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以炯

赵以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1/14 6:23:41

赵以炯,又字鹤林,贵阳花溪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十二年(1886年)成进士,参加廷试(殿试)获第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十四年(1888年)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七年(1891年)年任广西提督学政。二十一年(1895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六年(1900年)丁母忧回籍,主讲贵阳学古书院。服阕入京,旋归青岩讲学。三十三年(1906年)八月病卒,葬青岩弓腰寨附近山上。

基本资料

本名:赵以炯

字:鹤林

所处时代:清光绪五年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贵阳花溪青岩

出生日期:1857年2月

逝世日期:1907年

简介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状元麻江人夏同和、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

青岩出了云贵第一文状元赵以炯,这是自中国开科取士以来破天荒,不仅震动家乡,还传遍京城。李端棻为此特写下一副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90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500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家庭

赵以炯之父赵国澍与其母陈氏(赵三太)共生育六个儿女,四男二女,分别取名以兰、以焕、以炯、以煃、以炳、以冷。因咸丰三年(1853年)"土匪起"赵国澍"乃……复倡练民团,随官军四出讨贼"累建"功绩",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候补同知直隶州"而"得旨免补本班,以道员用,即选,并总办贵州团练事务",于同年任贵阳属青岩团务总理。就在赵国澍任力务总理的当年,就以名震中外的"青岩教案"获罪被革职。至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复职,即率练勇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在今贵阳乌当区徐家堰阵亡,时年37岁。赵国澍阵亡后,6岁的赵以炯从贵阳外公家返回青岩,由人称教子有方的母亲赵三太陈氏将兄弟姐妹六人抚养成人。

少年时期

幼年时赵以炯寄养在贵阳外公陈振家,由于外公家是书香门第,加之居住南明河甲秀楼旁的宿儒名贤聚集区,使赵以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其大舅一珙系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镇远县教谕,二舅一珩系国学生,三舅一珍为处士。这样的家庭环境,为赵以炯创造了极好的幼教条件。

赵以炯自幼就聪明好学,加之赵三太陈氏教子有方,使得赵家家风乡邻尽仰。同治四年(1865年)赵以炯7岁时,随本家赵辑五发蒙。同治六年(1867年)受读于吴竹堂(登桂),其弟以煃也于同年发蒙于竹堂先生家,出身在府学庠生的吴竹堂对赵以炯、赵以煃日后成才中举影响很大。以后,赵以炯还曾受业于顾伯芗、高扬华两先生。光绪二年(1876年),赵以炯和赵以煃二人入贵阳贵山书院深造,受读于前任贵州学政韦伯谦,并受到贵山书院黄芷衡的熏陶。在此间,赵以炯学识渐长,写出《何谓儒家之教》等心得,深得其师韦伯谦赞许。

成为状元

光绪五年(1879年)赵以炯中乡试第十名,成为举人。以后仍继续在黄芷衡、莫芷升(庭芝)等指教下继续深造。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和赵以煃进京参加会试,题目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赵以炯所作之文本房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赵以炯在会试中成为进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状元。

赵以炯中状元后,云贵两省皆喜。明清状元大多出在江南地区,而于今第一位大魁天下的状元却是贵阳青岩的赵以炯,这对被人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使得人们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时在京城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写下了一副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李端棻还为贵阳名胜之一的君子亭重修竣工题写一副楹联:"游钓记芳踪,重看莲沼波清,君子高风同仰止:秀灵钟间气,为报杏林春暖,状元及第正归来"。可见赵以炯中状元让黔人吐气扬眉.

夺魁绝非偶然

从赵以炯苦读勤学的历程和坚韧不屈的性格可看出其以超人学识夺魁绝非偶然。孩童时的赵以炯所作"咏刺梨"一诗,就初现过人才华:"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赵以炯在光绪八年(1882年)和其堂侄赵沅香步行进京应试壬科进士落榜后,非但毫不气馁,却坚定了其"振奋放眼量"的信心。在返回青岩继续苦读时,有一日赵以炯在家中楼上自吟:"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可见其心怀远大抱负。赵以炯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光绪帝出上联"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对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此联对仗工整贴切,久久盛传。

诗文俱佳

赵以炯诗文俱佳,是贵州文化人中的佼佼者。其应试时所作的《赋得<报雨早霞生>得生字五言作韵》就获"刻画工巧,藻不妄抒"的好评,其作的《中庸不可能也》一文更是得到极高佳评:"绝不矜才使气而轩豁,呈露题蕴自阐发无遗,知洗练之功深矣。"《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中对赵以炯对策的评价是:"今读赵状元对策,其博学多识,理密慎思,文笔流畅之处的确不亚于别的状元策。"曾任中国驻日本公使的贵州名贤黎庶昌在《赠赵殿撰序》中说:"自顺治甲申迄于今上戊子,凡三百四十五年,举状元者九十八人,东南大省、县或至数人,而西南边缴之地至乃合数行省旷数百年而不得一与,又何其难也!""光绪丙戌科,吾黔贵阳赵君仲莹实始以状元及第魁斗天下,中外尤以为异。士在黔闻者,相以引觞称庆,有若荣宠之被其身。""夫黔天下之右脊也,其山川清淑旁魄之气郁积蓄久,而于仲莹发之。"由此可见,博学多才的赵以炯是以厚实功底为贵州争得荣誉,用博学才智改变了士林认为"黔无人"的看法。

教子有方

赵家素以教子有方为荣,赵家除赵以炯中状元大魁天下,其余兄弟也名扬故里。从光绪五年到十五年(1879~1889年)的十年间,赵家一门四喜,长兄赵以焕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官至江苏丹阳知县,三弟赵以炳与赵以炯同入庠,光绪五年(1879年)同榜中举人,赵以炳中得经魁。四弟赵以煃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赵以炯同榜中丙戌科进士。赵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而且还中了一个状元,这在科举时代实在是极其难得的殊荣。《清代贵州名贤象传》载:"……一门竟爽,彪炳当世,而炯竟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贵州前此所未有。"

赵以炯中状元后,授职为翰林院修撰。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京出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赵以炯在其母赵三太陈氏病故后,丁忧回籍守孝三年,并在学古书院主讲。期满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京复职,后因感仕途艰难而辞官返乡在青岩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49岁。

业绩

赵以炯的一生,除大魁天下名噪一时外,在后来的仕途中并无太多业绩记载,在京城备感官场环境复杂,无心相争而抱病辞官返回故里,也透出了其淡泊名利的坦荡品格。

赵以炯以自己的才学,为贵州写下了永垂青史的一页,但却英年早逝,实在憾事。

赵以炯去世后,葬于青岩镇南约三公里的摆早村岔河寨状元坡,其墓立有牌坊型青石墓碑,墓碑上刻有:"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督学政四川同考官赵公讳以炯字仲莹大人之墓"、"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吉日立"等字样。另有一副楹联:"水秀山明,人文蔚起;龙盘虎踞,帝道遐昌".

标签: 赵以炯

更多文章

  • 张建勋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建勋

    张建勋(1848~1913)字季端,一字季棠,号愉谷,一号愉庐,桂林市人。历官翰林院修撰、云南乡试主考官、侍读、提督云南学政、黑龙江提学使兼民政使。中文名:张建勋籍贯:桂林市出生日期:1848年逝世日期:1913年字:季端张建勋出生书香门第。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及第,历官翰林院修撰、云南乡试

  • 吴鲁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鲁

    吴鲁(1845年-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诗人。福建晋江池店钱头村人,也是泉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历任陕西典试,安徽、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资政大夫。吴鲁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广筹经费,建立学堂吴鲁主张因材施教,按部就班,重用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吴鲁能书善画,其字

  • 刘福姚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福姚

    刘福姚生于同治三年甲子二月二十一日(1864年),卒年待考。清代状元。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广西桂林人。本名:刘福尧别名:刘福姚字:伯棠、伯崇号:忍庵、守勤所处时代:中国近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广西桂林出生日期:1864年主要作品:自著《忍庵词》,与朱祖谋、王鹏运合著《庚子

  • 夏同和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同和

    夏同和(1868——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现今的麻江县高枧村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夏同和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他为邱逢甲故居“蛰庵”题写的门联“马来西极,龙卧南洋”尤存潮州。遗迹除贵阳夏状元街外,还有

  • 金榜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榜

    金榜,汉语词汇。拼音:jīnbǎng释义:1、金色的匾额或姓名榜。2.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中文名:金榜拼音:jīnbǎng释义:指金字或金漆的匾额出处:王涯《宫词》注音:ㄐㄧㄣㄅㄤˇ英译:tabletwithinscriptioningold(1)指金字或金漆的匾额。王涯《宫词》:“雕墙不断接宫城

  • 瓜尔佳·刚林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瓜尔佳·刚林

    瓜尔佳·刚林(?-1651年),字公茂,隶满洲正黄旗,清朝初年大臣。世居苏完部,初为笔帖式,翻译汉文。天聪八年,考中举人。崇德元年,授国史院大学士,与范文程、希福一起参议政事。顺治元年,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五年,以赞理机务忠勤懋著,进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赐号“巴克什”。六年,任《清太宗实录》

  • 冯铨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冯铨

    冯铨(1596年—1672年),字伯衡,又字振鹭,号鹿庵,顺天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中国明清之际的贰臣、收藏家。明万历进士,授检讨。天启五年(1625),谄事魏忠贤,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因得罪崔呈秀而被罢免。崇祯初以谄事魏忠贤,赎徙为民。顺治元年(16

  • 谢升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升

    谢升(1572-1645年),字伊晋,山东德州人。明末清初大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历任北直隶三河县、遵化县、雄县、河南滑县知县,升礼部主事。曾为太子讲书,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崇祯十五年(1

  • 祁充格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祁充格

    祁充格(?—1651年),乌苏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初年大臣。世居瓦尔喀,娴习文史。天聪五年(1631年),初设六部,授礼部启心郎。八年(1634年),牛录额真。崇德元年(1636年),从多尔衮进攻锦州。顺治二年(1645年),授弘文院大学士,充明史馆总裁。六年(1649年),充清太宗实录总裁官,顺

  • 宋权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权

    宋权(1598年-1652年)字元平,号雨恭,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天启年间进士,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崇祯末年仅担任三日遵化(顺天)巡抚,北京便被李自成攻破,明朝灭亡。宋权立刻投降大顺,山海关之战后顺军放弃北京时又举兵叛顺,多尔衮入京后马上降清。入清后,上书顺治帝确立崇祯庙号、革除明朝弊政、广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