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1960年8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新教育学家,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强于1978年考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执教;1988年赴德访学;1994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回同济大学任教;1997年至1999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任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2011年至2021年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2016年被评选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长期坚守在城市规划工程实践第一线,致力于推进城市规划的理性提升。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志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0年8月1日
毕业院校: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超越石油的城市》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0年08月01日,吴志强出生于上海市。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09月—1985年05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5年05月—1988年04月,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1988年04月—1994年02月,就读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02月—1996年10月,担任德国环柏林城市与建筑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1996年11月—1999年05月,担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1996年06月—2009年08月,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
2003年—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担任2010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园区总规划师。
2007年11月,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地方队”培养计划。
2008年05月—2008年12月,担任建设部成都灾区灾后重建规划专家组组长。
2009年09月—2011年09月,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
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担任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总规划师。
2011年10月—2021年01月,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吴志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志强针对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建设问题,他探索规划技术的数理分析新方法,剖析城市发展内在规律,模拟推演规划效果,科学评价规划决策,系统优化规划方案,不断研发"以数明律、以流定形"的规划方法,逐步建立了"理性规划"的理论框架,取得了理性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重大成就。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同济大学网站显示,吴志强先后著有《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规划》《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GlobalisierungderGrossstaedteumdieJahrtausendwende(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等20多部中外文专著,译有多部国际城市规划著作,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ISBN
|
1994年
《GlobalisierungderGrossstaedteumdieJahrtausendwende(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德文)
德国柏林ISR出版社
3798316112
|
1999年
《城郭九潭》
东方出版社
7-5060-1232-4/F.112
|
2003年
《机遇与挑战—面对21世纪的城市规划》(英文)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3年
《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吴志强、蔚芳著
科学出版社
7-03-012524-X
|
2003年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
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7-112-05869-4
|
2004年
《Schanghai-eineStadtalsGlobalPlayer(上海走向全球城)》
3-9809110-0-4
|
2005年
《城市旅游规划原理》
吴志强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5年
《2005/2006首届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获奖集》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年
《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08575-0
|
2009年
《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0907-4
|
2009年
《超越石油的城市》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0866-4
|
2009年
《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规划》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478-0227-4
|
2009年
《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478-0226-7
|
2009年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1100-8
|
2009年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上册)》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9年
《城市设计-设计建构(下册)》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年
《上海世博会精彩看亮》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978-7-208-09187-0
|
2010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吴志强,李德华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3年
《知识与生态空间互动论》
车乐、吴志强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978-7-562-33831-4
|
2014年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4/2005:全球化与城市文化》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7238-2
|
2014年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6/2007:千年发展目标和城市可持续化:构建人居计划的30年》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7296-2
|
2014年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10/2011:弥合城市分化》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6923-8
|
2014年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12/2013:城市的繁荣》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78-7-112-17306-8
|
研究课题
根据2021年10月同济大学网站显示,吴志强先后主持完成4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和课题,863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12项,完成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新城规划、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多项重大项目实践。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担任职务
项目来源
|
1998年—2000年
《全球化过程对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的空间布局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教委曙光科研课题
|
1999年—2003年
《中国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总课题第二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
1999年—2004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大城市研究:工业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城镇化研究》负责人
合作方: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
2000年
《国际城市标准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
2000年—2005年
《生态城市:中国城市的生态技术应用研究》中方主要参与者
合作方: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
|
2002年8月—2006年7月
《中国大城市外商投资选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2年8月—2005年
《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指标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2003年—2012年
《Holcim全球可持续建筑:论坛、地区合作、世界奖项》亚太区组织者
合作方:瑞士霍尔姆公司(Holcim)
|
2003年1月—2013年12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11《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12分题负责人
国家科学委员会
|
2003年9月—2013年12月
交通专题报告《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工程》子课题2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十一五”重大工程课题
|
2006年1月—2006年12月
《世博园控温降温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课题
|
2006年1月—2008年3月
《2010世博会规划建设全过程的控制管理》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课题
|
2006年8月—2007年8月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建设三维仿真可视化控制管理系统》课题负责人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专项课题
|
2007年1月—2009年12月
《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半导体照明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
|
2007年1月—2010年12月
《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专家组组长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2007年1月—2010年12月
《城乡动态监测技术集成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2007年2月—2008年1月
《世博会场馆重要建筑规划设计导则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
|
2007年9月—2010年2月
《世博会城市实验区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课题
|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应用DEA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集合能效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08年1月—2011年12月
《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家组组长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2008年1月—2011年12月
《城市重大项目生态设计综合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土地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导则》规划子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岛科技专项”课题
|
2008年—2012年
《智慧城市:城市系统模型研究》首席科学家
合作方:IBM
|
2008年—2011年
《生态城市研究》首席科学家
合作方:西门子
|
2010年10月—2012年9月
《崇明岛生态规划及其智慧设计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崇明岛科技专项”课题
|
2010年—2020年
《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亚太区协同中心主任
合作方:瑞典Mistra研究中心、瑞典查尔姆斯大学
|
2011年6月—2012年12月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第二课题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城市社会来临背景下的中国智慧城市理论体系建构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城乡规划学本科教学的卫星教学库建构研究》负责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2年1月—2013年5月
《智能城市的空间组织与交通发展战略》课题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
|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联合国人居署出版物翻译与研究—《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系列》负责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3年1月—2015年8月
《国际创新城市构建与中国城市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2013年1月—2014年12月
《中国智能城镇化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研究》课题负责人
美国能源基金会(NRDC)
|
2013年2月—2013年12月
《智能城市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询课题
|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国际绿色校园联盟运行推广机制研讨》课题负责人
合作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
2013年10月—2014年9月
《绿色校园建筑知识读本编制与推广研究》课题负责人
美国能源基金会(NRDC)
|
2014年9月—2015年12月
《大数据产业的城镇区域发展空间演进规律》第四课题《长三角产业发展与大数据互动关系》课题负责人
|
2014年5月—2015年12月
《智能城市建设与大数据战略研究》第三课题《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课题负责人
|
2014年9月—2015年12月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智能建设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14年10月—2016年12月
《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究》课题负责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
重大工程咨询研究
时间
项目名称
|
1983年
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总体规划
|
1999年
上海浦东联洋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引导性规划
|
2000年
京申高速铁路客站群规划设计—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
|
2002年
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
2003年
武汉东湖国宾馆改造规划设计
|
2003年—2010年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
|
2004年
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
2006年
沈阳市铁西新区城市发展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例项目
|
2008年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
2008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规划综合方案
|
2009年
沈阳盛京皇城城市设计
|
2009年—2011年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体规划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授予单位)
|
1981年
山西平遥旧城保护总体规划
全国一等奖
|
1983年
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总体规划
全国优秀规划设计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设部)
|
2000年
京申高速铁路客站群规划设计—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
第四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特别大奖(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组委会)
|
2001年
联洋新社区
新世纪人居经典住宅小区方案规划环境金质奖(建设部)
|
2001年
国际化城市标准比较研究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奖A级成果(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2001年
论进入21世纪时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
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2003年
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
第三届亚洲城市与建筑环境设计奖(亚洲城市与建筑环境设计论坛)
|
2003年
沈阳“金廊”城市设计
第三届亚洲城市与建筑环境设计奖(亚洲城市与建筑环境设计论坛)
|
2003年
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建设部)
|
2003年
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002年度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04年
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同济国际联合体方案构思解读
第八届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
|
2005年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
|
2006年
上海世博会生态评价标准体系研究
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优秀论文奖(建设部科技司)
|
2006年
沈阳铁西新区城市发展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例(合作、实施部分)
2003-2004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辽宁省建设厅)
|
2006年
武汉东湖国宾馆改建规划
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
2006年
锦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003-2004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辽宁省建设厅)
|
2006年
锦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003-2004年度辽宁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一等奖(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
|
2006年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
2006年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2006年
武汉汉盛关山春晓小区
2006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双金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学会)
|
2007年
同济大学文远楼: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更新
“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优秀论文奖(建设部)
|
2008年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详细规划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建设部)
|
2008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规划综合方案
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08年
对规划原理的思考
200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
|
2009年
辽阳市河东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一等奖(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09年
沈阳盛京皇城城市设计
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10年
沈阳盛京皇城城市设计
2009年度建设部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
2010年
基于模拟仿真的世博园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0年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
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10年
沈彰新城总体规划
2010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类一等奖(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11年
世博园区的模拟评价与布局推导技术创新及其规划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12年
《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综述》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2011)论文三等奖
|
2013年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体规划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13年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体规划
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13年
广州海珠生态城规划
2013年度广东市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广东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13年
广州海珠生态城规划
2013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广东省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2014年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体规划
世界规划设计金奖(世界屋顶绿化协会)
|
2014年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总体规划
艾景奖年度杰出设计奖
|
2014年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设计
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
吴志强人才培养
编著教材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
2005年
《城市旅游规划原理》
吴志强、吴承昭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年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吴志强、李德华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5年
中国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绿色校园与未来:供小学低年级使用1、供小学高年级使用2、供初中起始年级使用3、供高中起始年级使用4、供大学全学段使用5》
吴志强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吴志强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
2001年
倪天增奖一等奖
倪天增教育奖励基金会
|
2006年
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
2007年
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
2008年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电视台
|
2009年5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
2010年9月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AcademicianofIVA)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
2013年6月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FAIA)
美国建筑师协会
|
2015年10月
上海市科技精英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
2016年6月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16年12月
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
|
2017年11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20年5月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
2020年7月
上海市侨界杰出人物称号
|
2021年7月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
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士(FellowofAIA)
|
2021年12月17日
年度“科普杰出人物奖”
|
2022年11月18日
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2001年1月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WPSC2001)秘书长
|
2001年7月
全球规划教育联盟(GPEAN)联席主席
|
2003年9月
南昌市首批规划咨询顾问
|
2004年7月
世博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2004年8月
杨浦区人民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决策咨询专家
|
2004年9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
2005年3月
《城市规划学刊》编委会主任
|
2005年7月—2007年7月
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PSA)主席
|
2005年10月—2013年10月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06年2月
国际建协(UIA)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
|
2008年5月—2008年12月
建设部灾后重建规划专家组组长
|
2010年3月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绿色校园学组组长
|
2010年9月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
|
2013年11月
国际绿色校园联盟主席
|
2013年12月
耶德环境奖基金会评审团委员
|
2015年3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2016年5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
2020年7月
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
|
2021年7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建协世界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
|
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召集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项目负责人
|
2020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评委会主席
|
社会活动
2022年6月,吴志强参加2022(第五届)GIS软件技术大会。
人物评价
吴志强在系列重大城市规划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城市规划的理性化做出重大科学贡献。(同济大学评)
吴志强热爱祖国,正直勤奋,学风严谨,为人师表。他长期坚守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科研一线,通过重大规划工程实践,积极探索基于数据理性的规划设计的国际前沿技术研发,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中国城市建设方式从粗放走向精细做出了开拓性探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评)
吴志强是中国认定的首位城市规划大师,他实现了中国智能规划学科的世界领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他心系祖国,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在前线,以专业智慧和爱国情怀为祖国贡献科技力量。(同济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