悲壮意识,都极具个性化的情感特征,满构图、重色块、高亮点的笔墨形式臻于完善,讴歌生命意识的价值指向更加明确。

经历

1974年高中毕业到河南偃师县寇店窑沟大队第七生产小队插队;1976年入伍到山西省岢岚县某部队;1979年调入后勤部汽车营电影组任放映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调入基地政治部电影组;1982提升为干部;1984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86年任俱乐部电影组长、文化干事;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86年任俱乐

主要展览

主要展览:1982年版画《征途》参加全国第七届版画展、全军美展·北京;1987年《红马》、《边区日报》、《霜月》参加全军美展·北京;1976年《山菊》获中华怀大赛佳作奖·北京;1989年《垄上人家》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北京、《荫下》参加大陆、台湾、香港当代水墨新人奖佳作奖·北京;1992年《家园》参加第八届全军美展·北京;1994年《历史的定格》等参加高研班结业作品展·北京;1995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参加中国美院作品台湾邀请展·台北、《历史的定格》获第四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北京、《历史的定格》获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国际美展金奖·长春、《向日葵》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并获奖·北京;1996年《天籁》等作品参加国际艺苑水墨延伸展·北京、《吉祥之路》参加全国首届佛教大展获一等奖·北京、《天籁》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北京;1997年《走过萨迦》参加1997年中国艺术展中国画展·上海、《血祭》参加1997年中国艺术展·北京、《大河上下》参加第九届全军美展并获奖·北京;1998年《古堰》等作品参加军旅画家十人展·桂林、《古堰》参加首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1999年《暖冬》等作品参加水墨延伸——中国人物画肖像展·北京、《大河上下》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北京;2000年《京西六月》、《月挂城东》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暖冬》等作品参加北京,南京中国当代名家特展·南京;2001年《走出冬季》参加2001年水墨延伸——中国画展·北京、《蒋南翔》参加名字绘清华展·北京、《天籁》参加百年中国画展·北京、《贴心人》参加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北京、《谢子长》参加建党80周年光辉人物画展·北京;2002年《艺人韩贵山》、《五哥与兰花花》参加上海面对面油画、中国画人物肖像展·上海、《谢子长》参加第十届全军美展·北京、《历史的定格》等作品参加军旅画家邀请展·广州、《记忆·碎片》参加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邀请展·深圳;出版:1991年《陈钰铭速写集》(长城出版社);1997年《历史的定格》、《天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相关资料

陈钰铭偏爱生命中沉重、崇高的精神力量和关注社会普通人群的生存状态。

评价

在《向日葵》、《古堰》、《黄河滩》、《金秋》、《二月二龙抬头》等描绘黄土高原的系列作品中,陈钰铭对绘画的精神传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蕴含在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也变得更加强烈。茫茫的黄土、苍苍的河水、木讷沧桑的面孔,引起了画家莫名的冲动。画家在精神层面上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力展现人物顽强、坚韧、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以最为真切朴实的感受,提升了人们对黄土高原、对世世代代生长于此的高原人的认识。

获奖收藏

2008年《夺回光明》情系汶川全国美展获优秀奖·北京;

2004年创作《西部筑路工》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宾虹学术奖;

2001年《贴心人》参加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北京;

1999年《大河上下》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北京;

1997年《大河上下》参加第九届全军美展并获奖·北京;

1996年《吉祥之路》参加全国首届佛教大展获一等奖·北京;

《天籁》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北京;

1995年《历史的定格》获第四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北京;

《历史的定格》获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国际美展金奖;

《向日葵》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并获奖·北京;

1976年《山菊》获中华怀大赛佳作奖·北京;

《荫下》参加大陆、台湾、香港当代水墨新人奖佳作奖;

2008年2009年国家重大题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夺回光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06年《血战刘老庄》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01年《谢子长》被盼盼集团收藏;

焦裕禄》被嘉兴市博物馆收藏;

《古船》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另有作品被河南艺术中心,宁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收藏;

2000年《暖冬》被上海中国画院收藏;

1994年《向日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著作出版

1,《陈钰铭速写集》,长城出版社。

2,《走近画家——陈钰铭》,200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

3,《写意画家陈钰铭》,2002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中国当代画家自选小辑——陈钰铭》,2001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5,《名家逸品——陈钰铭》,2005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6,《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陈钰铭》,2003年大象出版社。

7,《老河滩——中国画名家作品赏析·陈钰铭卷》,2011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创作理念

陈钰铭谈《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接到国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创作任务时,陈钰铭对“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细节并不太清楚,因此,他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状态、工具、服装、人物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其中,人物形象和日本侵华时所用火车的资料收集尤为繁杂、艰难。

“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逃难的大部分是山东人,“九·一八”后多数返回了山东。因此,我就到山东临沂地区,花了一个月时间搜集形象。”陈钰铭所谓的“搜集形象”就是跑到集市上蹲守,寻觅符合形象要求的大汉、老人、小孩等,一个集市找完了便辗转到下一个集市。他收集资料主要靠拍照片,有时对方会很配合,也有很执拗不让拍的。“有个卖小米的老农,他的形象、体型很符合我画里的主角,但他死活不让拍,画速写更不可能,我就把他的小米都买了,这才感动了他!还有一个卖鸡蛋的老人也不让拍,我就又把他的鸡蛋都买了。”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人都不让拍,画速写得收费,很多人听说他是为国家画历史画时,热情非高,无偿地积极配合。

陈钰铭所创作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主要以逃难场面为主,除了悲愤的人群外,火车是画面中最典型的表现工具。据了解,当时日本人为了侵占中国,将日本最好的火车开到了东北。陈钰铭打听到长春有这种火车,于是便急忙联系当地的宣传部门,但在找到后却发现,长春的那个老火车不是日本的,而是美国产的,且时间更早——产于1910年。之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热情帮助下,他又打听到我国东北边境靠近朝鲜的一个小县城内有这种火车。于是,他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借了很多服装,自己又买了一些衣服道具赶到那里,当地林业局还帮助组织林场工人准备做模特。当陈钰铭到达后却发现,这列火车是拉木材的小火车,根本不是他要找的火车。之后,他又打听到沈阳有老火车,但当时沈阳新成立的火车博物馆归属问题没有解决,不允许拍照。陈钰铭在软磨硬泡无果后,只好偷偷拍下匆忙离开了。至于人在火车上的比例,因没时间进行测量便无从知道。

后来,又有朋友推荐说北京798艺术区附近有一个火车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管理十分严格,不允许拍照,更不让他人攀爬火车进行测量。最后他找博物馆领导方协商的结果是:拍一照片3000元钱。“因为还要组织大量的民工摆动作,算起来太贵了!”陈钰铭无奈又跑到了唐山。“唐山的蒸汽机车很多,开滦煤矿宣传部听说后组织了很多民工配合。我于是对火车一个个进行比较,费了很大劲。”陈钰铭说。

除去人物、火车资料难以搜集外,陈钰铭最大的遗憾是绘画时间不够用。“我创作过很多大画,但像这种将火车做背景,有大量的人物组合的画还是第一次。画的过程很艰难,如果时间更充裕的话,细节会处理得更好。”谈到具体的创作时,陈钰铭认为在人物细节的处理上也存在些遗憾,比如很难找到如当时一样头巾的老人了,人物形象处理存在一定困难。“服装好找,关键是形象。画里大大小小70多个人物,前面20多个是具体形象,后面则都虚一些。火车上的人也不能雷同,哪一个人物画坏了,整张画就算废了。”陈钰铭说,“时间很紧,我经常是凌晨两三点钟睡觉,之前是坐在那儿看图,想着怎么改。”

陈钰铭认为,历史画创新很难,因为历史事件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将画面画得太抽象会缺乏共鸣,关键是要将形象画好。“我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去山东画素描?就是要老老实实将形象塑造好,只有把形象塑造好了,大家才会认可。

标签: 陈钰铭

更多文章

  • 卜孝怀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卜孝怀

    卜孝怀(1904~1969)又名卜宪中、卜广中,河北安国人。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学院、华北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国画学研究会助教,华北居士林佛教研究班教导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创作员,北京中国画院兼职画家。幼年即酷爱绘画,勤奋好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及朝阳大学,专攻人物画,

  • 许幸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许幸之

    许幸之,中国电影导演,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擅油画,粉画、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1916年随吕凤子学画。1919年进上海美专,1923年在上海艺术研究所进修,后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曾任中华艺大西洋画科主任。中文名:许幸之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扬州出生日期

  • 赵松涛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松涛

    赵松涛(1916.9-1993)男,汉族,字劲根,号本坚。天津市人。山水画家。中文名:赵松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93赵松涛自幼喜习书画,早年以《芥子园画谱》为师,后拜海派画家王石泉为师研习中国画。取法宋、元、明、清诸名家,尤喜石涛、石溪。擅写意泼墨山水,

  • 田鹤仙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田鹤仙

    田鹤仙,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鹤仙,号梅华主人、荒园老梅。少年时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年曾任景德镇税务局职员,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后来才加入绘瓷行列。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鹤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画家王冕的影响,其竹杆似断非断,节节相连的用笔及构图无处不体现王冕的绘

  • 丁雄泉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丁雄泉

    丁雄泉(1920-2010年5月19日)出生于中国无锡,画家,多次举办画展,自号“采花大盗”,“风流先生”。中文名:丁雄泉别名:“采花大盗”,“风流先生”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中国江苏无锡出生日期:1920年逝世日期:2010年5月19日职业:画家主要成就:法国巴黎保罗费希提画廊美国纽约查列特画

  • 陈兰芳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兰芳

    陈兰芳,(1885—1969)广东东莞人。早年曾到香港谋生。回东莞创设陈泰记,生产爆竹、烟花。后又承继叶兰泉在九龙开设广万隆爆竹庄,遂垄断香港的爆竹业,并将产品打进国外市场。1920年后又在澳门、佛山等地开设分厂。至抗日战争前,已执全国爆竹、烟花生产和出口之牛耳,被誉为“爆竹大王”。此外,还经营航运

  • 潘静淑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潘静淑

    潘静淑(1892—1939),名树春,吴门大画家吴湖帆夫人。她出身于潘家,一个世代簪缨的家庭。在苏州,潘家与吴家,都有“富”、“贵”之分,潘静淑属于苏州显赫的“贵潘”。中文名:潘静淑外文名:树春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2逝世日期:1939曾祖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官至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位及人

  • 张伏山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伏山

    张伏山(1910—1987),名存恒,号横河老人,即墨城阁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著名指画、国画家。作品有《东崂探胜》、《樗散庐诗词题跋草稿》等。张伏山很注重文学修养,得空就手不释卷地研究古典诗词,所以,他的题画词豪放、浪漫,具有自己的特色。中文名:张伏山别名:名存恒,号横河老人国籍:中国

  • 马宝山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宝山

    马宝山,人名。同名人物有:书画鉴赏家、戏曲家、作家和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中文名:马宝山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衡水南谢漳村出生日期:1911.1.25逝世日期:2004.3.6职业:书画鉴赏家马宝(保)山(1911.1.25-2004.3.6)河北衡水南谢漳村人,16岁便只身到琉璃厂当学徒,从事碑帖书

  • 王静斋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静斋

    王静斋,名文清,以字行,回族,天津人,中国近现代著名伊斯兰经学家、著作家、翻译家、学者,与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并称中国伊斯兰近代史上的“四大名阿訇”。其翻译、注释的伊斯兰典籍《古兰经译解》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中文名:王静斋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日期:1879年逝世日期:1949年职业:经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