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苏萍

彭苏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1/16 20:06:58

彭苏萍,1959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8年彭苏萍考入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入选煤炭工业部学术带头人;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受聘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受聘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特聘院士。彭苏萍长期从事矿井地质矿井工程物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注重矿井地质中物探技术研究,以及煤矿精细地质构造、灾害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工程应用。

基本资料

名:彭苏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萍乡市

出生日期:1959年6月

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煤炭资源强国战略研究》《矿井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9年6月,彭苏萍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

1978年—1985年,就读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地质系煤田地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1985年—1988年7月,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师从煤田地质学家韩德馨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成为国家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人员(100人)”。

1996年,晋升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1997年,入选煤炭工业部煤炭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1997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计划。

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2006年,被评为“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

2007年12月29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11年5月,受聘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现萍乡学院)名誉校长。

2017年,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2022年7月,当选为国际古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彭苏萍发现煤层砂岩顶板变薄尖灭带是顶板灾害易发区,建立了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率先开展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建立了以野外采集评价技术、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与反演技术、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首次达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达到查明≥3米断层的技术水平,并在煤炭企业推广应用。研制开发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井地质雷达和多波地震仪装备并在煤炭、交通和军事阵地探测中推广应用。研究和初步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地震探测技术并在煤炭企业推广。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1月,彭苏萍先后出版专著3本、发表论文93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71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11月,彭苏萍先后取得多项国家科研和企业工程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负责);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版权4项。

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7年8月7日下午,应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人才引进与专家工作处和地球与环境学院邀请,校友彭苏萍院士在耕会堂作了题为《面2035的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9年5月29日,彭苏萍受邀参加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办的活动,并在立德楼五楼报告厅作题为《能源科技发展方向及其对我国能源格局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11月,彭苏萍先后培养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37人,硕士27人。

团队建设

2005年,彭苏萍领导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首批优秀研究团队。

教育成果奖励

2002年,彭苏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彭苏萍先后担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务理事,中国公共安全学会副会长,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2009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16年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担任国际古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彭苏萍为人正直,学风严谨。(中国矿业大学评)

彭苏萍在煤矿精细地质构造、矿井灾害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取得突出成绩,为中国煤炭及能源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湖南科技大学评)

人物影响

彭苏萍院士捐赠地球物理仪器设备

2018年6月14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学在舜耕苑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彭苏萍院士捐赠仪式,彭苏萍院士为母校捐赠价值约300万元的地球物理仪器设备,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主持捐赠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宫能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峰教授参加了捐赠活动。

标签: 彭苏萍

更多文章

  • 饶宏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饶宏

    饶宏,1961年2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科学研究院董事长。饶宏于1983年从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 沈国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沈国荣

    沈国荣,1949年7月17日出生于江苏武进,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国荣于1970年从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毕业;1978年从华北电力学院本科毕业;1982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原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

  • 舒印彪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舒印彪

    舒印彪,男,汉族,1958年7月出生,河北涿州人,中共党员,博士学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学位,教授职称,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文名:舒印彪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河北涿州出生日期:1958年7月毕业院校:华北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19

  • 苏义脑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义脑

    苏义脑,1949年7月9日出生于河南偃师,油气钻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苏义脑于1976年从武汉钢铁学院毕业,之后在三门峡化工矿山机械厂设计科工作;1982年获得武汉科技大学石油机械专业硕士学位,之后在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工作

  • 孙焕泉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孙焕泉

    孙焕泉,1965年1月27日出生于山东诸城,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焕泉于1983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综

  • 孙金声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孙金声

    孙金声,1965年1月1日出生于江西于都,油气钻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液所副所长、科研处副处长、一级专家及中国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金声于1985年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南开大学有机化学

  • 孙龙德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龙德

    孙龙德,1962年3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天然气田开发工程与石油地质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1983年,孙龙德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起任胜利石油管理局现河采油厂副总地质师、

  • 孙友宏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友宏

    孙友宏,1965年7月出生,原籍江苏省如皋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校长,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与资源学部副主任。1987年9月,孙友宏在长春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钻探工程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在长

  • 汤广福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汤广福

    汤广福,1966年8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专家,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汤广福于1990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与

  • 唐立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立

    唐立,1965年12月5日出生于江苏宜兴,核武器物理研究与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唐立于1988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当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