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曹溶

曹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8 更新时间:2024/1/13 18:58:32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等,皆被采纳实施。又就有关科举、荐举隐逸、访旌殉节者等问题向朝廷建议。三年二月充会试监考官,三月迁升为太仆寺少卿。不久,被发现在学政任上所举贡生中有明代受世袭职和中武举者,降两级调用。接着又因选拔贡生超额被革职回籍。十一年官复原职,迁左通政。次年三月擢左副都御史,旋擢户部右侍郎,接着又授广东布政使。十三年,以举动轻浮,降一级改任山西阳和道。康熙三年裁缺归里。十三年,三藩举兵,阁臣以边才荐,随征福建。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大学士李霨等荐曹溶,未试。十九年,学士徐元文荐曹溶佐修《明史》,未赴。曹溶长于经济,未竟其用,乃独肆力于文章。家富藏书,朱彝尊纂《词综》,即多从其家藏宋人遗集中录出。其故宅在金陀坊,筑有园林倦圃,周之恒绘《倦圃图》,朱彝尊为之记,园有“山泉鱼鸟蔬果花药”诸胜,共20景。曹溶工诗词,其诗源本杜甫苍老之气,一洗妩柔之调,与龚鼎孳齐名,世称“龚曹”。填词规摹两宋,无明人之弊,浙西词风为之一变,朱彝尊受曹溶影响颇深,少时曾从曹溶游。著有《静惕堂诗词集》等。又精于小简,有《静惕堂尺牍》4卷,时称江东独步。

基本资料

本名:曹溶

字:秋岳,洁躬,鉴躬

号:倦圃、鉏菜翁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秀水

出生日期:1613年

逝世日期:1685年

主要作品:《静惕堂诗词集》

主要成就:“浙西词派”先驱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溶疏白其冤。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初授原官,起用河南道御史,任顺天学政督学顺天,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巡缉土贼,平粜以裕仓储,设兵循徼等事,使无劫掠。其疏陈皆被采纳实施。又就有关科举、荐举隐逸、访旌殉节者等问题向朝廷献策。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充会试监考官,三月迁太仆寺少卿。不久,因在学政任上所举贡生中有明代受世袭职和中武举者一事被发现,降两级调用。接着又因选拔贡生超额被革职回籍。

顺治十一年(1654年)官复原职,迁左通政。次年三月擢左副都御史,旋擢户部右侍郎,左迁广东右布政使。

顺治十三年(1656年)以举动轻浮,降一级改任山西阳和道。遭丧归里。服除,补山西按察副使,备兵大同。

康熙三年(1664年)裁缺归里。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发生后,阁臣以边才荐,随征福建。丁忧不复出。

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词,大学士李霨、杜玄德、冯溥合疏荐曹溶,未试,以疾辞。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鸿博,不赴。

康熙十九年(1680年),学士徐元文荐曹溶佐修《明史》,亦不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主要成就

藏书成就

筑书楼于嘉兴南湖之滨的倦圃别业,称“静惕堂”,藏书极富。尤好收集宋、元文集,藏书中宋元古本丰富,有近千种。编撰有《静惕堂书目》(又名《静惕堂藏宋元人集目》),按四部分类编排,所载宋集,自柳开《河东集》以下凡180家,元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以下115家。辑有丛书《学海类编》,收书431种,分经翼、史参、子类、集余4类,选择较严,不收玄虚、荒诞和已刊之书。史部多稗史,子部多宋、明人实用著作。所刊之书在版心印有“槜李曹氏倦圃藏书”字样。刻宋、元、明各家著作40余种数百卷。著有《流通古书约》1卷,首次提出古书流通法,向藏书家们指出其藏书职责是在于流通,不仅仅是保藏,务必使作者的思想和劳动,不以珍藏秘藏而与世隔绝。缪荃孙说“藏书家能守此法,则单刻为千百化可以不致湮灭,尤为善计”。他的藏书理论,在清代图书、文化界起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如弘历、周永年为代表的公共藏书思想和实践。晚年其藏书被纳兰性德购藏。藏书印主要有“曹溶私印”、“白学先生”、“倦圃”、“洁躬”、“槜李曹氏藏书印”、“鉏菜翁”、“槜李曹氏收藏图书记”、“两河使者”、“相赏松石闲意”、“秋岳生”、“曹溶鉴定书画印”等。

文学成就

曹溶长于经济,未竟其用,乃独肆力于文章。家富藏书,工诗、词,其诗源本杜甫苍老之气,一洗妩柔之调,与合肥龚鼎孳齐名,世称龚曹。填词规摹两宋,无明人之弊,浙西词风为之一变,盖浙西词派之先河也。朱彝尊受曹溶影响颇深,少时曾从曹溶游。朱彝尊纂《词综》,即多从其家藏宋人遗集中录出。精鉴别,富书画收藏,亦能书。顺治初,著有《静惕堂诗词集》,另撰有《崇祯五十宰相传》《古林金石表》《刘豫事迹》《明人小传》《倦圃莳植记》《粤游草》《续献征录》等书。又精于小简,有《静惕堂尺牍》,时称江东独步。其中《明人小传》是自大明洪武(1368)至崇祯(1644)年间,入传三千余人的汇传集,收录人物众多,包含了帝王、忠臣、名士等各阶层人物小传,是学者专家了解明代人物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人物故宅

其故宅在金佗坊,即今嘉兴城南范蠡湖畔,筑有园林倦圃。周之恒绘《倦圃图》,朱彝尊为之记。园有“山泉鱼鸟蔬果花药”诸胜,共20景。园早已毁。

标签: 曹溶

更多文章

  • 释道宗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释道宗

    释道宗(1613~1701年),俗姓张,名云龙,明末清初福建诏安县二都九甲社人。天地会和香花宗的创始人。中文名:释道宗出生日期:1613年逝世日期:1701年名:云龙少年离乡外出学佛,文武兼修,交游广博。明崇祯四年(1631年)法号道宗,创建并住持平和县龙湫岩。崇祯八年(1635年),易号为无智,改

  • 王骘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骘

    王骘(1613—1695),字辰岳(或作人岳),又字相居。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清朝大臣。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695年7月3日)。累官至闽浙总督、户部尚书,以操守清廉,为政有方,闻名于时。本名:王骘字:辰岳,人岳,相居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

  • 钟丁先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丁先

    钟丁先(1613—1672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人。中文名:钟丁先别名:字后觉、南山,号忏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613年逝世日期:1672年出生地: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代表作品:《渔》、《樵》、《耕》、《牧》词钟丁先(1613—1672年),

  • 法若真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法若真

    法若真(1613-1691)字汉儒,号黄山、黄石,祖籍济南,先祖于明朝景泰年间任职胶州,法氏后人遂定居胶州城里,以为故里。法若真父亲法寰学识渊博,尤爱好研究经史,对《四书》、《春秋》颇有见解,著作很多,声名一时,他辞官职返乡,在城南怡云岭设学馆,以授徒讲学为业,在胶州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中文名:法若

  • 魏一鳌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魏一鳌

    魏一鳌(1613~1692)字莲陆,直隶新安(河北保定)人。明代理学家。明崇祯举人,官山西忻州知州。礼贤下士,多施惠政。明末变乱之后,不愿为官,清顺治二年(1645)从清初大儒孙奇逢求学,在孙奇逢所居河南辉县夏峰村之兼山堂旁筑室而居,为自己的居处取名“雪堂”。与汤斌、耿介等共相切磋,汤对他非常称赞。

  • 顾璘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璘

    顾璘(1476年-1545年),字华玉,号东桥居士,世称“东桥先生”,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明代政治家、文学家。顾璘于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登进士第,历任广平知县、开封知府、全州知州、台州知府、浙江布政使。其间参与平定刘六、刘七起义,政绩显著。嘉靖十六年(1537

  • 顾野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顾野王

    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间官员、著名地理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因仰慕西汉冯野王,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取得冯野王一样在文学方面取得成绩。居于亭林(今属上海金山区),人称顾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

  • 顾夐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顾夐

    顾敻(xiong),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本名:顾夐字:琼之所处时代:五代词风:绮丽却不浮靡意象:清新生动作品对象

  • 顾成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顾成

    顾成(1330年—1414年),字景韶,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祖籍湖南湘潭,明朝初期名将。顾成早年投奔朱元璋,为帐前亲兵,执掌伞盖,累功至坚城卫指挥佥事,后随平四川,调防贵州,征讨云南,升迁为贵州都指挥同知。他镇守贵州十余年,佩征南将军印,讨平叛乱数百起。靖难之役时,顾成担任左军都督,讨伐燕军,兵败

  • 顾时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顾时

    顾时(1334年—1379年),字时举,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滕国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顾时投靠明太祖,成为起义军的一员,累积战功升任元帅。其后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战争。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随徐达北伐元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济宁侯。洪武四年(公元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