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裘曰修

裘曰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49 更新时间:2024/1/2 9:27:12

裘曰修(1712年-1773年),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清代名臣、文学家、水利专家。曾为豫章书院学长,师从豫章书院山长梁机先生。乾隆四年(1739年),裘曰修中进士,任庶吉士。裘曰修从任编修起,多次在兵部、户部吏部任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裘曰修入值军机处。不久奉命平定准格尔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裘曰修建议疏浚丰乐河、贾鲁河、惠济河、涡河从而使洪水分流减少水患。乾隆二十五(1760年)年,裘曰修被授为仓场侍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裘曰修采取降低河床的方法来治理睢河,平息了水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裘曰修担任尚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裘曰修的生母去世,归乡奔丧。他在治理水患方面颇有成就,是清朝杰出的治水专家。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裘曰修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同年四月,裘曰修病重请求回乡,乾隆皇帝不许,并加以挽留。授裘曰修太子少傅。不久,裘曰修病逝,享年六十一岁,谥“文达”。(概述图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裘曰修

字:叔度,一字漫士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江西南昌新建

出生日期:1712年

逝世日期:1773年

主要作品:《裘文达公文集》、《治河论》

主要成就:大清治水名臣,治理黄河、淮河、濉河

谥号:文达

人物生平

年少有志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裘曰修出生在一官宦家庭。

雍正五年(1727年),裘曰修十六岁入学为附生,旋补为廪生,不久中顺天府乡试。

乾隆四年(1739年),裘曰修中进士,不久,改做庶吉士。裘曰修从任编修起,经五次升迁至侍郎,历任兵部、吏部、户部。

出兵平叛

乾隆二十年(1755年),内阁学士胡中藻因涉及文字狱被处斩。在胡案没有发生之前,有人说裘曰修向同乡泄露了风声。朝廷审问此事,裘曰修不敢承认,朝廷将证人与裘曰修当面对质,证人上奏皇帝说裘曰修欺骗圣上。同年,五月,将裘曰修交给相关部门降职处理,裘曰修被贬为右中允。十二月,裘曰修重新被用担任吏部侍郎。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裘曰修入值军机处。乾隆帝命裘曰修率领如巴里坤、董军储准备出兵讨伐准格尔。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平叛准格尔之前,裘曰修上书朝廷:“西部地区回民部落数十个,厄鲁特人混杂在其中。当今之策阿喇布坦杀了很多人,回民恨之已久。请朝廷命令敕伯克额敏和卓,如果厄鲁特越界应当立即擒获,并给予擒获者奖赏,不要被谣言煽动而感到害怕。”不久,裘曰修返回京城。

治水有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黄河屡次在山东、河南、安徽决口,积留的洪水很久都不能消退。当年,乾隆帝南巡,回鸾途中召见山东、河南、安徽巡抚,令裘曰修与三省巡抚一道视察各路州县洪水的状况,共商退洪疏浚黄河之策。裘曰修与安徽巡抚高晋上书皇帝:“安徽宿州、灵璧、泗县三个州县频繁被洪水淹没。北边连接河南城,夏邑,商丘,永城四险积水,洪水下泄,必将淹没宿州。宿州有睢河,泗县有潼河,泗州与宿迁、桃源接壤处有安河,都是大的河流皆,与灵壁、泗县各支流应当一次疏浚,让洪水流入洪泽湖。洪泽湖从清口流出,上游除去水草使河流畅通,江南的百姓,歌颂乾隆皇帝的功德,应该下令每年都疏浚河道。”

裘曰修来到河南,与河南巡抚胡宝瑔联名上书朝廷:“黄河南岸的洪水,自荥泽下游各河流,东入睢河,东南流入淮河,只能起到分流洪水的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泄洪。河南东部的河流干流,商丘境内叫丰乐河,夏邑境内叫响河,永城境内被称为巴河,本质上是一条河流。再如贾鲁河、惠济河和涡河,都应当加以疏浚。从永城府至汝宁府,应当加以疏通的地方有十二处。通过建造沟渠的方式把积水由支流引入干流,或将其引入沼泽地中,不影响百姓生产生活。”

裘曰修到山东后,同山东巡抚鹤年联名上疏,建议朝廷让馆陶、临清等运河附近的州县民众出工出力,由官府出钱出粮雇佣他们对河堤进行加固修缮。不久后,鹤年调任两广总督,山东巡抚一职由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洲接任。蒋洲到任后,裘曰修与他一同上奏皇帝:“山东应当疏浚各个河流,这其中应以兖州为主,其次是曹州。兖州应当治理的河流有九条,曹州的西南地区应当修整堤坝,东北地区应当在八里庙附近修建水坝,使沙河、赵王河的河水流入大运河,才能使河流通畅。”该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乾隆帝下令按照他的意思去办。

不久后,裘曰修再次来到安徽,与各州县官员商议治水之策。颍州府辖区内有四条自己的河流和六条与河南连界的河流。裘曰修上疏主张疏通宿州境内的睢河,并将清口的大坝门增宽。裘曰修这一因地制宜的主张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裘曰修回到和河南,诸河流工程相继建成。此后,又疏浚了商丘、遂平、上蔡、新蔡各支流,并修堤筑坝。不久,裘曰修调任户部侍郎。

屡排险情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水患治理完毕,乾隆皇帝赐诗褒奖。裘曰修上书朝廷:“各个省正逢天灾,粮食税按惯例应当免除。但是如果免粮食税,就需要增加巡查力度。想要遏制商人囤粮,但是却被商人拖累,所以说请圣上照常收税。”乾隆帝将他的奏疏交九卿讨论。京城粮食平价出售,裘曰修认为平价出售的粮食价格过低,有很多商贩囤积居奇,请求朝廷将粮价每石降百钱,过了几天,商贩减少了粮食的囤积,市场上的粮价稍微平稳了些。此时正逢天津百姓告盐商牛兆泰,牛兆泰和裘曰修有往来,裘曰修曾写信给牛兆泰,乾隆帝得知后免去裘曰修在军机处担任的职务。

乾隆二十五(1760年)年,裘曰修被授为仓场侍郎。

隆二十六年(1761年),黄河在杨桥决口,朝廷命裘曰修到河南赈灾。裘曰修请求朝廷广开粥厂,赈济灾民。同时提出给疏浚河道的原料涨价的主张,这样一来,施工所需的原料便容易购买,疏浚工程很快就可以完成。乾隆帝同意裘曰修的主张。同时,朝廷派东阁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乌雅·兆惠前往督治黄河。裘曰修勘察下游河流,上书说:“黄河流入贾鲁、惠济两条河流之中,如果这两条河不能够容纳黄河之水,潜在的危险十分巨大。应该察看堤坝黄河之水从哪里流入,加以截留封堵,这样减小了黄河水量不至于再次决口。”裘曰修回到杨桥,上书朝廷:“黄河紧逼北岸,应当在中游阻止它的流入下游;又请求修补沁水堤坝,并且赈灾当地灾民。”这一建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裘曰修的儿子裘麟在翰林院任编修,卒于京城。乾隆帝考虑到裘曰修儿子去世,母亲年迈,遂将其召回京师。治水工程完成后,朝廷制作了中州治河碑,褒奖裘曰修和时任河南巡抚胡宝瑔,不久后,养母去世,裘曰修回家奔丧。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朝廷以直隶多次受灾被淹、裘曰修守丧期满为由,将其召回,授予吏部侍郎,督管直隶水利。治河结束后,裘曰修请求朝廷允许将自己的生母接到京城奉养。不久,朝廷令江南河道总督高晋筹办治理睢河,由于河床增高,应采取降低河床的方法来治理,而秋天和冬天水量少,裘曰修建议:“应该采用蓄水冲刷的办法。南北应当修建大坝截流,到了四月份河水水位上涨,打开大坝泄洪,就可以冲刷河床降低水位。”乾隆皇帝采纳了裘曰修的提议。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福建提督黄仕简上书朝廷弹劾福建总督、巡抚克扣厦门洋行每年进献的贡品,朝廷派裘曰修和工部尚书舒赫德前往查办,并令其署理福建巡抚。前任福建巡抚定罪之后,裘曰修才返回京城,再次被授予仓场侍郎。乾隆三十年(1785年),裘曰修被授户部侍郎。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以江南的淮河、徐河等河的堤坝皆由裘曰修指挥修筑、使用已久为由,令他与总管内务府大臣高恒一道前往山东、河南巡视水情。裘曰修等人上书朝廷:“各河流自从乾隆二十二年大规模疏浚之后,每年农闲时疏浚当地河道,堤坝也加固维修,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淤堵残缺。”不久后,裘曰修升任尚书,先后任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乾隆三十三年(1688年),裘曰修的生母去世,归乡奔丧。乾隆三十四年(1689年),丁忧期限未满,裘曰修被朝廷提前召回,授予刑部尚书一职。数年前,江南、山东蝗灾四起,乾隆皇帝曾命令裘曰修前往治理赈灾。此时,京城附近发生疫情,裘曰修再次奉命治理蝗灾。裘曰修到达武清,令顺天府尹窦光鼐查找蝗灾发生的源头。乾隆帝得知这一情况,责怪裘曰修没能亲赴现场勘察,因此被降职为顺天府府尹。不久后升任工部侍郎。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朝廷命裘曰修前往沧州勘察大运河。裘曰修奏疏朝廷,他认为,应当改低大坝地基,阻挡水势,疏通下游支流;将地方水闸打开,裁弯取直,使河流减少流经的地方再流入大海。朝廷采纳了裘曰修的建议。随后,裘曰修任工部尚书,并进入南书房任职。同年,朝廷派裘曰修前往疏浚北运河。

落叶归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朝廷再次派裘曰修监督疏浚永定河、北运河等河流,裘曰修上奏朝廷:“治理河道有两种方法——堵和疏,但是堵不如疏。直隶地区的百姓与洪水争夺土地,洪水退去百姓便去耕种,修建堤坝开荒种地。有的官员只顾眼下,目光不长远,认为产粮的土地应当防护,用土筑成小堤。殊不知,一旦洪水漫过,便会成灾。请求朝廷命令相关部司,不准私自开垦增高堤坝,随意修埝筑堤,让河水有所去处。”乾隆帝听取了裘曰修的建议并降旨对这种行为严加禁止。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裘曰修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同年四月,裘曰修以病重而请求归乡。乾隆帝说:“钱陈群也得过这种病,因年事已高,故允许他回乡。裘曰修才六十岁,不应当像钱陈群一样引退。”于是赐诗慰问,同时多次派人探望。裘曰修病情加重,乾隆帝派御医前往诊治,并加封他太子少傅虚衔。不久,裘曰修病逝,享年六十一岁。谥号文达。

主要成就

政治

裘曰修在治水疏河方面功绩卓著,对当时的黄河、淮河等进行治理,领导治水二十八处、开河六十五条,完成堤防工程三千余里,裘曰修主要对黄河、大运河、淮河等进行疏浚和治理。在京城期间,他还参与规划修建现在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等引水工程建设。他立于水利工程的全局看问题,抓住洪水泛滥成灾的关键所在,探究洪水泛滥的源与流的辩证关系。他所著《治河论》上中下三篇,是我国治水理论中的宝贵财富。

文学

裘曰修文化底蕴深厚,博学多才,曾任《清会典》总裁、《四库全书》馆总裁。奉敕撰修《西清古鉴》、《钱录》、《秘殿珠林》、《石渠实笈》、《热河志》、《太学志》等文集和奏议十卷,诗集十二卷。裘曰修多次主持乡试会试,是纪昀的受业师。

军事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占领伊犁,厄鲁特蒙古作乱,兆惠奉命平叛,清军每月激战数十次,仍摆脱不了叛军围攻,清军杀马充饥,无骑步战,且战且退。此时,裘曰修奉命办理巴里坤军务,赐御用红绒结顶冠、御衣一袭,以宠其行。裘曰修到达巴里坤后,立即调运西安大米到前线,又组织甘肃驼队运粮,既节省了运费,又保证了前线的急需,直至平叛取得胜利。

人物评价

名人评价

乾隆皇帝:“品学端醇,才献练达。”

史料评价

《清史稿》:“修奉使治水,利泽施於生民。”

《太子少傅工部尚书裘文达公神道碑》:“公本以文学受知,始终与书局相终始。”

《中州治河碑》:“不惜工,不爱帑,不劳民,上源下流,以次就治。”

亲属成员

父:裘君弼,清康熙丁丑(1697年)进士,曾任浙江建德县知县,后调任吏部。

母:王氏,世居江宁秣陵关,识诗书、工刺绣,今故地尊为苏绣著名传人。

夫人:熊氏。

长子:裘麟,曾任翰林编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京城去世。

次子:裘行简,官至直隶总督,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任上。

后世纪念

皇姑墓

裘曰修及其夫人熊氏合葬墓,俗称皇姑墓。熊氏,南昌县人,传说举止仪态酷似乾隆皇帝死去的妹妹,被皇太后认作义女,因称皇姑。皇姑墓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迄今江西省罕见的大型地表墓葬。1986年被列为南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裘曰修

更多文章

  • 梁怀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梁怀吉

    梁怀吉,北宋仁宗朝宦官,最开始是“前省”,即内侍省的内侍,后来被调进后省(入内内侍省)服侍仁宗长女兖国公主,入公主宅,为勾当内臣、入位祗候,即公主宅的主管级宦官。本名:梁怀吉别名:梁怀所处时代:北宋性别:男梁怀吉,《宋史·公主传》中因避宋徽宗名讳,作“梁怀”。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中作“梁怀吉”。嘉

  • 张茂则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茂则

    张茂则(1015-1094年),字平甫,河南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时期宦官。早年净身入宫,起家小黄门,历任西头供奉官、勾当内东门司、领御药院、永兴军路兵马钤辖、内侍押班。宋神宗继位,巡视州郡,治理水灾,迁入内都知,历任景福殿使、利州观察使、入内都知、延福宫。拥戴宋哲宗即位,迁宁国军留后、两

  • 任守忠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任守忠

    任守忠,字稷臣,荫入内黄门,累转西头供奉官,领御药院,坐事废。本名:任守忠字:稷臣所处时代:宋代主要成就:累转西头供奉官,领御药院性别:男任守忠,字稷臣,荫入内黄门,累转西头供奉官,领御药院,坐事废。久之,复故官,稍迁上御药供奉。初,章献后听政,守忠与都知江德明等交通请谒,权宠过盛。仁宗亲政,出为黄

  • 王拱辰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拱辰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县(今河南省通许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庆历新政,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祐元年(1056年),拜三司使,出使契丹,因事

  • 曹评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评

    曹评,字公正,曾任温州防御使,特长为文史、书法,文学作品有《孤城闭》。本名:曹评字:公正官职:温州防御使特长:文史、书法曹评,字公正,曹佾子,以父任累官至引进使,知审官西院,积迁温州防御使。元祐中,提举万寿观,丐外,枢密院白为真定路钤辖,哲宗曰:“先帝待慈圣家极厚,其以为总管。”徽宗即位,迁相州观察

  • 赵允让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允让

    赵允让(995年-1059年),男,汉族,字益之,河南开封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之孙,商王赵元份第三子,宋英宗赵曙生父。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起家右千牛卫将军,四迁右骁卫将军。天禧二年(1018年)八月,出任卫州刺史。宋仁宗即位,进汝州防御使。天圣七

  • 程琳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程琳

    程琳(988年~1056年),字天球,永宁军博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村)人。北宋时期名臣、诗人。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泰宁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宋仁宗即位后,出任太常博士,参与修撰《真宗实录》,追修《大中祥符》,迁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给事中、

  • 范雍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雍

    范雍(981~1046),字伯纯(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五作伯淳),世家太原(今属山西),祖葬河南(今河南洛阳),遂为河南人,范雍是五代十国后蜀宰相范仁恕之后裔,北宋名臣。真宗咸平初进士。咸平三年(1000年),补洛阳主簿。后迁殿中丞,知端州、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等职。宋仁宗即位,历兵部员外郎、户部副

  • 何郯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何郯

    何郯(1005~1073),字圣从,陵州(今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徙成都。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本名:何郯字:圣从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出生地:陵州出生日期:1005年逝世日期:1073年主要成就:仁宗景祐元年进士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州府。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尚书右丞致仕。六

  • 孔道辅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道辅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孙。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终年55岁。中文名:孔道辅外文名:kongdaofu别名:孔延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逝世日期: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主要成就:曾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