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文彭

文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3/12/6 4:38:33

文彭(1498年—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有《博士诗集》。(概述图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文彭

别名:文国博

字:寿承

号:渔阳子、三桥居士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498年

逝世日期:1573年

主要作品:《博士诗集》

人物生平

文彭为明代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少承家学,初学钟(繇)王(羲之),后效怀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篆、隶最见精粹,曾书《古诗十九首卷》,并有嘉靖三十年(1551)《题仇十洲摹本清明上河图记》。尤精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原多作牙章,亲自落墨,请南京李石英镌刻。后得灯光石,乃多刻石章,为后世所宗,称为文人流派印章之“开山鼻祖”。传世画作有隆庆六年(1572)作《兰竹图》卷,图录于《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集》《兰花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嘉靖四十一年(1562)作《墨竹图》轴,自题:“我爱江南小满天,繁花销尽竹娟娟。北窗自展南华读,时有凉风到枕边。文彭写寄方壶先生,壬戌端阳日。”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亦能诗,著有《博士诗集》。

初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则全学过庭,而尤精于篆、隶。索书者接踵不断。其父以书名当代,然有时不乐书,虽权贵人不敢强。彭手不停挥,求者无不当意。工刻印,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所作多牙章,往往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彭以印属之,辄能不失笔意,故其牙章半出李手。彭后在南监时得灯光石,乃不复治牙,于是冻石之名,始艳博于世。写墨竹,老笔纵横,直入文同之室。山水苍郁似吴镇。亦善写花果。卒年七十六。

艺术成就

文彭对诗文、书画、篆刻均有造诣。对六书有深入的研究,和何震主张篆刻必须精通六书,才能入印。他所用牙章,亲自篆写,请南京李石英镌刻。据说在南京时,偶然得到民间雕琢首饰用的灯光石,用来制作印材,篆刻家可以亲自镌刻,既方便又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从此冻石之名才被世知,冻石也被篆刻家所广泛采用,给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继承父亲藏书和书画,有藏书处曰“清白堂”,收藏宋元古籍和当代书画作品。藏书印有“渔阳子”“清白堂”。弟文嘉,亦喜藏书,藏书楼有“归来堂”,藏书印有“五峰山人”“元珠室”“五峰樵客”等。文氏藏书散佚约在明万历末年至崇祯间,清代藏书家如张均衡、张金吾等曾收藏有文氏旧藏,多是宋刻善本。子文元发,字子悱,官卫辉同治,喜藏书,其藏书印有“二楚精神”等;孙文震孟,字文起,号湖南,亦有藏书印曰“石经堂”“两日平章”等。

书画成就

文彭草书闲散不失章法,错落有致,神采风骨,兼其父文徵明和孙过庭之长,甚见功力。善写墨竹,老笔纵横,直入文同之室。亦工山水,所作类父风,花果亦佳。精书法,与何震(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并称“文何”。文彭书《岳阳楼记》,取法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传世作品有辽宁博物馆藏的《小楷赤壁赋》,故宫博物院藏的《行草五律诗》轴,上海博物馆藏有《隶书有美堂记》等19幅隶、行、草书作品,文彭亦擅绘画,作品不多。

篆刻成就

文彭篆刻秀丽典雅,风格妍媚清新。他的朱文章法疏朗,在宋、元圆朱文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篆法略呈方,显得质朴浑厚。他另一种朱文,纯用方折结构,可能是受汉印的影响。由于他刻印讲究六书,篆文不涉怪诞,又能向秦、汉玺印汲取营养,因而他的印章在当时确使印坛面目为之一新。冻石便于镌刻,印章的边款也可以由作者自己镌刻。他的边款是先在石面上书写行楷书,再依字迹用双刀刻成。在文彭、何震的倡导和影响下,一时篆刻之风大起,文人、书法家和画家都参加篆刻创作,文彭成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先导。苏州一带学习文彭的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顾听等,后人称他们为吴门派。

文彭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法上高得多,他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真正有史料记载第一个用青田石治印的是明代国子监博士文彭,他在南京任职时,有一天偶遇一位卖青田石的老汉,买下了四筐石头,回家锯开一看,灯光下奇石晶莹剔透,成了一方方晶莹夺目的图章,其中质优者,就是半透明的“灯光冻石”,稍差者,也是当时的老坑矿石。从此他治印不再用象牙而用青田石了。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名传四方。在印章流派艺术的历史上,文彭堪称鼻祖。从此,文人学士便逐渐改用石章,自篆自刻。由于石章的广为使用,对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明代著名篆刻家朱简描述:“自三桥下,无不从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可见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发展史上文彭的重要地位。文彭以后,印学大发展,四百年来,影响遍及海内外。文彭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长子,家学渊博,才华出众,诗文、书画、篆刻均有造诣,被后人尊为我国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用青田石治印,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铜印时代,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由于文彭的影响,加上石质印章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以石治印便在文人中很快地流行开来。

文彭用冻石刻印,并首创印章边款,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恢复了汉印传统,他和何震提出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并努力创作实践,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并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人掀起了学习篆刻的热潮。有很多人专学文彭,后人称“吴门派”;有些人则学何震,后人称“徽派”或“皖派”。

他的篆刻具有"开朝华而夕秀"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静清丽为基调,白文刻意追溯汉法,朱文则取宋元遗风而自出新意。文彭还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或称"三桥派",该派的健将主要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他的篆刻作品,在当时没有编过印谱,原作存世极少,而张灏在万历年间把所藏印编为《承清馆印谱》,收有文彭刻的白文印十九方,但这些印章原石,至今未曾发现。作为书画地位均很高的两京国博,文彭对篆刻的提倡与参与,对于初创阶段的篆刻艺术,其意义是巨大的。文彭对于篆刻艺术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开倡明清篆刻的风气,曾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以后篆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功莫大焉。然而过去我们对其人其艺却所知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桩缺憾。笔者通过研究,对过去对文彭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必要的澄清,对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进行了较为接近真实的评价。

亲属成员

先祖

文天祥,南宋宰相、信国公。

曾祖

文洪,曾官涞水教谕。著有《涞水集》二卷。

祖父

文林,字宗儒,世称交木先生。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授为永嘉知县,改博平,后升任南京太仆寺丞,迁知温州府。为政斐然。有《文温州集》《琅琊漫钞》等。

伯父

文徵静,读书善笔札,生平气义自胜,不为贵势拙折,喜好交诗友书画。

父亲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黄庭坚、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同辈

弟弟:文嘉,字休承,号文水。文征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

堂弟:文伯仁,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

晚辈

儿子:文元发,明代诗人、画家。曾官河南卫辉府同知。

侄子:文元善,明代画家。字子长,号虎丘,文嘉之子。幼承家学,书画逼真其父。坦率好施。文元擅画龙,也绘作山水木石,殊多逸致。传世作品有《墨龙图》等。惜早逝,未竟其能。卒年三十六。妇翁王穉登,铭其墓曰:“画品第一,诗品第二。”

孙子:文震孟,文元发长子,书画家。状元及第,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孙子:文震亨,文元发仲子,画家、园林设计师。

从孙:文从鼎,文嘉之孙。著名藏书家,有藏书处为“心远阁”“园贤堂”“惜阴斋”等。

从孙:文从简,明末画家。字彦可,号枕烟老人。文嘉孙,文元善之子。崇祯十三年(1640年)拔贡,入清后退居林下,以书画自娱。传世画作有《长林徙倚图》《郑州风物图》《潇湘八景图》《望云图》《松江高土图》《江山平远图》《幡溪通兴图》《介石书院图》《寒山寺图》等。

曾孙女:文俶,明代著名女画家。明代画家文从简女,嫁赵灵均,与丈夫一同隐居。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长于写生,多画幽花异卉、小虫怪蝶,能曲肖物情,颇得生趣。作品笔墨细秀,风格娟丽,深得时人赏识。有《花卉》册、《萱石图》等传世。

家族世系

播报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第九代

文定聪

文惠(入赘苏州人张声远家,遂迁居长洲)

文洪(成化1465举人,涞水县学教谕,配陈氏、顾氏、吕氏)

文林(成化1472进士,温州知府,配祁守端)

文征静

文伯仁(画家)

文征明(娶昆山吴愈第三女)

文彭(国子监博士)

文元发(卫辉府同知,娶彭氏,继娶周氏)

文震孟(状元,东阁大学士,娶陆氏)

文秉、文乘

文震亨(画家,武英殿给事)

文嘉(画家)

文元善(画家)

文从简

文俶(女画家,嫁赵灵均)

文台

文室

文森(成化1487进士,右佥都御史)

文彬(赐同进士出身)

文微臣(庠生)

标签: 文彭

更多文章

  • 夏昶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昶

    夏昶(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昆山人,后人誉其画竹高手。他初姓朱,名昶,后复姓夏,太祖为之更名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峯,江苏昆山人,夏昺弟。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绝域,争以金购之。(概述图片来源:清·顾沅辑《吴郡名贤图传赞》道

  • 吴观岱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观岱

    吴观岱近现代(1862―1929)名宗泰,又字念康,40岁改字观岱;号觚庐、洁翁,晚号江南布衣。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无锡人。中文名:吴观岱别名:字观岱出生日期:1862年逝世日期:1929年职业:艺术家代表作品:《烟波罢钓图》、《仿宋人夏木山居图》吴观岱,初名宗泰,字念康,号洁翁,别号有小

  • 朱之蕃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之蕃

    朱之蕃(1575年—1624年),字元升,一作元介,号兰隅、定觉主人,祖籍金陵,明代大臣、书画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科举状元,官终礼部右侍郎,任上曾奉命出使朝鲜。后以母丧,天启二年四月,起改为吏部右侍郎起升詹事府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工书法,善画山水花卉,传世作品有《君子林图卷》等,另有文集传世

  • 谢环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谢环

    谢环(1346-1430),明画家,字廷循,后以字行,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知学问喜、赋诗,善画山水,师张菽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宣宗(在位1426—1435)妙绘事,特加奖重,官锦衣千户。本名:谢环字:廷循所处时代:元末明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浙江省永嘉(温州)出生日期:13

  • 归昌世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归昌世

    归昌世(1573-1644)字文休,号假庵,昆山人,移居常熟。明末诗人、书画家、篆刻家,散文大家归有光嫡孙,归庄之父。明诸生,早慧过人,十岁能诗文,书宗晋唐,亦善书画,尤擅草书,丹青法倪黄,山水萧散疏淡;兰竹脱透空灵,妙趣横溢,意在青藤、白阳之间、兼工篆刻。诗文得家法与王志坚、李流芳时称三才子。与潘

  • 关思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思

    关思,明朝,生卒年不详,字何思,号虚白(明画录谓字九思,后以字行,更字仲通)。乌程(今江浙吴兴)人。万历(一五七三至一六二○)间名重海内,与宋旭齐名。善画山水,骨法气韵入二李、三王之微,拟王蒙、倪瓒更妙。初年的山水构图繁密,蹊径水口,犹多重叠,至晚年山头石面,粗疏数笔,林树离披,略加墨叶,人物飘然,

  • 周文靖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文靖

    周文靖(?-1463以后)字叔理,号三山,明代宫廷画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无声诗史》《图绘宝鉴》作莆田人;《福建通志》作长乐人)。宣德(1426—1435)间以阴阳训术徵值仁智殿。御试《枯木寒鸦》第一,授大庾县典吏,历官鸿胪序班。子鼎,亦善画,袭锦衣卫镇抚。本名:周文靖字:叔理号:三山所处时代

  • 姚绶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姚绶

    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谷庵、仙痴、云东逸史,人称丹丘先生,浙江嘉兴府嘉善县大云寺人。明代官员、书画家。少有才名,专攻古文辞,诗赋茂畅。明天顺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奉命巡盐两淮,铲除积弊。因得罪权贵,谪永宁知府。以母老辞归,居大云,筑室名丹丘。又作沧江虹月舟,泛游吴越间。姚绶工行草书,

  • 杨补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杨补

    杨补(1598——1667)明代画家。字无补,号古农,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生于吴,后为长洲(今江苏吴县)布衣。本名:杨补字:无补号:古农所处时代:明代出生日期:1598年逝世日期:1667年职业:画家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杨补(1598——1667)明代画家。字无补,号古农,祖籍临江(今江西清

  • 项德新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德新

    项德新(约1563—?)明代画家。字复初、又新,浙江嘉兴人,项元汴的三儿子,工山水,得荆关法,尤其擅长写生。作品流传极少,有人得其片纸,珍如拱璧。本名:项德新所处时代:明出生地:浙江嘉兴出生日期:约1563项德新子项嘉谟、项徽谟、项圣谟皆以画名。项徽谟子项奎善山水兼工兰竹,项圣谟侄项玉笋工写墨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