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童晓光

童晓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83 更新时间:2023/12/30 17:11:41

童晓光,1935年4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童晓光于1964年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从此开始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作研究;1966年受大庆油田和石油部派遣,开始对下辽河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一直到1979年;1979年被调入石油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进行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规律的研究;1989年至1991年担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地质师兼研究大队长;1993年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合作局副局长兼总地质师,领导国际化经营的地质工作;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海外油气勘探开发。

基本资料

名:童晓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嵊县

出生日期:1935年4月8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代表作品:《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04月08日,童晓光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下村。他的的童年时期正好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日本侵略者一把大火烧毁了整个下王村,童晓光随着一家人流离失舍,到处流浪,在非动荡的环境下上完了小学。

1949年1月,考上嵊县中学。

1950年,受哥哥和姐姐的影响,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党和政府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军干校时,童晓光报名于1951年4月参加解放军。

1955年1月,转业到杭州工作,同年作为调干生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区域地质专业。

1959年9月,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之后根据组织分配,就读于南京大学大地构造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郭令智院士,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苏北地质构造》。

1964年5月,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研究院,从此开始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作研究。

1966年,受大庆油田和石油部派遣,开始对下辽河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完成了对下辽河地区油气勘探远景的初步评价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国家计委决定由石油部接替地矿部负责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从此时起一直到1979年的十三年间,童晓光一直从事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和勘探部署的研究。

1968年夏天,去大庆汇报工作时呼吁大庆和石油部安排地震队来辽河油田,结果争取到了地震队在1968年冬施工,落实了西部凹陷的兴隆台构造。1969年春确定了探井井位,发现了兴隆台油田,打开了辽河油田勘探新局面。

1970年03月至1977年08月,担任辽河油田研究院室副主任。

1977年08月至1979年10月,担任辽河油田地质处主任地质师。

1979年10月,被调入石油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进行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规律的研究,参与了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的建立。同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9年10月至1989年03月,担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任地质师。

1989年03月至1991年12月,担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地质师兼研究大队长。

1991年12月至1994年05月,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总公司勘探局副局长。

1993年,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合作局副局长兼总地质师,领导国际化经营的地质工作。

1994年05月至1996年11月,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际勘探合作局副局长。

1997年,领导了中油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跨国勘探开发的目标选择和评价研究)。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童晓光参加过大庆、辽河、塔里木等盆地的石油勘探,渤海湾盆地、中国东部和其它地区的石油地质研究。1993年开始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对世界各地数百个项目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导中国国外多个项目的勘探,取得了重大成果。童晓光在中国国内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方面、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方面,理论创新方面都作出一定的工作。

在中国国内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方面

1.童晓光对辽河裂谷的成因机理、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辽河油田早期许多探井包括油田最富集的西部凹陷发现井位的主要提出者。

2.童晓光参与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发育于华北克拉通,经历过二次构造运动改造,由第三纪形成的大陆裂谷,发育了四种复式油气聚区和八种复式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的勘探有重要作用。

3.童晓光参与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分布规律及远景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相盆地尤其是陆相断陷盆地有利于形成大量地层岩性圈闭,并指出了这类油藏的勘探潜力。促进全国地层岩性油藏勘探。

4.童晓光负责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部署制定。他是最早揭示塔里木盆地的叠合和复合特征的地质家之一。并研究了含油气系统的叠合和复合、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及其成藏规律。对石炭系油田发现起重要作用。

5.童晓光负责吐哈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两口科学探索井的地质设计审查和钻井过程中地质技术指导。科探井是对新盆地或盆地中新层系的预探,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和探索性。台参1井钻探结果发现了鄯善油田,揭开了吐哈油田的勘探序幕,并促进了中国西北侏罗系油气田勘探。陕参1井发现了靖边奥陶系大气田,打开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勘探的新局面。

在中国国外油气资源方面

1.童晓光领先进行利用中国国外油气资源的宏观研究和战略研究。通过对我国石油供需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世界油气资源的研究,1988年提出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建议。并多次发表文章论述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利用中国国外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能性。2003年又著书《21世纪跨国油气勘探开发战略研究》,进一步论述如有效地进行跨国油气勘探开发。

2.童晓光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开展世界石油地质和分国家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已出版了《亚太地区、非洲地区、中东地区和独联体地区四本石油地质》专著。对中国国外重点地区选择和新项目快速筛选起了重要作用。

3.童晓光开展中国国外新项目评价技术和方法研究,亲自参加了数百个项目评价或技术审查。著有《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专著,建立油气勘探评价系统,指导勘探项目评价。所著《海外油田新项目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海外油田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各种油藏类型和各个开发阶段油气田的评价重点和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4.童晓光深入进行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中油在该盆地有两个项目,都是美国一家大石油公司勘探后退出的。在他指导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该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发现了一批油田,使这两个项目分别建成了年产石油1500万吨和年产石油200万吨。

5.童晓光参与苏丹迈卢特盆地的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该盆地也经过一家美国大石油公司十年勘探,仅发现一个小油田,认为无经济效益后退出。在他的建议下,中油抓住机遇进入该区块。他指导了经过两年的深入研究,快速确定主力凹陷,主要成藏组合和油气聚集最有利部位,提出预探井位,一举发现了一个可采储量达10亿桶的世界级大油田。石油勘探成本处于国际领先。

在理论创新方面

1.童晓光对中国盆地研究提出新见解。据童教授的研究认为,前人提出的中国的“准地台”,是由于中国的克拉通规模小,周围的板块边界多次活动影响的结果,而且易于发育盆地的叠合和复合结构,油气系统的叠合和复合以及多成藏组合的形成。

2.童晓光通过对中国和苏丹两类裂谷盆地的深入研究,提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成因机制的差别及其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上的共性和差异性。

3.童晓光是最早论证区域盖层在油气聚集中作用的地质家之一。他认为区域盖层是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聚集的地层上界,只有在断层切割的情况下,油气才可能运移至区域盖层之上,但原油将发生降解。

4.童晓光是最早研究中国石油长远供给潜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利用中国国外油气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地质家之一。并对全世界各国的油气资源潜力、投资环境进行研究,提出了重点国家和地区。推动了中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事业。

学术论著

科研成果奖励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0年01月至1998年01月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01月至2000年01月

中国矿协矿产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01月至2009年01月

中国石油学会地质委员会委员

2009年01月至

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

人物评价

童晓光在吐哈油田和长庆奥陶系气田发现井的地质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他是中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开拓者之一,特别对苏丹的油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评)

童晓光是中国跨国油气勘探的开拓者之一。他把石油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密切结合,研究成果直接指导勘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研究范围,在跨国勘探开发遇到的不仅是地质问题,因此同时还研究投资环境和战略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在学术活动中穿了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理念上不断创新。(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标签: 童晓光

更多文章

  • 万元熙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元熙

    万元熙,1939年12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绵竹市,原籍江苏南京,磁约束核聚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万元熙于1967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68年至1973年在四川部队农场、凉山州广播器材厂工作;1973年参加创建中国科学院

  • 王思敬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思敬

    王思敬,1934年12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1963年王思敬获得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副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

  • 闻雪友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闻雪友

    闻雪友,男,1940年9月14日出生,浙江宁波人,船舶轮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闻雪友于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进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工作;1984年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总工程

  • 翁史烈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翁史烈

    翁史烈,1932年5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热力机械专家,中国新一代热力涡轮机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翁史烈从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获得前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国继

  • 鲜学福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鲜学福

    鲜学福,男,汉族,1929年1月21日出生于四川阆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矿山安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鲜学福毕业于中国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56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1956年—1960年,成为重庆大

  • 徐大懋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徐大懋

    徐大懋,1935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当涂,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高级顾问。徐大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先后担任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1979年

  • 许绍燮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许绍燮

    许绍燮,男,汉族,1932年1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地震学专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至1956年,许绍燮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听课学习;1951年至1956年,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技术员;1956年至1978年,担任

  • 薛禹胜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禹胜

    薛禹胜,1941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于1963年从山东工学院毕业;1981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院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

  • 杨奇逊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奇逊

    杨奇逊,男,汉族,1937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1960年,杨奇逊毕业于浙江大学;1960年—1983年,在北京电力学院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2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5年,担任北京电力学院电

  • 杨裕生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裕生

    杨裕生,男,汉族,江苏如皋人,1932年10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教授。1949年至1952年杨裕生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2年至1957年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分析教研室讲师;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