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露

郑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25 更新时间:2024/1/15 19:36:57

郑露(748年—818年)字恩叟,初名褒,又名灌三,莆田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三月十五日辰时。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举明经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八月初一偕同同祖弟郑庄、郑淑至莆田,在南湖山祖坟侧创建了闽地第一所学堂“湖山书院”,开创了莆田文化教育之先河,换来“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由于三先生开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先河,世人尊他们为“南湖三先生”。

基本资料

本名:郑露

别名:灌三

字:恩叟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739年3月15日(农历三月十五)

逝世日期:818年

主要作品:书堂、彻云涧、《七绝》

主要成就:创办湖山书院

人物生平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举明经进士,时年二十一。

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官居太府卿。

建中四年癸亥(783年),朱泚僭号,上章乞归,不许。

德宗贞元元年(785年),赴常州受封太傅。同年四月二十六日到家至八月初一日,郑露偕同同祖弟郑庄、郑淑由侯官入永泰,由永泰至莆田。在南山祖坟侧,重构书堂,曰“湖山书院”,吟诵诗书,研修儒业,授课讲学,郡人化之,时人称“南湖三先生”,为河南荥阳郑氏入莆始祖,称南湖郑氏。

贞元十三年(797年)五月初一日,加封太傅丞相,英国公。

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被封为侯,升为中书舍人、学瑜、为吏部左侍郎,是年九月初十到兴化军会二弟一起受封。

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卒,享年七十九岁,夫人蔡氏卒于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合葬莆田荔城区壶山宝胜院麓牛眠埔,有包砌双龟碑一通,上镌“唐太府卿郑露公墓”,其墓是荔城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总评:郑露于南山兴学历时三十多载,传来中原文化,为莆田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世人谓之“开莆倡学”始祖。

莆田人:①莆之衣冠文物,实自郑氏兄弟开先之也。②莆邑之称为“文献名邦”,实肇于唐代之郑露。

北宋景祐进士蔡高:“先生如不出,莆海无真儒。”

南宋理学家朱熹:“倡学功高泽且宏,庄庄奕叶盛云传。三贤文献俨然在,云案薪传夜夜灯。”

明成化二年进士黄仲昭:①“露在莆人未知学之先与其弟从事诗书,开莆之儒学,亦可谓豪杰之士也欲。”②景泰甲申年(1464年)所作莆田进士题名碑记:“吾莆科第、昉自唐贞元。”(意即莆田科举之兴盛当归“湖山书院”倡学训道的丰功伟绩。)

开莆来学木坊

历史沿革

“开莆来学”木坊又称“牌楼”,属“文学坊”,是邑人为纪念郑露三兄弟开创莆田儒学的功绩而立,位于后埭郑露曾孙郑阜后裔聚居的莆田拱辰门(北大门)英龙坡境社行人通衢之处(今荔城区北大路)。巍峨雄伟,过者仰望,是莆田“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有12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可惜在1966年“文革”初期被毁为平地。

据《南湖郑氏世系》记载及坊文,“开莆来学”木坊是唐贞元三年(787年)奉旨赐金敕建,宋熙宁七年(1074年)重修,明嘉靖四十二年(1519年)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1933年重修,还曾经受本地八级大地震,是座抗震古建筑物。而有关学者者据文献史料记载分析认为,坊应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

构造规模

开莆来学木坊共三间,十二柱,下接石柱,宽4柱,深3柱。石柱中央两柱高3米,两边两柱高2米,地下扎石基础宽大而深,地面铺石板,石柱竖立在地面石板上,中央石柱前后有石护柱紧靠包锁,使其加强稳定性。高七米,宽五米,“开莆来学”书写在高3.5至4米的匾额上,好像两面书写一样,两旁各宽1.1米,也有匾额各书四字,中间宽2.5米,此外,两旁和下面还有一横小梁,用小字书写建坊的意义目的。三间的匾额底下,都有枋木托住。坊名匾额上面正中有一直匾大书二字,其四周向前斜出,饰以木雕花匡,两旁各饰三横三层装饰后,开始逐步用枋木悬出,用鸡搭斗渐向外伸出,共伸出五层,承着坊的屋檐,以托住坊顶屋盖,中门上六个鸡斗两旁小门上各二个鸡斗,一共前十个鸡斗,后也十个鸡斗,从下逐渐向外伸出五层,总共前后一百个鸡斗向外开放,从坊下望上去,像丛盛开的花朵。

其他信息

坊中央悬有“恩荣”牌,下有对联:学闽南,道承东鲁。横批:倡学先儒唐太府卿首祀乡贤南湖郑露。

坊屋顶用瓦片铺成,宫殿式,脊头隆起,两端翘些,前后四檐角翘起,两边小门比中门低约1米铺屋盖,也脊头隆起,只向外的脊头翘些,向外的两檐角翘起,远观很雄伟。

湖山书院

书堂题有“附凤凰山,与木石居;和乐兄弟,游玩诗书”之句。后来,书堂改为“南湖三先生祠”,书堂石匾有“南山樾阴”四字,为南宋右丞相文天祥所书。

诗作赏析

郑露是莆田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也是有文献可考的福建第一个诗人,今存诗二首。

《书堂》

附凤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诗书。

赏析:本诗是诗人安居乐道的真实写照。

凤凰山又名南山,在莆田城西南郊,因山形如凤凰展翅故得名,山上佳木蓊郁,怪石峥嵘。“附凤凰翼,与木石居”点明了书堂的方位与周边环境之美。“和乐兄弟,游玩诗书”,表达兄弟共处的和睦欢乐,研读诗书的愉悦情致。

从此诗可以看出,1400多年前,“南湖三先生”(后人对郑家三兄弟的称谓)在文化启蒙的同时,也开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而“愉快教学法”是在中小学生被过量的作业压得快要垮下来的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由此可见,这首诗所反映的内容,至今还有积极意义。

多用口语词汇是汉魏六朝诗的一个特点,这首四言诗也有这样的特点。乍看好像随口说出,明白如话,其实,只要认真揣摩,也不难看出其匠心所在。总共四句,两两相对,但有变化。变化在于,头两句采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用了这样的句式,整首诗就显得很古朴。

《彻云涧》

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

落石蚤雷鸣,溅空春雨细。

赏析:前人称郑露诗“气浑质奥,实陈、隋入唐风调,后人托手不得”,收入全唐诗的《彻云涧》一诗可印证此言。

彻云涧,不知何处。《八闽通志》记载:“彻云涧。院西三十步,有大涧出于穷山,群石丛萃堆积,水下激石,其声铮然如钟磬环佩。”今知仙游县凤山乡有九座山,山下有九座寺,但不知郑露诗中的彻云涧与该山寺有否瓜葛。然而,《彻云涧》一诗纯粹写景,尽管不知涧在何处,也不影响我们理解诗意。

“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大意是:绵延不绝的山涧一眼望不到头,只见一道寒光直透云端。“早雷”,春雷。“落石早雷鸣,溅空春雨细”,意即:瀑布激石,发出春雷般的声响;水花溅空,犹如春雨蒙蒙。

此诗头两句是远望所及,以“寒光”作喻,极写山涧之高远;后两句是切身感受,以早雷比喻瀑布的声威,以春雨形容水花的细微,绘声拟态,着意渲染。这是一首五言古绝,短短四句,调动了诗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点面结合得恰到好处,读来但觉气象万千。此诗不愧为吾闽吾莆的开山之作。

《七绝》

千年松柏问谁栽,荥水长流倡学来。

鹤骨龙鳞沦佛海,南湖一鉴映天台。

赏析:郑露、郑庄、郑淑定居莆田南山后,得南山湖川之利,以儒业致显,启莆学训弟子,以俗淳民化,文风渐盛,此诗便为记述此事之作。

郑露三兄弟是河南荥阳人,入莆传中原文化,故云“荥水长流倡学来”。

人物争议

据族谱记载,郑露为唐代人,而诸多史、志记载郑露为南北朝梁、陈时人。

标签: 郑露

更多文章

  • 郑世翼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世翼

    郑世翼(一作郑翼)(?-约637)荥阳人。弱冠有盛名。武德中,历万年丞、扬州录事参军,数以言辞忤物。贞观中,坐怨谤,流巂州卒。集多遗失,今存诗五首。本名:郑世翼别名:郑翼所处时代:唐出生地:郑州荣阳逝世日期:唐太宗贞观中公元?年至637年左右,字不详,郑州荥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太宗贞观中。弱冠有盛

  • 郑献公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郑献公

    郑献公(?-前501年),姬姓,郑氏,名虿(chài),为春秋诸侯国郑国第十八位第二十一任君主(前513年—前501年在位)。本名:姬虿别名:郑献公所处时代:春秋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逝世日期:公元前501年身份:郑国第十八位第二十二任君主前任:郑定公继任:郑声公在位时间:前514年—前501年谥号:

  • 郑嵎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嵎

    郑嵎(约公元八五九年前后在世)字宾光(一作“宾先”)。其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末前后在世。大中五年(八五一年),他举进士及第。嵎著有《津阳门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载称津阳为华清宫之外阙,嵎于逆旅中询父老以开、天旧事,为诗百韵,盛行于世。本名:郑嵎字:宾光所处时代:唐宣宗大中末前后主要

  • 郑絪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郑絪

    郑絪(752—829年),字文明,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池州刺史郑羡之子。出身荥阳郑氏南祖。胸怀大志,善于属文,结交天下名士。进士及第,累迁中书舍人。唐宪宗即位,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历任河中尹、检校左仆射。唐文宗即位,以太子太傅致仕。唐文宗大和三年十月,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

  • 郑端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郑端

    郑端,字司直,清初名臣,一字德信。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东小营村人。顺治己亥(公元165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辛丑(公元1661年),改工部主事。康熙丁未(公元1667年),升员外郎,奉命视三楚芦政。戊申(公元1668年),升户部郎中;己酉(公元1669年),典豫章乡试,所取皆一时之名士;庚戌(公

  • 郑天锡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天锡

    郑天锡(1884-1970,ChengTien-Hsi),字云程,号茀庭,广东香山县人(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中国著名法学家、外交家。伦敦大学学院法学系毕业,曾任大理院大法官,多所大学法学教授,司法官次长,国际联盟法官,民国最后一任驻英大使。本名:郑天锡字:云程号:茀庭出生地:香山县三乡镇出生日期

  • 郑文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郑文康

    郑文康(1413—1465)明代官员。字时乂,号介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卒宪宗成化元年,年五十三岁。长身伟干,制行峻洁,正统三年(1438)举人,十三年(1448)进士,授官观政大理寺,尚未满月即乞归养亲,未抵家而父亡,四年后母又病卒。遂不复仕进。本名:郑文康字:

  • 郑穆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穆

    郑穆(1018—1092年),字闳中,北宋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开宋新儒学之先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著述不传。郑穆生性醇谨好学,进退容止都必须合于法度。居馆阁三十年,多在王邸,善长讲说,二王十分礼敬他。其在太学,诲诱诸生,即使是童子都一定以礼接待。故人有张景晟死,遣金五百两

  • 郑巢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郑巢

    郑巢,杭州钱塘人,唐代诗人。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后随奉杭州刺史姚合,不仕而终。《全唐诗》辑其诗二十九首。本名:郑巢所处时代:唐民族族群:汉人籍贯:杭州钱塘郑巢,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间,举进士。姚合为杭州刺史,巢献诗游其门馆。颇受奖重,凡登览燕集,常在侧服侍。后不仕而终,

  • 郑仅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仅

    郑仅(1047~1113)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全宋词》存其词12首,均描写男女恋情。本名:郑仅别名:彦能字:彦能所处时代:宋民族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