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之(NormanN.Li),1932年12月28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湖南省湘潭县,美籍华人,化学工程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恩理化学技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黎念之于1954年获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59年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63年后历任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级科学家、环球石油公司(UOP)分离科技研究所所长、阿理德-西格诺公司(Allied-Signal)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5年任美国恩理化学技术公司董事长;199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黎念之长期致力于化工分离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黎念之
外文名:NormanN.Li
国籍:美国
出生地:中国上海
出生日期:1932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史蒂文斯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祖籍: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
人物经历
1932年12月28日,黎念之出生于中国上海。
1939年,应父亲黎烈文之嘱,随叔父来永安,初就读于永安实验小学。
1944年—1945年,在省立永安中学初中部肄业。
1945年—1946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
1946年,初赴中国台湾。
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1957年,获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化工硕士学位。
1960年,被聘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工系讲师。
1963年,获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后又先后任环球石油公司(UOP)分离科技研究所所长、阿理德-西格诺公司(Allied-Signal)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1966年,晋升为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级研究工程师。
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任美国恩理化学技术公司董事长。
1996年,当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黎念之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5年开始,黎念之先后发明了液体膜、润滑油脱脏新方法、原油脱盐技术、沙油提炼工程等,液体膜被用于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石油生产、矿物回收等众多科技和工业领域。他提出的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的理论对研究高分子膜的渗透机理具有较大意义。
发明专利
截至2021年6月,黎念之拥有专利约50件。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6月,黎念之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学术交流
截至2021年3月,黎念之应邀在美国、中国、日本、欧洲等地作学术演讲120余次,担任过约60次国际化学、化工、膜科学学术会议主席。
黎念之人才培养
黎念之曾为美国大专毕业的化学科技人员开设《新分离工程》和《应用表面化学及乳化技术》两门课程;在美国全国性专业人员进修中心任化工原理讲习班主任20多年,并亲自任教达12年;应邀在多所大学和研究院作学术演讲。
黎念之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黎念之的父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及翻译界健将黎烈文。黎念之的母亲是严冰之,因在产后二周病逝,黎烈文于是将儿子取名“念之”。1940年,父亲同作家许粤华结婚。
婚姻家庭
1960年,黎念之在参加一个游览加利福尼亚州的约斯迈特国家公园的旅行团的时候遇见了他的太太乔家喻。1963年,二人结婚。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均为美国国籍。
人物评价
黎念之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有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黎念之是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液体膜及高分子固体膜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湘潭市人民政府评)
黎念之博士多年来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热心培养中国专家,指导他们在资源、环境、能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在制定其发展战略、技术方向、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