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珣

王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56 更新时间:2023/12/18 5:41:10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时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著有文集十一卷。王珣工于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基本资料

本名:王珣

别名:法护、王东亭

字:元琳

所处时代:东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349年

逝世日期:400年6月24日

主要作品:《伯远帖》

主要成就:书法,为政

籍贯:琅邪临沂

官职:尚书令、散骑常侍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司徒

谥号:献穆

典故:大手笔

家族:琅邪王氏

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

王珣出身琅玡王氏,为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与同僚谢玄都被桓温敬重,后转任主簿。当时桓温正进行北伐,军中机要事务都交由王珣处理,军中文武数万人都认识他。

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不甘心被桓温指责,被逼承担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责任,又因朝廷不处理其诉,便叛归前燕。当时王珣亦参与讨伐,于太和六年(371年)平定叛乱,王珣因功封东亭侯。其后转任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后,王珣调任中军将军桓冲的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王谢交恶

当时,王珣娶了谢万的女儿,其弟王珉亦娶了谢安的女儿。虽然与谢氏结成姻亲,却互相猜嫌,后谢安更让二人离婚,王谢两家于是成了仇敌。当时谢安当国主政,在其意愿下王珣被任命为豫章太守,王珣不欲外出远地,便不去上任。后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王珣未接受任命,又调任秘书监。

孝武所倚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其后,王珣调任侍中,很受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倚重。后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任内深得当地士庶之心。

太元十五年(390年)九月,王珣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事务。

太元十六年(391年)九月,王珣转任尚书左仆射,加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

孝武帝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及郗恢等人就以才学和文章而深受孝武帝亲待,被引为心腹。但王国宝等人此时依附辅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而司马道子与孝武帝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孝武帝担心自己一旦去世,朝中必生事端,便分别命王恭和郗恢出任兖州刺史及雍州刺史,殷仲堪司牧荆州,作为外援,而留王珣在朝任宰辅重臣。

一似胡广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为宠妃张贵人所杀,礼仪中的哀册和谥号议定都由王珣所草拟。当时,王恭入赴山陵,不满王国宝乱政,于是有意起兵杀死王国宝。但当时王珣阻止,称王国宝罪恶未彰,人心皆恶时才顺应人心诛杀他,这就无往不利。当时王恭亦顾虑作为王国宝党羽的豫州刺史庾楷,于是打消念头。王珣却劝王恭静观事变,暂时按兵不动。王恭便放弃除掉王国宝的准备。后来,王恭对王珣说:“最近以来,我看你太像胡广了。”王珣说:“王陵因为在惠帝面前争执,陈平经常在一旁谨慎小心,沉默不语,你只看结果如何罢了。”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王珣任尚书令。同年,王恭因获荆州刺史殷仲堪支持,上表陈列王国宝罪状,起兵讨伐他。当时王珣虽任尚书令,但因孝武帝突然被杀,未及写遗诏以王珣为顾命大臣,故王珣只是因偱行事,不发一言。当时司马道子问王珣是否知道王恭和殷仲堪起兵,王珣特意以未有参与朝政,故不会知道二人举兵之事为言。

而王国宝知道王恭讨伐自己,惊惶失措,王绪于是劝王国宝假称司马道子诏诛杀王珣及车胤,以诛除时望,并以司马道子之名起兵抵抗王恭及殷仲堪。但当王珣和车胤前来后,王国宝却不敢杀害二人,反向他们问计,王珣即劝诱他自动解除他军政的权力,从而令王恭休兵。

车胤亦陈说利害,分析一旦王国宝反抗王恭而逼王恭退守京口,若王国宝未能快速击败王恭而殷仲堪却已东下建康,就将受两军夹击。王国宝听后便很畏惧,于是上疏解职并致阙待罪,然而不久反悔,假称获诏官复原职。而当时司马道子亦想息事宁人,将所有罪责都推向王国宝,于是收捕王国宝并赐死他,更以自己有罪过向王恭道歉。王恭及后就罢军还镇京口。

隆安二年(398年),司马道子畏惧王恭和殷仲堪等,于是听信谯王司马尚之树立外援之言,以王愉为江州刺史,并分豫州四郡由他都督。当时豫州刺史庾楷抗议但失败,于是怒而劝王恭讨伐司马尚之兄弟。王恭听后也想起兵,在得到殷仲堪及广州刺史桓玄的支持并被二人推为盟主后就正式起兵。

司马道子在世子司马元显建议之下决心讨伐王恭,命王珣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面对桓玄大败司马尚之军,王珣守建康北郊以防备桓玄。同年,王恭起事被平定。王珣便上还符节,获加授散骑常侍。

病重去世

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因病解职。同年五月丙寅(6月24日),王珣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桓玄辅政时,改赠王珣为司徒。

主要成就

书法

王珣工书法,传世书法作品有《伯远帖》等。《伯远帖》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信札。《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为乾隆三希之一。

董其昌称“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说《伯远帖》:“纸坚洁而笔飞扬,脱尽王氏习气。”安歧《墨缘汇观》评称:“有自然沉着之气。”《宣和书谱》称:“其家世学,草圣有传。今不见其草迹,即此真行,已足名家。观其下笔,力变右军父子,而无一笔诡于正,所谓纵任自喜,古雅有余者也。”《宣和书谱》还曾收有其草书《三月帖》,今不存。

文学

王珣有文集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作十卷)。《全晋文》收录有《奏追崇郑太后》《书》《与范宁书论释慧持》《重与范宁书》《林法师墓下诗序》《琴赞》《虎丘山铭》《孝武帝哀策文》《祭徐聘士文》。

历代评价

时人:“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

桓温:“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王恭:“比来视君,一似胡广。”

桓玄:“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

殷阐:“君以圭璋,资以明要。少长风流,举契理调。事扰皇家,道在君子。亮诚外内,寄内万里。契同风云,义贯终始。自昔索居,荏苒于兹。五载不觌,何日不思。呜呼若人,奄随化迁。古之遗爱,犹或兴言。承凶怆痛,慨然留连。”

檀道鸾:“珣学涉通敏,文高当世。”

余知古:“温在镇三十年,参佐习凿齿、袁宏、谢安、王坦之、孙盛、孟嘉、王珣、罗友、郗超、伏滔、谢奕、顾恺之、王子猷(王徽之)、谢玄、罗含、范汪、郝隆、车胤、韩康等,皆海内奇士,伏其知人。”

王夫之:“孝武疑道子之专,而徐邈进汉文、淮南之邪说;国宝就王珣与谋,而珣犹有卿非曹爽之游词;在廷之臣胥若此矣。”

沈约:“珣颇好积聚,财物布在民间。”

范成大:“为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

董其昌:“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轶事典故

短主簿

王珣和郗超都有奇才,受到大司马桓温的器重和提拔;王珣任主簿,郗超任记室参军。郗超的胡子很多,王珣身材矮小。当时荆州人给他们编了几句歌谣说:“大胡子的参军,矮个子的主簿;能叫桓公欢喜,能叫桓公发怒。”

大手笔

王珣曾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觉惊异。他对人说:“从这件事看来,我一定要成为大作家。”不久,孝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负责起草,文采很好。

不可无年

王珣病重时,一次问王谧:“当世议论家父会以他比拟谁?”王谧答:“比拟王坦之。”王珣于是转身面向墙壁,说:“人真的不能短命呀。”

哭吊谢安

王珣因与其妻谢氏离婚而与谢安交恶,至谢安去世后,他出京向王献之说:“我想去哭吊谢公。”王献之惊讶地说:“我就是希望你这样做。”王珣被去了谢安的丧礼。他到后,督帅刁约阻止王珣:“大人活着时,不会见你这个客人。”但王珣不理他,直接走进去哭吊,并且哭得十分伤心。

奕奕悟捷

王珣曾与桓熙兄弟一同乘马出游郊野,同行的人都紧随着桓熙兄弟,唯独王珣独个儿在数十步后跟着,众人都不明白其动机。出游过后,桓熙等人都已经十分疲倦,回程时原先走在前的人都像属官,唯独王珣精神抖擞的在前,时人都赞他的机智敏悟。

家族成员

父祖

王导,王珣祖父,东晋开国功臣,官至丞相,封始兴郡公。

王洽,王珣之父,王导第三子,官至吴郡内史。

兄弟

王珉,王珣弟,与王献之齐名,官至中书令。

妻子

谢氏,谢万女,后离婚。

子孙

儿子

王弘,东晋官至尚书仆射。南朝宋官至太保、领中书监。

王虞,南朝宋廷尉监。

王柳,南朝宋光禄大夫。

王孺,南朝宋侍中。

王昙首,南朝宋侍中、太子詹事。

孙子

王锡,王弘子,南朝宋官至江夏内史。

王僧达,王弘幼子,娶刘义庆女,南朝宋中书令。因不礼待路太后亲族路琼之而对被其怨恨。后因高阇作乱之事被诬而遭赐死。

王猷,王柳子,南朝宋官至侍中、光禄大夫。

王远,王孺子,南朝宋光禄勋。

王微,王孺子,王远弟,南朝宋中书侍郎。

王僧谦,王孺子,王微弟,南朝宋太子舍人。

王僧绰,王昙首子,娶宋文帝刘义隆嫡长女东阳公主,南朝宋历任侍中、吏部尚书,被刘劭所杀。

王僧虔,王僧绰弟,通音律,知天文星相,南朝宋官至尚书令,南齐时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此外,《南齐书·王僧虔传》载,刘宋江夏王刘义恭王妃为王僧虔“同堂姊”,疑亦为王珣孙女。

文献记载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晋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晋纪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晋纪三十》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晋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晋纪三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吴郡志·卷十》

《书史会要·卷三》

标签: 王珣

更多文章

  • 刘章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章

    刘章(前200年-前177年),西汉初年宗室,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吕后称制期间,册封朱虚侯。诛灭吕氏外戚有功,加封城阳王。孝文帝三年(前177年),去世,谥号为景。中文名:刘章别名:朱虚侯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前200年逝世日期:公元前177年职业:藩王主要成就:平定诸吕之乱代表

  • 刘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刘旦

    刘旦(?—前80年),西汉宗室、藩王,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广陵厉王刘胥同母兄,母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受封燕王。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刘旦在得知长兄的死讯后以为自己年岁居长,便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反被武帝下

  • 华容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容夫人

    华容夫人是汉朝汉武帝四子燕王旦的夫人。本名:华容夫人所处时代:汉朝民族族群:汉人夫:燕王华容夫人是汉朝汉武帝四子燕王旦的夫人。华容夫人,汉武帝四子燕王旦夫人。燕王谋立事发,心中忧愤,置酒会宾客,席间自歌,华容夫人起舞续歌。歌毕,燕王自尽身亡,华容夫人亦从之而死。华容夫人所歌者,后人称为《起舞歌》。起

  • 李尤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尤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约55~约135,一说为约44~约126),字伯仁,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李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汉和帝时,拜兰台令史。安帝时为谏议大夫。顺帝初。迁乐安相。本名:李尤字:伯仁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出生日期:约55年(一说约44年)逝世日期

  • 秦嘉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嘉

    秦嘉,字士会,陇西(治今甘肃通渭)人。东汉诗人。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妻子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秦嘉、徐淑今存的诗文并收辑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 辛延年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辛延年

    辛延年(生卒年不详.),著名东汉时期的诗人。作品存《羽林郎》和《秋风辞》等作品。中文名:辛延年国籍:中国民族:汉职业:诗人代表作品:秋风词辛延年(生卒年不详.),著名东汉时期的诗人。作品存《羽林郎》和《秋风辞》等作品。主要作品作品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

  • 宋子侯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子侯

    宋子侯,东汉人,生平事迹不详。中文名:宋子侯国籍:中国时代:东汉性别:男《董娇饶》,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董娇娆,女子名,疑是当时的著名歌姬。在后来的唐人诗中多作为美女典故用,并且都是歌姬一类。此诗是以花拟人,设为问答,伤悼女子命不如花。董娇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

  • 苏伯玉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伯玉妻

    苏伯玉妻,古代诗女。传说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久而不归。他的妻子居住在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盘中诗》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回文作品。中文名:苏伯玉妻主要成就:开回文诗作之先代表作品:《盘中诗》苏伯玉妻,姓名,贯籍,生卒年均不详。晋人,一说汉人。伯玉出仕蜀地,久而不归。他的妻子居住在长安,作《

  • 窦玄妻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窦玄妻

    窦玄妻,姓名未详,古代女诗人,是汉代窦玄的妻子。今存其诗文作品《与窦玄书》、《古艳歌》。窦玄,字叔高,平陵人。所处时代:汉主要作品:《与窦玄书》、《古艳诗》人物名称:窦玄妻窦玄因形貌绝异,天子要把公主嫁给他。窦玄妻于是写信给窦玄诀别,于是有了流传千古的《与窦玄书》。后世也常将《太平御览》中收录《古艳

  • 文昭甄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fú),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娶之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