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匡,男,汉族,1932年11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韩大匡于1950年1月—1952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采矿系石油专业;1952年7月—1953年9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72年12月—1978年4月,任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开发室主任;1978年4月—1985年4月,韩大匡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4月,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韩大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26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浙江省杭州市
人物经历
1932年11月26日,韩大匡出生于上海市。
1950年1月—1952年7月,韩大匡就读于清华大学采矿系石油专业。
1951年12月,韩大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7月—1953年9月,韩大匡就读于清华大学石油系。
1953年9月—1970年5月,韩大匡任北京石油学院(现石油大学)开发系副系主任兼开发研究室主任。
1972年12月—1978年04月,韩大匡任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开发室主任。
1978年04月—1985年04月,韩大匡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85年04月,韩大匡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
2001年,韩大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韩大匡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韩大匡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玉门老君庙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工作,负责其中的渗流计算部分,这个方案是中国油田开发史上第一个用注水方法开发油田的方案。它的实施,扭转了老君庙油田用溶解气驱开采时的压力下降、气油比上升、产油量递减的被动局面。韩大匡揭开了中国注水开发油田的序幕;他系统地研究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格局及全国油田开发形势的新变化;他提出了战略对策和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60年代初期,韩大匡开始了聚合物驱油的实验研究,指出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作为提高采收率驱油剂的有效性。韩大匡开始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研究成果为中国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术论著
学术著作: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61 | 《采油工程》 | 韩大匡 | 中国工业出版社 |
1996 | 《化学验油理论与实践》 | 韩大匡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012.11 | 《韩大匡院士文集》 | 韩大匡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9.06 | 《多层砂岩油藏开发模式》 | 韩大匡等编著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3.02 | 《油藏数值模拟基础》 | 韩大匡等编著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学术论文:
据2020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韩大匡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6余篇。
代表论文如下:
Blockcompressedstorageandcomputationinlarge-scalereservoirsimulation
Reconstructionofundergroundrecognitionsystembasedonbothseismicdataandwelldatainamatureoilfieldwithhighwatercut
Discussionsonconcepts,countermeasuresandtechnicalroutesfortheredevelopmentofhighwater-cutoilfields
Integrateddescriptionandevaluationofreservoirsbasedonseismic,loggingandgeologicaldata:TakingDongyingFormationMember1oilreservoirofNo.1structure,NanpuSagasanexample
Considerationandpracticeofreservoirgeophysicstechniquesindevelopmentofmatureoilfieldswithhighwatercut
授权专利
时间 | 专利项目 |
2012.02.22 | 一种将高温蒸汽注入油层引发水热放热反应的采油方法 |
2001.05.30 | 一种提高油藏聚合物注入能力的方法 |
科技奖励
截至2018年8月,韩大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韩大匡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截至2019年8月,韩大匡先后培养了7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
学术报告
2019年12月13日,韩大匡出席“2019中国天然气行业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并作大会报告。韩大匡提到,目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掀起了新的科技浪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必将延伸到各行各业。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面临海量数据管理及价值挖掘的严峻挑战,必须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优势,来解决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的难题。韩大匡认为,我们应该抓紧战略机遇,实现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主要技术更新换代,从技术层面上促使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与中国国外同行并跑发展转变为领跑发展的格局。
韩大匡荣誉表彰
时间 | 所获荣誉 | 授予单位 |
1991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1年 | 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
1996年 | 第五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
2001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 |
社会任职
时间 | 任职单位 | 兼任职务 |
1984年1月至1994年1月 | 全国储委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第一届) | 委员 |
1996年1月 | 石油大学 | 兼职教授 |
1996年1月 | 重庆科技学院 | 兼职教授 |
1996年1月 | 西安石油大学 | 兼职教授 |
2006年01月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创新推进委员会 | 副主任 |
2007年01月 | 北京大学工学院指导委员会委员 | 委员 |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 主任 | |
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 | 委员 | |
油田开发组 | 组长 | |
国家科委理论与应用力学学科组 | 组员 | |
中国石油学会 | 理事 | |
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 | 副主任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主编 | |
北京科技大学 | 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 |
人物评价
韩大匡为疫情防控做了贡献。(共产党员网评)
韩大匡为了促进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为中国油田开发事业的发展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评)
韩大匡是中国油藏模拟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都市快报》评)
韩大匡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做出了贡献。(四川石油管理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