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廷鹄(1505—1563),字元侍,号篁溪。明代琼山府城忠介路人,嘉靖十七年殿试考取进士,历任工部都承之事,吏部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江西督学副使、江西参政等职,曾主持编纂白鹿书院的《白鹿洞志》,被时人称道。嘉靖四十二年(1563)卒于府城家中。享年59岁。
基本资料
本名:郑廷鹄
字:元侍
号:篁溪
所处时代:明代
出生日期:1505年
逝世日期:1563年
主要作品:《藿脍集》
人物介绍
郑廷鹄(1505—1563),字元侍,号篁溪。明代琼山府城忠介路人,嘉靖十七年殿试考取进士,历任工部都承之事,吏部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江西督学副使、江西参政等职,曾主持编纂白鹿书院的《白鹿洞志》,被时人称道。嘉靖四十二年(1563)卒于府城家中。享年59岁。
明代海南琼山人,府第在琼山府城镇甘蔗园,时人称为“郑公福地”。15岁拜海贞范门下求学,与丘濬曾孙丘郊、丘祁同窗。海先生见其有奇才,料他日后必成大器,将爱女海氏大安人(海瑞的姑姑)许配给他为妻。入郡学后,勤奋研读丘濬著作,对丘濬的为人、学识、事业非常敬佩。郑廷鹄曾为海瑞的启蒙老师,其深远学识,高峻品行,对海瑞的成长大有影响。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会试京师名列第三,殿试赐进士出身。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吏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皆公正廉明。二十八年(1549年)八月,因崖州黎酋那燕聚众四千,流劫乡寨,攻毁城郭,郑上言平乱之策,兵部悉照施行,翌年七月平息,皇帝嘉奖其功。二十九年,负责考察外官,贬、升、调、降皆主持公正,受到内外称赞。同年春闱,为会试同考官,一时出其门下者,皆海内名士。主试礼部尚书兼文澜阁大学士张治公服其有“人伦之鉴”。不久,升任江西督学副使,廉政有威,诸生佩服。期间主持纂修《白鹿洞志》,增置书院田,大裨文教,深受江西士子拥戴。视学之余勤于笔耕,有感于丘濬的《琼台吟稿》、《琼台类稿》二书版本多有讹缺,便重新勘定,汇编为《琼台会稿》(12卷)。任期满后,迁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后因母老,上疏乞归侍母。回籍后常踏歌行吟于郊野,在郡城西南的石湖边筑室,著书以自娱,并创建石湖书院。晚年清节自励,志在林泉,无意重返仕途,谢绝朝廷起用。卒葬苍驿坡郑家村前(今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山头岭西)。著有《藿脍集》、《易礼春秋说》、《兰省掖垣集》、《武学经传》、《学台集》、《石湖集》等共百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