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倪光南

倪光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3/12/21 9:48:56

倪光南,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64年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的119机研制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68年参与717机显示器研制;1981年至1983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做访问研究员;1984年初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11月应邀出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总工程师;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9年被联想集团解聘;2002年至2011年担任第五、六届中国中信息学会理事长;2011年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基本资料

中文名:倪光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出生日期:1939年8月1日

毕业院校:南京工学院

代表作品: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

主要成就:主持开发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

职称: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他出生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从小就听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也因此立下强国的志

1950年代初,在上海复兴中学求学。从小喜欢动手的他在中小学期间,除了读书还喜欢做些小制作,如玩具电机、航空模型、收音机等,这对他后来从事工程实践很有帮助。

1956年9月,进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学习。

1961年7月,以5年全5分的成绩学完大学全部课程,以《脉冲编码通讯》的毕业论文从南京工学院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1964年,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吴几康主持研制的119机研制项目成功,该项目全国科技大会奖。

1968年,参与了计算所六室显示组万永熙主持的717机显示器研制,接着他继续参与了显示组“SK-1光笔图形显示器”的研制。

1974年,作为计算所代表参加748工程会议,根据748工程的宗旨,倪光南提议六室输入组立项开展汉字处理研究,得到了时任室主任曾茂朝和组长竺乃刚的支持。

1981年8月,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VRO),他在NRC工作的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相当于中国国内工资的70倍。

1983年5月,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回国,回国前他自己掏出几千加元买了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来,包括Z80CPU、SRAM、DRAM、接口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

1984年初,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8月计算所业务处与中航深圳工贸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倪光南课题组进行了将LX-80移植到PC,成为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信通公司也对此提供了支持;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决定创办全民所有制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简称“计算所公司”,即联想集团前身),倪光南应邀于12月出任公司总工程师,将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

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此后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1994年,倪光南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计算机应用技术)。

1995年,被解除了联想总工和董事的职务。

1999年,被联想集团解聘。

2011年12月4日,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12月6日,他被中国软件协会评选为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

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8年,获得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成就

倪光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倪光南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在担任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总工期间,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

核心技术

(部分内容参见:柳倪之争)

倪光南一向力主自主核心技术,他坚持认为联想下一步应当进军核心技术,并顺应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趋势及早作出部署。为此,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当时罗争领导的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已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部,仅次于元庆领导的微机部,其全面实力超过了当时的华为,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程控交换机。

1993年,倪光南组织了软件中心、小型机部、R&D部三个部门联合开发LXBS金融平台软件。

1994年,倪光南在联想领导层参与下又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

1995年开始,倪光南就不遗力地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认为这是关系到信息安全,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学术论著

1997年12月,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软件和芯片——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文,倪光南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

1999年2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Wintel面临挑战》说,Linux正在迅速扩展市场,呼吁政府及企业大力支持Linux在中国的发展,基于Linux发展自主操作系统,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2月1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新机遇》,论述道:“过去难以实现的计划,有了转机。抓住机遇,就将为中国计算机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05年8月1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辩证看待软件专利保护》一文指出,美国作为软件业的垄断者,从其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近年来大大强化了软件的专利保护。但中国现阶段应主要实行软件的版权保护,这有利于中国软件业的自主创新,有利于打破美国软件跨国公司的垄断。

政策建言

2001年和2002年,倪光南连同其他政协委员先后提交议案《通过政府采购,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规范政府采购,扶持自主的IT核心技术》,提出“在政府采购招标时,如其他指标不相上下,应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或企业给以优先权”,呼吁“制订有关政府采购的相应法规,并加强对它执行过程的监控”。此外还主制订“国家信息化有关标准来规范政府采购”。后来,在各界的推动下,2003年中国《政府采购法》生效。此后,倪光南积极支持遵循《政府采购法》采购国产软件。在2004年的政府正版软件采购中,针对某些地方将政府采购正版软件变成“采购外国软件”的倾向,他坚持连同其他专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要求纠正这种倾向。

中国软件产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软件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关系到软件正版化,关系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关系到增加GDP和就业等等,所以软件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应当优先发展。为此,中国需要发展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系统集成、离岸外包等等,需要建立一个自主的软件产业体系。这正是我们和某些外国咨询公司意见的主要差别。有的外国咨询公司(如麦肯锡)主张,中国不必发展基础软件,而应像印度那样,主要做面向出口的离岸外包业务。这种观点初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它是不希望中国去和跨国公司竞争,不希望中国进入基础软件这个高端市场,而是希望中国去和印度竞争,去争离岸外包这个低端市场。如果中国这样做了,中国软件产业只能贡献一些GDP和就业,上述关于软件产业的战略要求就不可能满足了。

科研成果奖励

1992年12月8日

联想系列微机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1991年10月

联想系列微机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88年7月

联想式汉字微型机系统LX-PC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1987年

联想式汉字微型机系统LX-PC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86年

联想式汉字微机系统

应用支持系统奖

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

1986年1月18日

联想式汉字微机系统

北京地区汉字系统对口竞赛一等奖

北京电子兴领导小组

1984年

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79年

“111”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79年

手写文字识别机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

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名称

颁发机构

倪光南人才培养

科研态度

倪光南坚定地认为:“科学家与社会结合的目的,一定要出于公心,不能抱有太多的私念,否则就丢掉了科学造福社会的本意,成了某一个人打着科学的旗号造福自己了。”

讲座报告

1999年6月21日,时任科技部部长冠华主持召开了“发展中国自主操作系统座谈会”,倪光南参加了会议并就发展自主OS作了发言。

1999年7月19日,时任信产部副部长曲维枝主持召开了规模很大并公开报道的“Linux与中国软件研讨会”,倪光南再次做主题发言《Linux与自主OS》。

2018年4月26日,在汇桔网新移动互联网时代“IP连接与变现”高峰论坛就《国之重器: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发表主题演讲。

倪光南荣誉表彰

1964年

计算所先进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

1964年

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先进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

1989年

北京市劳动模范

北京市人民政府

1990年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国务院

1991年9月13日

海淀区优秀知识分子

海淀区人民政府

1991年10月1日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91年11月4日

亿利达科技奖

亿利达科技奖评委会

1992年7月

海淀区荣誉证书

海淀区人民政府

1992年12月19日

中国科学院重奖

中国科学院关于嘉奖倪光南同志的决定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中国工程院

2001年11月11日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先进个人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

2004年7月6日

开源特别贡献奖

Linux产业与应用高峰论坛暨开源应用成果展览会

2004年12月

2004中国开源软件杰出贡献奖

共创软件联盟

2005年9月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十周年荣誉个人

科技部

2006年2月24日

中国信息化十大杰出专家

中国信息协会

2006年6月

海淀创新特殊贡献人物

海淀区人民政府

2007年

2007“金企鹅杯”开源软件特别贡献奖

两岸四地开源软件大赛组委会

2007年9月

两岸四地开源软件特别贡献奖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创软件分会、

台湾Linux促进会、香港开放源码软件中心

2007年

中国Linux暨开源产业杰出贡献奖

LinuxWorldChina2007大会组委会

2008年10月

中关村科技园区20周年突出贡献奖

中关村管委会

2008年12月

中关村十大创新先锋

中关村管委会

2008年12月11日

海淀创新特殊贡献人物奖

海淀区人民政府

2009年

“第四届中日韩开源软件竞赛”特殊贡献奖

中日韩开源软件竞赛组委会

2009年9月19日

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功勋人物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2010年7月

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1年7月8日

中国信息化十大推动人物

中国信息协会

2011年12月4日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2011年12月6日

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2015年

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

2018年6月14日

“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79年—

第五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特邀委员

1993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199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2003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2年—2011年

第五、六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2006年—2010年

北京市参事

个人生活

兴趣爱好

倪光南业余时间,爱听经典音乐,最听的是德沃夏克《来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

人物评价

倪光南始终坚持,中国应当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操作系统、CPU等核心技术。从1999年起,他积极支持开源软件,促进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他秉承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的信念,推动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工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评)

标签: 倪光南

更多文章

  • 潘君骅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潘君骅

    潘君骅,男,汉族,1930年10月14日出生于上海吴淞,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潘君骅在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52年—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1960年,在

  • 沈昌祥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沈昌祥

    沈昌祥,男,1940年8月22日出生,浙江宁波奉化人,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是中国密码科技、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可信计算技术开拓者和奠基人。沈昌祥于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力系,毕业后到总参某研究所工作;1980年7月到海军计算技

  • 苏君红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君红

    苏君红,男,汉族,1937年4月9日出生,上海市人,红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昆明物理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热成像工程总设计师。1963年,苏君红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63年—1983年,在兵器工业第211研究所工作;1983年—1991年,担任兵器工业

  • 孙优贤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孙优贤

    孙优贤,1940年12月23日出生于浙江诸暨,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名誉院长。1963年孙优贤从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 孙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玉

    孙玉,男,汉族,1936年4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五站乡,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国防电信网络重点实验室科技委主任,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081001)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孙玉毕业于

  • 汪成为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汪成为

    汪成为,男,汉族,1933年7月1日生于上海,浙江奉化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信息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56年,汪成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56年—1957年,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研究生班学习;1957年—1965年,在国防部第五研究

  • 王任享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任享

    王任享,男,汉族,1933年10月14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王任享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1958年—1961年,在总参测绘局航测队工作;1961年—1969年,在总参测绘局研究所工作;1967年—

  • 王子才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子才

    王子才(1932.6.23-),山东省聊城市人,自动控制、系统仿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子才1951年至195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57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自动控制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

  • 魏正耀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正耀

    魏正耀,1936年3月30日出生于上海,信息技术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员。魏正耀于1955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197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员;19

  • 魏子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子卿

    魏子卿,1937年4月15日出生于河南睢县,卫星大地测量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魏子卿从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进入西安测绘研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俄州大学进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