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珪

朱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3/12/18 5:50:27

朱珪(1731年~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祖籍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补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权巡抚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帝谥“文正”。

基本资料

本名:朱珪

字:石君

号:南崖、盘陀老人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顺天大兴

出生日期:1731年

逝世日期:1807年

官职: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

谥号:文正

追赠:太傅

人物生平

为官时期

朱珪早随父亲搬迁北京顺天府,并在京为官,但他不忘故地原籍族亲,牢记祖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置“圭田”(古代卿大夫祭田)百亩于萧山,作为族中祭祖,修理祠堂和培养族人办学之用。

在安徽任巡抚时,北部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灾,民房冲倒,粮食无收,有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派惨景。朱珪就深入灾区,体察灾民,了解实情,后飞书朝廷,开仓赈灾,稳定民心。为民同筑决堤,修建民房,发放谷种,搞好备耕,为百姓生产生活作好安排。后调任户部尚书时,对于长芦盐政进行全面整顿。广东藩司升滨海沙地之疏,仓场衙门予纳钱粮四五十倍等……其实这些都是权臣和珅安插在各部门奸徒所为。

朱珪均以庶民百姓利益为重,对于那些有损民众,坚决反对,一一驳揭。嘉庆帝对他高度评价,称他为“有内有守,无伪无私,心款款以效忠,政优优而著绩”。又称“以古为镜,其直如绳”。

乾隆晚期

乾隆年间(1736—1795年),群臣就流传着“二皇帝”,这个二皇帝就是乾隆身边的奸臣和珅,和珅何许人也?这里简单略述一些。和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他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亿人之上,俨然是“二皇帝”。历史书记载: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他连个举人都没有考取,又是怎样“得宠朝廷”的呢?一、出身满洲,聪明机灵,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他21岁参加顺天府乡试,没有中举。但他出身满洲,做了宫廷三等侍卫,开始出入宫廷,为接近乾隆遇到了机会。二、精略干练,笼络同僚,拉帮结派,扩大自己的势力。三、拦截信息,打击异己。四、联姻皇亲,投上所好。和珅儿子只有六岁,就和只有五岁的乾隆十女固伦和孝公主联姻。难怪和珅是乾隆的亲信。横行无忌独霸朝纲,与忠良朱珪作对。对他平时所作所为嘉庆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恨之入骨,在太上皇乾隆去世后,15天内嘉庆皇帝就处斩了和珅。

还抄了他的家,抄出金三万两千多两,地窖藏银两百余万两,租地1266顷,房屋1001间半,还有各种珠宝、衣物、家杂折合白银1000万两,有的说2000万两,(当时清政府财政年总收入约7000万两),还有违制的珍珠、大珠、手串、大宝石等不知其数。他这么多的家产都是受贿而来的,和珅的贪赃和下场是他的本性所造成的。和珅伏法,群臣无不称快。这与朱珪“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是一个鲜明的对照。社会上有电视剧刘罗锅智斗和珅,其实是忠良的朱珪与权奸和珅的斗争更符史实。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朱珪六十四岁,任两广总督。英帝国主义早已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虎视眈眈想一口吞下。每年将1000箱鸦片运抵中国,毒害中国人民。还妄想武装入侵我国近海领域。朱珪督军坚守,抓获了许多企图登陆窜犯的英军。仁宗对他功绩十分赞赏,准备升朱珪为大学士之际,由于当时现有战船强度差,不能出海抗击,朱珪已将自己平时节俭下来的银子5000两捐出用于建造战船,一时还未完工,奸臣和珅向太上皇乾隆反映:夷寇在浙、广沿海活动非常频繁,抢劫财产,作为两广总督朱珪,不闻不问,没有出海督帅缉捕。太上皇乾隆信以为真,把朱珪从两广总督任上撤下来,调安徽巡抚。不但没有升上大学士,反而连降数级。朱珪一点也没有怨言,离任前又捐出15000两银子,交广东官库,为制造兵船打击夷寇之用。事后嘉庆皇帝知道,问朱珪为什么捐这么多银子给官府?朱珪回答:“御外事大,惜乎金钱。”嘉庆帝听后很受感动,所以萧山籍名臣朱珪是“文臣不爱钱”的楷模。

嘉庆时期

嘉庆即位时,他的老师朱珪当时任广东巡抚,向朝廷上表庆贺,和珅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状,不过这次乾隆未予理睬。

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也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和珅感到朱珪回京,这对自己威胁极大,千方百计进行阻挠。嘉庆帝写诗向老师朱珪表示祝贺,和珅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尚未写完的诗稿又到乾隆面前告嘉庆的状,诬称嘉庆帝笼络人心。这一次乾隆生气了,问身旁军机大臣董诰:“这该怎么办?”董诰跪下劝谏乾隆说:“圣主无过言。”乾隆这才作罢。总之奸臣和珅处处陷害忠良朱珪,而朱珪平时的所作所为,嘉庆皇帝的心里一清二楚,真是忠君爱国别无二心。

嘉庆四年(1799)初,他终于奉召入京,直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嘉庆帝常召他咨询国家大事。同年冬,调户部尚书,又为上书房总师傅。嘉庆五年(1800)秋兼署吏部尚书,嘉庆七年(1802)秋为协办大学士,嘉庆八年(1803)夏兼翰林院掌院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嘉庆九年(1804)进太子太傅。嘉庆十年(1805)春,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先后充实录馆、国史馆、会典馆正总裁和己未科、乙丑科会试总裁官。

晚年逝世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卒,嘉庆皇帝得知朱珪的噩耗后,大哭一场,为痛失良师朱珪特赐奠、祭、葬三道圣旨,以示对他的后事料理和怀念。仁宗制曰:“大学士朱珪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凡所陈奏,均得大体。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家庭敦陆,动修礼法。询不愧为端人正士,畀倚方段,遽闻溘逝,深为痛悼。初六日朕亲赐奠,已赐陀罗经被,可令庆郡王永璘带领侍卫十员,先往奠醊,给内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仁宗赐奠朱文正文)嘉庆皇帝对其恩师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

人物评价

朱珪一生在朝为官五十多年的宦海中,以“养心、勤业、敬身、虚已、致诚”为箴言,一生清廉不言钱,爱国爱民,品格端方,光明磊落,关心庶民百姓的疾苦,为国事呕心沥血,不惜个人一切利益,是古代官吏之楷模。

朱珪兄朱筠也是一代名臣,参予《四库全书》的编纂,而且也是博学多才的名士,所以乾隆鼎盛时期他们兄弟号称“二朱”名传南北。

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朱珪为杭州人状元金甡作墓志铭:“斗魁戴匡,厥象正方。公秉其气,不严而壮。有老门生,校文公乡。铭公冢石,掷笔涕滂。”又显示大学士文采。

《清史稿》: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国运系焉。王杰、董诰、朱珪皆高宗拔擢信任之臣,和珅一再间沮,卒不屈挠。一旦共、驩伏法,众正盈朝,摅其忠诚,沃新主,殄寇息民,苞桑永固。天留数人,弼成仁宗初政之盛,可谓大臣矣。

萧一山:以刘石庵墉(刘墉)、王惺园杰(王杰)之纯谨,洪亮吉则讥为当场鲍老指刘,刚愎自用指王,余可知矣。嘉庆初年,刘以名相之子,继正揆席,王以先朝殊眷,恩宠有加,足与二人鼎立者,朱珪而已。

家族成员

朱珪四十多岁丧妻,没有续娶妻妾,独居终老。

长子:朱锡经,乾隆己亥举人,嘉庆中官太仆寺少卿。

次子:朱锡纬,早亡。

轶事典故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朱珪因病去世。《清史稿》记载:“未几,召对乾清宫,眩晕,扶归第,数日卒。上亲奠,哭之恸。”据说,朱珪“门庭卑隘,清寒之况,不减儒素。”他的卧室也只有旧棉布褥子,嘉庆帝赶去祭奠,可他的家门太狭小破旧,御轿竟然抬不进去,寒酸的境况与穷秀才相差无几。另外,朱珪四十多岁即丧妻,他没有续娶妻妾,一人独居而终老,“年四十馀,即独居,迄无妾媵”。可见,朱珪也是一个令人起敬的清官。

嘉庆皇帝对自己的恩师,评价甚高,称其“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不愧为端人正士”,最精辟的一句话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不近色且不言钱的为官之人,现如今也是少之又少的。

朱珪死后葬于北京近郊,至今仍有墓碑和墓志。据说,嘉庆皇帝曾两次亲奠其墓。看来,嘉庆皇帝还是重师生情义之人。确实,当年若无朱珪恩师耳提面命,他这个“嗣皇帝”能否扶正,或许还是个悬疑之问呢!

标签: 朱珪

更多文章

  • 刘长佑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长佑

    刘长佑(1818年12月16日-1887年8月14日),字尔眷,号荫渠、子默,晚年自号扶彝黑叟,湖南新宁人,清朝后期重臣,湘军中楚勇的代表将领。初在湖南办团练,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率乡团击败李沅发起义军,得到江忠源、曾国藩赏识。咸丰二年(1852年)以拔贡身份随江忠源所部楚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起

  • 费莫·文煜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费莫·文煜

    费莫·文煜(?-1884年),费莫氏,字星岩,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文煜为人恪慎持躬,老成练达。道光年间任刑部郎中,咸丰年间先后任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在江宁布政使任上,文煜一度使太平军势力大挫,后因缉捕叛贼不力被免职。同治三年(1864

  • 叶赫那拉·瑞麟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叶赫那拉·瑞麟

    叶赫那拉·瑞麟(1809年-1874年),字澄泉,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大臣。历任太常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文生员出身,咸丰三年,入值军机。同治五年,奉旨接替吴棠担任两广总督,一任九年。十三年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庄。有子

  • 周祖培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祖培

    周祖培(1793~1867),字叔滋,号芝台,河南商城(今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人,鸿胪寺少卿周钺之子,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卒谥文勤。本名:周祖培字:叔滋号:芝台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河南商城(今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出生日期:1793年逝世日期:1867年

  • 朱凤标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凤标

    朱凤标(1800年10月10日—1873年8月2日),字桐轩,号建霞,浙江萧山城东朱家坛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乡试中举,十二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十九年入直上书房,既而督湖北学政。二十一年,授国子监司业,迁侍讲庶子。二十四年,擢侍读学士。次年,奉命授皇七子(醇亲王)书,迁内阁学士,兼礼

  • 瑞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瑞常

    瑞常(?—1872),石尔德特氏,字芝生,号西樵,蒙古镶红旗人,驻防杭州,晚清大臣。道光十二年(1832)中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卒赠太保,祀贤良祠,谥文端。本名:石尔德特·瑞常字:芝生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杭州逝世日期:1872年主要作品:《如舟吟馆诗钞》主要成就:官至

  • 瓜尔佳·文祥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瓜尔佳·文祥

    瓜尔佳·文祥(1818年10月16日~1876年5月26日),瓜尔佳氏,名文祥,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盛京(今辽宁沈阳)。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人之一。文祥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内阁学士、署刑部侍郎、军机大臣等职。辛酉政变后更受重用,长期担任军

  • 单懋谦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单懋谦

    单懋谦(1802年-1879年),字仲亨,号地山,湖北襄阳人,晚清官员。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恩科进士,殿试名列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三年至六年,于襄阳办团练,拒太平军。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

  • 麟魁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麟魁

    麟魁(1791-1862年2月24日)索绰罗氏,字梅谷,满洲镶白旗人,晚清大臣。道光六年二甲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迁中允。历庶子、侍讲学士、詹事、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十七年,出为盛京刑部侍郎。十八年,召授刑部侍郎,兼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本名:索绰罗·麟魁别名:麟魁字:梅谷所处时代:清朝民

  • 索绰络·宝鋆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索绰络·宝鋆

    宝鋆(1808年1月25日—1891年9月5日),索绰络氏,字锐卿,号佩蘅,晚号群玉山樵(字号有不同说法),室名吟梅阁、自怡悦斋,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晚清政治人物。宝鋆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咸丰年间几经浮沉,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于英法联军进犯京师时协助巡防,并因谏阻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