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费利克斯·布洛赫

费利克斯·布洛赫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54 更新时间:2024/1/17 18:43:31

费利克斯·布洛赫(德语:FelixBloch,1905年10月23日-1983年9月10日),瑞士物理学家。与爱德华·珀塞尔(EdwardMillsPurcell,1912-1997年)合作,因为发展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其有关的发现,共同分享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费利克斯·布洛赫

外文名:FelixBloch

国籍:瑞士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3日

逝世日期:1983年9月10日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发展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

个人简介

原子是由电子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一现象如同拉小提琴时琴弓与琴弦的共一样,因而被称为核磁共振。1946年美国科学家费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珀塞尔首先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他们因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理论观点

珀塞尔认为,氢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由于有自旋,其行为就象磁铁。在吸收或发射一定的能量时,这两个小磁体只能向某一确定的方向变化。为了测量这些能量的转移,珀塞尔将原子置于高频线圈的中心,再将这一线圈置于一个磁铁的强磁场中,这样,强磁场使微小的核磁体整齐排列,然后,珀塞尔通过无线电波的作用改变它们的方向,使原子核随着无线电波按节奏“跳舞”。通过记录允许原子吸收能量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就找到了使原子核重新排列所需的能量,因此也就找到了核的磁矩。

布洛赫也独立地观察并测量了核磁共振。1946年,布洛赫提出了他的高精度测量核磁矩的方法:“核感应”方法,其数学公式被称为“布洛赫方程”。布洛赫设想,在共振条件下,原子核的总磁矩与交变磁场成一有限的角度并绕恒定磁场作进动。他把观察到的信号看作是感应电动势。这样,原子核就变成了微型无线电发报机,而布洛赫收到了它发射的信号。由示波器屏幕上条纹的方向便可知道核的旋转是顺着磁场方向还是逆着磁场方向,进而便可推算出核的磁矩。虽然珀塞尔和布洛赫的实验方法不一样,但是从物理意义上讲,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方法不仅在核物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科学技术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核磁共振分析可以用来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各种相互作用;核磁共振人体成像有望成为诊断疾病的有力工具。

布洛赫定理

布洛赫定理:由布洛赫在1928年研究晶态固体的导电性时首次提出。

更多文章

  • 欧内斯特·沃吞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欧内斯特·沃吞

    欧内斯特·沃吞(ErnestThomasSintonWalton,1903年10月6日-1995年6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文名:欧内斯特·沃吞外文名:ErnestThomasSintonWalton出生日期:1903年10月6日逝世日期:1995年6月25日欧内

  •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PatrickMaynardStuartBlackett,1897年11月18日-1974年7月13日),英国物理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文名: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897年11月18日逝世日期:1974年

  • 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

    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EdwardVictorAppleton)于1892年9月6日生于英国约克郡。早年攻读自然科学和法律。中文名: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外文名:EdwardVictorAppleton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892年9月6日逝世日期:1965年4月21日职业:爱丁堡大学校长主要

  • 珀西·布里奇曼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珀西·布里奇曼

    珀西·布里奇曼,美国物理学家,1946年由于发明超高压装置和在高压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194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布里奇曼对结晶学也有研究,他创造了一种生产单晶的方法。他对金属导电现象进行过研究,发现了内珀耳热---一种新的电效应。他还为曼哈顿计划测定了铀和钚的压缩性,还协助研制过原子弹。196

  • 沃尔夫冈·泡利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沃尔夫冈·泡利

    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E.Pauli,1900.4.25-1958.12.15),1900年4月25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毕业于慕尼黑大学,1958年12月15日,在苏黎世逝世,享年58岁。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父亲是维也纳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教父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中文名:沃

  • 伊西多·艾萨克·拉比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伊西多·艾萨克·拉比

    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IsaacRabi,1898年7月29日-1988年1月11日),男,美国人,物理学家,核磁共振仪的发明者。1936年提出拉比模型,描述了原子与光的基本相互作用。原子钟概念的提出者。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核磁共振之父”。中文名:伊西多·艾萨克·拉

  • 奥托·斯特恩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奥托·斯特恩

    奥托·斯特恩(Otto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裔美国核物理学家、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教授。他发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并发现了质子磁矩,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著名,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9年,奥

  • 欧内斯特·劳伦斯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欧内斯特·劳伦斯

    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OrlandoLawrence,1901年8月8日~1958年8月27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1932年设计和制造第一台高能粒子回旋加速器,并获得193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参与曼哈顿计划,主管用电磁法分

  • 恩利克·费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恩利克·费米

    恩利克·费米(意大利文:Enrico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42年,费米领导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Pile-1)、为第一颗原子弹

  • 乔治·佩吉特·汤姆森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乔治·佩吉特·汤姆森

    乔治·佩吉特·汤姆森(GeorgePagetThomson,1892年5月3日-1975年9月10日),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乔治·佩吉特·汤姆森的父亲J·J·汤姆孙是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文名:乔治·佩吉特·汤姆森外文名:GeorgePag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