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概

赵概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91 更新时间:2023/12/13 1:14:08

赵概,字叔平,南京城(河南省虞城)人,他原名赵禋,后因梦中有神人在名册中书写“赵概”二字,遂即改名。官拜观文殿学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公元1027年,赵概和同乡王臣,殿诗同时高中进士一甲,王尧臣高中状元,赵概则是第三名探花,创造出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史上的一段佳话。宋仁宗这次科考,可以堪称人才鼎盛,号称“宰执榜”,状元王尧臣、榜眼韩琦、探花赵概,后面还有文彦博、包拯等人,皆是开创仁宗盛世的国之栋梁赵概步入仕途以后,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既管理过民政做地方官员,又历职兵部管理军事,真可谓文武双全,治国之能臣,乃大宋国之贤良,股肱忠臣。

基本资料

本名:赵概

别名:赵禋

所处时代:宋朝

出生地:南京虞城(今商丘虞城)

民族:汉族

性别:男

个人经历

赵概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熟知《诗经》,被朝廷封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赵概的父亲赵千,官拜员外郎,恩封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他在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公元1012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七岁的赵概考中进士,当时文坛名士刘筠,戚纶,黄宗旦都称赞赵概其文词必显于时,果不其然,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赵概和同乡王尧臣,殿诗同时高中进士一甲,王尧臣高中状元,赵概则是第三名探花,创造出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史上的一段佳话。宋仁宗这次科考,可以堪称人才鼎盛,号称“宰执榜”,状元王尧臣、榜眼韩琦、探花赵概,后面还有文彦博、包拯等人,皆是开创仁宗盛世的国之栋梁。赵概步入仕途以后,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既管理过民政做地方官员,又历职兵部管理军事,真可谓文武双全,治国之能臣,乃大宋国之贤良,股肱忠臣。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赵概曾与欧阳修公同在馆阁任职,而且一起修起居注。赵概性情敦厚持重,沉默寡言,欧阳修很看不起他。等到欧阳修任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之职后,以赵概没有文采为理由,把其贬官为天章阁待制。赵概清静淡泊,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儿。

后来欧阳修的外甥女与人淫乱,忌恨欧阳修的人借题发挥,以此事来诬蔑欧阳修。皇上非常震怒,没有人敢为欧阳修说话。这时,只有赵概为欧阳修上书,说:“欧阳修因文才出众才成为皇上的近臣,皇上不能随便听信谗言,轻易诬蔑他。我与欧阳修来往很少,他对我也不太好,但我关心的是朝廷的大体啊!”有人问赵概说:“你不是与欧阳修之间有怨恨吗?”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

赵概上书为欧阳修说话,皇上很不高兴,欧阳修仍旧被贬官滁州。赵概后来执掌苏州,后辞官守丧,守丧期满后,被授职翰林学士,他再次上书,要求先为欧阳修恢复官职。

虽然赵概的请求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赞赏赵概宽厚大度、以公为重、不计私怨的品行。欧阳修也知道了赵概原来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对其非常佩服,两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赵概在郓州时,手下官员私自挪用了公家的钱三十万,用来买了田地租赁赚钱。赵概知道这个官员家中贫困,因此就拿自己的钱替他补上了亏空的公款。史书上说他一生待人处事都是这样,足可见他的仁慈宽厚。

克己修身

赵概的德行如此高尚,这得益于他能够在平常严谨克己修身。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黄豆投入一瓶子中;如果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瓶子中。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由此可见,人都有缺点和过失,关键是如何对待。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时内省,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瓶子中的黄豆渐渐多了,黑豆渐渐少了,赵概终于成为了德行高尚之人。看来,高尚的品行是经过循序渐进的严谨修身而修出来的。

原文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陵墓

《宋州从政录》:“赵概墓、在商丘县天廵乡”。

标签: 赵概

更多文章

  • 许骧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骧

    许骧,字允升,蓟州(今天津蓟县)人。少能文,善词赋。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右拾遗、直史馆,知鄜州等。雍熙二年,任江南转运使,有善政。真宗即位,为工部侍郎。屡求养病,转知单州。卒,赠工部尚书。本名:许骧字:允升出生地:蓟州出生日期:943年逝世日期:999年许骧(943—999),字允升,世家蓟州。骧十三

  • 王砺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砺

    王砺,应天府宋城县人,王洙父。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素不习隶书,初但微作八分。主要作品有《王氏谈录》《欧阳文忠公集》等。本名:王砺字:汝坚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应天府宋城县主要作品:《王氏谈录》《欧阳文忠公集》王砺,洙父。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素不习隶书,初但微作八分。皇佑(一零四九―

  • 游酢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游酢

    游酢(1053年3月7日~1123年6月18日),字定夫,一字子通,学者称广平先生,亦称廌山先生,北宋建州建阳(今属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元丰六年(1083年),进士及第,调越州萧山尉。太学录、太学博士。精于吏事,政绩显著。性颖悟,与兄游醇皆以文行知名。虽年少,深受老师宿儒推崇。时程颢,知扶沟县,以

  • 李士真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士真

    李士真,北宋初衡州人,石鼓七贤之一。本名:李士真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衡州人主要成就:石鼓七贤之一李士真,北宋初衡州人,石鼓七贤之一。至道三年(997)援李宽故事请于郡守,以其私财在李宽读书故址构建屋宇,以居衡之学者。此举以石鼓书院正式创建载入史册,李士真亦以乡贤入祀,流芳千古。

  • 黄榦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黄榦

    黄榦(1152年~1221年),字直卿,号勉斋,南宋福建路福州长乐县人,徙居闽县。黄瑀第四子。本名:黄榦(gàn)[5-6]字:直卿号:勉斋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出生地:福州出生日期:1152年逝世日期:1221年主要作品:《黄勉斋先生文集》主要成就:朱子传人,发扬朱子之学职业:儒者,教育家,官

  • 刘珙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珙

    刘珙(1122年~1178年)字共父,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区)人。子羽长子。登进乙科。官资政殿大学士。淳熙二年守。谥忠肃。工书,学颜书鹿脯帖。卒年五十七。生平见《宋史本传》、《朱子文集》。本名:刘少青别名:刘添宇字:共父所处时代:宋民族族群:汉代出生地:崇安出生日期:1122年逝世日期:1178年主要

  • 蔡模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蔡模

    蔡模(1188~1246)字仲觉,号觉轩,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生于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卒于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寿五十九岁,蔡氏九儒第四代,蔡沈长子。本名:蔡模字:仲觉号:觉轩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出生日期:118

  • 陈淳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淳

    陈淳(1159~1223)是中国南宋理学家。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文人),今祠建漳州龙文洛滨社。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著作有《北溪全集》。本名:陈淳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所处时代:南宋出生日期:1159年逝世日期:1223年主要作品:《北溪全集》其心

  • 杨文聪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文聪

    杨文聪(1596—1646)明末画家、抗清官员。字山子、龙友,号陈龙、鹤巢、雪盦,原籍贵州贵阳,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万历四十七年举人,官至兵部郎中,清兵入闽,被执不屈而死。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本名:杨文聪字:山子号:陈龙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地:贵州贵阳出生日期:1596年逝

  • 程嘉燧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程嘉燧

    程嘉燧(1565~1643),明代书画家、诗人。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又号松圆老人、松圆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释名海能。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应试无所得,侨居嘉定,折节读书,工诗善画,通晓音律,与同里娄坚、唐时升,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