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阿道夫·冯·贝耶尔

阿道夫·冯·贝耶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3/12/6 7:44:03

道夫·冯·贝耶尔(AdolfVonBaeyer,1835—1917年)德国有机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基本资料

名:阿道夫·冯·贝耶尔

外文名:AdolfVonBaeyer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35年10月31日

逝世日期:1917年

职业:有机化学家

主要成就: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地:柏林

人物经历

影响一生的生日礼品

1845年秋天柏林城秋高气爽,小贝耶尔的心情就像这气一样开朗。他盼望10月31日的到来,这是他10岁的生日。他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小贝耶尔琢磨着父母一定会好好地给他庆祝一番的。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可是什么动静也没有。30日晚上,贝耶尔倚在窗前,心里默念着,明天,明天快来吧,爸爸妈妈一定会给我一个惊喜的。

10月31日

这一天终于来了,母亲竟好像没事人儿一样,领他到外婆家去了。小贝耶尔心想:也许精彩的节目在外婆家呢。

满心欢喜的贝耶尔蹦跳着进了外婆家,屋内却如平一样。他有些失望,于是每时每刻都在想象着生日活动会出其不意地到来。但母亲好像忘了今天是他的生日,一句有关过生日的话都没有说。想起往年过生日时的情景——妈妈的呵护、爸爸的祝福、精美的礼品……小贝耶尔难过得快要哭了,难道妈妈真的忘记了我的生日吗?

晚上回家的路上,贝耶尔噘着小嘴,一声不吭地走着,满心的委屈又不便直说出来。细心的母亲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

贝耶尔的母亲是著名律师和历史学家的女儿,她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她爱自己的儿子,深知贝耶尔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教育得法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母亲慈爱地摸摸贝耶尔的头,温柔地说:“妈妈生你时,爸爸已经41岁了,还是一个大老粗。但他不甘心没有文化知识,现在跟你一样正在努力学习,明天就要参加考试。妈妈当然记得你的生日啦,可是要给你过生日的话,你想想是不是要耽误爸爸的学习呀?”贝耶尔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里仍带着一丝遣憾。

“我知道你很想过生日。”母亲接着说:“但年纪大了再学习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你就不清楚了,这要等你长大了才会知道。爸爸小时候没有像你一样的学习机会,现在才开始学习虽说晚了一点,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果的。我们支持爸爸学习,他会非常高兴的,爸爸会更爱你的。这不也是很好的生日礼物吗?”

母子俩走着、说着,小贝耶尔的眉头渐渐地舒了。他爱学习,也爱爸爸,尽管没有生日礼物,他也幸福地笑了。母亲又趁机教育他:“你现在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候,你一定要努力,长大了才可以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才会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

母亲的一番话说得贝耶尔心里热乎乎的,爸爸已经50多岁了,还在努力学习,他那有些发白的头发和灯下看书的专注神情不时浮现在贝耶尔眼前。父亲就是他学习的榜样。

从此贝耶尔更加勤奋地读书。10岁生日当晚回家路上,母亲所说的话对他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回忆道:“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

学问与年龄不成正比

耶尔的父亲约翰?佐柯白曾长期在普鲁士军队中服务,官至总参谋部陆军中将。他虽然出身行伍,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感兴趣,但是日常工作很繁忙,没有时间学习。为此他非常苦恼,经常一位牧师述说自己的心愿。牧师劝他退休后再作学习打算也不迟,只要坚持必能有一技之长。

贝耶尔的父亲牢记牧师之言,50岁时开始从师学习地质学。周围的人对他潮热讽,他全然不顾。贝耶尔的母亲深知丈夫的心志,全力支持他学习。

通过多年学习,贝耶尔的父亲成了专家,76岁时竟出任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父亲的刻苦勤奋为贝耶尔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也使幼年的贝耶尔受到了影响。

父亲不仅学习努力,而且谦虚尊师,这种品德也深深地影响着贝耶尔的成长。

那一年

贝耶尔还在上大学,他与父亲随便谈起凯库勒教授。凯库勒教授那时已经是德国有机化学的权威了,年轻气盛的贝耶尔随口对父亲说:“凯库勒吗,只比我大6岁……”父亲立刻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恨恨地瞪了他一眼,问道:“难道学问是与年龄成正比的吗?大6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学习吗?我学地质时,几乎没有几个老师比我大,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都有,难道就不要学了?”

此事对贝耶尔的震动很大,教育极深,后来他常对人讲:“父亲一向是我的榜样,他给我的教育很多,最深刻的算是这一次了。”

贝耶尔敬重父母,不仅是因为父母经常纠正他的错误、关心他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给了他最好的教育。每当学习、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脑海就会浮现出茂着老花眼镜的父亲在灯下伏案学习的情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竟有从头开始学习的信心和毅力,而年纪轻轻的他难道还有什么不能的困难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贝耶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先在柏林大学学习了两年物理和数学。因在陆军中服兵役一年,学业间断。1858年先后师从本生和凯库勒学习化学。本生和凯库勒都是德国当时著名的化学家,本生发明了发射光谱仪,并发现了铷、铯两种新金属;而凯库勒则在睡梦中悟出了苯环的结构。在两位名师的指导下,贝耶尔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展。

23岁那年,他获得了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此后贝耶尔完成了多项使化学界轰动的研究工作。37岁时,他出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声誉享于欧洲,慕名求教者不绝于途。

当时在斯特拉斯堡出了一名该校建校307年中最年轻的博士埃米尔·费雪,他认为贝尔无论在学问上还是在品德上均可为人师,于是他谢绝了不少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聘书,甘心跟随贝耶尔作一名助教。在贝耶尔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费雪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水平渐渐地超过了老师贝耶尔。这一点贝耶尔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经过认真思考,贝耶尔觉得,学生超过老师,说明师生都尽了力,应该给费雪找一个更有利发展的地方。

1882年夏日的一天,耶尔把费雪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贝耶尔说:“费雪,这几你在我这里干得不错,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我了。在我这里干不会有更多的收获,还是换一个地方吧。”

费雪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老师,他有点着急了:“不,我不想离开您,老师。没有您,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贝耶尔没有让费雪说下去,“就这样定了吧,我推荐你去下厄南津大学任教,换一个环境会使你增长才干。”

贝耶尔没有看错,费雪的确才能出众,1902年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三年之后,贝耶尔也获得了19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贝耶尔就是这样一个谦虚、诚恳的人。除了费雪之外,贝耶尔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一些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他的学生维兰德(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

特别有趣的是,费雪的学生瓦尔堡获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瓦尔堡的学生克雷希斯又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见,贝耶尔品格和治学方法是一代代而传。

生平

出生

1835年10月31日,当东方刚刚透射出一道微弱的晨曦时,在柏林的约翰·佐柯白中将的家中,突然传出一阵阵婴儿啼泣的声音。约翰望着这个刚诞生的小生命,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婴儿名叫阿道夫·冯·贝耶尔,他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有机化学家。现代三大基本染素靛青、天蓝、绯红的分子结构,就是贝耶尔发现的。

家庭

贝耶尔的父亲约翰·佐柯白,原是普鲁士总参谋部的陆军中将,由于刻苦自学,76岁高龄时竟被聘为柏林地质研究院院长。母亲是一位名门闺秀,见多识广,通晓事理,对贝耶尔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和家庭的良好教育,贝耶尔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中学毕业后,贝耶尔考入著名的柏林大学。开始主攻物理和数学,不久即转向化学研究。1856年,他发表了科学论文《有机化合物凝结作用综合研究》,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赞赏,同年他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当时年仅23岁。4年之后,他被皇家学会推选出任欧洲规模最大的柏林国家化验所主任。

贝耶尔一个个奇迹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普鲁士国腓德烈·威谦四世的浓厚兴趣,特地邀请贝耶尔到皇宫去做客。当国王见到这位科学家时,不禁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位誉满全欧的大学者,原来是个小青年。”

从事

贝耶尔毕生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尤其在有机染料、芳香剂、合成靛蓝和含砷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第一个研究和分析了靛青、天蓝、绯红三种现代基本染素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创建了第一流的新型化学实验室,建立了著名的贝耶尔碳环种族理论。他研究和合成的和种染料与芳香剂,使世界上的妇女们能打扮得比以往更漂亮、更动人。当我们今天置身于那色彩斑斓、如花似锦的纺织品世界和香气扑鼻的化妆品世界时,怎么能忘记这位为美化人类生活而幸劳一生的科学家呢?

为了表彰贝耶尔在研究染料和有机化合物等方面的卓越贡献,1905年,当他70岁时,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他诺贝尔化学奖。

逝世

贝耶尔的研究成果,使世界上建起了无数个化工厂。从此,世界有机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晚年,贝耶尔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直至82岁逝世。

更多文章

  • 威廉·拉姆齐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威廉·拉姆齐

    威廉·拉姆齐,英国化学家。1852年10月2日生于格拉斯哥,1916年7月23日卒于白金汉郡海威科姆。1866年入格拉斯哥大学,1869年始攻读化学,1870年毕业后留学德国。1872年在蒂宾根大学因研究硝基苯甲酸获哲学博士学位。1880~1887年,任布里斯托尔大学化学教授,1887~1913年,

  •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SvanteAugust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物理化学家,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城堡。他是电离理论的创立者,解释溶液中的元素是如何被电解分离的现象;研究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得出著名的阿累尼乌斯公式;还提出了等氢

  • 埃米尔·费歇尔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埃米尔·费歇尔

    1852年10月9日生,逝世1919年7月15日,化学家,曾获诺贝尔化学奖(1902)。中文名: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外文名:HermannEmilFischer别名:埃米尔·费歇尔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852年10月9日逝世日期:1919年7月15日毕业院校:波恩大学职业:化学家主要成就:诺贝尔化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荷兰语:JacobusHenricusvantHoff;1852年8月30日-1911年3月11日),生于荷兰鹿特丹,逝于德国柏林,荷兰化学家,1901年由于“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 安东尼·莱格特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安东尼·莱格特

    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Leggett),英国物理学家,1938年生于伦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教授。2003年,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奖。中文名:安东尼·莱格特外文名:AnthonyLeggett国籍: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出生地:伦敦出生日期

  •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阿布里科索夫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阿布里科索夫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阿布里科索夫(1928—2017年)(俄语:АлексейАлексеевичАбрикосов),1928年6月25日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物理学家,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因在超导和超流体领域中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3月29日于美国加利

  • 里卡尔多·贾科尼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里卡尔多·贾科尼

    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Giacconi),1931年10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意大利裔美国天文学家,因在X射线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里卡尔多·贾科尼外文名:RiccardoGiacconi国籍:意大利裔美国出生地:意大利的热那亚出生日期:19

  • 小柴昌俊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小柴昌俊

    小柴昌俊(MasatoshiKoshiba,1926年9月19日~2020年11月),生于日本本州岛港口城市丰桥,毕业于东京大学,是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高级顾问和东京大学荣誉教授、神冈实验室资深学术顾问。2002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

  • 雷蒙德·戴维斯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雷蒙德·戴维斯

    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Davis,1914年10月14日~2006年5月31日),生于华盛顿,1942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系名誉教授。他因为在天体物理学,特别是“探测宇宙中微子”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4的

  • 沃夫冈·克特勒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沃夫冈·克特勒

    沃夫冈·克特勒(WolfgangKetterle,1957年10月21日-)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中文名:沃夫冈·克特勒外文名:WolfgangKetterle出生日期:1957年10月21日职称: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他的研究专注在冷原子的捕捉,以使这些原子接近绝对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