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渔璜

周渔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48 更新时间:2024/1/24 11:10:50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渔璜

别名:字渔璜,一字桐埜,号起渭,别号载公

出生日期:1665年(康熙四年)

逝世日期: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

职业:诗人

出生地:贵阳青岩骑龙

代表作品:《桐埜诗集》

朝代:清

平生轶事

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的周渔璜墓和桐埜书屋,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贵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周渔璜的轶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周渔璜在京城的时候,有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浏览了一下书架上的书后,自言自语地说:"差不多都看过了。"在旁的书店老板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先生,你既然都看过,我任意指定一本,你能说出书中的大意么?"当下双方约定第二天来检验,书店老板表示如果周渔璜能做到,就把书店的书全送给他。

当天晚上,周渔璜左思右想觉得有一本《时宪书》(即历书)还没有看过,连忙把时宪书找出来看。第二天周渔璜到书店去接受检验,老板从书架上挑了本时宪书叫他说出大意。老板心想除了查黄道吉日,有谁会认真去读时宪书呢?哪知,周渔璜不慌不忙地把时宪书背了一遍,老板大吃一惊,只好依约把书店的书全部送给周渔璜。这个传说故事免不了有些夸大成分,但却反映了周渔璜的博学多才。

周渔璜成年后出落得一表人才。附近一户贾姓财主,想把家里的憨女儿许配给他,托一个媒婆去说合。周渔璜父亲一见是贾府提亲,立即满口答应了。事后,周渔璜却不同意,他对父亲表示:“父母之命,孩儿焉敢不从。只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周父回答:“为父亲眼见过,相貌百里挑一,且嫁妆丰厚。”周渔璜又说:“相貌如春花朝露,长留不住,财富似过眼云烟,坐吃山空。孩儿只要找个心灵手巧、知书达礼之人。

孩儿想了一上联,不论谁家姑娘,相貌若何,只要能对上下联,孩儿甘愿娶她为妻。”说罢,写出上联递给父亲。俗话说:“子大爹难当”,父亲只好依他,将上联带给贾府。贾家人一见:“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贾家人大眼瞪小眼,谁也对不上。请人代对,也没有对出来,只好放弃了这门亲事。周渔璜出对选妻的事传到了一个跛脚姑娘耳里,她写出下联,托人带到周家,说是“请教”。周渔璜接过一看:?“柑桔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

周渔璜顿时大喜,庆幸找到了知音。可是父亲却不同意,说是:“她不仅家贫,而且跛脚。”周渔璜说:“诸葛亮之妻丑陋,却满腹锦绣,成为丈夫臂膀;这姑娘能对出下联,可见才学不凡,孩儿情愿娶她为妻。”父亲见儿子态度坚决,只好同意。周渔璜与跛脚姑娘成亲后,相亲相爱。后来,他中进士、入翰林院,身居高位,对妻子仍然恩爱

才华横溢

周渔璜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清初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即工诗,十四五岁时,曾赋《灯花诗》一首,传诵乡里。清初中国诗坛门户之见陋习严重,他不为所染,博采众长,终于独树一帜。他的诗以新、奇见长,在京城二十多年,初以一首《万佛寺大钟歌》,瑰丽特出,名城震京华。万佛寺大钟即华严经大钟。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夺其侄帝位。

后改年号为永乐,迁都北京。一到北京,朱棣就铸华严经大钟,意在超度"靖难"死者,减轻自己罪孽。周渔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写此诗,此时正翰林院供职,诗原名《分韵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诗中鞭挞了朱棣夺取皇位的残酷,指出"南兵百万刲羊豕"、"忠臣十族飘冤魂"、"当年杀戮成丘墟";揭示刻有二十万字的华严经大钟"一字忏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钟声夜发老狐鸣,头戴髑髅暗中听";最后沉痛地说,李闯王入京,崇祯吊死,明朝灭亡前的景象是"帝子王孙无处所,血溅长陵一抔土"。这首诗磅礴大气,意境幽旷,沉雄悲壮。袁枚《随园诗话》一书中,就把他《泛舟西湖夜半始归》诗里"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赞为使人"终身不忘"的佳句。

周渔璜的《桐埜诗集》,清代就有四种刻本流传:初名《回青山房》,又名《稼雨轩》,又名《燕山尘土》,后定名为《桐埜诗集》,其弟周起濂刻于北京,称北本;周渔璜的朋友同榜进士汪千波再刻于江苏吴县(苏州),称为南本;三刻于贵阳,为贵筑人谢廷薰,称为谢本;四刻于独山莫友芝,为咸丰二年(1852年)印于贵阳。今之常见《桐埜诗集》,即莫友芝的咸丰本,分为四卷,第一卷六十八首,第二卷七十七首,第三卷八十九首,第四卷一百一十八首,总计三百五十二首诗。记录了周渔璜在翰林院供职期间的见闻和感想,是诗中精品。1999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有校注本《桐埜诗集》问世。

备受重视

周渔璜17岁中举,23岁取得贵州乡试第一名。30岁金榜题名,中三甲进士,以优异成绩被选入翰林院,后来晋升“赞善”“待读学士”等职。他充当过皇宫内庭的“日讲起居注”官,最后任“詹事府詹事”,是康熙皇帝近臣,人称“周宫詹”。

康熙皇帝曾问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当代诗人数谁?陈廷敬回答:要数周起渭(渔璜)和史宇义(蕉饮)。可见周渔璜当时在全国诗坛上已是数一数二的顶尖诗人。

晚清"西南大儒"郑珍在瞻仰周渔璜的遗像后赞说:"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惟渔璜公。桐埜一篇,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他认为周渔璜是继承盛览(长通)之后,堪与苏东坡(眉山)、陆游(放翁)媲美的诗人。

周渔璜的诗造诣很深,成就很高,当代美术大师刘海粟在《诗人周渔璜小传》中称他为"黔中诗帅",认为"这位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论学术成就之高,阅历之广,反映民间疾苦之深,他不如郑珍(子尹)、莫友芝(郘亭)、黎庶昌(纯斋)(黎在刻画生民多即方面不如郑、莫),而才气或在三家之上"。

文学成就

周渔璜的另一些学术成就是奉诏参与编纂《皇舆表》《康熙字典》《渊鉴内涵》等书。《皇舆表》即《大清地舆图》,是清初编成的地理学重要图籍。《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旨编纂的,周渔璜名列二十七名篡修者之第三名,担当重任。

该书收字47053个,是《中华大字典》出版前我国最大的一部字典,是查找汉字的古音、古义和生僻怪字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该书的编纂是清代我国学术上的一大成就。《渊鉴内涵》是一部类书,采自《唐内涵》《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玉海》等十七部古类书,分为天、岁时、地、帝王、文学、武功、人、草、木、鸟、兽等四十五部,共四百五十卷,集我国清代以前类书之大成。周渔璜任该书校录官。

政绩斐然

他为官清廉,奉公守职,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他奉命主试浙江,出任过“顺天府学政”。他秉公持正,优选贤能,正直不阿,不惧权贵,不怕顶头上司的压力。

他宦游京华二十年,最显达的日子是“代天巡狩”,以天子的名义祭奠禹陵,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检阅江淮军兵。他严肃操守,注重实绩,敢于揭露克扣冒领军饷的劣行。所行政事不仅为皇上和大臣们赞赏,而且为老百姓所称道。

对地方的文化建设,周渔璜也做过贡献。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年仅27岁的周渔璜参加了贵州巡抚卫既齐组织的《贵州通志》修篡工作,担任分篡。当时贵州著名文人吴中蕃主持该项工作,十分器重周渔璜的才能,认为他年少有为,前途无量。吴中蕃曾赠诗云:"欲觅替人欣已得,可知倒屣自难禁。原将绝俗超凡事,慰我相期无限心。"周渔璜担任分篡的(康熙)《贵州通志》,全书三十六卷,后又增《杂记》,总计三十七卷,史料丰富,篇幅浩大,是贵州省地方志的重要著作。

标签: 周渔璜

更多文章

  • 张宸枢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宸枢

    张宸枢,字紫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庙村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1931年,终年65岁。张宸枢敦厚精敏,勤学好问,少有声望,10岁即能赋诗作文,才名闻于邑里。《六艺》、经传和诸子百家无不通习,擅长书法,善于词章。光绪十四年(1885年)19岁举为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

  • 张格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格尔

    张格尔(1790—1828),清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出生于浩罕汗国。早年在喀布尔(今阿富汗)求学。素有政治野心,意图恢复其祖先阿帕克和卓时代的神权统治。道光六年(1826)以礼拜其祖先麻札(坟墓)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绪,集众叛乱,先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

  • 张继孔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继孔

    张继孔,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字洙英,号潜麓。十四岁时,补博士第子员,乾隆十九年(1754年)贡生。由州判职议叙直隶州同加一级。其父绍敬,字俨若,孝名昭著,友于兄弟,急公好义,不计资财。继孔继承父志,乐善好施,功在梓里。父子博得城乡两代善人之美誉。中文名:张继孔别名:字洙英,号潜麓国籍:中国民

  • 张宗禹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宗禹

    张宗禹,男,亳州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人,清末捻军著名将领、西捻军统帅。初随叔父、大汉盟主张乐行参加捻军起义。后转战苏豫陕鄂皖,受太平天国梁王之封。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1865年,歼灭蒙古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并粉碎湘军曾国藩的封锁。1866年,从

  • 钟文烝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钟文烝

    钟文烝(1818年-1877年),字殿才,又字朝美,号子勤,又号伯美、伯微,浙江嘉善魏塘人。清学者。本名:钟文烝字:殿才、朝美号:子勤、伯美、伯微所处时代:清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出生日期:1818年逝世日期:1877年主要作品:刻有自著《春秋谷梁经传补注》24卷主要成就:主讲敬学书院十二年治

  • 爱新觉罗·岳乐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爱新觉罗·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名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

  • 依克唐阿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依克唐阿

    依克唐阿(穆麟德:iktangga;1834年—1899年4月27日),字尧山,扎拉里氏,满洲镶黄旗人,祖籍吉林伊通,出生于今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城东南马家屯。清朝晚期将领。依克唐阿在抗击日、俄侵略,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立下了卓著的功绩,受到朝廷器重,被授为头品顶戴、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

  • 杨用霖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用霖

    杨用霖(1854-1895),字雨臣,福建闽县人,清代海军将领。1894年11月,“镇远”巡海回威海,舰底触礁进水,管带林泰曾忧愤自杀。杨用霖升护理左翼总兵兼署镇远管带。当时旅顺已经失陷,“镇远”无法进坞修理,杨用霖带领人员想尽办法,日夜赶修,终于将舰底补好。次年2月11日,丁汝昌和刘步蟾先后自杀。

  • 徐用仪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用仪

    徐用仪(1826年10月22日-1900年8月11日),字吉甫,号筱云,浙江海盐人。晚清名臣。清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为军机章京。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光绪三年(1877)为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曾上《整顿圜法疏》,提出整顿钱法建议,并奉旨议行。二十年,任军机大臣。是

  • 小策凌敦多布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小策凌敦多布

    小策凌敦多布(?—约1746年),又作小策凌敦多克、小策凌端多布。号墨尔根岱青。清代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将领。巴图尔珲台吉弟墨尔根岱青曾孙。勇武善战。史称“大者善谋小者勇”,就是对他和大策凌敦多布的赞誉。本名:小策凌敦多布号:墨尔根岱青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