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陶弘景

陶弘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996 更新时间:2023/12/12 23:19:53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基本资料

本名:陶弘景

别名:华阳隐居、山中宰相

字:通明

所处时代:南北朝(南朝齐梁时期)

出生地: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456年

逝世日期:536年

主要作品:本草经集注

人物生平

南朝士族出身。10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15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20岁时齐高帝引为诸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30岁左右,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遂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杨羲、许谧手书真迹。永明八年东行,拜谒各地居士和法师。永明十年(492),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后,多次派使者礼聘,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继陆修静之后,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颇有贡献。撰成《真灵位业图》,排列了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群仙众真在内的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他还整理《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有药物七百余种(原书已佚,现在仅存敦煌残卷)。其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等。

人物成就

创立茅山宗

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承传人。他游历山水,搜访道经,在茅山正式为上清道士期间,为了弘扬上清经法,撰作了大量的道书,特别是撰写了带有教派史性质的《真诰》。该书对上清经的传授历史作了系统的叙述,对上清经的来源、出世作了种种神化的描写。由于陶弘景在茅山期间主要传授上清经法,并对上清经法的弘扬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气很大,甚至在朝野中有很多信仰者,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上成了上清派的中心。再加上继陶弘景之后的茅山历代传人,大都是较有学问和名气的上清道士,所以茅山一直保持着它在上清派中的中心地位。这样,从陶弘景开始,茅山实际上代表了上清派,于是人们便将这之后的上清派径称为茅山宗,并以陶弘景为茅山宗的创始人。茅山派自陶弘景开创以后,历经隋、唐,直至两宋,人才辈出,在道教诸派别中一直占居重要地位。

陶弘景还编订了道教的神仙谱系,他编订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真灵位业图》,包括天神,地祇、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

医药学家

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书由于失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陶弘景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卷),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炼丹家

陶弘景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梁武帝送其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让其炼丹。他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例如﹕汞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汞齐,汞齐可以镀物。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山中宰相

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梁武帝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达45年之久,享年81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人物著作

据统计,陶弘景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标签: 陶弘景

更多文章

  • 曹景宗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景宗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曹景宗幼善骑射,好猎,少以胆勇闻。齐明帝时,随太尉陈显达攻北魏,以奇兵二千破魏军四万。后依附雍州刺史萧衍(梁武帝),助其夺取帝位。萧衍称帝后,进号平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天监五年(506

  • 卫敬瑜妻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敬瑜妻

    卫敬瑜妻,王氏,名字不详,南朝梁时期的女诗人。卫敬瑜之妻,霸城王整之姊。其《连理诗》、《孤燕诗》存于世。所处时代:南朝梁出生地:霸城主要作品:《连理枝》、《孤燕诗》人物名称:卫敬瑜妻卫敬瑜妻,王氏,名字不详。南朝梁时期的女诗人。其父卫敬瑜早亡,父母舅姑想要将她改嫁,她割耳以誓,绝不改嫁。其事迹被收录

  • 周弘让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弘让

    周弘让(约公元498年~577年间在世),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人,出生官宦之家,宋国子博士周颙孙、梁司徒祭酒周宝舍子、梁太子詹事周舍侄、陈朝周弘正弟。本名:周弘让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汝南安城出生日期:约498年逝世日期:577年主要作品:《立秋诗》、《赋得长笛吐清气》生卒年不

  • 周弘正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弘正

    周弘正(496~574年),字思行,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南朝梁陈时期大臣,司徒祭酒周宝始之子。梁武帝天监年间,候补国子学生。精通《老子》《周易》,熟知玄象,善于占候。起家太学博士、丹阳主簿、司义侍郎、国子博士。预知侯景之乱,劝谏朝廷防范。梁元帝即位,授黄门侍郎、左民尚书,迁国子祭酒、太

  • 江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江总

    江总(519年—594年),字总持,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兰考),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十八岁时,江总初任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又授职为何敬容府主簿,不久调任尚书殿中郎。平定侯景之乱后,诏命江总任明威将军、始兴内史。恰逢江陵陷落,江总遂不成行,从此寄居岭南多年。天嘉四年(563年),因任中书侍郎

  • 张正见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正见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故城)人。南朝陈大臣,渤海长乐二郡太守张盖之之孙,怀方太守张修礼之子。出身清河张氏,自幼随父入梁,少年英才,受到太子萧纲的赏识,官至彭泽县令,陈霸先建立南陈建立后,累官通直散骑侍郎。陈宣帝太建年间(569年-582年)时期,张正见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本名:张正见别

  • 何胥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何胥

    何胥,字孝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诗人。陈后主时任太常令。《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四首。本名:何胥字:孝典所处时代:南朝陈主要作品:《被使出关》何胥,字孝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诗人。陈后主时任太常令。与陈暄兄弟友善。曾奉命出使关外。善音乐,采宫中女学士及朝臣唱和艳诗,被之管弦,以为新曲。《南史·卷

  • 韦鼎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韦鼎

    韦鼎(515年~593年),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梁时,累官至中书侍郎。陈时,官为黄门郎。陈宣帝太建年间,为聘周主使,累官至太府卿。陈亡入隋,授任上仪同三司,除光州刺史。史称韦鼎博通经史,又通阴阳相术,亦有政绩。现存诗作一首。本名:韦鼎字:超盛所处时代:南北朝出生地:陕西省西安市出生

  • 陈昭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昭

    陈昭,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南朝梁永兴侯陈庆之长子。陈庆之大同五年(540年)卒后,由其嗣爵。事迹见《梁书》卷三二、《南史》卷六一《陈庆之传》。《全唐诗·凡例》称陈昭为六朝人,不当收入,然删除未尽。本名:陈昭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陈宣帝太建中(569年—582年)

  • 刘昶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刘昶

    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北朝时期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母为谢容华。元嘉十三年(436年)生于建康宫,受封义阳王,官至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镇彭城,因受前废帝刘子业的疑忌,惧祸叛逃北魏,被拜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后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