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宝(1881~1971)图书馆事业家、版本学家、著名藏书家。早年从事自然科学研究。1949年以前,历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西北科学考察团常务理事、中央博物馆理事和故宫博物院古物院馆长。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文史馆副馆长等职,为征集、保护流散文物和图书作出了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鸿宝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71年
职业:藏书家
生平简介
字森玉。浙江金华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入山西大学堂,专攻化学,在校期间,著有《无机化学》和《定性分析》。毕业后曾任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后任京师图书馆主任、北京图书馆采访部主任、中央博物院理事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解放后,先后任上海文管会主任、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国务院文史馆副馆长、国务院古籍整理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主任委员。
个人成就
并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一生致力于文化、图书事业。毕生为文物、古籍保护做出了贡献。辛亥革命后,曾与鲁迅同在教育部供职,和鲁迅一起,对京师图书馆建设有关事宜,经常协商处理,并一起至书肆购书。在京师图书馆任职间,购回许多流落在书肆的孤本秘籍充实该馆。精于版本学,胡适等学者常向他求解古籍版本疑难。抗日战争初期,他冒险回北京,将北大研究所的“居延汉简”2万余枚秘密运出北平,寄存香港大学图书馆。又得悉日寇计划抢走山西赵城的金代刻本《赵城藏》佛经4000多卷。为了抢救这批国宝,他通过郑振铎转告中共地下组织,由山西八路军把这批珍贵文物抢救出来。1940年,由蒋复璁提议成立“文献保存同志会”他为五人委员之一。曾两度去香港、上海及内地协助郑振铎、叶恭绰、张寿镛等收购古籍善本。收购古籍善本。次年,曾把沦陷后的上海古籍,秘密运往香港保藏,又收购各地私藏,共得4.8万余册古籍精品。后被蒋介石运抵台湾。私人藏书丰富,历时30余年,积累古籍达15000余册,藏书楼有“寒梧山庄”。其子徐伯郊,亦喜藏书,有元明刊本数种。“文革”后,徐氏所藏古今书籍,捐献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