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志杰

陈志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4/1/8 1:37:00

陈志杰,1963年1月18日出生,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巴庄村人。1982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1986年攻读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取得空军工程大学军事运筹学博士学位。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现任空军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空管空域管理及运行专家组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中交通管制专委会主任委员。1994年,领衔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2008年获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基本资料

名:陈志杰

出生日期:1963年1月18日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职业:空管技术高级工程师

出生地:广东梅县

人物经历

1963年出生于广东梅县石扇镇巴庄村。

1978年以石扇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空军导弹学院,攻读计算机专业。

1982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之后进入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进入空军装备研究院雷达与电子对抗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等职。

1994年,陈志杰领衔组建全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被任命为该室的主任。为跟踪国际技术前沿,组织上安排他前往欧美考察,并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研制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套机场、分区级自动化空管系统,主持构建了覆盖全国空域的一体化空中管制指挥平台。

2008年获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8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陈志杰院士与广东冠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广东省冠锋科技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院士工作站”在冠锋科技挂牌成立。

主要成就

1990年代末,军航新航行系统试验系统建设正式立项,并定为国家“九五”重点项目。陈志杰被任命为这个工程的总设计师。整个工程涉及卫星导航现代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有的航管技术和设备必须靠引进。出口国一方面严密封锁,一方面对部分技术设备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为了突破国外对这一重要技术体系的控制,陈志杰主动请缨,牵头16个工业部门、地方院校单位的有关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发奋攻关。通过13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任务。军航新航行系统,突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封锁,掌握了当代核心技术,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系统建设。该项目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权威部门考核后评价:军航新航行系统,掌握了当代核心技术,突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封锁,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系统建设,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管建设第一次与国外同行并肩前行。

1994年陈志杰提出了以“融”为主的顶层设计思路:融合军队和民航用户的需要,融合航管诸要素的功能,实现军民航空管一体化,实现空管空防一体化。陈志杰带领课题组成员,对全国所有通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进行分析调研后,开展技术难点排查。需让军队各级管制区、民航28个高空管制区、37个中低空管制区所有军民机场高效运转,通信、导航、情报、气象保障各种系统协调运行,军事飞行和民航飞行互不干扰……难题被一一罗列出来。陈志杰带领课题组拿出了解决之道:运用先进软件技术,进行系统集成;研制关键接口设备,构筑高效互联平台;优化设计空域利用方案,拓展军用和民用航路资源,实现军队和地方航空器之间、各空管单位之间的和谐运行。经过13年艰苦探索和实践,陈志杰带领课题组成功完成全军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综合论证、系统建设和系统集成。

该课题创建了中国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体系和技术体系,制定颁布了4个国家军用标准、10个行业标准和全国空管基础数据。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志杰被国家空管委首批聘任为全国空管总体技术专家,从1996年至今一直担任总体组组长,主持参加了全国空管系统“八五”至“十二五”历次五年规划,主持历届国家空管科研项目指南编制、课题评审和结题验收等工作,为空管顶层决策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获奖记录

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空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

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人物评价

陈志杰长期从事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是中国该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在自动化空管模式和概念的建立、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和新一代空管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战场空域协同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和基础性工作,为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动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志杰带领科技团队艰苦创业,相继主持建成覆盖全国空域的全军一体化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平台,实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管方式质的飞跃。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航行试验系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一代空中交通管制技术发展,此项成果掌握了当代核心技术,突破了西方国家技术封锁。陈志杰创建了战场空域管理模型与方法,提出了中国空管空防一体化建设技术架构等,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预警能力和战时对空战场调配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了部队作战训练质量效益。(新浪军事评)

标签: 陈志杰

更多文章

  • 陈左宁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左宁

    陈左宁,1957年10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1976年,陈左宁进入国家并行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986年,获得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

  • 戴浩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戴浩

    戴浩,1945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指挥与控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员。戴浩于1968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在一家电子工厂工作了11年;1979年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工作;200

  • 戴琼海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戴琼海

    戴琼海,1964年12月26日出生,上海市人,自动控制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于1987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疆跃进钢铁厂担任工程师;1992年考取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

  • 邓中翰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邓中翰

    邓中翰,男,汉族,1968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第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星微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1992年邓中翰从中国科学

  • 丁文华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丁文华

    丁文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4月6日出生,北京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广播电视技术专家,曾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丁文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专业;1982年8月至1991年3月,先后任中央电视台播送部播出科科员,副科长,科长;1991年3月至2000

  • 段宝岩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段宝岩

    段宝岩,男,汉族,1955年2月4日出生于河北冀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机械工程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天线产业联盟主席。1977年,段宝岩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原西军电、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在英国

  • 樊邦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樊邦奎

    樊邦奎,男,汉族,1958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无人机侦察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1976年入伍,历任教员、研究室主任、总参某研究所所长,技术三级;1992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

  • 方滨兴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方滨兴

    方滨兴,1960年7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共党员,网络空间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网络防火墙之父”。1982年方滨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并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哈尔滨工业

  • 费爱国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费爱国

    费爱国,1955年7月7日出生于江苏清江,指挥信息系统和数据链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研究院某所高级工程师,空军网信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费爱国于1975年进入北京邮电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空军研究院某所工作;2004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工

  • 桂卫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桂卫华

    桂卫华,1950年8月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桂卫华被推荐进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学习;197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湖北省丹江铝厂当技术员;1978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