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秉衡

李秉衡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4/1/14 22:54:11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清朝大臣,今辽宁庄河鞍子山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十年(一八八四年)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李衡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1900年庚子之变,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一度列名张之洞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协议,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李秉衡由江苏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杨村(今武清县)败绩,退至通州(今通县)服毒自杀。时年七十岁。谥忠节。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秉衡

别名:鉴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

出生日期:1830年

逝世日期:1900年

职业:四川总督、长江水师大臣

谥号:忠节

污点误国:甲午战争坐看威海卫失守拒发援兵

中法战争

原任知县。光绪五年(1879年),当冀州知州。再二年升为永平知府。十年后(1884年)担任任广西按察使。中法战争时,李秉衡主持龙州西运局。隔年和冯子材获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光绪20年5月担任安徽巡抚。

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五月授为安徽巡抚。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调李秉衡为山东巡抚。

日军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后,旅顺防务吃紧。清廷命已于十月移驻烟台的李秉衡派兵增援,李却“专顾一隅”。山东省群吏曾请求“增募二十营以塞登莱诸海口”,李秉街坚执不许。十一月四日,清廷再命派四营“即日拨队前住”、但缓不济急。十二月十三日,海城陷后,李秉衡方令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所部嵩武军北渡赴营口援辽东”。

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十二日,清廷闻日军有进攻威海之说,电渝李鸿章、李秉衡“飞饬各防军,昼夜逡巡,实力严防,不得稍有疏懈”。十八日,李秉衡电疏:威海后路“情形均属万紧,惟有就现有兵力,分布各岛口,嘱饬各营昼夜逡巡瞭望,无敢疏。”但是实际上并未认真采取积极防御措施,甚至把兵力零星分布在东起成山角、荣成,西至宁海、烟台,“共三百里之遥”的漫长防线上,不分主次,分兵把口,致使防务薄弱。日军在荣成湾登陆后,李秉衡不敢按原议抽威海卫后路二分之一的兵力驰援前线,只派孙万龄等少数军队前往迎敌。二十五日,日军攻陷荣成,李秉衡自请交部议处。并再电朝廷,报告“贼势太众,威太危,烟亦岌岌”;说明“兵太单”、“营少势难措手”的苦衷,要求将贵州古州镇总兵丁槐所部五营截留,奏请俯准。饬令提督董福祥带所部各营,星夜开拔至山东,以便“合力防剿”。此议已得朝廷照准。但是,援兵迟迟不达。不久,威海卫南帮炮台失陷。三十日。清廷曾电谕李鸿章、李秉衡:烟台为“通商口岸,防务较缓”,调孙金彪率军前赴威海协防,李秉衡却以“烟守将只孙金彪一人,若再调往,无人守御,烟台必危”而拒绝。李秉衡仅派军扼守威海西路,对于威海的战事不闻不问。二月三日,日军进占威海卫城和北帮炮台。李秉衡请旨将自己“交部严加议处”,电奏中称:威海已失,登州、烟台必为日军所争,“秉衡即死守烟台,于大局毫无补救,获罪滋大。目前统筹全局,似应移扼莱州(今掖县)一带,催集援兵,自西而东,节节进规,以固省城门户,以顾南北大局。”

二月九日李秉衡至黄县,十二日退驻莱州。他告诉丁汝昌自己已移扎莱州,防威海之兵亦径退莱州。不久威海失,北洋水师覆灭,与李秉衡“目击刘公岛危急,不克救援”有密切关系。外国观战记者肯宁咸在论述刘公岛失守的原因时,认为“本省巡抚(李秉衡)既按兵不动”,不“应约发援兵”是重要原因。

二月二十五日,清军收复宁海州(今牟平),二十七日收复文登。李秉衡却不令军队继续收复失地,反于三月三日致电清廷说:山东军力甚单“若深入恐贼抄截后路”。前线清军奋勇抗战,并于五日收复荣成。李秉衡仍不敢令军队收复威海卫城。

四月十九日,李秉衡闻日本欲割辽河以东、台湾,索赔款一百兆两之说“忧愤填膺”,披沥上陈,建议皇上“乾纲独断,如彼族要挟过甚,则绝其和议。勿为虚声所恫喝,勿为浮议所摇惑,”继续坚持抵抗。并表示:“臣虽老怠,愿提一旅之师,以伸积愤,即捐糜顶踵亦所不惜”。但是《马关条约》还是签订了。四月二十五日李秉衡又上《奏和议要挟过甚万难曲从折》,要求情廷“立绝和议,布告天下臣民并各和好与国,声其欺侮要挟之罪,为万国所不容,神人所共愤;以偿兵费之款养战士,严敕各将帅督抚,效死一战”。清廷不纳,并于五月八日与日本互换《马关条约》。李秉衡在反对议和过程中,表现出的可贵的民主共和思想。论者或以为李秉衡属封建顽固派,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李秉衡在想方设法阻止议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主张用西方“民主共和思想”来阻止卖国条约。这实在是令人对李秉衡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庚子之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因巨野教案而派兵强行进入胶州湾,李秉衡认为“土地不可自我而失”,派兵与其相争,因此被罢黜,担任四川总督,但未到任便因德国压力而被罢免。光绪26年(1900年)担任巡阅长江水师大臣。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李秉衡一度列名张之洞、刘坤一两总督倡议的东南互保,但随后力请募兵入卫京师,并在慈禧太后召见时极力主战;于是领四军出战,在杨村(今武清县)兵溃,退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服毒自尽。初谥忠节,随后联军将李秉衡列入事变祸首,要求严惩,清政府以秉衡先死而不予治罪,但下令追夺一切官职并撤销恤典。

评价

《清史稿》:“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难,大节凛然,此不能以成败论也。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荣光争大沽,凤翔守爱珲,虽已无救於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为之夺气,何其壮哉!”

标签: 李秉衡

更多文章

  • 李利贞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利贞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逃至苦县将“理”改为“李”,后被尊称“李姓始祖”。中文名:李利贞国籍:中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中原苦县(今河南鹿邑一带)出生日期:公元前1069年逝世日期:公元前992年性别:男所属时期:殷商历史身份: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父亲:理徵他是老子

  • 李瑞贤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瑞贤

    李瑞贤(1979年9月16日-2008年12月1日)韩国5人音乐组合“MSTREET”的主唱李瑞贤(本名李中贤)2008年12月1日下午被发现死于自己的办公室里,年仅30岁。警方表示“李瑞贤的尸体旁边摆有遗书,目前警方已确定为自杀,而自杀原因与生前借钱炒股失败有关。中文名:李瑞贤别名:李瑞贤国籍:韩

  • 李爱静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爱静

    李爱静(Evangeline,1987年3月17日-2007年9月6日),韩国影视演员。毕业于韩国汉阳大学戏剧电影系,出演过《大王之路》《朱蒙》《蓝色生死恋之秋天的童话》。中文名:李爱静外文名:Evangeline别名:李爱情李爱贞国籍:韩国血型:0型身高:175cm体重:47kg出生地:韩国首尔出

  • 李和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和曾

    李和曾(1921-2001),北京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学刀马旦、武生,并为程砚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后为京剧“高派”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高庆奎先生所器重、培养,专工京剧老生。1939年,他出科后不久,正式拜高庆奎先生为师。中文名:李和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

  • 李少白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少白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的一个偏僻乡村,2015年3月16日仙逝。一生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倾注全部精力。参与撰写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成为中国电影史研究至今为止最为详实,资料最为丰富的一部巨著。后有著作《影心探赜》、《中国电影史》等等。中文名:李少白别名:李少白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 李朋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朋

    李朋(1921.06~2008.07),男,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财政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公室原副主任,原世界银行理事会中国副理事,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顾问,部

  • 李青林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青林

    李青林,原名方琼(1913—1949)女,四川泸州人。1913年11月19日生于泸县城,中学时期就痛恨恶势力,同情贫苦人民,1939年入党,在泸州、重庆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再次转移来重庆,在南方局妇运组领导下工作,常与《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邵子南接触,产生了爱情,相约结婚。1947年2月28日清

  • 李文林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文林

    李文林(1900—1932.5.30),男,汉族,原名周金堂,后改名周郁文,南昌起义后化名李文林,江西吉水水田乡石鼓村人。他是江西地方红军创始人,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一旅党代表。后因反AB团运动被处决。中文名:李文林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西吉水出生

  • 李又兰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又兰

    李又兰(1919年11月18日—2012年2月2日),女,又名李幼兰,小港港口人。爱国实业家李善祥次女、张爱萍将军夫人。1937年抗战开始后由沪返回小港,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新四军军部速记班班长、新四军政治部巡视员、华中局党校组织干事、新四军三师政治部组织股,2012年2

  • 朱红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红灯

    朱红灯(?—1899年),原名朱逢明,山东泗水县柘沟镇人,清末义和团创始人。1898年因避水灾逃荒到长清县大李庄(今德州齐河县大李庄)他舅舅家以行医为业。中日甲午战争后,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境内教堂遍设,帝国主义传教士横行乡里,凌侮百姓,群众义愤。此时,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有的地方已开始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