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本·罗伊·莫特森

本·罗伊·莫特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6 更新时间:2023/12/30 3:40:59

本·罗伊·莫特森(BenRoyMottelson,1926.07.09-),丹麦-美国核物理学家,因发展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非球形理论,与格·玻尔詹姆斯·雷恩瓦特一起获得197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本·罗伊·莫特森

外文名:BenRoyMottelson

成就:197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

出生地:芝加哥

性别:男

国籍:美国丹麦

出生年月:1926年7月9日

职业:科学物理学家

简介

本·罗伊·莫特森(BenRoyMottelson,1926年7月9日芝加哥),美国-丹麦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发展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非球形理论,本·罗伊·莫特森与阿格·玻尔和詹姆斯·雷恩瓦特一起分享了197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平

本·罗伊·莫特森于1926年出生在芝加哥的一个丹麦裔美国人家庭,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第二个。

本·罗伊·莫特森靠美国海军的V12计划进入了普渡大学。1947年他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在许温格的指导下研究核物理问题,

1950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去哥本哈根继续工作,他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出国奖学金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奖学金,以及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职位。

从1957年开始,他一直担任北欧理论原子物理研究所教授。1957年在新建的诺迪奇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教授,1971年成为丹麦的自然公民。

科学贡献

大约在1950年,在调和原子核的两种互相矛盾的图像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1936年发展起来的液滴模型把原子核描述为一种带电液滴,并能在它的球形基础上作动。这种图像得到1939年发现的裂变过程的强有力的支持。在这种裂变过程中,原子核形变得如此厉害,以致破裂成两块。这种液滴模型比较简单,而且无内部结构。而1949年发展起来的核的壳层模型,用质子和中子的独立运动来看待核结构。它认为质子和中子都在绕质心的轨道上运动,这种模型在解释可与单个粒子的轨道运动相联系的大量核性质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50-51年詹姆斯·雷恩沃特与阿格·玻尔发展了几个原子核模型来研究单个原子的运动,新的原子核模型第一次使科学家们确切地描述某些原子特征,包括一些原子核中的非球形电荷分布。

从1957开始莫特森与阿格·玻尔合作,他们将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相对照,在1952至1953年发表的三篇论文中,玻尔与莫特森给出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它们提供的关于单个核子的运动与核形变之间相互影响的信息,阐述了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在其后数十年内,他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发展一种对原子核综合且自洽的描述。

这一发展的最主要部分是:弄清如从单个粒子的运动形成振动和转动,肯定核中粒子成对结合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成对结合非类似于金属中产生超导性的电子对),以及核中大量新型振动的发现,其中有一些振动类似于液滴的振动,而另一些则涉及到核的一些量子特征(不属于经典图像之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许多不同国家的物理学家进行了非常活跃的通力合作,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为这个建立在由其奠基人创立的传统基础之上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标签: 本·罗伊·莫特森

更多文章

  • 阿格·玻尔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阿格·玻尔

    A.玻尔是N.玻尔和M.玻尔夫妇的第四个儿子。他生于1922年,也就是他父亲荣获诺贝尔奖的那年。在他童年时代,父母亲住在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那些被吸引到该研究所的志同道合的杰出的科学家们便成了玻尔家孩子们的叔叔:克拉茂斯叔叔、克莱茵叔叔、仁科叔叔、海森堡叔叔和泡利叔叔等等。中文名:阿格·玻尔外

  • 安东尼·休伊什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东尼·休伊什

    安东尼·休伊什(AntonyHewish,1924年5月11日-2021年9月13日),英国物理学家,197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21年9月13日去世,享年97岁。中文名:安东尼·休伊什外文名:AntonyHewish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924年5月11日逝世日期:2021年9月13日毕业院校

  • 马丁·赖尔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丁·赖尔

    马丁·赖尔(Martin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英国天文学家。1918年9月27日生于萨塞克斯郡布赖顿。193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45年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1957年兼任马拉德射电天文台台长,1959年任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学教授,195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

  • 伊瓦尔·贾埃弗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伊瓦尔·贾埃弗

    伊瓦尔·贾埃弗,挪威籍美国物理学家,于1929年出生在挪威,早年曾在挪威军队中担任过一年的工程师,在挪威政府中担任过一年的专利审查员。他于1954年移民至加拿大,并加入了加拿大通用电气公司的高级工程项目。1956年,他移民至美国,在通用电气公司担任应用数学家,并于1958年进入研发中心。贾埃弗在19

  • 江崎玲于奈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江崎玲于奈

    江崎玲于奈(ReonaEsaki),男,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后进入川西机械制作所工作,进行由真空管的阴极放出热电子的研究工作。1956年,转入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现索尼)。1970年提出半导体超晶格理论。1973年,时任美国IBM沃森研究所研究员的江崎玲于奈,因在半

  • 约翰·罗伯特·施里弗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约翰·罗伯特·施里弗

    约翰·罗伯特·施里弗(JohnRobertSchrieffer,1931年5月31日-2019年7月27日),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BCS理论创立者之一。中文名:约翰·罗伯特·施里弗外文名:JohnRobertSchrieffer国籍:美国出生地: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出生日期:19

  • 利昂·库珀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利昂·库珀

    利昂·N·库珀(LeonNCooper,1930年2月28日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利昂·库珀外文名:LeonNCooper出生地:美国纽约性别:男1930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4年获博士学位后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当博

  • 汉尼斯·阿尔文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尼斯·阿尔文

    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HannesOlofGöstaAlfvén,1908年5月30日-1995年4月2日),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致力于磁流体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其成果被广泛应用天体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初时为工程师,后来转为研究及教授等离

  • 默里·盖尔曼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默里·盖尔曼

    默里·盖尔曼(MurrayGell-Mann,1929年9月15日—2019年5月24日),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里,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质子和中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默里·盖尔曼童年时就对科学有浓厚兴趣,14岁进入耶鲁大学,1948年获学士学位,继转麻省理工学院,三

  •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路易斯·阿尔瓦雷斯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LuisW.Alvarez,1911-1988),美国物理学家,因对基本粒子物理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获得了196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路易斯·阿尔瓦雷斯外文名:LuisW.Alvarez,出生日期:1911年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