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修良

陈修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13 更新时间:2023/12/26 20:45:26

陈修良(1907年—1998年),女,浙江宁波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曾任汉口市委宣传部秘书、江苏省委妇委书记,《新华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华东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浙江省委宣传部代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她在晚年抱病写下一百多万字的回忆文章;陈修良病重住院期间,江泽民、黄菊、曾庆红等领导人专程来到医院看望;1998年11月6日病逝,享年91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修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宁波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98年11月6日

职业:革命家、党史专家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简介

陈修良(1907年—1998年),女,1907年出生于宁波;1922年进宁波女子师范读书。“五卅”运动后,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学校作为“赤色分子”开除。1925年10月,陈修良考入浙江省立女子中学(现杭十四中)学习至中学毕业。陈修良在大革命高潮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向警予的秘书并由向警予同志介绍转为正式党员。

1927年11月至1930年7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46年4月,陈修良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1947年初,陈修良领导发动了著名的“5·20”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并迅速席卷全国,形成了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誉的继军事战线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她领导的市委先后策动中国国民党空军、海军、首都警卫部队、江宁要塞、南京大校场机场塔台、431电台等起义——这些起义倒戈事件发生在临近解放的前夕,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意义,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

解放后,陈修良任南京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妇委书记。1950年8月,陈修良任上海市委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2月调杭州工作,任浙江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

1957年陈修良被打成“极右派”,遭遇坎坷;1977年陈修良摘去“右派”帽子后,曾先后任浙江省、上海市政协委员。1979年获彻底平反,后调往上海任上海市政协常委。

1983年1月,她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顾问、研究员。后又被聘为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党史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

1988年,陈修良离休后以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她抱病写下一百多万字的关于党史的重要文章。

1998年陈修良病重住院,10月6日,正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及黄菊、曾庆红、徐匡迪等领导人专程来到华东医院陈修良的病榻前,向她致以亲切问候;1998年11月6日,这位传奇女性不幸病逝,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陈修良,1907年出生于宁波市呼童街一个旧式商业资本家家庭。1922年进宁波女子师范读书。她擅长古文和书法,因学习优秀任班长。

“五卅”运动后,陈修良提议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被选为会长兼宁波学生联合会代表,积极领导学生运动,她还发表了《救时刍议》,被学校作为“赤色分子”开除。

1925年10月,她考入浙江省立女子中学继续学习至中学毕业。她回忆道:“杭女中特别令我高兴的是,我可以在课外自由地阅读党和团的刊物——《向导》、《中国青年》等,这些精神粮食引导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陈修良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广东省共青团宣传部委员兼团省委机关报《少年先锋》编辑。由团中央书记任弼时同志推荐,她担任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向警予的秘书,由向警予介绍转为正式党员。1927年11月至1930年7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11月,陈修良与共产党员沙文汉结为伉俪。1937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正式成立,沙文汉为省委委员,陈修良为妇委书记。1942年5月至11月,陈修良受陈毅的委派,创办中共华中分局机关报《新华报》,任总编辑。后又在华中党校任党总支副书记。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中共华中分局调集了一批久经考验、有白区工作经验的干部,从事恢复和开辟党在华中各城市的工作。陈修良被任命为南京工作部长,次年4月受命带领一批干部前往南京,与那里的革命力量汇合,共同组建中共南京市委,陈修良任市委书记,开展秘密工作。39岁的陈修良与时任华中分局城工部部长的丈夫沙文汉悲壮作别,隐姓埋名离开淮安潜入南京。

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一直处于高度白色恐怖之中,自1922年在这里开始建党后,市委组织已遭过8次重大破坏。陈修良领导的这届市委采取了高度统一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将党的上下级组织、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严格分开,在一些重点部门还建立了多个平行组织,以确保工作的连续。陈修良还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三勤”(勤业、勤学、勤交友)和“三化”(职业化、社会化、群众化)。这种斗争策略不仅有利于党员在群众中隐蔽,也有利于在党组织周围组织起多层次的群众社团,发现、培养积极分子,还有利于党组织及时了解群众需求,适时推动群众运动。

1947年初,因内战进一步扩大,国统区内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经济危机加剧,国民党征兵征粮、加捐加税,造成民怨沸腾、民变蜂起,争生存、反内战的呼声一日高一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党组织逐步将爱国民主运动推向高潮。根据中共上海分局的指示,陈修良领导南京市委毅然承担率先发动斗争的重任,在进步力量和民盟等民主党派支持下,于5月上旬陆续在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等,以争取公费待遇为由发动罢课、请愿,直至串联沪、苏、杭地区16所专科以上学校代表参加。5月20日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开幕当日,在南京爆发了5,000多名学生参加的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响彻石头城。

陈修良与市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委员亲自到街头观看,密切关注斗争情况。当学生游行遭到中国国民党血腥镇压,酿成震惊中外的血案后,为贯彻上海分局迅速改变斗争策略,避免无谓牺牲的指示,陈修良又紧急派人火速到中央大学等学校引导学生及时转换斗争方式,实行灵活的“休止罢课”,将原“六·二”上街游行示威改为校内集会,使中国国民党准备再次对学生施行镇压的阴谋没有得逞。这场由南京发起的学生运动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引发了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斗争,形成了被毛泽东高度评价的继军事战线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南京既为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居于政治、军事、经济决策中心位置,就必然成为我党开展情报工作的重点地区和目标。陈修良在南京除负责市委全面工作外,亲自分管情报和策反工作。经她精心谋划和运作,以党员为主体的南京市委情报系统,组织十分精干,人员最多时约40人左右,在各关键要害部门,都安插有耳目。在陈修良的直接领导下,中共南京市委先后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人民政权的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攻势,陈修良领导的市委还先后策动国民党空军b—24重型轰炸机起义、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国民党军97师即首都警卫部队起义、江宁要塞起义,南京大校场机场塔台、431电台起义等。这些起义、倒戈事件由于发生在临近解放的前夕,因而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意义。对于南京地下市委的情报、策反工作,周恩来刘伯承、李克农等领导人曾给予高度评价。

1948年冬,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陈修良领导的南京市委与敌人的斗争也到了重要关头。她根据中央和上海局的指示,将工作重点转到反对搬迁、反对破坏,稳定民心、迎接解放方面。各级党组织利用各机关、厂矿、学校等单位的“应变”组织,开展保护工厂、学校、机关、城市的斗争,组织力量调查、清点物资,登记造册,为解放后接管城市做准备。1949年4月22日,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决定弃守南京,并下令撤离时炸毁港口、火车站、机场、重要仓库等设施。由中共南京市委领导群众组织的各种“纠察队”、“巡逻队”、“自卫队”立即行动起来,与党组织策动起义的约2000名警察和工委系统组织起来的几千名义务警察,联合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城市公共设施。南京解放时,除下关车站、司法部部分被烧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全城水、电、电讯、轮船、火车、公共交通等均未停止供应和运行。当年领兵攻占南京的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曾说,南京实际上是“和平”解放的,地下党起了里应外合的作用,是有别于北平和平解放和天津武力攻占的另一种模式。南京解放后,陈修良任南京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妇委书记。1950年8月,陈修良任上海市委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2月,调杭州工作,任浙江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

在任期间,因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资本家改造的问题、党政分工等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及因在浙江省第二次党代会上代表宣传分团发言,对当时省委的思想作风提出意见等所谓的“反党罪状”,于1957年被打成“极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陈修良后来在回忆录中称“1956年,刘晓任驻苏大使,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报告”寄给了中央,还附上了自己写的一份报告,认为斯大林搞肃反扩大化,强迫实行农业集体化,搞个人迷信是完全错误的,赫鲁晓夫揭露这些问题是正确的。我同意刘晓的看法。在讨论苏联问题时,我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不料在“反右”时这却成了“反苏”言论,成了把我打成“极右派”分子的罪名之一。)

时任浙江省省长的丈夫沙文汉也被划为“右派”。她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身处逆境而从不消极,坚持积极学习与思考,终于在晚年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后迎来了春天。

1977年12月,陈修良被宣布摘去“右派”帽子,先后被安排为浙江省、上海市的政协委员。1979年获彻底平反,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82年已故的沙文汉也获彻底平反。1983年1月,她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顾问、研究员。后又被聘为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党史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1988年,陈修良离休。在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她抱病写下一百多万字关于党史的重要文章,为曾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平反做了许多工作。

1998年10月6日,正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黄菊、曾庆红、徐匡迪等领导人专程来到华东医院陈修良的病榻前,亲切看望这位新中国建立前在南京党组织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人、市委惟一的女书记,与她就当年党在南京的地下斗争情况亲切交谈。

陈修良倾吐衷言:“地下工作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于完整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我年事已高,希望有人帮助我把真实的历史留下来,供后人研究。”总书记对此十分重视,可惜的是,这项工作还未及,她就于1998年11月6日凌晨溘然长逝,享年91岁。

在陈修良同志告别仪式上,江泽民和黄菊、曾庆红、徐匡迪等党中央、上海市委的领导人赠送了花圈。

人物评价

这位曾担任过著名女共产党人向警予的秘书、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在73载的革命生涯中,刚正不阿,毕生追求真理,完全将自己奉献于我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主的事业。

她是我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人,她的文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遗产。

人物家庭

陈修良的母亲是陈馥(袁世英),出生于宁波一个富裕家庭;陈修良的孪生姐姐陈维真是宁波早期青年团成员。

20世纪20年代,陈修良在莫斯科,遇上中共驻国际代表成员、职工国际常委余飞——余飞在国内本已婚,却隐暪此事,陈修良在不知情下,和余飞结婚,并生有一女,回国后,余飞叛变,在报上刊登自首声明,陈修良遂给中共中央写信声明与余飞彻底脱离关系。

1927年,陈修良在母亲陈馥主持下,陈修良与沙文汉结婚,婚后一同前去东京。

1946年4月,陈修良潜入南京开展斗争,她的工作是由时任华中分局城工部的丈夫沙文汉直接领导;由于任务危险,九死一生;沙文汉赠妻陈修良诗曰:男儿一世重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欲得虎儿需入穴,如今虎穴是南京。

相关书籍

《百年缱绻》——沙文汉陈修良画传

作者:沙尚之主编

出版社: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7-11-1

版次:1页数:177印刷时间:2007-11-1

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SBN:9787807451204包装:平装

书本两位主人公是20世纪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许多贡献。今年是他们两人的百年诞辰纪念,其子特作该书以做纪念。书本发表的照片基本上按照两位传主的年份顺序编排。

为便于读者了解他们一生的活动是在剧烈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书中加入了与传主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内容,插入了有关烈士、战友的事迹,“五二0”运动和在解放战争中起义的将士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背景和传主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思想与行动。

序言沙尚之第一部分少年时代

第二部分大革命的洗礼

第三部分莫斯科—东京—上海

第四部分“孤岛”斗争

第五部分在新四军根据地

第六部分“虎穴”惊魂

第七部分胜利会师

第八部分投身祖国建设

第九部分逆境忠诚

第十部分劫后余生勤笔耕

尾声黄沙吹尽始得金

编后记

本书两位主人公是20世纪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许多贡献。2007年是他们两人的百年诞辰纪念,其子特作该书以做纪念。

书本发表的照片基本上按照两位传主的年份顺序编排。为便于读者了解他们一生的活动是在剧烈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书中加入了与传主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内容,插入了有关烈士、战友的事迹,“520”运动和在解放战争中起义的将士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背景和传主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思想与行动。

标签: 陈修良

更多文章

  • 陈庆先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庆先

    陈庆先(1908年12月-1984年1月19日),原名陈长发,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1932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党校大队长兼军事教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

  • 史玉孝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史玉孝

    史玉孝(1933-2005),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人,上将军衔。史玉孝在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1军1师宣传队当宣传员,参加了兰州等战役。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团政治处、师政治部保卫助理员。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师政治委员、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 陈利丹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利丹

    陈利丹,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衡阳市祁东县人,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0月参加工作,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研究员、统计师。历任中共广西钦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广西防城港市委副书记,中共广西梧州

  • 钱益民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钱益民

    钱益民(1912—1997),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赣南特委技术书记、赣南特委工农干校一大队政委、连政委、第二十二营政委、干事、师政治部秘书长、第五军团保局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联防军保卫部部长等职。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保卫部科长,

  • 陈季良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季良

    陈季良(1883—1945),福建福州人。国民革命军海军名将。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任海容舰大副。武昌起义中支持革命军,任江亨舰长兼江防舰队分舰队领队长,在东北支持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发生中日庙街事件。事后继续在海军任职,历海容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抗日战争时期,组织江阴海战,打破日本

  • 潘忠汝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潘忠汝

    潘忠汝,革命烈士。曾参与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潘忠汝是黄麻起义领导人。1906年生,湖北黄陂人。自幼喜习武术。1924年考入由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创办的武汉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他在一首立志革命、改造社会的自勉诗中写道:“

  • 黄海怀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海怀

    黄海怀(1935-1967),江西萍乡人。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1949年--1952年在萍乡三中(鳌洲中学)读初中,他的二胡作品在发展传统演奏技巧的同时,敢于大胆借鉴西洋音乐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有一定程度的推陈出新。其代表作品为二胡曲《赛马》,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

  • 陈汝斌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汝斌

    陈汝斌(1932年2月21日—2012年6月5日),北京人,在北平志诚中学和中大附中读书时,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剧团。1950年考入鲁迅艺术学院,年底考入北京表演艺术研究所,后直接选送到东影。40多年来,他为20多个国家上百部影片的男主角和重要角色配音,如《夏伯阳》、《复活》、《蝴蝶梦》、《舞

  • 肖菊英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肖菊英

    肖菊英,1911年出生于江西省信丰县嘉定镇,1926年投身革命,19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初红22军在信丰正式成立,同时在黄泥排创办红军干部学校,陈毅任校长,肖菊英和黄成英、曾广绣等100多人成为该校首批学员。中文名:肖菊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信丰县出生日期:1911年

  • 陈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谨

    陈谨(1525年—1566年),字德言,号环江。福建长乐市营前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状元。中文名:陈瑾别名:德言、环江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福建长乐出生日期:1525年逝世日期:1566年代表作品:《内制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