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段宝岩

段宝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1/8 10:08:30

段宝岩,男,汉族,1955年2月4日出生于河北冀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机械工程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天线产业联盟主席。1977年,段宝岩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原西军电、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博士后;2002年—201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兼任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首席科学家”。段宝岩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交叉学科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主持了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总体设计。2021年11月3日,段宝岩主持的项目“高密度柔性天线机电耦合技术与综合设计平台及应用”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基本资料

名:段宝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冀州

出生日期:1955年2月4日

毕业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5年2月4日,段宝岩出生于河北冀州。

1975年至1978年,在河北冀县漳淮中学担任教师。

1978年3月—1981年12月,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机械系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与工艺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84年7月,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机械系电子机械工程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1991年,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机械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7年2月—1989年11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系(电子)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10月—1994年10月,受国家教委公派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做客座研究员。

1993年,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2月—1996年5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学院副院长。

1996年6月—1998年2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学院院长。

1998年3月—2002年4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2000年7月—2000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大射电望远镜设计专业进修。

2002年4月—2012年7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校长。

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012年7月10日,卸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职务,后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4年,兼任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首席科学家”。

主要成就

段宝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段宝岩致力于电子装备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中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研究的新领域并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段宝岩系统地建立了电子装备电磁场、结构位移场、温度场之间的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了机械结构因素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场耦合理论与影响机理的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为电子装备机电耦合设计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结构与多学科优化方面,段宝岩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型微波天线、大射电望远镜、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等电子装备结构的设计工作。

1980年代,段宝岩提出的大型微波天线结构形状优化设计的综合法,突破了中国DDDU(多工况、多目标、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从尺寸型优化形状优化推广时遇到的Hessen矩阵奇异的难题,同时,系统进行了包括天线反射面保型优化、可靠性优化、类型优化等系统优化设计工作。

1990年代,段宝岩提出的工程结构多工况拓扑优化方法,通过引入数学变换,巧妙地将一个n-工况紧耦合且不可微的复杂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n个常规线性规划问题,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微波天线结构设计中。

21世纪,段宝岩提出了机电耦合优化设计思想与数学模型,为机电耦合设计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0年,段宝岩提出了大型卫星可展开柔性天线的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拓宽了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的范畴。

上述成果已被成功应用于中国深空探测、神舟飞船、“天通一号”、主力战舰及FAST500m口径大射电望远镜等国家重大工程中。

2014年,段宝岩提出了SSPS-OMEGA创新方案,这一创新方案不仅可使太阳能收集系统的功率质量比提升约三分之一,且可有效缓解三明治结构带来的散热问题。

2018年,段宝岩又带领团队积极推进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SpaceSolarPowerSatellite)的开创性工作,

2022年6月5日,段宝岩院士带领的“逐日工程”研究团队承担的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科技获奖

截至2018年5月,段宝岩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20年

高密度柔性天线机电耦合技术与综合设计平台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2年

水声陈列匹配场处理的稳健方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

反射面天线电磁、结构与控制集成设计及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雷达天线结构数字化设计平台研制与伺服控制技术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4年

面向全系统与全性能的天线结构机电综合优化与精密控制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1年

大型天线结构系统优化设计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9年

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结构系统机电光综合优化设计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学术论著&发明专利

截至2018年5月,段宝岩发表SCI/EI论文200篇,重要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2次,著书6部,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5年

《柔性天线结构分析、优化与精密控制》

段宝岩

科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高端电子装备制造的前瞻与探索》

段宝岩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11年

《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方法及应用》

段宝岩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天线结构分析、优化与测量》

段宝岩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段宝岩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2003年,段宝岩“结合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理念

段宝岩强调打好基础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数学物理学不好,很难取得大成就。要学好各类基础课,专业课,夯实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技艺能力、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四大能力,学生们要在睿智和踏实之间分清着眼点,在吃苦与享乐之间把握平衡点。

段宝岩建议学生们要培养广而博的读书兴趣,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接受人文艺术熏陶,成为真正的“人才”。

办学思想

段宝岩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树立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强化人才兴校的意识,才能真正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从而真正确立教师在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

段宝岩认为,第一,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第二,一流大学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学科;第三,要凝练学科方向,体现学科优势。

段宝岩认为,首先要坚持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事业中培养人,在建设中造就人。同时,学校下大力气搞学科建设,相继推出校院系三级学科建设体,其次,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和大的科研项目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大的项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后,就是要注重培养学术土壤。一棵树再好,单独栽在沙漠里不仅难以发挥作用,也难以生存。人才也一样。西电科大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十分注重搞群体团队建设,提出了“两层两线”的战略。所谓“两层”,是指既要有学校层面的人才群体,又要有学院层面的人才群体。“两线”则是指纵向的学科群体建设和横向的交叉学科群体建设。

教授课程

2018年6月4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教学楼B406教室内,段宝岩院士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带来课程《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导论》第一讲——“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与作用”。

讲座报告

2018年9月16日上午,段宝岩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远望谷体育馆以“漫谈科技发展与人才成长”为题,给本科2018级新生献上了“名家导航”第二讲。

2018年7月22日上午,2018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营开营仪式在南校区办公楼210报告厅举行,段宝岩带来了一场题为《大宇航时代与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新趋势》的专题报告。

段宝岩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2000年

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

陕西省劳动模范

2003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2005年

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4年

师德先进个人

2009年

科学中国人

2011年

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

香港梁何利科技成果奖

2017年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与中国好设计金奖

2022年

2021年度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社会任职

段宝岩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电子机械工程》刊物编委会主任,《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委委员,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成员,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等职务。

人物评价

段宝岩具备乐天派态度,有踏实严谨治学作风。(电缆网评)

段宝岩在天线、雷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尤其是在天线结构的机电综合优化、面向反射面保型设计的系统优化以及精密控制等三方面,为雷达、通信、射电天文以及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评)

标签: 段宝岩

更多文章

  • 樊邦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樊邦奎

    樊邦奎,男,汉族,1958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无人机侦察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1976年入伍,历任教员、研究室主任、总参某研究所所长,技术三级;1992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

  • 方滨兴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方滨兴

    方滨兴,1960年7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共党员,网络空间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网络防火墙之父”。1982年方滨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并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哈尔滨工业

  • 费爱国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费爱国

    费爱国,1955年7月7日出生于江苏清江,指挥信息系统和数据链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研究院某所高级工程师,空军网信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费爱国于1975年进入北京邮电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空军研究院某所工作;2004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工

  • 桂卫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桂卫华

    桂卫华,1950年8月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桂卫华被推荐进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学习;197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湖北省丹江铝厂当技术员;1978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 何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何友

    何友,1956年10月19日出生于吉林磐石,信息融合专家,海军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友于1982年从海军工程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海军第二炮兵学院高炮兵器仪器教研室任助教;1988年获得海军工程大学硕士学

  • 江碧涛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江碧涛

    江碧涛,1967年8月出生于安徽六安,航天遥感领域专家,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多星多传感器协同探测及应用技术研究。中文名:江碧涛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六安出生日期:1967年8月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职业:科研工作者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

  • 蒋昌俊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蒋昌俊

    蒋昌俊,1962年5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计算专家,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昌俊于1986年从山东矿业学院计算数学专业毕业;1988年至1999年担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助理;1991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获

  • 姜会林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姜会林

    姜会林,1945年7月10日出生于辽宁沈阳,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姜会林于1969年从长春光机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9年至

  • 孔志印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志印

    孔志印,男,汉族,1964年8月22日出生,邢台市沙河市桥东办田村人,信息安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单位为中央军委办公厅某研究所。孔志印长期从事军事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研究,先后主持我军三代网络安全系统研制,在网络安全理论及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系统性、开拓性成果。中

  • 蓝羽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蓝羽石

    蓝羽石,1954年9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科技委副主任、第28研究所研究员。蓝羽石于1982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进入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八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电子科学研究院(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