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顾均正

顾均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75 更新时间:2023/12/21 10:47:11

顾均正(1902年11月26日-1980年12月16日)现代科普作家、出版家、学翻译家。出生于浙江嘉兴,逝世于北京。

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均正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嘉兴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80年12月16日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19年7月,毕业于浙江嘉兴一中。

在农村小学教学4年,并自学英文。

1923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编辑,先在理化部编撰理化读物,后调《少年杂志》、《学生杂志》任编辑。

1926年,应上海大学文学系主任陈望道之邀,在该校讲授世界童话。

1928年,到开明书店工作,历任编校部主任、编辑部主任。

翻译著作

与赵景深、徐调孚等人翻译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的作品,编辑《世界少年文学丛刊》。

30年代后,他的业余编译创作转向理化方面。顾均正从事科学方面的写作始于1931年,最初翻译了法布尔的《化学奇谈》,以后又翻译了《每日物理学》,刊登于《中学生》杂志,同时他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开明自然课本》,当他接触到中学生以后,他以工作为转移,开始关注理、化方面的科学文章,翻译出版了科普方面的作品《化学奇谈》、《物理世界的漫游》、《乌拉波拉故事集》,同时发表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小文章。

在《中学生》创刊号(1930年1月)《科学零拾》栏目中,写了三篇小文章,题目是:《弹性的现在》、《一个关于迷信的测验》、《细胞的形状》,正中融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小文章,几乎每期都有。

1934年应陈望道邀请,在“太白”半月刊写科普小品,自此40余年专心于科普读物的开拓,将作品收集成册出版《越想越糊涂》(1935年)、《科学之惊异》(1941年)、《电子姑娘》(1941年),1939年他创办的《科学趣味》杂志,同时编辑了一套《少年化学实验库》,这在当时的青少年科学爱好者中,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后来写的一些科学小品,刊登在《周报》、《新文化》、《科学大众》等杂志上,于1948年合成为《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出版。1939年顾均正与索非先生合办起科学杂志《科学趣味》,在第一卷上发表小说《伦敦奇疫》,这是他为科学普及开发的新品种,还写了《性变》、《和平的梦》、《在北极底下》等3篇。

《在北极底下》是科幻小说集,内含《在北极底下》、《伦敦奇疫》、《和平的梦》三个短篇,当时中国抗战烽火正烈,世界大战的危险也已经逼近,顾均正的上述作品能够把握时代特点。比如《和平的梦》,讲的是某国科学家发明了能够改变他人思维的无线电波,然后通过这种电波影响敌对国家的人民。

作品风格

顾均正的早期科学小品,尽管题材来自于国外,但是他作到了洋为中用,作品很少有“洋气”。

他后期的《不怕逆风》,具有独特风格和严谨的构思,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

他是反对单纯追求趣味性而走向猎奇的。他的多数科学小品富有生活气息,与现实联系密切,把自己的真实情意写进去,和读者一起思考和释疑。他的文章不摆训人的架子,更无哗众取宠之意。

他的文章另一个特点是取材新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1945年8月原子弹刚在日本爆炸,他就写了《原子浅释》,登在上海的《周报》上。

他还写了不少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文章,即普及了科学知识,又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作品

解放后顾均正致力于青少年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工作,仍坚持写一些科学小品。

1953年开明出版社同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这个青年出版社,顾均正任副社长和副总编辑,他翻译编辑了一本科学连环画《飞行的科学》。

1960年他自告奋勇地挑了一个选题——《活的物理学》,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社受苏联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的影响,定《活的物理学》这一选题。

这本书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生产上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既能使读者通过具体事例懂得物理知识,又能发读者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该书以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书中还列举我国古代物理成就,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这一选题以《不怕逆风》为书名出版。《不怕逆风》,具有独特风格和严谨的构思,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

《不怕逆风》是顾均正1962年写的一本物理科学小品集

。作者通过一位物理学家和他的友人老李的对话,阐明了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古代一种简易的检验车轮是否均匀的方法,阐明了浮力的应用原理:从我国采矿中的一种土法自动卸车装置和杂技表演讲到重心问题;从曹冲称大象的故事,讲到我国古代如何利用浮力;从逆风的舟和装烟筒的窍门,讲到力的合成等等。

顾均正为了完成这本书,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翻阅了解放以来出版的通俗科学刊物《科学大众》、《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物理通报》等,并且把认为可以作为参考资料的文章,作了分类,他还到工厂和职工业余学校,举行小型座谈会,以此获得有关技术革新方面的素材。

书中的许多文章以现实生活为素材,运用物理学的知识融汇其中,如《北京来到了我的面前》,是一篇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关于我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成就的文章,如《利用浮力的故事》,应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解释“一艘货船装的货物越多,吃水就越深”,从而可以算出货物的重量这一道理;

《小秤大用》主要是讲平行力的合成的内容。

《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说明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时候,这两个分力间所夹的角越大,他们的数值也就越大;如果这个夹角达到等于180度时,这个力将为无穷大。

《中国古代对轮子的成品检查》,却介绍了我国古代如何检验制造出来的车辆轮子是否平稳的巧妙办法;

《替小孩辩护》中,生动而有趣地阐明了小孩为什么容易摔跤;

《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中使人们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写的很扎实、联系实际、说理透彻的,不仅多方面介绍物理知识,还启迪读者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主要科普著作

《顾均正科普创作选集》

主要是从他的科普著作《不怕逆风》、《电子姑娘》、《科学之惊异》、《科学趣味》和他的译作《乌拉波拉故事集》、《物理世界的漫游》及报刊上刊登的一些文章中选编出来的。

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的科普创作卓有成绩,他主要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但对数、理、化、天、地、生等科学都有涉猎,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他善于把科学知识,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深受广大读者、特别为是青少年喜爱。

其中《骆驼绒袍子的故事》,通过和妻子在火炉旁用汽油擦洗被污染的袍子时所发生的一场小小争论,讲述了汽油的挥发性、流动性和可燃性;

《雪国探险中》通过细心观察六角形的雪花,讲述了雪花的形成和它的晶体结构,从而引导人们去观察物理现象,揭开自然之谜;

《爆竹声中》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爆竹爆炸的秘密;

《风筝》中阐明了风筝翔空的道理;

《摄影的故事》扼要地讲述了摄影术发展的历史;

《潮汐话》里深入浅出地写了潮汐的成因等等。

作者把科学道理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得这些作品趣味横生,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在电子姑娘》中,作者通过一个聪明活泼的电子姑娘和一个健壮的质子哥形象,把质子这个比较枯燥的物理现象人格化,栩栩如生,通俗易懂,津津有味;

《黄旗袍》阐明了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以及有关的光学原理;

《闷热中》中写了气温和华氏温度计、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标准;

《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中生动地揭示了太阳黑子的秘密,

《火与火柴》中描写了火的发明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火柴是怎样在十九世纪发明出来的,怎样逐渐改善制造火柴的方法;

《出身微贱的白金》有趣地写了白金的发迹过程,而且用途逐渐宽广起来;

在《被遗忘了的磁石》中,形象地把磁石吸铁,比作慈母恋子,爱侣结合,并勾勒出了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就曾经深刻论述了磁石的作用,欧洲地理学家汉尼斯·罗虚在1508年出版的地图上,也曾把磁石山绘在北极附近;

《从指南车到罗盘》从历史上讲解了我国古代对磁石的认识,什么是指南车,以及我国历史记载中晋代高僧法显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前往西域、中印度取经求法,公元408年回国时,在其所著的《佛国记》中就曾记述了运用罗盘针的情况。

《选集》中有些文章是从顾均正的译作《物理世界的漫游》中选出的。

如《小水点》、《太阳请假的时候》、《玻璃棺材》、《沸点的升降》、《沸点与气压》、《旋转体的特性》等文章,虽然是译作,但由于译笔很流畅,每篇都很清楚地阐述了特定的物理学问题、趣味横溢。

科普著作特点

顾均正科普著作的特点之一,是联系实际。他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

例如,他讲物理知识时,就经常通过一些深入浅出的事例来解释生产上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使读者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具体事例,很快地就能理解物理知识。

其次,他的科普作品多半是以具有初中水平的工农青年为主,在每篇文章中总是尽量照顾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他善于提出许多新颖有趣的问题,用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深入浅出的描述和活灵活现的比喻,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往往使读者爱不释手。但他不是为趣味而趣味,在趣味中没有忽略作品的思想性。

第三,他的科普作品严格地忠于科学,是名实相符的科普作品或科学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既注意文采和形象性,又具有严格、丰富的科学思想内容。他常常运用故事、小品、连环画。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笔酣墨畅、意趣纵横他讲解科学道理,令人读了之后顿开茅塞,并感到心旷神怡。他的若干著述,都经住了时间的考验,这与他作品中严格的科学性是分不开的。他往往善于通过科普著作给读者提供打开知识的钥匙,使读者能够举一反三,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起到鼓励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作用。

第四,他的科普作品中占一定份量的是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成就方面的材料。例如,他从三十年代起就比较全面地整理了我国古代有关指南针、火药、灌溉等方面的科技遗产。他在《水车》一文中,自豪地介绍了我国各种灌溉工具的悠久历史后,又痛心地指出,我国农村没有用上水泵而继续沿用水车,“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是很有见地的。

创作态度

顾均正从事科普创作的态度相当严肃认真。为了撰写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科普文章,往往要浏览许多科普刊物,搜集科技革新资料。

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充分的材料,因此他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写出富有坚实内容的作品。

例如,为了写《不怕逆风》中的作品,他于1960年6月曾到上海参观了二十来个工厂和三个职工业余学校,并在那里举行了几次小型座谈会。

其中许多文章的题材都是从参观中间得来的;为了创作例如《煤气储量指示计》、《又好又省》等作品,他还曾写信给有关单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

特别是他的名作《北京来到了我的面前》,连标题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之后才定下来的。可以说,他的每一篇科普创作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

工作性质

顾均正同志在一个很长时期内主要的工作岗位是编辑,不是专业作家。

业余从事科普创作有不少的困难,因为他不能象专业科学工作者那样经常与某项科研工作或某些自然现象相接触,从而既有理性知识,也有感性知识,可以驾轻就熟,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来写作;

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看稿改稿上面,往往是在精疲力尽之时,才伏案从事科普创作的。

但是由于他对基础科学知识很熟悉,加以平日学习十分勤奋,并不断认真地在生活中间随时观察同科学有关的问题,因此他能够笔酣墨畅地写出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由于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再接再厉,从不半途而废,因而他的科普创作始终成为青少年学科学的得力助手,是广大读者不可多得的科学精神食粮;

他翻译的许多科普读物,也无不对普及科学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顾均正科普创作选集》对今天新一代的青少年仍然有着自己的价值,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科学文艺创作,也必将起着极其可贵的借鉴作用。

后期工作

建国后,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主持开明编务。致力于青少年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事业,1952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历任民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民进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历届委员和第五届副主席。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等。

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密切联系实际,风格独特,构思严谨,既有思想性,又有科学性,他的创作形式多样,有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小说、科学相声、科学连环画、少年化学实验库,还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科学趣味》杂志。主要作品有:科普小品集《科学趣味》、《电子姑娘》、《科学之惊异》、《不怕逆风》,科学小说集《和平的梦》。

标签: 顾均正

更多文章

  • 刘新春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新春

    刘新春(大春),斋名大春书屋,生于1946年1月,河南省开封人,现居北京,国家高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中心艺术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画艺术中心国画家、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特约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画院

  • 崔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崔辉

    崔辉,又名立英、鲁然,室名云峰庐。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美术馆专业画家;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文史馆馆员。崔辉擅长写意花鸟,在大写意和水墨花卉中将纯朴的自然美凝练成全新的艺术美,表现出不受羁绊的大家风范。中文名:崔辉别名:立英、鲁然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34年逝世日期:2008年职业:画家主要成就:

  • 罗玉君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玉君

    罗玉君,原名正淑,文学翻译家,四川岳池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但任过山东大学、华西大学、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译有(法)司汤达《红与黑》、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雨果《海上劳工》、莫泊桑《我们的心》等。中文名:罗玉

  • 费文治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费文治

    费文治先生,北京市人,满族,生于1913年11月22日,卒于1966年8月30日。生前系著名京胡演奏家,担任中国京剧院二团乐队队长职务,北京民族乐器厂顾问、胡琴制作鉴定专家。中文名:费文治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13年11月22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30日职业:专家代表作品

  • 谢孔宾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谢孔宾

    谢孔宾,字卓伦,号明心斋主,菏泽学院教授,书法家,书法教育家。1930年出生于山东单县浮岗镇王堂村。现任山东省高校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菏泽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任高校书法教育课十几年中,有《书法教程》、《中国书法原理》、《谢孔宾书法集》、《怎样写章草》等专著问世,多次发表书法论文,文学

  • 曾晓浒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晓浒

    1938年10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曾还久时任成都南熏中学校长,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交厚,年幼时便常观大千先生作画,培养了对国画的兴趣。1947年入上海自新小学读书;1954年随父母到武汉入十四中学习,得画家张肇铭、王霞宙、端木梦锡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器重;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接受正规

  • 赵会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会

    著名琐呐演奏家赵会(1899--1945年),迁安县城关西街人,冀东著名琐呐演奏家。因排行第二,人称“赵二”。赵会自幼从父学习唢呐。其父赵永发系清代在本县衙供职的最后一任官琐呐。汽车碰撞安全领域专家赵会,男,1959年4月生,无党派人士,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董生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董生

    董生(1864-1920),著名皮簧戏演员董文长子。自幼随父在北京“四喜班”中学艺,为杨隆寿所赏识,习武生,后改小生.又入天福、新天仙班。人物二,董生,男,1963年6月出生,博士学历,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放射学会委员;中华放射介入学组青年

  • 沈觉初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觉初

    沈觉初,1914年诞生于浙江德清。上世纪30年代他师从“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待秋、吴华源、冯超然)之一的著名吴派画家吴待秋(1878——1949年),筚路蓝缕,致力于清四王画派的继承和创新。尤以王原祁为宗。中文名:沈觉初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德清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2008年职业:画家他

  • 冯恕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恕

    冯恕(1867~1948)民国藏书家、文物收藏家、书法家。字公度,号华农,又因购得乾隆“自得图”匾而自称自得图主人。原籍浙江慈溪,寄籍河北大兴。在载洵任海军都统时,曾任海军部参事、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海军协都统等职。曾随载洵赴英、美、法等八国考察。民国后在家从事文物收藏和鉴赏工作。中文名:冯恕国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