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老庄连

刘老庄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3/12/6 14:53:57

刘老庄连,前身为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4连。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该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日寇激战。全连82名勇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为纪念此次战斗,战后,淮阴人民选送82名优秀青年补入该连,连队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老庄连

参战部队: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

指挥员: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

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

连队介绍

1943年春,侵华日本军队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6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今沭阳与涟水间界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该部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该部与日伪军在淮阴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乃决心固守。日伪军发现第4连转攻为守,即集中炮火对第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第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畏严重伤亡,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在全连严重伤亡情况下,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全连所余的20多人,烧毁文件,掩埋好烈士遗体,奋起突围。终因寡不敌众,战至弹尽,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将该连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为第4连82位烈士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撰文称赞他们是“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震慑敌人

在刘老庄战斗中,新四军指战员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此后,伪淮海省省长郝鹏举为向他的日本主子表“忠心”,针对这场战斗,特意“献计”日本军方:“与共军作战不能四面合围,因共军意志顽强,必遭猛烈反抗,围攻者必遭重大伤亡而得不偿失。”

受到褒扬

刘老庄82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连82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则盛赞82壮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说:“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刘老庄这个苏北地区的普通村庄,因为这次战斗,从此与英勇的4连联系在一起,当地人民坚持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些革命烈士。刘老庄战斗一结束,老百姓就为烈士们堆起一座3丈高的土墓。抗日战争胜利后,苏皖边区政府用砖石砌成陵墓,后于1946年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55年,当地重新修建82烈士墓和陵园,1984年又建起纪念碑。2000年,当地建成82烈士纪念馆,10年后进行了改扩建,并于2013年3月18日刘老庄战斗70周年纪念日之际,重新对外开放。2014年9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就有刘老庄82烈士陵园。

英雄无名

遗憾的是,当年由于战争的原因,“刘老庄连”82烈士中只有17位留下姓名,他们是:白思才(连长)、李云鹏(指导员)、石学富(副连长)、尉庆忠(排长)、蒋元连(排长)、刘登甫(排长)、世祥(排长)、李道合(排长)、马汉良(排长)、刘忠胜(班长)、王洪远(班长)、王中良(班长)、罗桥(文书)、孙尊明(文化教员)、杨林彪(卫生员)、王步珠(战士)、田执信(战士)。烈士中尚有65位是无名英雄,他们是谁?家乡在哪里?曾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几十年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许多人特别是淮安人民的心头。2011年,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进集中安葬散葬烈士的“慰烈工程”(亦称“请烈士回家”)。《淮安日报》作为刘老庄战斗发生地的党报,在2011年3月动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从3月至11月,寻访组沿着刘老庄连当年行军战斗的路线,行程15000余公里,走访北京、山东、河南、安徽及省内南京、徐州、盐城、宿迁等地,问询4省(市)9个地市新四军老战士以及党史、军史、地方志专家,还有烈士亲属和高龄见证者330多人次。同时,查找各地革命烈士英名录、党史、县志,查阅国家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南京军区档案馆等处,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寻找到了40多位疑似刘老庄连烈士的珍贵线索。经党史专家反复研究辨析,最终确定了其中9位是刘老庄连82烈士成员,他们是:宋迎春、刘守业、蒯德山、袁培臣、张立伦、胡志法、靳宪珠、翁兆法、任国监。2011年12月23日,原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和淮安市委、市政府,在淮安刘老庄82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新四军刘老庄连‘慰烈工程’”推进仪式,为新寻访到的宋迎春等9名烈士姓名揭幕,让他们的事迹光照千秋。

今日连队

刘老庄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第127师第379团第4连)

2009年“刘老庄连”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和省“双50”人物,更让人们对曾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新四军‘刘老庄连’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的敬仰之情。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67周年之际,我们特刊登了《今日“刘老庄连”》的文章和“刘老庄连”的一组照片,以让广大读者能更多地感受“刘老庄连”这一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威武之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我们的“爱心淮阴”建设起到一定的激励和推动作用。2010年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67周年,为缅怀先辈功勋,重温历史,笔者特地走访了济南军区某部刘老庄连,目睹了新时期刘老庄连的发展之路。回顾刘老庄连走过这67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战争画卷。刘老庄连在67年的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缔结的优良传统,是留给我们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刘老庄连十分重视对连史的发掘和发扬,他们在连队建立了连史馆,并把连史教育作为新兵入伍第一课来上,让士兵一走进连队就了解连队历史和传统,教育每名同志要“牢记历史,弘扬传统,再创辉煌”。还结合部队训练任务多、流动性大的特点,为更好地做好驻训期间的传统教育,2009年赴日照海训期间,连队特别组织制作了“刘老庄连流动连史馆”让连史跟着部队走。

另外,连里还将连队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战斗经历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编印成册,作为连队传统教育的教材,人手一份。并把连队的光荣传统编成故事,排成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传统的烙印烙在每个官兵心中。3月18日是刘老庄连的建连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连里还都会组织官兵向连旗宣誓,并把全连官兵拉到训练场,以比武竞赛的形式向建连纪念日献礼。同时这一天,还会请来在连队战斗过的老首长、老前辈讲传统、做报告。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掘连队历史,还设计制作了“刘老庄连纪念章”,把刘老庄连的传统和精神充分浓缩进去,使之成为连队的精神标志。

刘老庄连是一个钢铁集体。他们在练打赢、谋打赢的军事斗争准备中,真抓实练、敢为人先。讲套路、教方法、科学组训,围绕中心工作谋求全面过硬。刘老庄连没有后进的战士,老兵、新兵人人都是尖子兵。“我们更突出整体标兵。”刘老庄连周连长说,“与其他连队突出训练尖子相比,刘老庄连要求每一个士兵都是训练尖子”。2009年7月至8月份,在上级的组织下,刘老庄连官兵82名同志赴日照参加海上适应性训练,这是他们首次组织海训,在一没设施,二没骨干的情况下他们积极学习,借鉴友邻部队经验,细致严密组织海训骨干培训,保证了海训工作的顺利和实施。科学认真组织先期理论知识学习和陆上蛙泳动作训练。教练员苏太山早在6月份就参加了师里的骨干集训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们训练强度很大,又值三伏暑天,日照强度大,背上、手上的皮都晒脱了两三层,人变的又黑又瘦。辛勤的付出并没有白费,换来的是一身的精干,该同志在海训场上发挥了重要的骨干教学作用。经过此次海训,该连82名同志,从不到1/4会游泳到最后90%以上的顺利游完200米,取得较大进步。在平时的训练中,全连官兵在做好基本科目前提下,齐上阵,人人钻研,训练战术,并最终创出特色,让刘老庄连战术叫响“铁军”。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刘老庄连战术套路成了全团所有连队的示训教材。几年来,在“刘老庄精神”的激励下,连队有21人荣立三等功,3人直接提干。

在和平时期,刘老庄连是人民的忠诚卫士。1998年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洪水,人民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刘老庄连82名官兵奉命随部到达长江最危险的地段-武汉洪湖进行抢险。到达灾区后,全连官兵连夜出击,连续奋战18个小时,冒雨对长800米的大坝进行了修筑,平均每人挖掘、搬运砂石近千袋,战士的双手磨破了,袋子被鲜血染红了,仍然不停的在河堤上奔跑,战士麻尚坤先后三次晕倒在大堤之上,却三次从担架上跳下,冲回了阵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分钟完成任务,人民群众就少一分钟受到威胁”。

一面“铁军来了”的红旗,让灾区群众放下心来;一面刘老庄连的鲜红连旗,巩固了无数已经或即将决口的堤坝;刘老庄连顽强的作风感染着地方领导和群众,他们含着泪对团领导说:“让他们休息一下喝口水吧,这哪里是在干活啊,简直是在拼命!”8月18日凌晨4点多,大坝修筑完毕,官兵们顾不上饥饿、疲劳,裹着雨衣就在河边睡着了。5点半左右,刚筑的大堤出现了管涌,如不及时加固就有垮堤的危险,全连官兵即刻又投入了“战斗”,地方领导和群众无不感慨地说:“这个连队的官兵真是铁作风!”上级首长称赞刘老庄连:“昔日是抗日尖刀,今天是抗洪尖刀。”

铁军官兵到达银杏孤岛,打出铁军来了

演员慰问抗震救灾的官兵

2008年汶川大地震,铁军的大旗继抗洪抢险之后,又一次插在灾区的大地上。“铁军来了”,灾区的人民又有了主心骨。清理废墟、运送药品,搭设帐篷、安装板房,一项项工作陆续,全团战士充分动员,积极投身到抗灾抢险工作中去。刘老庄连连队党支部书记贾永辉亲自带领党员突击队奋战第一线,他们攻坚克难,有危险我们先上,有困难我们来抗,先后营救受困群众十余名,抢救粮食两千余斤,运送药品八百多箱,搭设帐篷三百余顶,搭建板房三千多平方米。给全团官兵做了表率,树立了标准,连队也被师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艰难面前,为了人民的利益,绝不后退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大无畏,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史诗。荣誉面前,刘老庄连的战士从不骄傲,困难面前,刘老庄连的官兵从不气馁。他就是一把铮亮的尖刀,随时准备迎接困难的挑战;他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随时都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刘老庄连还相继参加并出色完成了“铁拳——2004”涉外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等多项重大任务。

战争年代,刘老庄连处处当先锋,打头阵,取得了辉煌的荣誉;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把“刘老庄精神”作为建连之魂、固连之本,连队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他们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依靠科学建连兴连,充分发挥官兵文体作用,着力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连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走上全面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如今,刘老庄连已连续7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连队”,连续5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历史是光荣的,光荣是厚重的。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相信,刘老庄连官兵必会继承和发扬82勇士为党和人民安危不畏牺牲的理想信念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继往开来,为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为伟大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一往无前,做出新的贡献。

参加阅兵

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

2015年5月20日,据某网友发布的消息,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徒步方队的臂章已经披露,他的微博照片展示了“刘老庄连”英模部队徒步方队的臂章,臂章底色为紫色,以金色绣线滚边,上边缘以宋体书写“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居中的则是八一五星与行书书写的“铁军”,下方为一条红色飘带,上写“‘刘老庄连’英模部队徒步方队”,飘带下方为金色的万里长城,寓意正如抗日战争中诞生的国歌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臂章下边缘为阅兵的汉语拼音缩写YB,周围环绕麦穗。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由第54集团军某师为主抽组,为挂枪方队,参加阅兵。

标签: 刘老庄连

更多文章

  • 戎冠秀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戎冠秀

    戎冠秀(1896年—1989年8月12日),女,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历任村妇救会主任、识字班校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

  • 何叔衡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

  • 埃德加·斯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俄文:Григорийаримовичкуришенко,1903年—1939年10月14日),出生于乌克兰,联共(布)党员,曾任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9年参加苏联红军。1939年,库里申科和考兹洛夫受苏联政

  • 狼牙山五壮士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

  • 胡秀芝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秀芝

    胡秀芝(1918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1938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弹尽粮绝,她与七位战友宁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牺牲,年仅20岁。中文名:胡秀芝国籍:中国籍贯: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出生日期:1918年逝

  • 杨贵珍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贵珍

    杨贵珍(1920一1938年10月),黑龙江林口人,“八女投江”烈士之一。1936年1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为妇女团战士。曾在抗联密营被服厂工作。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随五军一师西征,任班长;10月,随军返回牡丹江沿岸休整时,在乌斯浑河与优势敌人遭遇。为掩护部队撤出重围,减少损

  • 郭桂琴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桂琴

    郭桂琴(1920年12月19日—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中文名:郭桂琴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0年12月19日逝世日期:1938年10月出生地: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性别:女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

  • 王惠民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惠民

    王惠民(1925-1938),黑龙江人,八女投江巾帼英雄之一雄。中文名:王惠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25年逝世日期:1938年性别:女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四合村的四合屯。王惠民1l岁随父亲参加了抗联,随五军女兵队活动。1938年7月随军西征。10月随西征部队返回刁翎根据地,1

  • 李凤善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凤善

    李凤善,“八女投江”烈士之一。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本名:李凤善民族族群:朝鲜族出生地: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