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獬

郑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3 更新时间:2024/1/14 19:52:21

郑獬(1022年—1072年)字毅夫,号云谷,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基本资料

本名:郑獬

别名:毅夫

字:毅夫

号:云谷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安州安陆

出生日期:1022年

逝世日期:1072年

主要作品:《郧溪集》等

人物生平

郑獬的爷爷郑建中从宁都去了安陆经商,并定居安陆,晚年领子郑五教从会同桃枝去了安陆,并考取进士;郑五教和朱京娘在宁都桃枝期间生育了五个儿子,大儿子郑狝,二儿子郑獬。

郑獬年少跟随母亲在会同桃枝生活,以才学闻名,诗词文章风格豪放、工整,同辈中没人能同他相比。皇祐五年(1053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后任陈州通判,入京任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曾回到宁都一次,重修了爷爷郑十四郎的墓。

宋英宗即位后,修治其父宋仁宗的坟墓永昭陵,一概采用宋仁宗之父宋真宗的级别。郑獬说“:目前国库空虚,财政吃紧,不久前赏赐军队,已不得不横征暴敛,富民都开始怨恨朝廷了,怨言都传到京城来了。先帝一生节俭爱民,这是他的天性使然,凡是日常生活用品,都极其朴拙简陋,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他的坟墓,却要效仿真宗死时的国家强盛时代,难道不伤害仁宗一生勤俭的美德吗?希望皇上能严令有关人员,降低规模等级。”又说:“天子刚刚即位,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送来了贺表,照例应升他们的官,这个传统产生于五代时期,到现在都因循未改。但目前冗官太多,充斥于各级各类机构。况且不久前群臣升官时,就等于已赐给了恩情,没有必要再以官职施恩了,以免误用侥幸之徒。”英宗没有听从。郑獬又上书说:“陛下刚刚即位,对人对事谦恭有加,不轻易表态,主持大政的就只七八个人而已,哪能充分利用天下人的聪明才智?希望您广招中外人士,允许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可以参考的,就召来共同研究。至于臣下朝见时,向他们询问朝政的得失,虚心请教,必然对治国之道有所裨益。”皇帝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不时命令各地长官诚恳地推举一些被埋没了的人才,一到京城就在秘阁考试,任命他们官职。但有些推举是十分不恰当的,舆论哗然,不久就停止了这件事。郑獬说:“古人推荐人才,认为选拔十个中哪怕有五个真才,所得也总有一半,还是合算。况且今天荐举错了的不到一半,然而却因为不负责任的风言风语而突然停止,合适吗?希望皇上恢复此举,让人才没有被埋没的遗憾。”没来得及执行,出任荆南知府。

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发生重大水灾,皇上征求臣民的意见,郑獬上书说:“陛下忧国忧民,研究灾源,想法消灭它,不知您征求忠言,是想采用呢,还是走形式呢?前代君主因为天灾而寻求不同意见的多得很,但实际看来,能够采纳合理建议而真正付诸实施的却很少很少。现在下令号召天下的忠义之士,让他们尽量说出他们的全部想法,以推荐给朝廷,皇上日理万机,客观上必然不可能有时间听完这些意见,只不过像平时一样下达给中书省、枢密院,例行公事,最后什么也没做就算了。如果这样,则与前朝空说求贤的相同了。我认为应该选拔官吏,设置专门机构,掌管天下人送来的奏章,同中书、枢密院两府近臣认真仔细研究,可行则行,不可行则不行,有疑问则广泛咨询,共同解决。群臣有所得而各件事都得以办好,这才是顺应天道。天下人想发表意见是很困难的,而皇上听他们的话却漫不经心。希望陛下采纳群臣的意见,宽容地听取,以后史书上就记录,某年发大水,皇上下令征求合理化建议,采用了某人的建议而办成了某事,以便超越前代之空谈者,不要让好建议成为挂在墙上的空文。”被调回京城,任三班院通判。

宋神宗初年,神宗晚上在内东门召见郑獬,命令他起草吴奎知青州和张方平、赵抃任参知政事的三份文件,赐给他一对蜡烛,送他回舍人院,其他人都不知道,于是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朝廷想接受横山的投降,郑獬说:“兵祸必然从这里开始。”不久种谔攻取绥州,郑獬说:“我看过皇上亲手写的诏令,深切地告诫边疆官员不要无事生非。现在又特别重用讲求诈谋权变的人,专门偷袭邻国,像战国时暴君们追求的那样,这岂是帝王的战略?种谔擅自挑起战争,该死!”西夏君主李谅祚去世,又建议派使者去立谅祚之子,有见识的人都认为这个主张对。

郑獬被临时调任开封府知府。平民喻兴与妻子一起谋杀一名妇女,郑獬不肯按照王安石的新方法办案,王安石对他很反感,把他调任侍读学士、知杭州。御史中丞吕诲请王安石把他调回来,王安石不听。不久,又调任青州。当时正发放青苗钱,郑獬说:“我只看到了青苗钱的害处,不忍心看到老百姓无罪而被关进监狱。”借口生病,请求退职,被任命提举鸿庆宫,去世时五十一岁。家庭贫穷,子女幼小,棺材放在庙中十多年,无钱安葬,滕甫任安州知州时,才得以下葬。

遗闻轶事

公与滕章敏公(即滕甫)、杨绘同试,自拟必魁天下,与二人约曰:“不验,当罚。”及崇政殿御试,国邱象天赋,取公居首,扬次之,滕居三。公戏责所约,滕答曰:“一人解,一人会,予安得不居三乎?”

宋仁宗很注重选士,廷试结束之后焚香祝天,说:“愿得忠孝状元。”之后就得到了郑獬。

公微时,梦至一处,有小池,方洞数尺,甃以玉。公浴之,视臂生白鳞,水影头已角出,有史云,此玉龙池也。古登第诗云:一声霹雳从地起,到头自是白头翁。

官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己酉罢公,吕诲上疏言公无罪被出甚非,公议上出奏示执敬,王安石曰:獬出臣但怀不能尽理,论情暴,其罪状,使小人之有所怀。不意言者,乃更如此。

《郧溪集》列传载,公宋天圣三年乙丑生,宋熙宁八年乙卯殁,年五十一,卒时囊罄子幼,藁殡在寺十余年,籍同年州守滕君始克葬焉。后子宣义公稍长,母杨夫人历举大父商游之故,以语曰:“尔父荣登大魁,籍隶安陆,先世应墓具在虔化。尔父假命归来时,往虔南省坟墓,屡欲拨宅返里,奈家贫尔弱又久而未果,遗命谆谆。以勿忘所自嘱焉。”宣义公闻之,抚然曰:“予少失怙,予不敢忘父命,其敢忘先人之旧业乎?”遂不惜劳计费,爰返,会大父归并祖父葬虔化县西关蔚背岭,会大父十四郎公穴左。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重修,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复修。郑獬妣张氏,宋天圣五年丁卯生,宋嘉祐五年庚子殁,年三十四,葬宁都会同里南庄花园圃仙人侧掌形亥巳向。继妣杨氏,宋明道二年癸酉生,宋绍圣元年甲戌殁,寿六十二,葬与张氏合穴,生子一郎、三郎。

亲属成员

祖父:郑建中

父亲:郑纾

兄长:郑狝

弟弟:郑猗、郑猛、郑犹

妻子:张氏,继妻杨氏

儿子:郑彀(即一郎)

史籍记载

《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标签: 郑獬

更多文章

  • 刘攽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攽

    刘攽(1023年~1089年),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本名:刘攽别名:刘贡夫所

  • 王令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本名:王令字:钟美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元城

  • 晁端友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晁端友

    晁端友(1029年-1075年),北宋诗人,字君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菏泽)人。他是著名诗人晁补之的父亲,曾考中进士。官杭州新城令。其诗为苏轼、黄庭坚所称赏。有《新城集》。本名:晁端友别名:晁端有字:君成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济州钜野主要作品:《宿济州西门外旅馆》仁宗皇佑五年(1053)进士,知上虞

  • 孔平仲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平仲

    孔平仲(1044~1111)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子后裔。字毅父,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

  • 洪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洪炎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1094年进士,累官谷城县令、郢州守、著作郎、秘书少监、中书舍人,晚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著有《西渡集》、《尘外记》、《侍儿小名录》等,汇编黄庭坚《豫章先生集》。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

  • 江端友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江端友

    江端友(约公元1099年前后在世)。字子我,号七里先生,陈留平丘(河南封丘县)人。绍兴二年(1132),主管江州崇道观,卒于温州。著有《七里先生自然斋集》七卷,《文献通考》传于世。有“家训”言:“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中文名:江端友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南封丘县字子我,号七里先生,陈留(治

  • 韩驹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驹

    韩驹(1080~1135),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所在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

  • 王庭珪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庭珪

    王庭珪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他个性刚直,辞官归隐,曾因诗送胡铨而被贬辰州。靖康之变而后他表现出对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的极大关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文词创作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本名:王庭珪字:民瞻号:泸溪老人出生地:吉州安福出生日期:1079年逝世日期:1171年主要作品:《泸溪文集》王庭珪(1079

  • 朱弁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弁

    朱弁(biàn)(1085年—1144年),南宋官员、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

  • 曹勋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南宋大臣,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