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履谦

张履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3 更新时间:2023/12/13 22:31:49

张履谦,男,汉族,1926年3月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1951年,张履谦获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学位;1951年—1956年,在军委通信部工程师室雷达组工作;1956年—1957年,担任总参通信部电信技术研究所电子对抗研究室主任;1957年—1958年,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达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1959年,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达收发设备研究室主任;1959年—1962年,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达总体设计室主任;1962年—1965年,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三支队副主任;1965年—1979年,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23所副所长;1979年—1985年,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450工程办公室主任;1985年—1987年,担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1987年—1993年,担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1993年—1999年,担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常委;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张履谦长期从事雷达技术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名:张履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出生日期:1926年3月1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26年3月1日,张履谦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黄花镇蛇嘴山的农民家庭。

1946年8月—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1年8月—1956年1月,在军委通信部工程师室雷达组工作。

1956年1月—1957年1月,担任总参通信部电信技术研究所电子对抗研究室主任。

1957年1月—1958年1月,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达研究室副主任。

1958年1月—1959年1月,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达收发设备研究室主任。

1959年1月—1962年1月,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达总体设计室主任。

1962年1月—1965年1月,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三支队副主任。

1965年1月—1979年1月,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23所副所长。

1979年1月—1985年1月,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450工程办公室主任。

1985年1月—1987年1月,担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

1987年1月—1993年1月,担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

1993年1月—1999年1月,担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常委。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1999年1月,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

主要成就

张履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1年,张履谦参加抗美援朝,奉命到前线去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与同事采用快速变频等技术,排除了干扰。接着,在通信兵部建立了全军雷达干扰与抗干扰领导小组和电子对抗研究室,张履谦领导小组进行了部队抗干扰训练和福建前线对台电子侦察,电子对抗研究室装配和研制了成套的设备,装备了部队。

1956年,张履谦参加国务院编制中国十二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20世纪60年代,张履谦参加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二号制导雷达,具有抗干扰性能,批量装备部队,成功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飞机。

20世纪70年代,张履谦进行反导系统雷达的总体设计,突破相控阵雷达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导弹精密跟踪雷达和卫星超远程引导雷达,张履谦任总设计师研制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攻克多副载波、多种调制、精密测角测速测距和遥控遥测技术,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

20世纪90年代以后,张履谦参加十多种卫星的立项论证、技术攻关,完成研制和发射任务,张履谦参加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和探月工程的论证和顶层谋划,提出采用陆地建站、海洋出船、节点监控、中继卫星和国际兼容的测控网方案建议,参加测控设备的技术攻关,参加探月工程的总体设计,研究月地信息传输,对落月及月地返回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为探月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参加中国国防专项工程的方案设计和评审,进行信息传输的抗黑障研究。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85年

450-1微波统一测控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78年

导弹精密跟踪雷达

全国科学大会奖

卫星超远程引导雷达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履谦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如更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张履谦认为,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打好基础,进步才有希望,科研水平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才,关键是核心人才得稳定下来,把科研工作做深、做扎实;专业人才要钻研技艺,磨炼工匠精神;此外,需要吸引大批青年投身科研事业,还认为,传播科学知识是科研人员的责任,科研人员要多做科普工作,科普通俗,但不容易做,就像要写出好文章,首先必须自己要理解,理解程度如何则考验科研人员的功力。

张履谦认为,一个人不但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后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成熟了,就要付诸行动,不能纸上谈兵;有了行动和实践,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亦“行必果”。

专业研究组建设

1956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通信部成立雷达干扰与抗干扰研究室,张履谦担任主任并在室内建立了侦察、干扰、分析、雷达抗干扰、通信抗干扰五个专业研究组,为中国电子对抗领域培养了技术领军人才。

讲座报告

2013年9月21日下午,国防科技前沿技术论坛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会堂进行,张履谦到场并作了主题为《中国航天发展之路》的报告。

张履谦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26日

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

2009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

航天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199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

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标兵(国防科委)

社会任职

张履谦兼任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独立评估委员会安全着陆独立评估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航天工程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重大专项载人空间站工程论证评估委员会委员,探月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组员,人民解放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荣誉顾问,国家科技研究发展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军工计量测试标准化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电子所微波成像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科工委电子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问,中国航空学会电子及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个人生活

名字由来

张履谦的父亲张子是当地有名的中医,读过书,有文化。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即张履谦),张子尧在起名上颇费心思,他借用《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进履”的典故,给孩子取名“履谦”,亦要求他“履行谦逊”,谦虚人求取教益。

书法作品

2010年元旦,84岁的张履谦写下“大江东去奔腾急,黄昏日照争朝夕”的书法作品。

婚姻情况

张履谦一心扑在事业上,直到33岁才结婚,张履谦的夫人力伯畏是一个坚强而善良的女性。力伯畏的家庭可谓是“三代御医”:爷爷曾是清代宫廷御医,父亲做过孙中山的医生,她也曾在中南海任保健组组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保健工作。

与总理同窗

张履谦与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是广益中学的校友,后来在清华大学又是同窗,住在一个宿舍,同在1951年毕业。

人物评价

张履谦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为中国国防科研作出了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20世纪60年代,中国击落美国U-2飞机的消息震动世界。其中,张履谦主持研制的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功不可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评)

张履谦为中国的雷达技术、电子对抗事业、空间技术和航天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和重大贡献。(《科技日报》评)

张履谦是中国雷达技术、电子对抗和航天事业开创者之一。(中国新闻网评)

张履谦同志顽强地钻研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是国防科学技术战线上优秀的基层指挥员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聂荣臻评)

标签: 张履谦

更多文章

  • 张明高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明高

    张明高,1937年12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市,无线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产业部第22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明高于196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防科委1019研究所工作;1965年进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

  • 张锡祥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锡祥

    张锡祥,男,汉族,1933年5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对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产业部第29所高级工程师、所长顾问。1958年,张锡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1958年至1959年,在西安786厂毕业实习;1959年至1963年,在中

  • 张钟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钟华

    张钟华,男,汉族,1940年7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一级研究员,电磁计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张钟华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在电机系电工基础教研组进行研究生学习;1967年被分配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 周立伟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立伟

    周立伟,男,汉族,1932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浙江省诸暨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1958年,周立伟从北京理工大学仪器系毕业;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获得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1951年—1953年,在上海

  • 周寿桓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寿桓

    周寿桓,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激光与光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寿桓于1962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

  • 周仲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仲义

    周仲义,1935年8月6日出生于上海,信息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研究员。周仲义于1951年7月入读于中央军委技术干部学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1955年8月—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研究员;1985年7月—1990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处长;

  • 庄松林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庄松林

    庄松林,男,汉族,1940年8月14日出生,江苏省溧阳人,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华太极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1962年,庄松

  • 曹喜滨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喜滨

    曹喜滨,1963年2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曹喜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硕士学

  • 邓宗全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邓宗全

    邓宗全,男,汉族,1956年10月2日出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人,宇航空间机构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邓宗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

  • 董春鹏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春鹏

    董春鹏,1942年8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水中兵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某国家重点工程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春鹏于1966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声学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6年担任中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