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薛宣

薛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3/12/18 10:54:10

薛宣(生卒年不详),字赣君,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汉丞相,汉宣帝刘询的女婿。精通律法,起家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出任不其县丞、乐浪郡丞。举茂才出身,出任宛句县令,迁长安令,颇有政绩。汉成帝时期,历任御史中丞、临淮陈留二郡太守、左冯翊、少府卿、御史大夫,赏罚分明,威德并施,功劳卓著,迎娶敬武长公主。鸿嘉元年(前20年),出任御史大夫,代替张禹出任丞相,册封高阳侯。永始二年(前15年),办理邛成太后丧事不周,辞去丞相之职。汉哀帝时,免为庶人,最终在家中去世。

基本资料

本名:薛宣

字:赣君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籍贯: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

职业:官员

官职:丞相

爵位:高阳侯

人物生平

入朝为官

薛宣年少时担任廷尉文书的佐吏、都船监狱的狱吏。后来,在大司农下级官吏中选拔清廉官吏时,补任不其县丞。琅琊太守赵贡巡视下属各县,看到薛宣,很欣赏他的才能,让他随从巡视下属各县,回到郡府,令妻子孩子与他相见,告诫说:“赣君位至丞相,我二子也会做丞相史。”于是推荐薛宣廉洁,调任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推举他为秀才,担任宛句县令。大将军王凤听说薛宣有才能,推荐他为长安令,治理政事果然很有名望。薛宣因通晓法律条文,汉元帝刘奭诏令让他补任御史中丞。

上疏成帝

竟宁元年(前33年),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即位之初,薛宣担任中丞,在朝中执法,外统管刺史,薛宣上疏说:“陛下最高的德行,十分仁厚,哀怜百姓,整天辛劳,无一日安逸快乐,公正地执掌圣道,刑罚恰当,然而吉庆气氛不通,阴阳不调和,这是臣下不称职,而圣化独有不融洽的原因。臣私下想其一端,恐怕是官吏们多苛政,政教繁琐,大概过失在统领刺史。有的不遵守条律规定之职守,行事各按自己的意思,很多干预郡县政事,到开私门,听信谗言,苛求吏民过失,谴责细微,求全责备。郡县一级连一级催迫,内部也一个比一个苛刻,流传到平民中去。因此乡里缺少嘉宾之欢,九族之内忘了亲人之恩,饮食方面周济困难,富帮贫,送往迎来之礼也不做了。人类的道德规范不通,阴阳闭隔,和气不兴。《诗经》云:‘人呀不讲交情,争吵为着食品。’俗话说:‘苛政使民不亲,烦苦使人伤恩。’当刺史奏事时,应明确约束,使之鲜明地知道本朝的要务。臣愚拙不知治世之道,希望明主审察。”汉成帝嘉奖并且采纳他的建议。

薛宣屡次向汉成帝进献有益的言论,推举弹劾所属刺史郡国二千石,贬退提拔,使其黑白分明,由此更加出名。薛宣离开京师出任淮阳太守,政治教化普遍推行。当时陈留郡有盗贼骚扰,汉成帝调任薛宣为陈留太守,盗贼都被禁止,吏民都很敬重他。又调任为左冯翊太守,任期满一年成为正式的太守。

惩戒杨谢

起初高陵县令杨湛、栎阳县令谢游都贪猾不顺从,挟持郡守短处,前二千石多次案验而不能穷其事。等到薛宣治理政事时,杨湛、谢游到郡府拜见,薛宣设置酒饭同他们相对饮食,接待很周到,随即暗中收集他们的罪赃,完全掌握了所需罪证。薛宣观察杨湛有改正的念头,便敬重他的效验,亲自写成简牒,一条条陈述他的邪恶罪证,密封给他,说:“吏民逐条陈述你的罪恶如简牒上写的,有的议论认为有将狱断官钱入于腰包的嫌疑。冯翊敬重你,又念按赃值十金法令处分你又太重,我不忍公开你的罪行。所以秘密地用手书告知你,要你自己考虑退路,可以将来再出来做官。如果你没有那些罪赃事,回一封信,来替你辨明此事。”杨湛自知罪赃都与薛宣所记相当,而薛宣的词语温和体贴,没有伤害意思。杨湛马上解印绶交给来的官吏,写了封书信感谢薛宣,终无怨言。

而栎阳令谢游自以为是有名大儒,轻视薛宣。薛宣单独传递文书明显地责备他说:“告诉栎阳令:吏民谈论你治理政务繁琐苛刻,流放处罚从事劳役的千人以上,盗取钱财数十万,供给兴造非法之用;买卖听任富吏,价数不可知,都证验明白,本要派官审察验证,恐怕有负推荐你的人,使儒士遭受耻辱,所以派掾平来明白告诉你。孔子说:‘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任职,若是行不通,便该罢休。’你仔细考虑,正准备选人代为栎阳令。”谢游得到声讨的文书,也解印绶走了。

治理有方

当时频阳县北面与上郡、西河接壤,为数郡交接处,多有盗贼。频阳县令薛恭,本是县里孝子,按功绩逐渐升任上来的,未曾治理民事,职责内之事不举办。而粟邑县小,在偏僻的山中,百姓谨慎朴素容易治理。粟邑县令尹赏,长久来是郡里管事的官吏,任楼烦县长,推举秀才,调任粟县令。薛宣就根据时令条文奏请尹赏与薛恭换县。二人换县后治理民事只有几个月,两县均治理得很好。薛宣便传递文书慰问勉励他们说:“从前孟公绰若是叫他做晋国诸卿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力有余裕的;却没有才能来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本来有人因为德行好而显耀,有人因为功能高而被推举,‘君子的道路,怎么可以是一样的!’下属各县各有贤人,冯翊拱手而享受县的成功。希望努力职守,完成功业。”

赏罚分明

薛宣得知他管理的郡中吏民的罪名,就召见告诉那个县的长吏,让他们自己行使处罚。晓谕说:“郡府不自己揭露检举的原因,是不想代县治理民事,侵夺贤令长的名誉。”长吏没有不高兴又畏惧,脱下帽子谢薛宣把恩惠归给自己。

薛宣为官赏罚分明,用法公平而且一定实现,他任职过的地方都是有教令可为准则,多数宽厚仁爱使民有利。池阳县令推举的廉吏狱掾王立,郡府未及召见,听说王立受囚犯家属贿钱。薛宣责备县令,县令查讯证实狱掾的事,原来是狱掾的妻子接受囚犯家属的钱一万六千,接受后才过了一夜,狱掾实不知。狱掾惭愧害怕而自杀。薛宣听说后,传递文书给池阳县说:“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人私受贿赂,而王立不知,杀身来自我表明。王立的确是廉洁之士,非常可惜!可以把‘府决曹掾’之名写在王立的棺材上,以表彰他的英灵。府掾史平常和王立相识的,都参与送葬。”

到冬至夏至之日官吏休假,管理盗贼的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假,坐在官署治理事情。薛宣出文告说:“礼仪以和为贵,夫妻交接要尊重交通,冬夏至日,官吏按照律令休假,由来很久。官署里虽有公职事,家里也望偏私一下恩意。属官应随众,回家对着妻子儿女,设置酒肴,邀请邻里,一起欢笑相乐,这也是应该的!”张扶惭愧,官属们都亲善薛宣。

升任御史

薛宣为人喜欢威仪,进退举止容仪温文,达到比较高的程度。性格细致安静有智谋,执行职守,务求其利平安。下到节制用度笔砚开支,都有计划,便于用而又节约。官吏百姓都很称赞他。薛宣升任少府,供应皇帝享用的赋税。

一个多月后,御史大夫于永去世,谷永上疏说:“帝王之德没有什么比了解人还要大的,知人则百官任职,天官不空。所以皋陶说:‘理解臣下就显得明智,能任人唯贤。’御史大夫在内担任朝廷的风俗教化,外面辅助丞相统领天下,任重职大,不是庸才能胜任得了的,现应在从众卿中选拔,来补充他的空缺。得到合适的人选,那么万民欣喜,百官悦服;不得合适的人,那么大职毁坏,帝王之功业就不兴旺,在此一举,能不周详!窃见少府薛宣,才茂行洁,于从政通达,前任御史中丞,在天子辇毂之下执行法令,不吐硬的不吞软的,举措合时而当理;出任临淮、陈留太守,二郡称好;为左冯翊,重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美善有条理,为非作歹的人绝息,打官司的历年不到丞相府,赦后余下的盗贼三辅只有十分之一。功效卓著,左内史从开始设置至今未曾有过。孔子说:‘假如我有所称赞,必然是曾经试用过他的。’考核薛宣为官的政绩,大在两府,不敢过誉来犯欺诈之罪。臣闻贤才没有什么比治理人还大的,宣已有效。他精通法律任廷尉有余,经术之雅足以参谋朝政,决断有关国外的计议;身兼多能,有‘廉洁公道’之气节。薛宣没有私党游说的帮助,臣恐陛下被《羔羊》之诗(美在位皆节俭正直)轻忽,舍弃公正朴实之臣,任用浮华空虚之名的人,因此越职,陈述薛宣品行及才能,希望陛下留神考察。”皇帝便以薛宣为御史大夫。

罢免相位

薛宣升任御史大夫的数月之后,代张禹为丞相,封为高阳侯,食邑千户。薛宣任命赵贡两子为丞相史。赵贡是赵广汉兄之子,做官也因有才能闻名。任丞相后规定丞相府诉讼不满万钱不传递文书,后世都遵用薛宣旧例。然而官属指责宣琐碎无大礼,称不上贤才。当时天子好儒雅,薛宣经术又浅,皇帝也看不起他。

久之,广汉郡盗贼群起,丞相、御史差遣掾史追捕不能禁止。皇帝才拜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以军法从事。数月后,杀了他们的头领郑躬,投降的数千人,才平定下来。时邛成太后去世,丧事仓促,官吏们收田地税简单办理。其后皇帝听说此事,以此作为丞相、御史过失,便下书免去薛宣丞相之职说:“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应为百官之表率,朕没有听说过。朕不英明,变异屡见,年成连年不丰收。仓库空虚,百姓饥饿,流离失所,瘟疫死人的数以万计,人至相食,盗贼并起,群职荒废,这是朕无德而股肱不良造成的。目前广汉群盗横行,残害吏民,朕为之伤心,几次以此事问你,你回答都不如其实。西州隔绝,几乎不成为一郡。三辅赋敛无限度,酷吏相沿为灾,侵扰百姓,诏令你拷讯证实,你没有打算弄清事实之意。九卿以下都是顺承风气所指,同时陷入欺骗之罪,咎由你而生!有司据法弹劾你任职懈怠,开怠慢欺骗之路,使风化受伤变薄,不能给四方为表率。不忍心把你交给法官,还是交上丞相高阳侯印绶,免去丞相职回家吧。”

恢复官爵

当初,薛宣做丞相,而翟方进为司直。薛宣知方进是名儒,有宰相才能,深交厚友之。后翟方进终于代为丞相,念薛宣旧恩,薛宣免职后二年,推荐薛宣通晓法律条文,详熟国家制度,独过错不重,可再进用。皇帝征召薛宣,恢复高阳侯爵位,加宠特进,位次于皇帝师傅安昌侯张禹,加给事中,掌管尚书事。薛宣又受尊重,任政数年,后因好友定陵侯淳于长犯罪连累,被免官回家。

兄弟不和

薛宣有两个弟弟:薛明、薛修。薛明官至南阳太守。薛修历任郡守、京兆尹、少府职,善交际,得州里人们之称颂。后母常随薛修居官。薛宣做丞相时,薛修任临菑令,薛宣接后母,薛修不送走。后母病死,薛修去官守孝。薛宣说薛修守孝三年做不到,兄弟间意见不同,薛修守孝三年,从此兄弟不和。

贬官去世

绥和二年(前7年),汉哀帝即位,博士申咸给事中,也是东海人,毁谤薛宣不供养后母,不服丧,骨肉之情淡薄,前因不忠孝免官,不宜恢复列侯在朝。薛宣之子薛况做右曹侍郎,多次听他说此话,贿赂客杨明,想让杨明伤害申咸之面目,使他不能居官位。刚逢司隶缺任,薛况恐申咸任此职,便令杨明隐蔽在宫门外斫伤申咸,砍掉鼻唇,身受八创。

事情下达有司,御史中丞众等上奏说:“薛况是朝臣,父是原来的丞相,第二次封列侯,不辅佐国君敕予此爵。他们骨肉相疑,怀疑申咸受薛修言来毁谤薛宣。申咸说的都是薛宣行迹,众人共见,公家应听说过的。薛况知申咸给事中,怕他做司隶后举奏薛,而公然令杨明等迫近宫阙,拦劫创杀近臣于大道人众中,以此来隔断听觉视觉,杜绝论议之端,凶暴狡诈没有畏忌,万众喧哗,流传四方,与普通百姓忿怒争斗不同。臣听说敬重近臣,为的是亲近皇上。礼仪,过公门下车,见路马则抚轼,国君的牲畜尚且敬之(而况近臣乎)。《春秋》之义,意恶功成,不免于被诛,上侵之源头不可长。薛况首为恶,杨明亲手伤人,效果和用意具恶,皆大不敬。杨明当重判,以及薛况都斩头示众。”廷尉直以为“律文‘斗殴以刃伤人,减罪判刑为戍边筑城,那些贼人以刃伤人加罪一等,与主谋斗殴者同罪’。诏书不以诋毁欺诈成罪。经传说:‘不以义待人而被殴伤无创痕的,与殴伤皮破血流的罪同,恶在不直。’申咸与薛修很好,而多次说薛宣坏话,流闻不义,不可谓直。薛况因此故伤申咸,计谋已定,后听说要选择司隶,因前谋而促使杨明,不是怕申任司隶故定谋。来源于私事争斗,虽然是在宫中的旁门外道中伤申咸,与凡民争斗无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古今之道理,夏、商、周三代不改变的。孔子说:‘一定要纠正礼仪的用词不当,’名不正,就导致罚不准;刑罚不准,而民不知所从。今以薛况为首恶,杨明亲手伤人为大不敬,公私无差。《春秋》之义,寻其本心而定罪。原来薛况因父被毁发忿怒,无别的大恶。施加诋毁欺诈,集小过成大法,陷入死刑,违背明诏,恐怕不是法律意思,不可施行。圣王不凭怒增刑。杨明判以受贿杀伤人,薛况与同谋者都因有爵减罪判罚流放边远地方筑城守城。”皇帝拿此事问公卿议臣。丞相孔光、大师空师丹认为御史中丞的议论是对的,自将军以下到博士议郎都认为廷尉是对的。薛况终于减罪一等,流放到敦煌。薛宣牵连免官为庶人,回到原郡,死于家中。

历史评价

班固《汉书》:①“所在而治,为世吏师。及居大位,以苛察失名,器诚有极也。”;②“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③“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家庭成员

妻子

敬武公主,汉宣帝刘询之女。初嫁张安世曾孙张临。张临死后,改嫁赵充国之孙赵钦。赵钦死后,再嫁薛宣。薛宣以罪免侯归故郡,公主留京师。薛宣病死后,薛宣之子薛况回长安与之同居。因阿附丁、傅外戚,遭到外戚王氏所恨。汉平帝时,王莽专权,被逼自杀。

弟弟

薛明,南阳太守。

薛修,京兆尹、少府卿。

儿子

薛况,右曹侍郎。

薛惠,彭城县令。

标签: 薛宣

更多文章

  • 邓禹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邓禹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下,以此深得信任。后率军镇压铜马起义军,又破更始将王匡、成丹诸部于河东,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邓禹被拜为大司徒,

  • 马援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

  • 王濬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濬

    王濬(207年~286年),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人。西晋时期名将。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战船,组建强大的水军。上书晋武帝,促成晋灭吴

  • 檀道济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檀道济

    檀道济(?-436年4月9日),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卜集镇檀庄村)人。东晋末年名将,军事家,刘宋开国元勋,左将军檀韶之弟。晋末,从刘裕起兵讨篡位之桓玄,以功累迁太尉主簿、咨议参军。义熙十二年(416年),为刘裕北伐前锋,连克许昌、洛阳、潼关,进平长安,灭后秦,迁征虏将军、琅邪内史。入宋

  • 慕容绍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字绍宗,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名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慕容绍宗早年原是尔朱氏部将,担任并州刺史,封索卢县开国侯。归顺高欢后,历任扬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书、晋州刺史、御史中尉、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职,进爵索卢县公。他在侯景之乱

  • 宇文宪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宇文宪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宇文宪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初年,任益州总管兼益、宁、巴、泸等

  • 韩擒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擒虎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省新安县)人。隋朝名将,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之子。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败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开皇

  • 史万岁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万岁

    史万岁(549年—600年),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南)人,北周沧州刺史史静子。史静死后,史万岁袭爵太平县公。开皇中,因平高智慧之乱有功,拜左领军将军。开皇十七年(597年),以行军总管率军击南宁夷爨翫,深入今云南腹地,破三十余部,诸夷请降。受爨翫贿,免其入朝。次年,爨翫复反。蜀王杨秀劾其受赂纵翫,

  • 尉迟敬德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5日),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

  • 张仁愿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