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堃墀

彭堃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3/12/6 21:30:53

彭堃墀,1936年8月25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原籍四川广元,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1961年彭堃墀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大学任教;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进修;1984年回国后建立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1985年主持建立量子光学实验室;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8年至198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1991年至2000年担任山西大学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特殊资格会员;2015年当选为中国光学学会首批会士。彭堃墀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固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基本资料

名:彭堃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936年8月25日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四川广元

人物经历

1956年9月,彭堃墀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就读。

1961年8月,彭堃墀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81年,彭堃墀前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非线性光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1982年,彭堃墀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量子光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参加了世界最早光场压缩态产生实验研究前期工作(至1984年),在Kimble实验室研制成“高输出稳频YAG激光器”。

1984年,彭堃墀回国后建立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

1985年,彭堃墀主持建立量子光学实验室(现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开展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及固体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

1986年,彭堃墀晋升为教授,同年被美国收入《世界光学科学家工程师名人录》。

1988年9月,彭堃墀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量子光学实验室作访问学者(至1989年底),完成用双KTP晶体经OPO参量下转换首次证实量子相干性和连续变量的EPR佯谬。

1989年,彭堃墀被收入《新中国科技精英谱》一书。

1991年8月,彭堃墀担任山西大学校长(至2000年10月)。

2003年,彭堃墀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彭堃墀当选为中国光学学会首批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彭堃墀在量子光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研制了内腔倍频稳频Nd:YAP/KTP激光泵浦源,设计了半整块光学参量放大器(OPA),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上获得多种非经典光场,应用强度相关孪生光束实现了精确度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微弱信号检测与量子非破坏测量。利用纠缠态光场完成了连续变量量子密集编码、三组份纠缠态光场产生及通道容量受控量子通讯等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实验。设计了易于实现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交换与量子通讯网络实验系统,为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可行的实验方法。利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发展为全固化单频稳频倍频Nd:YVO4/KTP、Nd:YAP/KTP激光器并已形成产品。

学术交流

截至2014年1月,彭堃墀在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篇,多次被SCI、EI收录。

专利发明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治校措施

彭堃墀担任山西大学校长后,制定了“改革、发展、上水平,奋力进入‘211’”的飞鸟式发展策略。1993年山西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单位,他领导的光学硕士点成为博士点。在他领导下,山西大学被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光电研究所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集体特等功。

团队建设

彭堃墀领导的实验室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光学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成果奖励

荣誉表彰

2021年12月,拟表彰彭堃墀为首届“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人选。

2021年12月28日,山西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彭堃墀荣获首届“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

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1年

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91年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95年

《量子光学学报》主编

200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2年—2016年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第一、二、三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3月

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

2007年8月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人物评价

彭堃墀院士多年来对其工作的关心,他以自身的广博学识和丰富经验培育出很多优秀人才,带动和影响了几代留学人员,在践行留学报国、引领创新创业、积极建言献策、兴地方经济等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山西欧美同学会、山西留学人员联谊会写给彭堃墀院士的感谢信)

彭堃墀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西,为山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山西省副省长曲孝丽2018年5月16日慰问彭堃墀院士时评)

彭堃墀教授是国内量子光学的奠基人之一,并为南开大学光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在2009年10月30日彭堃墀的来访时评)

标签: 彭堃墀

更多文章

  • 钱德沛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钱德沛

    钱德沛,1952年8月2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海宁,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钱德沛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1984年获得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起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校长助理;19

  • 秦国刚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刚

    秦国刚,1934年3月19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江苏昆山,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国刚于1961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沈绪榜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沈绪榜

    沈绪榜,1933年1月10日出生于湖南临澧,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沈绪榜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航天工业部骊山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

  • 宋健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健

    宋健,1931年12月29日出生于山东荣成,控制论、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8年至1953年宋健在山东胶东区党委干校、山东工业干部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外语学院等院校学习;1953年至1

  • 谭铁牛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谭铁牛

    谭铁牛,1963年10月出生,湖南茶陵人,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南京大学党委书记。1984年谭铁牛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1985年进入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学习,先后

  • 王怀民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怀民

    王怀民,196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淮安,分布计算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教授。王怀民于1983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毕业;1988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 王家骐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家骐

    王家骐,1940年2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光学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家骐于196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锻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毕业;196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

  • 王金龙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王金龙

    王金龙,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于河北海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无线通信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校长。王金龙于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无线电通信工程专业;1986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博士

  • 王建宇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建宇

    王建宇,1959年6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光电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于1982年从杭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工作了两年多;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历任

  • 王立军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立军

    王立军,1946年7月13日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市,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立军于1973年从吉林大学半导体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获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