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宓子贱

宓子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00 更新时间:2023/12/22 10:46:57

宓(fú)子贱(前521年或502年—前445年),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宰。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宓子贱还可以做更大的官。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宓子贱“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宓子”。

基本资料

本名:宓不齐

别名:宓子贱、单伯、单父侯、先贤宓子

字:子贱

所处时代:春秋末期

民族族群:汉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前521年或502年

逝世日期:前445年

主要成就:鸣琴治单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人物简介

宓(fú)子贱,宓氏,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

有才智,仁爱,孔子赞其为君子。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30岁(《孔子家语》作49岁)。曾在鲁国做过官,鲁国君主曾任命其为单父宰,派他去治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

生平事迹

宓子贱风尘仆仆地刚到单父不久,该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见。宓子贱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儿,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鄙薄、训斥了一顿。宓子贱故意滋事的做法使满堂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两个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里非恼怒。事后,他们向宓子贱递交了辞呈。宓子贱不仅没有挽留他们,而且火上加油地说:“你们写不好字还不算大事,这次你们回去,一路上可要当心,如果你们走起路来也像写字一样不成体统,那就会出更大的乱子!”

两个副官回去以后,满腹怨恨地向鲁君汇报了宓子贱在单父的所为。他们以为鲁君听了这些话会向宓子贱发难,从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头的积怨。然而这两人没有料想到鲁君竟然负疚地叹息道:“这件事既不是你们的错,也不能怪罪宓子贱。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过去他在朝廷为官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见。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设置人为的障碍,以阻挠其政治主张的实现。你们在单父写字时,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在提醒我今后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因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回来禀报,恐怕今后我还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

鲁君说罢,立即派其亲信去单父。这个钦差大臣见了宓子贱以后,说道:“鲁君让我转告你,从今以后,单父再不归他管辖。这里全权交给你。凡是有益于单父发展的事,你可以自主决断。你每隔5年向鲁君通报一次就行了。”

宓子贱很赞赏鲁君的开明许诺。

历史评价

宓子贱用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闹剧,让鲁君意识到了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从而告诫人们,区分廉洁和腐败,扶正匡邪,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像宓子贱那样忠心耿耿的人,更需要有一个头脑清醒、品德正派的国君。

献记载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选自《吕氏春秋》)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关于宓子贱的轶事: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犹言是人者也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散闻轶事

鸣琴而治

宓子贱治理单父时,每天弹琴取乐,悠然自在,很少走出公堂,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治理单父时,每天星星还高挂在天上时就出门工作,直到星星又高挂天上时才回家,日夜不得安宁,事事都亲自办理,这样才把单父治理好。

巫马期向宓子贱询问他能够治理好单父的缘故。

宓子贱说:“我的办法是凭借众人的力量,你的办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力量的当然劳苦,依靠众人力量的人当然安逸。”

标签: 宓子贱

更多文章

  • 原宪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宪

    原宪(公元前515年—?),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

  • 南宫适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南宫适

    南宫适(kuò),字子容,亦称南宫括、南容,春秋末年鲁国人,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侄婿。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郯伯”。宋朝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龚丘侯”,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改封为“汝阳侯”。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为“先贤南宫子”。其墓地上原有享

  • 公晳哀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公晳哀

    公晳哀,姓公晳,名哀,字季次,一作季况,春秋时鲁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他家境贫寒,终身不屈节求仕。实践孔子关于守死善道,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危邦不入、知己邦不居的教导,认为自己修养君子之德不是为了当官领俸禄,不去迎合当政者的要求,坚守自己的“义”。本名:公晳哀字:季次,季况所处时代:春秋末年身份:

  • 曾点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曾点

    曾点(生卒年不详),字皙,又称曾晳、曾晰、曾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曾晳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

  • 颜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颜路

    颜路(前545年—?),颜氏,名无繇,字路,世称颜路,春秋鲁国(今属山东省)人。他是孔子爱徒颜回(颜渊)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被封为杞国公,谥号“文裕”。另外,他的妻子也在同时追封为杞国夫人。本名:颜无繇别名:颜路、杞国公、杞伯字:路所

  • 商瞿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瞿

    商瞿(公元前522年—?),商姓,名瞿,字子木,华夏族,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从此《易》传于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

  • 高柴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柴

    高柴(前521年-前393年),华夏族,齐国人。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世孙,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季臯、季子臯,少孔子三十岁。孔门弟子中从政当官最多次、最长久、最公正廉明、最得民心的父母官,也是孔门中最长寿、最大智若愚的贤孝之才,享年128岁。去世时间:公元前39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主要作品:《子

  • 漆雕开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漆雕开

    漆雕开(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89年),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汉族,东周春秋时蔡国人。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本名:漆雕开字:子开,一作子若所处时代:春秋·蔡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蔡国(今河南新蔡)出生日期:公元前540年逝世日期:不详主

  • 公伯寮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伯寮

    公伯氏,名寮(《史记·仲尼子弟列传》作“僚”,一作“缭”),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人,与子路同做季氏的家臣。本名:公伯寮字:子周所处时代:春秋末年作为:季氏的家臣电影《孔子》中的形象:在孔子执行“隳三都”计划过程中,暗地里将孔子呈献鲁定公的简札私自透漏给季氏,由此孔子得罪季氏。孔子在冬祭未有得到祭肉的

  • 司马耕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耕

    司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前481年,因桓魋专权,司马牛交出封邑,离开宋国到齐国。桓魋出奔齐国,司马牛又到吴国,赵简子、陈成子召他,司马牛没有去,在鲁国城门外去世。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司马耕为向伯。宋真宗大中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