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佑(1818年12月16日-1887年8月14日),字尔眷,号荫渠、子默,晚年自号扶彝黑叟,湖南新宁人,清朝后期重臣,湘军中楚勇的代表将领。初在湖南办团练,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率乡团击败李沅发起义军,得到江忠源、曾国藩赏识。咸丰二年(1852年)以拔贡身份随江忠源所部楚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起义,转战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等省,连加按察使、布政使衔。江忠源死后,他成为楚勇的主要将领。咸丰九年(1859年),在湖南与天地会作战,并追击出走的石达开部太平军,晋升广西布政使。次年收复柳州,拜广西巡抚。咸丰十一年(1861年),兼署广西提督,发兵水陆并举,攻克浔州,镇压浔州红巾军起义。同治元年(1862年)因功升两广总督,翌年调任直隶总督,弹压鲁西北白莲教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等部。同治六年(1867年),因得罪权贵,以镇压沧州盐民张六起义不力、使其逼近京畿为由被革职。同治十年(1869年),先授广东巡抚,旋改广西巡抚,赴广西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光绪元年(1875年),升任云贵总督。光绪八年(1882年),因病开缺回籍,五年后病逝原籍,获谥号“武慎”。遗著有《刘武慎公遗书》。今人整理有《刘长佑集》。刘长佑屡战太平军、捻军,多次获胜。历抚地方,治绩卓著。在西南时,主张加强边防,抵抗法国侵略,支持刘永福援越抗法。
基本资料
本名:刘长佑
别名:刘武慎、荫渠先生
、荫帅
字:尔春
号:荫渠(一作印渠)、子默、扶彝黑叟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湖南新宁
出生日期:1818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1887年8月14日
主要作品:《刘武慎公遗书》
主要成就:屡战太平军、捻军
历抚地方,治绩卓著
在西南时主张加强边防,抵抗法国侵略
官职:云贵总督
谥号:武慎
人物生平
楚勇猛将
刘长佑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1818年12月16日)巳时生于湖南新宁县金城村的家中。其父刘时华以经商为业,家内颇有余资。
刘长佑早年曾入岳麓书院学习数年,得到山长丁善长的称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刘长佑得拔贡生,适值湖南李沅发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攻占新宁县城,他参与镇压起义军。得到在地方办团练的江忠源、曾国藩的赏识。江忠源领楚勇与刘长佑一起作战,“事无大小必咨之”。
咸丰二年(1852年),刘长佑随江忠源进攻广西太平军,于蓑衣渡一战使太平军起义以来首次受挫,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亦阵亡于此。咸丰三年(1853年),江忠源援湖北,先后剿平通城、崇阳、嘉鱼、蒲圻的叛军,但在崇阳县时曾被太平军包围,刘长佑率军四昼夜强行军,飞袭将之解救。曾国藩赞叹道∶“印渠(刘长佑)救援之速如神鹰度漠,一击千里,令人爱敬不已。”
随后,刘长佑又随江忠源镇压浏阳征义堂周国虞等会众起事。江忠源领军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与太平军作战,刘长佑多次赴援。咸丰四年(1854年)江忠源战死庐州,刘长佑接掌楚勇。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补授知府,镇压文东天地会起义军余部于湖南临武后,奉湖南巡抚骆秉章命,率萧启江等军五千人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围困在南昌的曾国藩,先后攻占萍乡、袁州、临江等太平军据点,使曾国藩绝处逢生。以功升道员。
咸丰七年(1857年)初,石达开率军西征,刘长佑被击败于袁州太平墟,遭到沉重打击,全军溃败,赖江忠义率练勇救援,才挽回颓势。咸丰九年(1859年),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南安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江忠义率军赴援,解永州围。石达开军围攻宝庆时,刘长佑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堵击。待到石军久攻不下后,被迫于撤围南走东安,转战广西。刘长佑领兵追逐,攻占柳州,被实授为广西按察使,迁广西布政使。事后,曾国藩与他开玩笑,说∶“君已尽破贼乎?不少留贼资我?”任内,他扑灭了两广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政权,因功升任广西巡抚,成为一方军政长官。
总督直隶
同治元年(1862年),刘长佑因分兵援浙江,率军肃清境内起义之功而升任两广总督。他将所部楚勇交由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
同治元年十二月底(1863年2月),因直鲁交界地区张锡珠、宋景诗两股起义军降而复叛,使近畿骚动,清廷遂任命刘长佑为直隶总督,在上谕中命他由海道刻日起程赴直,就任后“肤功迅奏”,迅速剿灭起义。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刘长佑正式接任直隶总督,同时得到清廷“不为遥制”的承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首先整顿杂凑成军、散漫无纪的清军,募集练勇五千人,选马队两千人、营兵三千人为援剿之师。他针对张锡珠等部骑兵的特点,制定了步军分扎迎截、马队跟踪追击的战术,并明定所属州县守城章程,使张锡珠等部步步受制,不久后兵败束鹿,张锡珠被杀。
与此同时,前已投降清廷的宋景诗又返回山东重举义旗,威震直隶。四月,奉诏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区剿“匪”事宜,八旗、绿营防剿弁兵均归他节制,专为镇压宋景诗部。六月初,刘长佑率部直抵山东,调山东按察使丁宝桢、曹州镇总兵保德等部进围宋景诗所部屯聚的临清甘官屯一带,作战不利。八月,督师镇压起义的扎萨克多罗郡王僧格林沁上折劾保德、丁宝桢拥兵堂邑,擅自准备接受宋景诗投降,并劾刘长佑督剿迟延,使刘长佑被降三级留任。随后,刘长佑配合僧格林沁等部与宋景诗作战。九月,清军败宋景诗部于张秋镇,十月,直鲁豫三省渐就肃清,刘长佑自请撤销督办之职。
同治四年(1865年)春,由张宗禹、赖文光率领的西捻军进入河南尉氏、中牟,逼近黄河南岸,清廷谕旨命令直隶、山东两省设防。三月初五,捻军由河南入与直隶毗连的山东曹州境内,刘长佑担心捻军北渡黄河,急调大名、广平清军防守黄河要隘,自己亲率督标练军及宣化、通州、天津、正定驻军进驻威县,居中指挥。他认为西线吃紧,便率部进驻大名府并分派所部进驻濮州古云集、范县、寿张等十余处。同月,捻军在山东曹州杀死僧格林沁,并与当地起义军联合。
鉴于形势严峻,刘长佑自忖仅靠自己指挥的军队难以与捻军较量,便于四月底上奏清廷,建议淮军将领刘铭传率精锐奔赴直隶,曾国藩统军北援,自己又命通商大臣完颜崇厚统带天津洋枪队一千五百人西进,并调吉林、黑龙江马队南下。江苏巡抚李鸿章派潘鼎新统领十营淮军航海援直。直隶境内清军云集。刘长佑仍嫌不足,又将古北口、宣化驻军调援山东,这才稍觉心安。然而捻军纵横驰骋,转战于鄂、豫、皖、鲁之间,曾国藩打捻无功,清廷命李鸿章接替曾国藩。鉴于捻军骑兵作战,飘忽不定,难以与之决战的情形,刘长佑根据近几年与捻军作战的经验于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上疏清廷采用合围之术。具体来说,就是集中直、吾、豫,苏、皖、鄂清军,严密防守运河,后由李鸿章淮军从西南步步进逼,将捻军赶至山东青州一带的狭小区域内,使之渡黄不能,浮海不得,围厄而亡。后来李鸿章使用这种战术,成功将捻军镇压。
对付捻军的同时,刘长佑还不断“兜剿”口外“马贼”,使畿辅之地得到了安靖,保证了京师的安全。
在直隶供职期间,除兵戎之事外,刘长佑还留心政务。同治五年(1866)年,他在海河一带试垦稻田,并整顿长芦盐法。永定河决口后,他派人查勘漫口,尽速堵筑,救济灾民。
得罪罢职
同治六年(1867年),直隶久旱,饥民遍地,盐山、静海两地盐民乘机在张六领导下与饥民联合起义,得到附近十数州县响应,起义很快蔓延到天津、河间、保定三府各属,京师再次震动。清廷亟命刘长佑“先办土匪,缓赴河防”,刘长佑只好搁下捻军,全力指挥镇压事宜。义军避实击虚,先后到广平、曲周、干乡、清苑、安州、永清、霸州等地。七月,刘长佑离开保定,到正定督战,盐民义军转战至山东丘县、馆陶等地,八月初越过滹沱河向北进军,游动于数十州县间,一度进军到涿州、永清、霸州一带,逼近京畿。刘长佑指挥清军疲于奔命,针对盐民军往来驰骋,飘忽不定的特点,在直隶练军中挑选两千精壮骑兵,对盐民军前截后追,并令步兵密布冲要扼守。当他大功就要告成之时,清廷突然于十一月以镇压盐民军“日久无功”为由将刘长佑革职,交署理总督王佳·官文差遣,并责令他带队自效。卸任后的刘长佑专事军事,终于在数日后将这次起义全部镇压了下去。
刘长佑突遭免职,使曾国藩大感惊讶,他在给郭崑焘的信中提到说:“直隶枭匪存着无几,而官相(官文)倾有署直隶之信,不知印渠(刘长佑)何故开缺。近日厚(时任陕甘总督杨岳斌)霞仙人(时任陕西巡抚刘蓉)筠(时任广东巡抚郭嵩焘)沅(时任湖北巡抚曾国荃)次第去位,而印复继之,吾乡极盛,固难久也,思之悚惕。”究其原因,是清廷压抑湘军出身的官僚的必然结果。但就刘长佑个人而言,也与其人一心奉公、不屈意于恭亲王奕訢等权贵的个人性格有关。
刘长佑被免职后,奉诏回到湖南原籍。同年十二月,获赐三品顶戴,不久后再加二品顶戴。
建节滇南
同治十年(1871年),刘长佑被起用为广东巡抚,同年调任广西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补授为云贵总督。
刘长佑对西南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治十年(1871年),刘长佑被重新起用为广西巡抚。广西与越南接壤,为巩固边防,刘长佑和冯子材等通力合作,先后对活跃在越南北圻的苏帼汉、黄崇英、李扬才等土匪势力,进行打击。经多年努力,终于消灭了这些土匪势力。刘长佑还对破烂不堪的关隘城堡进行了修复,并分驻重兵。
刘长佑担任云贵总督后,就着手建设云南练军,其目的是保前卫边境安全。他引入楚勇骨干,改编云南军队,同时为云南练军装备了当时中国的新式武器,增强了云南练军的战斗力。
对英法的侵略野心,刘长佑很是警惕,并提出了许多应对策略,如因越境剿匪而军队常驻越南,这实际上也起到了抵制法军侵略北圻的作用。法国侵略者的图谋一直未能得逞,便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刘长佑认为在越南驻军“以防为剿,并可以剿为抚”,而撤军,法国就会乘机侵占北圻。又如英法想开采云南矿山,刘长佑主张聘洋人或聘本国谙熟洋务者自己早日开采,以杜绝他们的觊觎。
虽然刘长佑多次上奏,提出多种抵御法国入侵的策略,并尽力支持刘永福在越南的抗法斗争,还做了很多备战工作,但其积极的谋划并未为清政府采纳。随后法国的李威利大举入侵北圻。刘长佑积极备战,一方面紧急上疏请战,一方面筹措马匹甲仗,支持深入越境的刘永福等诸将领。在得到朝廷批准后,刘长佑指挥三军大举入越,拉开了中法战争的序幕。
病逝原籍
光绪九年(1883年)六月,刘长祐因病开缺回籍,自此结束了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但在养病期间,他仍时时关心国事,“忠悃始终如一”。
光绪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1887年8月14日)卯时,刘长佑在湖南新宁病逝,终年七十岁。湖南巡抚卞宝第代刘长佑向清廷奏陈遗疏,光绪帝发上谕表示悼念之情,宣布“照总督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并给予相应的恤典;根据谥法中“折冲御侮曰武,刚强以顺曰武;小心克勤曰慎,夙夜敬畏曰慎”的含义,赐其谥号为“武慎”,故后世多称刘长佑为刘武慎公。
主要影响
刘长佑尽心吏职,曾说:“我辈居官,当以尽心之处,为快心之处。”他历抚(督)两广、直隶、云南等地,颇有治绩。
直隶总督时期
在直隶总督任内,刘长佑从事兴农治水等活动。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因永定河北徙,八九两汛淤垫,他请于柳沱挑挖引河,其旧有河道设法疏浚,由天津入海。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刘长佑偕兼管顺天府府尹万青藜上疏请求开渠引水,开垦海河东北岸盐卤之地为稻田,由官方筹办工费银八千余两,令垦户按年交纳归偿,作为续行推广之用,清政府允其实力试行,使这一带后来开垦出数百顷稻田。八月,他又条陈整顿长芦盐务,请规复永平七属官运,设汛缉私,由清廷“下部议行”。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永定河决口,他一方面惩处有关官员并自请交部议处,又速派候补直隶州知州陆慎言查勘漫口,尽速堵筑,救济灾民。
对直隶吏治,刘长佑表现出整饬的意图。他在《整顿吏治营伍片》中指出:直隶数年以来,官场中风气颓糜且日甚一日。官吏的选拔,“捐班之花样翻新,拔委之班次尤滥”,官吏们处理公务“情面尤多,奖进非人,……顾名思义之人少,背公徇私之人多,假养勇派差为肥己之资,以讳盗纵役为安身之计,迨乎有事难期保障”,表示要在直隶“破除情面,整躬率属,冀挽泄沓之积习”。但由于忙于镇压农民起义,他并未来得及在吏治的整顿方面有所举措。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入都觐见,又面陈吏治之弊,归直后正己率属,察吏简军,举劾必公,赏罚必信,一洗从前官吏拖沓之习。同时,他还访求地方有声望的社会贤达,向他们咨询利弊,考核得失,并请他们写成条陈递上,凡有关风化政教、裨益国计民生者均子采纳,立即施行。为了教育属下官吏,刘长佑捐出自己的养廉银买了数百部《牧令书》,发给各府厅州县官员,后来为陈崇砥的《教士语》作跋,重印多部,遍发所属官员,要他们认真学习。
对直隶军队,刘长佑进行了整顿。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初二日,鉴于直隶兵勇营制未定,号令不齐,严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他上奏清廷,提出采用湘淮军营制来改造直隶绿营兵勇。五月十七日,他又在《覆陈练军营制折》中,将所要选练的军队定名为“练军”,指出要先定营制,使“行必成陈,止必成营”,表明要与按察使王榕吉“亲督各营,编定队伍,讲明号令,无论新旧兵勇,逐日操练,……总期斟酌尽善,一律齐整,断不敢徒证空言。”十月十二日,他又上折拟订采用湘军营制来编练直隶练军的大体设想,计划在直隶各标中拣选精壮步卒一万二千五百人,马兵两千五百人。以五百人为一营,五营为一军,每军配以马队五百,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同时再增练精勇五千人,其中马队一千,步队四千。以上共练七军,先于省垣训练,练成后择要驻于省垣、河间、正定、天津、宣化等地,“无事勿驰,有警则调”,饷糈也略予加增。其将领应由“深明大义,胆识兼长”之人充任。同治五年(1866年),他又拟订出详细的营规十五章。刘长佑的练兵计划虽未完全实行,但在全国首开了整顿绿营之先。以后经过曾国藩、李鸿章两任直隶总督的建设,真正成为一支颇具规模的“缓急可恃”的军队。各省纷纷仿建,清廷也明令各省仿行办理。从同治九年(1870年)起,全国有近20个省仿直隶练军章程陆续建立起各省练军,遂使练军成为清季特有的一种全国性军事组织。追根溯源,刘长佑草创直隶练军功不可没。
在两广、云贵期间
理政广西
接手广西政务之后,刘长佑认为以广西当时的局势,拯民生当先清吏治。他先后处置了贪赃枉法的同知何性达,以及私自向越南贩卖肉桂、犀角的马元标等官员,一时官场风气大为好转。为严厉打击官员腐败,给下属树立榜样,他对家人也严格要求,严禁家人因其官位而腐化奢侈。咸丰十年(1860年),刘长佑妻李夫人、四子刘思训、弟刘又卿等率家人来广西躲避湖南寇乱,他不准当地官员擅自出入其家人的住所,坚决杜绝行贿受贿。在整饬吏治时,刘长佑还注意官员的选拔、考核。他选材不拘一格,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对于有特殊才能的,总是提拔重用,如行伍出身的隆安县知县姚清臣。
战乱后,广西官署损坏严重,官员只能借民居或庙宇办公,影响政府正常工作,威信也难以树立。在财政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刘长佑多方筹集经费,利用六年时间对衙署进行修复,使地方政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战乱平息后新收复的州县,刘长佑皆奏请为其蠲免钱粮,以减轻当地老百姓的负担。对历年积欠钱粮也一律豁免,现行征收或缓交或减少成数。他还奏免各种贡品的征收,如同治帝为讨慈禧欢心,想修复圆明园,要求广西提供大量桐板、陈黄松、杉木、油松等大材,刘长佑认为不切实际,即上奏提出:广西连年战乱,梁栋异材多遭兵燹,剩下一些杉木油松等都不中尺寸,枫柏、陈黄松之类,广西向不出产,而且广西道路崎岖,运输不易,不应提供。清朝厘金的征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抽税种类、设卡地点、办事程序等均由各地自主。地方官员为了捞取尽量多的好处,往往四处设立关卡,许多厘金被中饱私囊。这样大大妨碍了商业流通,商人怨声载道。为了革除厘金中的种种弊端,刘长佑选派信得过的右江道王华封总理厘金事务,其他办事人员通过抽签轮任;同时裁员减卡,将全省86处厘卡减至二十七处;降低税率,对小货实行免抽。为了保障商路畅通,他还派驻军队进行保护。多年的战争破坏了社会秩序,人们流离失所,一些地主也到处流亡,田地或荒芜或几易其主,土地关系变化很大。为此,刘长佑督令地方对田亩重新丈量清理,加强田赋征收。广西地理条件适合养蚕,刘长佑便要求各地官员积极向百姓宣传推广。
上述措施的施行,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广西因豁免银减少的负担就达数十万两。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荒地大量开垦,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整顿厘金活跃了商业,方便了人民生活,大大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改变了广西经济穷困、常靠他省协饷的局面。
当时广西历经战乱,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有人曾概括为“文教不立,人才朴陋”。刘长佑恢复发展教育,首先提倡恢复礼。他看到桂林文庙祭礼废弛,专门从湖南醴陵请来教习予以恢复。由于战乱频繁,广西境内考棚被毁,当局者亦无暇举办乡试科考,多次科考均被取消。刘长佑命人重修考棚,着手补行乡试。考虑到广西镇安府(治今广西德保)的贫穷学子若赶赴南宁科考,路途遥远,资费短绌,极为不便,他便在镇安建立考棚,以方便考生就近赶考。举办科考需大量经费,他看到广西财政困难,便带头捐款。在科举考试中,刘长佑严格考场纪律,严禁徇私舞弊。刘长佑还重视学校教育。在省城桂林,原来只有秀峰、宣城两座书院。在此基础上,刘长佑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城北的叠彩山麓,集资建造了桂山书院,亲自撰写书院大门的对联“桂林无杂木,山水有知音”,并聘请广西名流郑献甫、王拯讲授孝廉,所有月课的试卷,他都亲自批阅。桂山书院的设立,对广西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广西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康有为到桂林讲学,就是以桂山书院为讲坛,宣扬维新思想。总的来说,刘长佑在广西振兴封建教育的努力,为改变广西教育的落后面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笼络了人心,改善了民风,而民风的改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建。
广西是拜上帝教的发源地,也是其他各种秘密会社相当活跃的地区。封建迷信和反清思想交织在一起,对老百姓影响很大。为移风易俗,刘长佑通过督令垦荒劝农等方式尽量消除“女耕男堕”的陋习。对迷信活动,如广西容县巫童利用迷信建祠骗钱的活动,他一面对老百姓解释开导,一面予以查禁。
在处理土司问题时,刘长佑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措施。对于不能调解的土司暴政,刘长佑采取坚决惩治的办法。如南丹州土豪莫云义借办团练骄横跋扈,刘长佑派兵将其擒获,并处以极刑,百姓拍手称快。另外,田州(今田阳)土司官族岑宏与署土州岑森争袭土司职位,应当地百姓的要求,刘长佑便奏请改土归流,其地新设恩隆县,将田州靠近百色的地方划归百色,又派驻流官,驻扎军队,设立学校。
打击广东赌风
清代广东赌风炽烈,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地区。刘长佑接替劳崇光出任两广总督后,立即将白鸽票、闱姓、番摊、花会等禁绝,全力整顿厘金。斯时恰逢广东两年闱姓期满,但遗下的赌风炽烈依然,难以骤灭。加上刘长佑在两广总督任上仅四个月就另调他处,一些赌商以为有机可乘,四出活动,禁赌形势很快弛缓。在此期间,澳门的赌业亦稳步发展。
巩固西南边防
自同治十年(1871年)开始,法国殖民者让·堵布益多次由红河窜入云南境内。次年(1872年)底,堵布益带领四艘法国兵船至广安、海防,进犯越南北部,又勾结黄崇英等,意图侵略北越及广西。时任广西巡抚的刘长佑深感“越南之患,法国为最”,且法国不仅威胁越南,“滇粤三省与越接壤,东西首尾,山洞相连,几二千里”。越南为法国所侵,中国必受其害。同治十二年(1873年)河内被法军攻陷,与法国侵略者勾结的黄崇英又乘机攻袭太原、山西,北宁亦趋危急。刘长佑即指出:“法人欲图越南本非一日,法人之不忘粤西亦非一日。”因而他上疏朝廷,不可将在四、五年前应阮朝嗣德帝阮福时之请派赴越南剿匪的二十营清兵全部撤回,应继续留十营兵力在越以剿匪名义阻止法军侵略。此年底,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纸桥之战中击毙侵越法军统领安邺,且收复河内。但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初,嗣德帝被迫与法国订立《第二次西贡条约》,规定越南的对外政策适应法国的外交政策,立即开放河内、宁海为通商口岸以及由海经红河至云南的通道。法国还扬言要中国军队全部撤出越南。刘长佑认为中国军队早应嗣德帝之请而来,留在越南合情合理;且指出黄崇英还窃踞河阳,一旦撤回清军,将使广西缘边“处处与匪为邻”,贻害无穷。因而他坚定表示:“越南各匪(主要指黄崇英等法国勾结者)一日不除,关内外粤军一日不可撤。”他又指出:如果撒兵、只落得个“我退兵一步,法兵进一步”的结局,越南将为法国全部吞并,西南门户将洞开于法国。由于刘长佑的坚定态度,清军终未撤出越南,使法国侵略者的阴谋未能得逞。
光绪六年(1880年),法军进攻越南北部,刘长佑主张主动出击法军,这样可以“用力少而收远效”。次年(1881年),法国下议院通过以250万法郎作为侵越经费的决议,准备大举东侵。对此,刘长佑指出:中国若坐待越南之亡,“则美国久瞩朝鲜,必起而掠之;英人已久通缅甸,必劫而持之;暹罗与缅人构衅,法国将诱而跟之;倭人(日本)以为尊我讨,则又将求台湾而牧之;俄国与新疆交界……又将窥我之瑕而侵越之”。列强“因利乘便,同时并举”,将引发巨大的危机。因此他建议与法国侵略者作战,以展示清廷自身的实力,达到“长保和约,……而后不为外夷所轻蔑”的效果。如果想“隐忍相安,匿罪不讨”,那么列强更加轻视清廷,危机将接踵而至。
对于援越抗法一事,他首先建议招集两粤骁勇之士,训练成一支劲旅。其次,在军事上,采取滇粤并力的措施,提出四路并进,广东军驻钦州,由那龙隘入海阳省;广西军驻凭祥州,由镇南关入谅山省;云南军驻临安府,由蒙自入宣光省;闽粤水师分入海潮江、香江口。以此使中国军队在水陆出击、全面歼敌的情况下抗击法军。再次,与刘永福的黑旗军相联络,使之与滇粤官军相配合,共同打击法军。第四,在外交上开展攻势,“举各国公法以破法国之狡诈”,使法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为了统一节制两粤和云南的军事力量,做到“声息相通,东西并进”,刘长佑主张由朝廷于南北洋大臣内特简一员驻扎广西,两广、云南之军并归节制,以克服“滇粤三路之师,相去千里,行有迟速,势难忽期并进”的弊端。统一指挥三省军队的作战,更加有力地打击法军。由于法国在越南北部用兵加剧,在刘长佑等主战官员的强烈呼声中,清朝廷深感形势的危急,于光绪八年(1882年)先谕刘长佑“增兵备边”,并认为应选派将领整饬保胜一带防务,不到一个月后又命刘长佑“饬道员沈寿榕带兵出境,与广西官军联络声势,保护越南”。刘长佑即刻派兵出关,但因其病情加重,只得开缺回籍养疾。抗法之事由岑毓英继承。在回到家乡后,刘长佑仍心系中法战事。当听闻清政府在镇南关之战获胜后决定签订和约,他痛心疾首,竞咯血数升。
主张对日本先发制人
光绪七年(1881年),刘长佑曾建议先发制人讨伐日本。刘长佑分析,日本侵占琉球,违背了国际公法,一旦开战,在国际道义上占不到便宜,且其侵略成性,迟早会吞并朝鲜,不若乘其羽翼未丰,先发制之。他认为,自同治以来,朝廷讲究洋务,设立海防,习水师,修炮台,购铁船,造枪炮,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正是其用武之时,倾中国之全力诛一日本,是有把握的。具体计划是:“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可惜当时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历史评价
曾国藩初见刘长佑,便感叹他为“戡乱才”。通城之战后,曾国藩在与江忠源的书信中又称赞他道:“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复能窥测矣。在衡山剿贼时,每帐中作书与我,皆以小楷书,虽逆犯口供,亦亲自鞫问而亲书细字,何其多能而好暇也。此次赴通城之援,便如神鹰度漠,一击千里,令人爱敬不已。”
萧启江:“萌帅盛德不可及也。”
卞宝第在代刘长佑奏陈遗疏的奏折中说:“该故总督(指刘长佑)任直隶总督时,臣官顺天府尹共事三年,深知其廉正忠勤,整饬吏治,迨起用为云贵总督,该故总督感恩图报,倍矢精勤,兵燹之馀,力求培养,军民爱戴,边徼绥安。在籍养疴,犹卷首时以国事为念,忠悃始终如一。兹闻溘逝,实堪悼惜。”
刘长佑逝世后,光绪帝在谕旨中总结其一生功绩道:“前任云贵总督刘长佑,持躬端谨,办事老成,由拔贡生效力戎行,剿办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贼匪,迭著战功,洧擢监司,旋膺疆寄,历任两广、直隶、云贵总督,于地方事宜尽心筹办,克称厥职。前因患病,准其开缺回籍调理。兹闻溘逝,轸惜殊深。”后来又曾发数道诏谕褒奖:
尔原任云贵总督刘长佑,直清励品,笃莱摅忱,早登拔萃之科,遂切从戎之志。墨磨盾上,运筹于量沙聚米之时;锥脱囊中,草檄在鞠旅陈师之会。刘太尉(刘锜)顺昌之捷,大都功出书生;谢冠军(谢玄)淝水之勋,屡说策由谋主。经略既钦其伟绩,鹗荐频登;朝廷亦嘉乃殊勋,鸩班屡晋。吴头楚尾,叠奏肤功。陈臬开藩,恒邀心简。既而橇枪尽扫,盘石重安,荷先朝特达之知,畀开府封圻之任,虽枭辈之纵横未靖,暂失机宜;而狼氛卒殄灭无遗,深堪嘉尚。乃移旌于蓟北,旋建节于滇南,露湛九霄,风清六诏,一路有福星之颂,四郊兴甘雨之歌。方图治以宣猷,忽积劳而遘疾。俯俞静摄,冀得早痊,暂免驰驱,长资倚任。而乃壶头瘴疠,马援之矍铄都非;岘首凄凉,羊祜之风流不再。(《谕赐祭文》)
尔原任云贵总督刘长佑,赋质刚方,持躬谨悫。荣分贡树,早跻司铎之班;畅晓戎机,时切请缨之志。上攻心之妙策,摅豹略而兵下三吴;呈系颈之奇谋,展龙韬而威申两楚。佐裴度功成淮蔡,继开平底定和滁。勤训练则士无二心,著声威而独当一面。卒使长江铁锁,难当王濬楼船;满地金戈,莫抗太真羽扇。荐章屡上,懋赏频仍。以牧令而涛陟监司,由臬藩而晋跻开府。靖狼氛于江汉,翠羽荣加;权虎节于封圻,丹纶宠锡。每依北斗,为畿辅保障之良;是式南邦,慰滇黔云霓之望。(《御制碑文》)
慈禧太后在归政时下懿旨称赞刘长佑道:“尔原任云贵总督刘长佑,柱石勋高,栋梁望重。遗艰投大,慰深宫宵旰之廑;戮力同心,定全局安危之策。历始终而勤事,为中外所交推。”
李秉衡:“臣查该督臣刘长佑以湖南拔贡生投笔从戎,立功数省,士民讴思不辍,而粤民之爱戴尤深。”
刘坤一:
公带兵十数年,未尝戮一偏裨,即勇夫之有罪者,亦多屈法宥之,自非攻城对仗,于贼不轻杀一人。
公寡嗜好。
公性浑厚,圭角泯然。
梅英杰:
然御下严甚,……公自奉甚薄。
公恂恂和易,然军事迫,众议纷纠,毅然不为浮词摇动。
公莅政虽慈厚,然属境大奸猾污吏土豪诛罚无所贷。至事关军制、边防利害,安危所系,必力争之。
公又好犒士,公帑不充,恒以私禄济之。
公待属吏最公,部下将领,一经简放实缺,虽方临敌时,必饬赴任。或战有功而不能居官者,虽其人穷困,终不为请恩。
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及任封疆,宽和得众,孰悉边情,天威远扬。《传》曰:‘仁者必有勇。’其公之谓乎?”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刘长佑朴诚廉毅,老於军事,时病其失之慈柔。自言:‘於是非邪正,不自欺以欺人。’非饰辞也。滇、粤筹边,尤有远见。”
由云龙《滇故琐录》:“刘武慎公督滇、黔七年,廉静果毅,平苏开先、郑开元等之乱,骄兵悍将,帖然就范。又筹款刊刻经史文集,嘉惠士林,故滇人祠祀之。”
轶事典故
状貌不凡
《通志》称刘长佑仪表堂堂,身材魁梧,面色黧黑。但在现存照片、画像中,刘长佑瘦弱的特征是较为突出的。由云龙《滇故琐录》也说“曾见公(刘长佑)者”,都说他修“眉入鬓,面紫红色”,坐在轿中,看似伟岸,实则“躯干不及中人也”。
据《刘武慎公年谱》载,刘长佑生时通体栗色,棕中带黑,眉目上有棱角,两条大腿有黑瘢,其形状像鳞片,哭泣对举拳纳入口中,大家称异。刘长佑掌兵后,也因栗色的皮肤,被人们称为“黑大人"。
刘长佑自幼力气大,“手足劲捷”。一次,十多岁的刘长佑在家夜读,听到楼上传来窸窣的声音。他抬头而视,见到一个窃贼正打算越牖逃跑。刘长佑果断“一纵登楼”,抓住这个人的脚。窃贼回头,刘长佑见是自己认识的邻居,心有不忍,于是将他放走。
爱好习惯
刘长佑为官勤勉,处理事务、接待宾客,从不面露倦容。刘长佑喜欢喝酒,而且一定要喝汾酒。他曾独自饮酒,一个人可以喝掉十几斤酒。他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握着毛笔,批阅来往公文,从不出错。有时他也和客人们一起宴饮,虽不划拳,却殷勤劝酒。宴席结束、客人告辞时,他仍能遵循主人待客之道拱手相送。
廉明自律
刘长佑以廉明自律,鄙视那些蝇营狗苟之人。按常例,地方官员到京师都要给达官贵人送礼,以利于日后升迁,但刘长佑却不屑于此。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帝出行,适逢口外“马贼”进入直隶,刘长佑扈卫有功,当时受到同治帝的特别夸赞,但等到诏书下来,给予他的是和所有人—样的普通加级。大学士官文曾就此事问刘长佑有何不妥,他回答说别的似乎无甚不妥,只是对随同皇帝的达官贵人常例馈赠上节俭了一下,以此为朝廷节省白银八九万两,这就是未获特奖的原因。
刘长佑以“以尽心为快心,以勤字为省事”二语为自己的箴言,在直隶总督任上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由于忙于军务,致使案牍堆集,他一旦回到保定,必披阅至午夜,若未完必在次日天未明即起,阅完为止,在冬季常常秉烛披阅,通宵达旦。
云南巡抚杜瑞联曾受到刘长佑举荐,所以对他很是敬重。一次,杜瑞联赠给刘长佑一条绿色玉带扣,但许久都不见他佩戴。杜瑞联不解,遂询问刘长佑所赠之物可好,刘长佑回答:“很好,只是我鄙性疏率,担心佩戴后不小心损坏了,那便可惜了。”于是将玉带扣奉还原主。
曾在曾国藩幕府供职的学者王闿运在赠楚军出身的魏光焘的挽联中说:“十五年节钺归田,无地起楼台,清德竞同刘武慎。”显然是将刘长佑作为淮湘出身大员中“清德”的模范。故张舜徽在《学林脞录》中说:“闻湘军将领中,如新宁刘长佑,尚为廉介。由拔贡从戎,官至督抚,仍寒素自守。故王闿运挽人联,有‘清德竞同刘武慎’之句。良以刘之饬躬严谨,卓尔不群,故为舆情所推重也。”
善处外交
刘长佑巡抚广西时,叛将李扬材在越南作乱,时不时还骚扰广东、广西,刘长佑传檄命冯子材率军平叛。正在冯子材即将荡定叛乱时,李扬材却暗通法国人,通过法国当地总督及法国驻华公使向刘长佑与清廷施加压力,请冯子材撤兵。刘长佑表面上应承总理衙门撤兵的要求,暗中却催促冯子材迅速进兵,生擒李扬材。被俘叛军中有七名法国人,经清军询问后,得知都是法国总督派来助战的。刘长佑得知后,谬笑道:“你们是因为恐惧、昏愦而乱说的罢了,两国邦交正是和睦的时候,法人怎么有派兵助寇的道理呢。你们这些人一定是被贼人抓住,一直想要脱身不得,以致神思颠倒,语无伦次。我现在将护送你们往总督那里,有一句话,希望转告总督:总督固然是长者,以后更不要被贼寇说的话迷惑动摇。”于是嘱咐部下礼待七人,安排他们住下,之后赠以厚礼,遣亲信将其护送回西贡,当面会晤法国总督交割此事。总督大感惭愧,不住道谢。自此在刘长佑任内,中法两国也相对安稳无事。
人际关系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刘长佑年谱》
《武慎公札记附录》
《武慎公遗事》
《清实录》咸丰至光绪朝相关部分
《中兴将帅别传》卷4《刘武慎公长佑》
《清史稿》卷419《刘长佑传》
后世纪念
墓葬
刘长佑墓,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白沙镇骛集塘村。西南距县城13公里。墓葬于1958年遭损坏,后有维修。现为新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及追授荣誉
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月,清廷因刘长佑“勋劳懋著,遗爱在民”,特许在广西省城为其建立专祠。九月,根据湖南巡抚王文韶请求,刘长佑的家乡新宁县亦建有纪念他的专祠。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慈禧太后归政,追念“从前军务繁兴,封疆将帅之臣”中功名显著者,赐祭一坛,其中就有刘长佑。五月,根据广西巡抚沈秉成的奏请,清廷又准在桂林为刘长佑建立专祠,“列入祀典”。十月,又据王文韶奏请,“予故云贵总督刘长佑在湖南本籍地方建立专祠”。
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廷根据已升任云贵总督的王文韶的请求,在云南省城为刘长佑建立专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清廷表彰“所有单开功勋最著”者二十三人,访求其子孙加授恩典,刘长佑名列首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湖南省选定湖南古今乡贤,刘长佑被选为30位贤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