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戎冠秀

戎冠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80 更新时间:2024/1/17 12:00:42

戎冠秀(1896年—1989年8月12日),女,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历任村妇救会主任、识字班校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妇联代表,全国、省妇联执委。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出席“开国大典”,曾多次受党国家领导人接见,是拥军爱民的一面旗帜。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基本资料

名:戎冠秀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89年

主要成就:“双百”人物

出生地:河北省平山县

人物介绍

戎冠秀(1896年-1989年)女,出身贫苦。积极宣传妇女解放和抗日救国道理,动员妇女参加识字班,任"冬学"校长。她整日为抗日工作奔忙,找粮、找草、动员参军,并带头为儿子报名参军:"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那个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在她的带动下,下盘松一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核相争上战场的热潮。

简历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她带头送子参军(以后又送三个孙子参军),组织妇女做军鞋,搞生产,支援前线,救护伤员。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群英会上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曾历任村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村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

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多次出席全国劳模会议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省妇联第五、六届执行委员。

事迹

抗日民主政府交公粮时,自己带头并动员群众多交粮交好粮。要求米中无砂子、无烂米、无糠皮。组织妇女做军鞋时,她只只过目,双双过秤。妇女们给八路军做棉衣,她要求份量足,絮得匀。她们上交的军衣军鞋数量和质量在区里都是头份。

日军扫荡时,她组织妇女坚壁清野,负责群众安全转移,精心护理伤员。在一次"反扫荡"中,她听说来了两个伤员,想吃瓜果,她急忙找来8个大梨送去。一次,一个伤员"打摆子"(疟疾病),走到她们村边,敌人扫荡的枪声越来越近,她不顾个人安危,用力扶着伤员爬上山,把伤员藏在一个暗洞里,由于洞口离地面太高,脚无登处,伤员爬不上去,她就蹲在地上,让伤员踩着自己的双肩,硬是把伤员托起来,伤员才爬进了洞里(按:直到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二人相逢才相识,原来这个战士叫邓仕均,被晋察冀边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有一次,来了一个头上有六、七处伤的重伤员,浑身是血,双目紧闭,一只脚在担架边上垂着,鞋和袜子都丢了,脚冻成了黑紫色。戎冠秀用被子把伤员的脚盖好,用手摸摸鼻孔,还有一口气,晚上,戎冠秀主动要求护理伤员,她在伤员耳边轻轻呼唤:"同志,同志!"伤员一点反应也没有,她用手掰开伤员干裂的嘴唇,用小勺喂水,水都顺着嘴角流出来了。她又把伤员的头慢慢扶正,又灌,水流到喉咙,发出了微微的"咯嘟"声。戎冠秀非高兴,一下子喂了小半碗水,再问伤员:"你还想喝水吗?"借着微弱的灯光,她看见伤员的嘴唇微微地抖动,又喂了伤员一碗温开水和一碗豆浆,伤员慢慢地恢复了知觉。

戎冠秀轻轻地把伤员上身扶起来,揽在怀里。伤员一口气又喝了一碗水。从伤员的言谈中得知,伤员是某团一连的战士,在柏叶沟打了11天仗,已四五天不吃不喝。戎冠秀找来一点白面,做成面片,又找来玉米面饼子,烤热了,让伤员吃。整整忙了一夜没合眼,把伤员救活了。她见伤员光着脚,又找不到合适的鞋给伤员穿,就随手将站在旁边的女儿身上的棉袄撕开,从衣襟上撕下一大块棉花,把伤员的脚轻轻裹住。转运伤员的担架来了,她又在担架上铺上厚厚的干草,让伤员舒舒服服地躺在担架上。伤员感激地说:"好人呢,我的好老人呢!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你的好处啊!"她救护伤员的模范事迹数也数不清。

在荣誉面前,戎冠秀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她积极响应边区的号召,为支援前线开展大生产,组织拔工队,变工组,带领全村开荒种地,多打粮食。

1949年,戎冠秀作为华北区的人民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受到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回村后她对乡亲们说:"如今是咱们的天下了,咱们就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建设新中国吧!"1953年她带头在蛟庄办起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会。村里小学要扩充,她主动把土改时分的5间大瓦房让给学校,自己搬到小平房去住。每年她都要外出开会,但每年都参加集体劳动170多天。她每天清早背上粪筐去拾粪,粪全部交给集体,不要报酬。

解放后,几十年来一直在村里当干部,群众工作都是挤时间去做。常常是端起个大碗,出这家,进那家,饭吃完了,工作就安排好了。她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国为民分忧,平时省吃俭用,一旦有的地方出现灾情,她总是拿出钱和粮支援。1960年暂时困难时期,她为国分忧,三年没领过布票。

建国后,她对人民军队的关心和爱护不减当年。1951年,她的三个儿子兰金(志愿军某部炮兵连连长)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开导全家说:"兰金子是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的,死得光荣!"她的三个孙子长大成人后,她一个个送到部队去当兵。

1960年她作为河北省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成员去慰问解放军,仍象当年关心八路军一样为战士浆洗缝补,鼓励战士"听毛主席的话,守住人民的江山。"70年代,部队野营训练来到下盘松,她象当年一样,把妇女、儿童组织起来,分成洗衣组、缝纫组、慰问组。腾出最好的房子给部队住,她拄着拐棍儿挨门逐户去检查。

80年代,她多次给守卫边疆的部队写信,送锦旗,鼓励他们保卫好祖国的南大门。一直到1989年她生命垂危时,还关心着首都戒严部队的安危。在她病重神智恍惚时,只要见到着装的解放军来看她,她马上兴奋起来,大声说"好好养伤,养好了去消灭敌人!"

荣誉

新中国建立后,她历任村党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县妇联名誉主任等职。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妇联第五、六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

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召开的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她荣获"劳动英雄"光荣称号。

身故

1988年6月,聂荣臻元帅得知戎冠秀老人生病住院,专门托人去探望,并将一束“勿忘我”花送到老人病榻,戎妈妈激动得连声说“谢谢聂司令员”,并嘱托女儿给聂帅捎去一束“勿忘我”花。戎妈妈逝世后,聂帅让秘书代他给河北省委平山县委发去的唁电中说:“惊悉著名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为悲痛。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8月15日,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去唁电,代表全军指战员对戎冠秀同志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和思念之情,并向其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唁电指出,戎冠秀同志是爱国拥军的一面旗帜,她的逝世,使子弟兵失去了一位好“母亲”。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8月22日,在省会石家庄举行了800多人参加的遗体告别仪式。其骨灰安放在华北烈士陵园。

标签: 戎冠秀

更多文章

  • 何叔衡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

  • 埃德加·斯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俄文:Григорийаримовичкуришенко,1903年—1939年10月14日),出生于乌克兰,联共(布)党员,曾任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9年参加苏联红军。1939年,库里申科和考兹洛夫受苏联政

  • 狼牙山五壮士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

  • 胡秀芝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秀芝

    胡秀芝(1918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1938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弹尽粮绝,她与七位战友宁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牺牲,年仅20岁。中文名:胡秀芝国籍:中国籍贯: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出生日期:1918年逝

  • 杨贵珍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贵珍

    杨贵珍(1920一1938年10月),黑龙江林口人,“八女投江”烈士之一。1936年1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为妇女团战士。曾在抗联密营被服厂工作。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随五军一师西征,任班长;10月,随军返回牡丹江沿岸休整时,在乌斯浑河与优势敌人遭遇。为掩护部队撤出重围,减少损

  • 郭桂琴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桂琴

    郭桂琴(1920年12月19日—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中文名:郭桂琴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0年12月19日逝世日期:1938年10月出生地: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性别:女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

  • 王惠民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惠民

    王惠民(1925-1938),黑龙江人,八女投江巾帼英雄之一雄。中文名:王惠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25年逝世日期:1938年性别:女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四合村的四合屯。王惠民1l岁随父亲参加了抗联,随五军女兵队活动。1938年7月随军西征。10月随西征部队返回刁翎根据地,1

  • 李凤善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凤善

    李凤善,“八女投江”烈士之一。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本名:李凤善民族族群:朝鲜族出生地: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

  • 安顺福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顺福

    安顺福(1915年11月2日一1938年10月)中共党员,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八女投江”烈士之一。本名:安顺福出生地: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出生日期:1915年11月2日逝世日期:1938年10月主要成就:“八女投江”的烈士之一国籍:中国安顺福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