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缵,字绪中,广东博罗人。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曾任检讨官职,后累官至礼部尚书。
基本资料
本名:韩日缵
字:绪中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博罗县
出生日期:1578年
逝世日期:1636年
主要作品:询荛录、《博罗县志》、《韩文恪公集》
性别:男
个人简介
13岁补弟子员,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举人,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1633年(明崇祯六年)充经筵讲官,广稽王道,陈时政,希望皇上“任用正人,矜全愚昧,以喜怒不系之心,成好恶絜矩之治”,皇上听了非常高兴。对朝政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得到崇祯帝的赏识。为官刚正不阿,讲气节。任尚书时,宦官魏忠贤等结党营私,排斥、迫害异己,专权擅政,党羽满朝,献媚者歌功颂德,韩日缵却不屑与之为伍。1635年(崇祯八年)春命教习两朝实录馆馆员,奏呈端心术、习启沃、敦素风、正文体、练经济、养器识等6条馆规,被列为令。他心系故里。当得知博罗遭到“山寇”骚扰、民不安居的情况后,即设法调兵平息;“寇”平后又上奏善后策,诸如九连置州、平远置县,皆出自韩的建议。他还广泛搜集资料,辑成首部《博罗县志》。购近县城的肥田300亩(一作顷)作“义田”,赡养族人。择地兴建韩氏义塾,教育族中子弟。修族谱,条列家规。凡遇饥荒,即捐出薪俸煮粥救济灾民,劝募有财力者分别赈灾。韩日缵生平为人孝友敦笃,教育子弟以“简括身心”为本。1636年(崇祯九年)因积劳成疾卒于南京。在充当经筵讲官时,韩日缵分析详明、讲解清晰,甚为熹宗所赏识。他死后,赠太子太保,赐谥文恪,故其诗文集被称为《韩文恪集》。他著有《询荛录》20卷、诗集10卷行世。
人物生平
仕途生涯
韩日缵(1578~1636),字绪仲,号若海。出生于盛极一时的博罗书香世家。其先祖韩棨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中举,此后,家族繁衍,至明朝灭亡时,其子孙前后5代共有26人,其中进士1人,举人11人,诸生7人②。根据张杰先生的界定,韩氏家族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科举望族③。韩氏家族中科名最高且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代韩日缵,其官至礼部尚书。明万历二十三年(1597)韩日缵“年十三补弟子员”④;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乡试第三;万历三十五年(1607),或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四十四年(1616),充会试同考官;此后历任左春坊左赞善、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曾先后两次充篆修实录和经筵讲官。一生刚正不阿,治学严谨,尤其是在篆修实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史志撰写经验。对于这位权臣,崇祯皇帝甚为喜爱,曾盛赞:“习启沃、练经济、正文体、于实学、史识有俾。”⑤
乡邦贡献
韩日缵“里居六载,所为族党谋者。”⑥为官乡居期间为家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崇祯《惠州府志》记载:“用不悉置义田三百亩赡族。凡老幼无依,贫莫娶葬,士之家四壁者,岁给谷有差。葺义塾,颜曰敦本以敦孝。”⑦康熙《博罗县志》也有记载说:“择地以建义塾,以训族中子弟,中为讲堂颜曰敦本,志不忘先也。修族谱条例家规,一门肃然。”⑧不仅对家族贡献大,并且韩日缵“视乡邦利病倾身任之,不啻家事”⑨。康熙《博罗县志》记载其在家乡赈灾以及平寇的事迹:“岁大饥,捐廪分赈,全活无算。”⑩“邑经山寇,民无宁居。公白诸当事,设法请兵,动中机宜,寇平画善后策。”⑾崇祯《惠州府志》则有记载其修建水利以及书院的事迹:“邑三堤大关风气,公率诸生脩复。”“建书院曰文蔚堂,日与后学商榷,诗文处家,宽猛互济,兄弟怡怡有礼,接人谦抑。”⑿由此看来,韩日缵是一位身系家乡的人,并且对家乡的乡情有了一个很全面的了解,这就为他在后来修订《博罗县志》提供了可能。“博罗未有志,邑令以属公。公收逸辑残,上下数百年。因事缀词,尤有功于文献。”⒀
世人对其评价
韩日缵不仅仅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他还无时无刻都在关注时事政治,以笔代刀,将对国家命运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危机感全然地融入了文章之中。其存世论著有《韩文恪公集》、《询荛集》等。
崇祯皇帝曾评价韩日缵:“习启沃、练经济、正文体、于实学、史识有俾。”⒁明末大儒黄道周、名将洪承畴都是他的学生,著名的东林党人黄尊素(晚明大儒黄宗羲父亲)也礼尊韩日缵为“座上师”。故而,清初人郝浴给予其很高的评价:“德业声施在天下,门下多名儒巨人”⒂。
生平简表
年号公元纪年主要事迹资料来源
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初十韩日缵出生光绪《惠州府志》卷32《人物·韩日缵传》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7年十三补弟子员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韩日缵乡试考试第三名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选庶吉士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韩日缵撰《建州女直考》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长子宗騋(函可)出生《奉天辽阳千山剩人可禅师塔碑铭》郝浴撰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日缵服阕,除翰林检讨光绪《惠州府志》卷32《人物·韩日缵传》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充会试同考官,得士十有八人,洪承畴出其门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韩日缵满考,授征仕郎,给假归家函可《千山诗集》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谒任京师,长子随其入京师。次子宗驎出生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9三子宗騄出生
明泰昌元年1620升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光绪《惠州府志》卷32《人物·韩日缵传》
明天启元年1621管诰敕,任两朝实录纂修官。十一月,升右春坊逾德兼翰林院侍讲
明天启二年1622二月,复充会试同考官,前后所得方应祥、黄道周等弟子;七月,任经筵讲官;十月,册封安乐王。同年,幼子宗骊出生
明天启四年1624四月,升右春坊,右庶子,还未来得及赴任,又被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任两朝实录副总裁;八月居博罗,这年博罗闹饥荒,开仓赈济乡民
明天启五年1625九月,韩日缵仍充两朝实录总裁。是时,魏忠贤盗国柄,欲致文恪公,公冷然应之,忠贤憾焉,欲中公,乃乞官于南
明天启六年1626九月,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十月,复召入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明天启七年1627三月,任南京礼部尚书
明崇祯二年1629始纂辑《博罗县志》崇祯《博罗县志》·序
明崇祯四年1631祖母钟氏卒,韩日缵丁内艰归里,是岁谷价复踊,韩日缵捐廪煮粥,又劝募诸有力者酌量分赈,所全活无算光绪《惠州府志》卷32《人物·韩日缵传》
明崇祯五年1632改任吏部尚书
明崇祯六年1632任经筵讲官。初进讲《书经·无偏无陂》一节,皇上听了非常高兴。在此期间,还对朝政还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得到崇祯帝的赏识
明崇祯八年1635任教习两朝实录馆馆员,任职期间制定八条馆规。五月十八日积劳卒于京师,谥号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