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林,1960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黄陂,鱼类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功能实验室副主任。陈松林于1982年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公派到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鱼类生理实验室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进修;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8年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长期从事鱼类种质保存、性别控制与抗病分子育种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松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黄陂县
出生日期:1960年10月25日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0年10月25日,陈松林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长堰镇(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
1982年,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研究。
1987年,被公派到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鱼类生理实验室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进修。
1997年初,应德方邀请,来到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生物中心作高访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1998年,从中山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0年,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
2007年,被山东省政府聘为泰山学者工程“水产育种资源与生物技术”岗位特聘专家。
2017年,陈松林及其团队被授予“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10月,中山大学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别聘任陈松林院士为讲座教授及校外辅导员。
主要成就
陈松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2年2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松林建立鱼类种质冷冻保存技术体系;发现中国首个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破译中国首个鱼类(半滑舌鳎)基因组,揭示其性别决定机制,创建分子性控技术;解析鲆鳎鱼变态分子机制,研制中国鱼类首款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号”,建立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育成新品种4个。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2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松林先后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0余篇,包括NatureGenetics论文2篇。2020年入选Elsevier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术交流
根据2022年2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松林先后赴法国和德国进修、高访4年。
2017年9月,陈松林应邀在2017国际海洋基因组学大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
2018年1月,陈松林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Plant&AnimalGenomeConferenceXXVI),应邀在SyntheticBiology专题会议上作了题为《Chinesetonguesole:GenometoBreeding》的口头报告。
承担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陈松林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基金重点等项目30多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2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松林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项和创新团队奖1项。
陈松林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2014年3月24日,由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海水鱼类新品种技术培训班”在天津汉沽区杨家坡镇举行,陈松林研究员应邀在培训班上授课。
陈松林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职务任免
2022年5月,入选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人物评价
陈松林为中国海水鱼类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研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连续七年被Elsevier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为该学科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评)
陈松林为青岛市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时任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