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彼得·史唐

彼得·史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84 更新时间:2023/12/5 8:30:18

彼得·史唐(PeterJ.Stang),1941年11月17日生于德国纽伦堡,美国国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犹他大学教授。彼得·史唐于1963年毕业于芝加哥德保罗大学;196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69年起,任教于美国犹他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7年—2007年任美国犹他大学理学院院长;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彼得·史唐主要从事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彼得·史唐

外文名:PeterJ.Sta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德国纽伦堡

出生日期:1941年11月17日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1年11月17日,彼得·史唐(PeterJ.Stang)生于德国纽伦堡。

1963年,毕业于芝加哥德保罗大学(DePaulUniversity),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66年—196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69年起,任教于美国犹他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97年—2007年,任美国犹他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彼得·史唐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彼得·史唐(PeterJ.Stang)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在有机反应中间体、有机碘鎓盐以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取得成就。他发现并发展了“定键合”的自组装方法,利用配位金属配体的相互作用制备了独特的二维多边形分子以及三维多面体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传感、催化、储气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药物释放、抗肿瘤制剂等生物医药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0月,彼得·史唐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500篇,H影响指数79,论文总计被引用27900余次。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18年9月

吉林大学首届未来科学论坛-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主题论坛

长春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角色

金属配合物在固定表面的STM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

美方负责人

彼得·史唐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2017年7月,彼得·史唐在厦门大学南强学术讲座上鼓励年轻研究者:“要勇于发问、不怕困难,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坚定的科研意志,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成果

截至2011年11月,彼得·史唐已培养了30余名博士和50余名博后,彼得·史唐培养的学生有浙江大学教授黄飞鹤等。

彼得·史唐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2000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

2002年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2006年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

2007年

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匈牙利科学院

2011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2011年

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

中国化学会

2013年

普利斯特里奖(Priestley)

美国化学会

2015年

中国政府友谊奖

国家外国专家局

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F.A.Cotton杰出化学研究奖章

美国化学会

PaulG.Gassman杰出贡献奖

美国化学会

FredBasolo无机化学杰出研究奖

美国化学会

LinusPauling奖章

美国化学会

碘化学创新研究应用奖

美国化学会

美国犹他州科学技术奖

美国化学会会士

美国化学会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美国科学促进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0年—2001年

《有机化学杂志(JOC)》主编

2002年

《美国化学会志(JACS)》主编

2005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2011年

苏州大学名誉教授

2012年10月

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3年10月

杭州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2015年6月

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2015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

2017年10月

济南大学客座教授

2018年5月

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彼得·史唐在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及高价碘化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师范大学评)

“彼得·史唐为培养中国科技后备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济南大学评)

“彼得·史唐致力于超分子化学与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陕西省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评)

标签: 彼得·史唐

更多文章

  •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JamesFraserStoddart),1942年5月24日出生于英国爱丁堡,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

  • 孙立成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立成

    孙立成(LichengSun),1962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物理化学家,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国家杰出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讲席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孙立成分别于1984年、1987年和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学士、硕士和

  • 苏布拉·苏雷什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苏布拉·苏雷什

    苏布拉·苏雷什(SubraSuresh),1956年5月生于印度孟买,美国国籍,材料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苏布拉·苏雷什于1977年获得印度理工学

  • 海维尔·里斯·托马斯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海维尔·里斯·托马斯

    海维尔·里斯·托马斯(HywelRhysThomas),1951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土木工程学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海维尔·里斯·托马斯于1972年获得斯旺西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73年获得伦敦

  • 郎尼·汤姆森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郎尼·汤姆森

    郎尼·汤姆森(LonnieThompson),1948年7月1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亨廷顿,地质学家,冰川古气候学家,冰川环境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教授。郎尼·汤姆森于1970年获得美国马歇尔大学地质学学士学位;19

  • 詹姆斯·迪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詹姆斯·迪杰

    詹姆斯·迪杰(JamesMTiedje),1942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牛顿市,微生物生态学家,基因组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詹姆斯·迪杰于1964年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土壤化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微生物学

  • 丁肇中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

  • 托萨蒂·埃瑞奥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托萨蒂·埃瑞奥

    托萨蒂·埃瑞奥(ErioTosatti),1943年11月9日出生于意大利诺南托拉(Nonantola),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凝聚态物理研究部主任。托萨蒂·埃瑞奥于1967年获得意大利摩德纳大学高能物理硕

  • 徐立之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立之

    徐立之(Lap-CheeTsui),1950年12月2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高等教育及基因学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香港大学第十四任校长,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长,多伦多大学荣休

  • 王中林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中林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