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绿原

绿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39 更新时间:2024/1/24 14:27:41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

基本资料

名:绿原

别名:刘半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黄陂

出生日期:1922年

逝世日期:2009年9月29日

生平

绿原1922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陂,父母早亡。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逼近武汉,初中毕业的绿原随众西迁,流亡中开始写作。1939年,绿原在《时事新报》副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爸爸还不回来》;1941年8月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送报者》,此后作品以新诗为主,并参与复旦大学“诗垦地“社的活动。1942年绿原考入从上海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系,其诗作已引人注目,胡风在桂林编辑《七月诗丛》,主动他约稿,当年年底为他出版首部诗集《童话》。抗战胜利前后,绿原所写的抗战爱国的战斗诗篇,在进步的学生集会中被朗诵,在年轻的读者中广为传颂,绿原遂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1944年,绿原在大学里被国民党当局征召为来华参战美军当译员,短期译训班结业后因“思想有问题”被分配单位退回,又被分到"中美合作所",他不知所措地写信求教胡风是否可去,胡风对"中美合作所"的性质不了解,建议他不去。当局因他未去报到而向校方下达通缉令,胡风又托朋友剑熏帮他离开重庆,介绍他到川北岳池县一所中学教书。不料10多年后,这封求教信竟成了胡风通过他勾结国民党的"铁证",而他也由此长期被媒体和社会误为"美蒋特务"。

1947年,胡风在上海编辑《七月诗丛》第二辑及《七月文丛》,又收入绿原的两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集合》。同年,绿原回到武汉,次年以笔名绿原作姓名加入中共地下党。1949年5月武汉解放,《长江日报》创办,绿原调任文艺组副组长;1953年又调往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组长,次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年算起》。

1954年胡风撰写《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后称"三十万言书"),绿原曾看过部分内容。当年7月,胡风将"三十万言书"递交习仲勋转呈中央高层,1955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批判和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胡风夫妇于5月16日遭逮捕和抄家,抄出大量私人通信,被选录为报纸批判和政治清查的"罪证"——其中包括绿原1944年的那封信,经过删节编排,收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由《人民日报》加编者按于6月10日公开发表。于是绿原成为人人皆知的"特务",而那封信也“坐实”了胡风与国民党有勾结。1955年5月17日,绿原被隔离审查。公安部查实他没有去过中美合作所,但已公布的"罪证"和推论无人再否定。在单独监禁了五年后,于1960年8月绿原被转送到秦城监狱。在审讯结束后的六年监禁中,为防止精神走向异,并在日后还能为社会服务,绿原凭借原有的英文功底自学了德文。1962年获释后,被安排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四年后再次经历文革十年的磨难。

1980年,中共中央发文为“胡风集团”案平反,绿原恢复中共党籍,次年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5年定为编审,1988年离休,2009年9月去世。逝世前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

绿原曾是20世纪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更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从他第一本诗集《童话》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不断自我超越之路,他把战斗的情思与艺术的独创性结合起来,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西方诗歌的现代手法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写下有影响的一页。

绿原被认为是四十年代诗人中的杰出者之一,在政治化的年代里,他是少数保持了作品的艺术品位的创作者。绿原的第一部诗集《童话》,就显示了他针砭时弊,抨击腐败政治的鲜明特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即有“政治诗人”之称。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的自由诗,到1949年在国民党统治区达到成熟,而这个高度是以绿原为代表的。

新时期以来,绿原创作的诗歌被认为“意境更恢弘,思想更开阔,融入诗人自己的生存体验,达到了更高的哲理境界。”

绿原一生历经磨难,解放前曾遭遇国民党当局的政治迫害,在大学即被通缉而不得不离校逃亡;解放后又蒙冤二十五年,但他始终珍惜与诗神相遇合的缘分,生平著作等身,著有《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人之诗续篇》、《另一支歌》、《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向时间走去》等诗集;《绕指集》、《非花非雾集》、《苜蓿与葡萄》、《再谈幽默》、《寻芳草集》、《半九别集》、《绿原说诗》、《寻觅集》、《沧桑片羽》等文集。其主要译作有《浮士德》、《里尔克诗选》、《请向内心走去》、《拆散的笔记簿》、《日安课本》、《德国的浪漫派》、《现代美学析疑》、《叔本华散文选》、《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莎士比亚新剧《爱德华三世·两个贵亲戚》等。2007年武汉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的《绿原文集》。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绿原译文集》。

所获荣誉

绿原是一位跨越了中国现代、当代两个文学史阶段的诗人,一位独具特色的翻译家,也是评论家和编辑家。曾荣膺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1998)、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1998)、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3)、首届“中坤国际诗歌翻译奖”(2007)。

标签: 绿原

更多文章

  • 侯安都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齐军,辅佐陈武帝建立陈朝,担任镇西将军、南豫州刺史,封西江县公。陈武帝驾崩后,侯安都拥立陈文帝为帝,讨平王

  • 冯安邦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冯安邦

    冯安邦(1884-1938.11.3)又名景树,字化民,号恩善。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张辛店。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民国抗日将领。自幼资质敦厚,性格豪爽,见义勇为。清末投军,民国元年后隶属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由骑兵排长依次晋升工兵连长、营长、团长,西北军第四十八旅、第三混成旅旅长,第二十八师、第二十三

  • 陈金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金城

    陈金城(1904-1983),国民党中将,著名爱国将领,江苏文史馆馆员。又名陈精诚、陈金黻,全椒县界首街人。陈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2月考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民国十八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旅五团一营营长。民国二十年,任开封行营讨逆军第二军团独立第三十三旅六九九团上校团

  • 潘国纲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潘国纲

    潘国纲(1882—1938),字鉴宗,号鉴园,浙江永嘉(今温州市瓯海区北林垟乡庙后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江北督练公所委员等职。宣统元年(1909)进保定军官学校。三年八月武昌起义后,杭州新军成立军政府,国纲回浙任都督府参谋部科员,续任革命军司令部第一参谋。191

  • 周元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元

    周元(1894-1938),字凯之,壮族,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预备队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1934年(民国23年)10月17日,周元在陈家行指挥作战中,率部英勇拚杀,虽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他的忠勇爱国精神,受到上级嘉奖,晋升为中将副师长兼第五一七旅旅长。1938年5月9日在

  • 刘春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春草

    刘春草(1925-2014),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顺德。马来西亚华侨。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师承高剑父、高其峰、陈树人,与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为岭南画家传人,长期旅居国外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继承发展岭南画派画风。佛山市潮人文化商贸促进会名誉会长。中文名:刘春草别名:原名颂耀,号竹园国籍:中国民

  • 潘毓桂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潘毓桂

    潘毓桂(1884—1961),字燕生,河北省盐山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汉奸,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17年潘毓桂任陈光远第十二师军法处长,兼任江西景德镇统税局长。1923年任蒙藏院付总裁、国务院参议、津浦铁路局付局长。1935年6月,伙同石友三、白坚武发动北平自治叛乱。1937年七七事变中,潘

  • 陈佩伶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佩伶

    陈佩伶(1950年-1988年),影视演员,在1985年《一代女皇》饰演王皇后。主要作品有《剑》、《杀人者死》、《糊涂大侦探》、《英雄本色》、《13个半房客》、《吉屋招租》。中文名:陈佩伶外文名:ChanPooi-Ling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50年逝世日期:1988年职业:影视演员代表作品:盲侠

  • 陈海松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海松

    陈海松16岁当上了儿童团团长,背着家人加入了徐向前的队伍。1914年农历正月19日,陈海松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李家洼(当时的黄安县仙居区第四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靠种地打鱼为主。在海松2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无儿女的婶母收养了他,并视为亲子一般。小时候的海松便显示出超常的组织指挥才能,是公认的孩子王

  • 陈兰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陈兰彬

    陈兰彬(1816~1895),晚清时期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人。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以留学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生30人赴美。光绪四年(1878〕,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