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1951年10月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市,信息与通信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文森特·珀尔于1972年获得奥本大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得奥本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7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7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2016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文森特·珀尔主要从事信号处理和无线通讯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文森特·珀尔
外文名:H.VincentPoor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市
出生日期:1951年10月
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1年10月,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市。
1972年,获得奥本大学学士学位。
1974年,获得奥本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7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7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87年,任北京理工大学访问教授。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6年—2016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
200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文森特·珀尔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致力于突破传统信号处理的诸多限制,大幅拓宽其基本理论的范围,以开发适用于现实复杂情况的系统和算法;专注于开发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型有效信号处理方法,并解决媒介在干扰和容量不足等方面的局限性。他对鲁棒信号处理的原创性研究已经在声纳跟踪、数字成像、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神经生理学等领域得到应用。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已在国际科技期刊上联合发表了40余篇论文以及会议论文。其发表的论文Google学术引用超过63000多次,h指数为114。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已获得国际科研和技术奖项8项,期刊最佳论文奖8项,会议最佳论文奖12项等奖项。
文森特·珀尔人才培养
编著教材
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编写了《信号检测与估计》和参与编写了《无线通信系统—信号接收与处理的高级技术》等书籍被译为中文,在中国国内高校作为教材使用。
培养成果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已指导和培养了数十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和博士后。
讲学讲座
教学奖励
文森特·珀尔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文森特·珀尔(H.VincentPoor)在科研、应用和传播等多个方面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些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文森特·珀尔在通信工程和信息论领域颇具声望,他为码分多址(CDMA)技术成功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