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袁恕己

袁恕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16 更新时间:2024/1/16 23:00:01

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袁恕己出身汝南袁氏后裔。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王流放边疆。袁恕己被流放环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唐睿宗继位后,赐谥“贞烈”。

基本资料

本名:袁恕己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沧州东光

逝世日期:706年

主要作品:诗作《咏屏风》

主要成就:参与神龙政变,复辟李唐

官职:中书令、太子太傅(赠)

爵位:南阳郡公→南阳郡王

谥号:贞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袁恕己在长安年间官至司刑寺少卿,兼相王府司马。

拜相封王

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袁恕己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人趁机发动兵变,诛杀张易之兄弟,拥立唐中宗复位。他随相王李旦统率南衙禁军,以防止不测,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不久又升任中书令,加特进。

当时,武三思仍在朝中为相,他与韦皇后私通,并在中宗面前不断进谗,称袁恕己等人恃功专权,并提出明升暗降的计策。五月,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被罢去宰相之职,加封郡王,只能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其中,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王。

贬官遇害

706年(神龙二年),袁恕己被贬出朝廷,担任豫州刺史,不久又贬为郢州刺史。不久,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武三思,事泄被杀。武三思趁机诬陷袁恕己等人与王同皎同谋,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向朝廷告发。唐中宗于是将袁恕己贬为窦州司马,并剥夺封爵。

同年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大肆宣扬,并嫁祸给袁恕己等人。唐中宗大怒,将袁恕己流放环州。不久,武三思命周利贞暗杀袁恕己。周利贞知道袁恕己平时喜欢吞食黄金,便逼他喝下野葛汁。袁恕己体内毒发,疼痛难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尽,但仍不能死,最终被周利贞击杀。

平反昭雪

710年(景云元年),袁恕己被追复官爵,赐谥贞烈。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将袁恕己的灵位放入唐中宗的宗庙中。

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又追赠袁恕己为太子太傅。

轶事典故

将作少匠杨务廉因精通营建宫殿楼台而被提升。袁恕己恐中宗沉溺于奢侈游乐而不思国事,数次弹劾道:“杨务廉位居九卿,不以进治国安邦之策,反而专事营造宫殿宛囿以取媚陛下,不予贬谪,何以昭示德行。”中宗遂贬杨务廉为陵州刺史。

人物评价

刘昫:昔夫差入越,勾践保于会稽,不听子胥之言,而有甬东之叹。此五王除凶返正,得计成功。当是时,彦范、敬晖握兵全势,三思、攸暨其党半歼,若从季昶之言,宁有利贞之祸?盖以心怀不忍,遽失后图,黜削流移,理固然也。且芟蔓而不能拔本,建谋而尚欠防微,死即无辜,祸由自掇。失断召乱也,不亦宜哉!

宋祁:五王提卫兵诛嬖臣,中兴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谋深矣。至谓中宗为英王,不尽诛诸武,使天子藉以为威,何其浅耶?衅牙一,为艳后,竖儿所乘,劫持戮辱,若放豚然,何哉?无亦神夺其明,厚韦氏毒,以兴先天之业乎?不然,安李之功,贤於汉平、勃远矣!

王化贞:张柬之等五王,合谋诛二张、迁武氏、反中宗之辟而复唐之,何其壮也。未久而妖韦蛊于内,诸武蛊于外,而五王者,厌厌不振以至于屠灭。千载之后,畴不痛之,而又惜之,且恨之。

家庭成员

袁恕己为东汉汝南袁氏袁绍次子袁熙后人。

远祖:袁绍,出身汝南袁氏,为东汉名门士族,官至大将军。

祖父:袁令喜,同州持中。

父亲:袁异弘,泸州参军。

儿子:袁建康,淮阳太守。

孙子:袁高,给事中。

曾孙:袁德文,秘书省校书郎。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

标签: 袁恕己

更多文章

  • 姚崇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姚崇

    姚崇(650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州区)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

  • 李多祚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多祚

    李多祚(654年—707年),盖川(今辽宁盖州市)人。靺鞨族,唐朝名将。李多祚世为靺鞨酋长,后率部归顺唐朝。骁勇善战,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的反叛,屡立军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神龙元年(705年),趁着武则天生病期间,协助宰相张柬之,发动“

  • 张易之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易之

    张易之(?—705年),小字五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一代女皇武则天宠臣,雍州司户张希臧之子。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授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得到太平公主引荐,进入宫中侍奉,成为武则天的男宠,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劝说武后迎回太子李显,专权跋扈,

  • 张昌宗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昌宗

    张昌宗(?-705),小名六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武则天在位时期幸臣,追赠襄州刺史张希臧之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经过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并且推荐了哥哥张易之,拜云麾将军、右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深得武则天宠爱,拜春官侍郎、秘书监,封为邺国公,人称“六郎”。圣历二年

  • 王同皎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同皎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始并不知情,当政变士兵到来后,李显十分害怕

  • 韦承庆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韦承庆

    韦承庆(640年—706年),字延休,郑州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纳言韦思谦之子。其先祖自京兆杜陵南迁,客居襄阳,后来又迁到了郑州阳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个性谨畏,事亲笃孝。进士及第,授乌程县令,累迁中书舍人,屡进谠言。转吏部侍郎,铨授平允。长安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 房融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房融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房琯父亲。博识多闻,进士及第。武周时期,亲附宠臣张易之兄弟,累迁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初年,追究坐罪流放岭南钦州,病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本名:房融所处时代:唐朝出生地:河南洛阳逝世日期:705年

  • 崔神庆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崔神庆

    崔神庆(633-705年),字神庆,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御史大夫崔义玄之子,宰相崔神基弟弟。出身清河崔氏南祖。勤奋好学,唐高宗时期,进士及第,累迁莱州刺史、并州长史,任职皆有美政。长寿年间(692年),受累于哥哥崔神基案件,贬为歙州司马。长安年间,历任户部侍郎、太子右庶子,赐爵

  • 先天太后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先天太后

    先天太后,益寿氏,周朝时御史大夫李敬的妻子,传说是李耳的母亲。中文名:先天太后所处时代:周朝先天太后,益寿氏,周朝时御史大夫李敬的妻子,传说是李耳的母亲。先天太后,唐朝天宝二年(743年)三月,唐玄宗下制追尊益寿氏为先天太后。

  • 宣献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宣献皇后

    宣献皇后,张氏,嫁给北魏的金门镇将李熙,儿子李天赐、孙子李虎。本名:宣献皇后所处时代:北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宣献皇后,张氏,嫁给北魏的金门镇将李熙,儿子李天赐、孙子李虎。宣献皇后,张氏,嫁给北魏的金门镇将李熙,儿子李天锡、孙子李虎。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唐朝,六月廿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