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冯·克利钦(KlausVonKlitzing),1943年6月28日出生于德国波森省(今波兰施洛达),德国国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宗座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克劳斯·冯·克利钦于1969年3月毕业于布伦瑞克工业大学;1972年获得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11月—1984年12月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月起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和奥地利科学院院士。克劳斯·冯·克利钦主要从事低维电子体系方面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克劳斯·冯·克利钦
外文名:KlausVonKlitzing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波森省
出生日期:1943年6月28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5年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3年6月28日,克劳斯·冯·克利钦(KlausVonKlitzing)出生于德国波森省(今波兰施洛达),
1962年2月,毕业于夸肯布鲁克高中(Quakenbruck)。
1962年4月—1969年3月,就读于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1972年,获得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
1975年—1976年,在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79年—1980年,在格勒诺布尔高磁场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80年11月—1984年12月,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
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当选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月起,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
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当选为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和奥地利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克劳斯·冯·克利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克劳斯·冯·克利钦在研究中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该项发现对计量学意义重大,不仅因其充当了电阻计量标准,更因其与建立新的以基本物理常量为基础的国际单位制密切相关。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电子系统中的量子输运等。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2月,克劳斯·冯·克利钦已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主要论著有《NewMethodforHigh-AccuracyDeterminationoftheFine-StructureConstantBasedonQuantizedHallResistance》《ElectronSpinResonanceonGaAs-AlGaAsHeterostructures》《EffectofRepulsiveandAttractiveScatteringCentersontheMagnetotransportPropertiesofaTwo-DimensionalElectronGas》《ExchangeEnhancementoftheSpinSplittinginaGaAs-GaxAl1-xAs-Heterojunction》《ElectricalDetectionof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nGaAs-AlxGa1-xHeterostructures》《NovelMagnetoresistanceOscillationsinaPeriodicallyModulatedTwo-DimensionalElectronGas》《ExperimentsonScalinginAlGaAs/GaAs-HeterostructuresunderQuantumHallConditions》《QuantumHallEffectintheAbsenceofEdgeCurrents》《CollectiveResponseintheMicrowavePhotoconductivityofHallBarStructures》《Time-ResolvedMeasurementsofTransportinEdgeChannels》《ElectronsinaPeriodicMagneticFieldInducedbyaRegularArrayofMicromagnets》《AcousticEdgeModesoftheDegenerateTwo-DimensionalElectronGasStudiedbyTime-ResolvedMagnetotransportMeasurements》等。
学术交流
克劳斯·冯·克利钦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2018年6月,克劳斯·冯·克利钦在清华大学第23期“巅峰对话”学术讲座中鼓励现场同学:“做学问的时候要追根究底,保持批判性思维,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动力,用乐观的心态及坚定的信念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培养成果
克劳斯·冯·克利钦培养的学生有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张定等。
讲学讲座
克劳斯·冯·克利钦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克劳斯·冯·克利钦出生于德国和波兰边境附近一个古老的勃兰登堡贵族家庭。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随家人在各地迁徙,后定居于德国。克劳斯·冯·克利钦的父亲的名字是博吉斯拉夫·冯·克里钦(BogislavvonKlitzing),母亲的名字是安妮·乌尔布里希(AnnyUlbrich)。
人物评价
“克劳斯·冯·克利钦在物理学的新分支——低维凝聚态物理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上海科技报》评)
“克劳斯·冯·克利钦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顶级专家。”(《长江商报》评)
人物影响
讲座命名
2013年5月,首届“冯·克利钦”讲座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讲。
常数命名
1990年,国际计量标准化组织使用量子霍尔电阻作为电阻的国际标准,并以克劳斯·冯·克利钦的名字命名为“冯·克利钦常数(vonKlitzingcons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