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华军

李华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75 更新时间:2023/12/8 4:33:41

李华军,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海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华军,1982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山东工学院后,一年多在山东东营市广饶播种机厂当技术员;1986年7月硕士研究生于大连工学院毕业后至2009年,先后在海军潜艇学院、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开展教科研工作,期间被评为讲师、副教授、教授,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11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表彰。李华军主要从事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基本资料

名:李华军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广饶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位:博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2年2月,李华军出生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山东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7月—1983年8月,在山东东营市广饶播种机厂当技术员。

1983年8月—1986年7月,硕士研究生就读大连工学院造船系船舶工程专业。

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7月—1992年8月,在海军潜艇学院任教,被评为讲师。

1992年8月—1995年5月,在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任教,期间由讲师升级为副教授。

1995年5月—2001年3月,在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从事教科研工作,先后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被评为教授。

1997年12月—1998年12月,美国罗得岛大学访问教授。

1997年12月—2001年3月,博士研究生就读于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海岸与近海工程专业。

2001年3月—2009年12月,在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10月由青岛海洋大学更名得来),任工程学院院长。

2003年9月,在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任党委委员。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2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9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9月29日,担任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长。

2021年4月16日,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主要成就

李华军科研成就

科研经历

2000年夏天,李华军在南京开会时得知,中国浅海区域投入开发的第一个年产量超200万吨的大油田——埕岛油田中心二号平台,存在过度振动现象,成为“中石化十大安全隐患”之一。

李华军带领团队成员在测得数据后,李华军和团队成员一遍遍分析、研究,一次次构建模型试验,最终揭开了数据背后的秘密,平台过度振动的原因找到了,还拿出了科学的治理方案。

李华军带领他的团队,构建起海洋工程设施安全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研制了能有效抵抗波浪冲刷和沉降变形的新型滩浅海结构,将安全、环保、经济有效结合,推动了近浅海油气田的低成本、高效开发。该系列创新技术在埕岛油田海洋平台、黄河三角洲保滩促淤等50余项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论文

[1]李华军,树青,杨永春,etal.VibrationCharacteristicsofAnOffshorePlatformandItsVibrationControl[J].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2002,16(004):469-482.

[2]王树青,张韶光,李华军.基于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650-656.

[3]杨和振,李华军,黄维平.基于振动测试的海洋平台结构无损检测[J].振动工程学报,2003(04):92-96.

[4]杨和振,李华军.输入未知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损伤诊断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01):17-20+75.

[5]王晓燕,黄维平,李华军.地震动反演及结构参数识别的EKF算法[J].工程力学,2005(04):20-23+111.

[6]黄维平,刘娟,李华军.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配置[J].工程力学,2005(01):113-117.

[7]刁延松,李华军,王树青,石湘.基于不完备模态信息的海洋平台损伤诊断研究[J].海洋工程,2006(02):14-20.

[8]刁延松,李华军.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损伤诊断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04):98-103+179.

[9]刘俊斐,李华军.HHT方法在模态密集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S2):181-188.

[10]黄维平,王爱群,李华军.海底管道悬跨段流致振动实验研究及涡激力模型修正[J].工程力学,2007(12):153-157.

[11]杨和振,ParkHan-il,李华军.温度变化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试验模态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8(02):149-155.

[12]夏运强,李华军,唐筱宁.海洋工程物理模型试验中风场模拟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8(01):28-33.

[13]黄维平,白兴兰,李华军.国外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研究发展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2):290-294.

[14]黄维平,白兴兰,李华军.国外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研究发展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2):290-294.

[15]张敏,李华军,王俊荣.一种结构动力特性修改新方法[J].工程力学,2009,26(08):10-14.

[16]杨彬,石湘,李华军.膨胀式自应力灌浆卡箍压力测定方法[J].海洋工程,2010,28(03):80-85.

[17]杨彬,石湘,李华军.膨胀式自应力灌浆卡箍压力测定方法[J].海洋工程,2010,28(03):80-85.

[18]李炜,李华军,郑永明.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大直径钢管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数值仿真[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31(04):69-72.

[19]李萍,王树青,李华军.特征系统实现算法中的噪声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Z2):176-182.

[20]杨林,李华军.不同节点布置下二维涡激振动的无单元法参数化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05):105-110.

[21]LiuY,LiHJ.Analysisofobliquewaveinteractionwithasubmergedperforatedsemicircularbreakwater[J].JournalofEngineeringMathematics,2013,83(1):23-36.

[22]李英超,张敏,李华军.利用不完备实测模态修正杆系结构约束边界条件[J].工程力学,2013,30(01):288-294.

[23]HuSLJ,YangWL,LiuFS,etal.Fundamentalcomparisonoftime-domainexperimentalmodalanalysismethodsbasedonhigh-andfirst-ordermatrixmodels[J].JournalofSound&Vibration,2014,333(25):6869-6884.

[24]ShenJ,LiuF,LiH,etal.Assessmentofthedamagesoccurringbetweentwoadjacentmeasurementsforanagingoffshoreplatform[J].OceanEngineering,2015,109:372-380.

[25]LiH,DuJ,WangS,etal.Investigationontheprobabilisticdistributionofmooringlinetensionforfatiguedamageassessment[J].OceanEngineering,2016,124:204-214.

[26]王冬冬,石湘,李华军,周雷,张传杰.载荷重新分担对膨胀式自应力灌浆卡箍防滑和防撬设计影响[J].海洋工程,2016,34(06):83-92.

[27]WuG,LiH,LiangB,etal.Subgridmodelingofsaltmarshhydrodynamicswitheffectsofvegetationandvegetationzonation[J].EarthSurfaceProcessesandLandforms,2017.

[28]LiuY,LiHJ.Iterativemulti-domainBEMsolutionforwaterwavereflectionbyperforatedcaissonbreakwaters[J].EngineeringAnalysiswithBoundaryElements,2017,77(apr.):70-80.

[29]何舒玥,李华军,廖绍华,刘勇.透空式进海路波浪力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09):118-124.

[30]杜君峰,张敏,徐霄龙,李华军.腐蚀影响下深海平台系泊锚链疲劳损伤评估[J].船舶力学,2018,22(08):985-992.

代表专著

著作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作者

《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分析与损伤检测》

2017年

科学出版社

李华军

《海岸动力环境与新型结构的水动力模拟分析方法》

2017年

科学出版社

李华军

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

公开时间

专利类型

利用交叉模型交叉模态的结构模型修正方法

2009年

发明专利

大型结构物无损伤的健康检测方法

2009年

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模型定阶和信号消噪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2012年

发明专利

一种透空型潜堤

2013年

发明专利

分离式码头消浪墙

2015年

发明专利

组合升降式水槽消浪装置

2016年

发明专利

科技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单位名称

成果登记日期

注海水自动化监、检测系统研究开发

中国海洋大学

2002.01.01

水下目标跟踪与定位技术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2002.01.01

海洋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1.01

海洋平台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识别与振动控制理论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1.01

海洋平台结构的安全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1.01

新型消能式海上建筑物水动力分析方法与设计理论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01

近海新型海工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01

近浅海边际油田海洋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01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01

环境友好型滩浅海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维护关键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1.01

胜利油田滩海陆岸设施安全设计、评估与防灾减灾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1.01

滩浅海新型构筑物及安全环保关键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2016.01.01

基于频率变化的结构损伤定位与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2016.01.01

科研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获奖级别

2002年

注海水自动化监、检测系统研究开发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3年

大型海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4年

浅海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浪致过度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年

海洋结构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研究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0年

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滩浅海新型构筑物及安全环保关键技术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

海洋结构物浪致失稳破坏机理及安全防护研究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9年

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术交流

2018年8月,李华军参加“蓝色药库开发”高峰论坛暨管华诗院士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围绕中国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从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及人才配置等角度,汇报交流了各自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新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李华军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会上就深水及近海工程、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河口及航道整治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进行2天学术交流。

李华军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20年5月,李华军培养了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100余人,其中,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评全国教学名师,3人入选国家优青等。

李华军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荣誉称号

2006年

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201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7年11月27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山东省先进工作者

2020年11月

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2年11月

第二届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社会任职

任职单位/组织

任职职务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五届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学术委员会

委员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术委员会

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常务理事

《ChinaOceanEngineering》期刊

编委

《海岸工程》期刊

副主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

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决策咨询专家

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

理事长

个人生活

李华军在工厂做过工人,到部队当过兵,去中国海外学习过,又在中国海洋大学任教,他养成了不轻言放弃的习惯,常年的科研工作,遇到难题、无法突破是一种常态,李华军说,只要和团队一起努力,就能攻克难关。

李华军说:“劳动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来源,更是创造人类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以每个人都以劳动为荣。”

人物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海洋科技工作者更是用严谨的科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思路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海洋强国,逐梦蔚蓝,李华军和他的团队、学生们用辛勤的劳动构筑海洋科技的未来。(中国海洋大学评)

作为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一名科技专家,一直以来,李华军率领他的科研团队,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特色显著的以工兴海、以工强国之路。(《中国科学报》评)

标签: 李华军

更多文章

  • 李术才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术才

    李术才,1965年12月23日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副书记、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1983年9月,李术才进入山东矿业学院土木系学习,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7

  • 刘加平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加平

    刘加平,1956年11月5日出生于陕西大荔,绿色建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刘加平于1982年从西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1986年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重

  • 刘经南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经南

    刘经南,男,汉族,1943年7月1日出生于重庆,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北斗/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刘经南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68年至

  • 吕西林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西林

    吕西林,男,汉族,1955年1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至1977年,吕西林就读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77年至1979年,担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助教;1979年至198

  • 马洪琪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洪琪

    马洪琪,1942年10月2日出生上海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1967年马洪琪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至1999年先后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副处长、副局长、局长;199

  • 梅洪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梅洪元

    梅洪元,1958年7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寒地建筑设计领域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导、教授,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1978年至1982年,梅洪元获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获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任哈

  • 孟建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建民

    孟建民,1958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徐州,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同时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1982、1985年和1990年先后在

  • 缪昌文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缪昌文

    缪昌文,1957年8月19日出生于江苏泰州,建筑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982年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84年7月到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其间1986年至1987年赴丹麦技

  • 聂建国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聂建国

    聂建国,1958年8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聂建国于1982年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84年获得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

  • 钮新强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钮新强

    钮新强,1962年7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钮新强于1983年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1989年获得河海大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枢纽设计处工作;2002年担任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