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永炎

王永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94 更新时间:2023/12/24 14:38:42

永炎,男,1938年9月2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央史研究馆馆员。196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副院长、副教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7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1997年至1998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2001年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201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永炎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出“毒损脑络理论”。出版有《中医内科学》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永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38年9月29日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简介

王永炎(1938年—),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永炎院士生于1938年09月29日,汉族,天津人。1962年9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全国人大委。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药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学位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从事中医内科医疗、科学研究、教育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风病与脑病的研究。王永炎院士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与"九五"中医药防治中风、老年期痴呆等攻关课题,国家教委(90)(96)博士点国家新药开发基金等部级以上课题8项;WHO科研合作项目"脑血管的中医康复"。是全国急症必备用药“清开灵”主要研制者之一。

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系统临床研究观察,总结了证候演变、辨证治疗、调摄护理的规律。针对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痰热腑实证而设计、研究的化痰通腑与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法,提高了显效率,减轻了病残程度。

主持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已经被推广试行,该《标准》首次应用医学计量学记分方法评价疗效,并应用辨证量表、CT、MRI、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进行了深化研究,为提高中医临床学科的科学性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医学术与管理规范的研究上,参与并主持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制定,并经再次修订后实施。现被科技部聘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其承担的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均关系到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进步和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部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1998年获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立夫中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人物经历

1938年9月29日,王永炎出生于天津市。

1956年09月至1962年10月,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2年10月至1983年12月,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副院长、副教授。

1972年03月至1973年0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神经内科、临床脑电图学。

1979年0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12月至1985年10月,担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教授。

1985年10月至1997年03月,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教授。

1997年03月至1998年12月,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12月至2001年03月,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

2001年03月,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2年,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

2012年06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9年06月29日,王永炎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榆林市中医医院落成。

主要成就

王永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永炎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系统临床观察,总结了证候演变、辨证治疗、调摄护理的规律;针对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痰热腑实证而设计、研究的化痰通腑汤与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法,提高了显效率,减轻了病残程度;在新药研究方面还主持研发了“痰热清注射液”、“苁蓉益智胶囊”、“脑栓通胶囊”等品种。在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方面,主持了《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和《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等标准化建设工作。1999年主持了国家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被科技部聘为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以方剂组分配伍研制现代复方中药的新模式,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学术影响。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网站显示,王永炎先后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等12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7月,王永炎先后主持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WHO国际合作项目、国家973项目、863计划等。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

国家863项目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及指导原则的研究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

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方案与诊疗规律研究

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新医药学科群”研究

北京市教委

“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编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7月,王永炎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8年

临床中医内科学(科学专著)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1998年

“中风病症候与诊断标准”及其推广应用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奖

2000年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制定与推广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2003年

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6年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系列标准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2006年

方剂组分配伍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

2014年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5年

补肾益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和推广应用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王永炎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王永炎提出学历教育、传承教育、师带徒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培养了中医药行业第一个传承博士后。

指导学生

根据201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网站显示,王永炎先后培养医学博士48名,出站博士后23名。

团队建设

王永炎注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队伍与覆盖全国的重点研究室(基地),推动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体系建设。2012年,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新医药学科群”建设项目,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和提高团队水平。王永炎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在“新”和“群”上下功夫,专注于高端人才培养与平台搭建。2018年,在王永炎的带领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

王永炎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项《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的首席专家,他亲自组织9个研究单位、共计110多名中青年骨干参与研究,提出了以方剂组分配伍研制现代复方中药的新模式,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团队。

王永炎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01年

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奖

香港求是基金会

2014年10月

标准化终身成就奖

中国标准化协会

2016年

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永炎提出“毒损脑络理论”

王永炎院士提出了现代中医药认识和研究脑系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毒损脑络理论”。2022年5月13日,真实世界研究证实“毒损脑络理论”指导下中成药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5年08月至2008年12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四、五届副会长

1986年05月至2007年11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二、三、四、五届主任委员

1992年04月至2009年08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四、五届成员召集人

1998年08月至2002年0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医药顾问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2001年06月至2011年0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七届常委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教科文委员会委员

2011年0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第八、九届执委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所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

人物评价

王永炎为中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做着积极的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人物,王永炎院士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上作出卓越贡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王永炎热爱中医药事业,极力倡导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卫生事件中重要作用,并亲自组织实施,投身中医药应急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

标签: 王永炎

更多文章

  • 王振义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振义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陆学者之一。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 闻玉梅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闻玉梅

    闻玉梅,女,1934年1月16日出生于北京市,上海市人,中共党员,医学微生物学家,病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闻玉梅195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

  • 吴天一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天一

    吴天一,另名依斯玛义·赛里木江,塔吉克族,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青海民族大学“首席科学家”“双聘院士”“终身教授”。曾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研究员

  • 吴咸中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吴咸中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西医结合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1948年,吴咸中获沈阳医学院学士学位;1959年—1961年,进入天津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生中医班学习;1964年—1977年,担

  • 夏家辉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家辉

    夏家辉,1937年2月6日出生于湖南益阳,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中国现代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的开拓者,中国临床遗传学奠基者,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夏家辉从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后进入湖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工作;1978年至1981年担任湖南医学

  • 项坤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坤三

    项坤三,男,汉族,1936年2月21日出生于天津,浙江省杭州市人,内分泌代谢学(糖尿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名誉总编辑。1958年,项坤三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8年至1978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肖培根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肖培根

    肖培根,男,汉族,1932年2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药用植物与中药资源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肖培根毕业于厦门大学;1953年至1983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室主任、助理研究员;1

  • 杨胜利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胜利

    杨胜利,1941年1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杨胜利于1962年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化工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 姚新生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姚新生

    姚新生,1934年10月24日出生于上海市,药学教育家与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暨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及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同时担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客座教授、《创新药物研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

  • 俞梦孙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俞梦孙

    俞梦孙,1936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俞梦孙于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学校;1955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军医、研究员、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