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续冬(1974年10月-2021年8月22日),原名胡旭东,民间人称“胡子”,生于重庆。生前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1991—2002年,求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西方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2002年起执教于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拉丁美洲文学。胡续冬长期从事诗歌写作,被视为70年代出生诗人的代表性人物,历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双年奖”等民间奖项。曾长期为《东方早报》《新京报》《书城》等撰写专栏文章。并著有诗集《风之乳》《旅行/诗》,散文集《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等。2021年8月22日,胡续冬因突发疾病,在北京去世,终年47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续冬
国籍:中国
出生地:重庆市合川县
出生日期:1974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2021年8月2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中文系
职业:诗人
别名:胡旭东
代表作品:诗集《白猫脱脱迷失》等
、散文《去他的巴西》等、译诗集《花与恶心:安德拉德诗选》
人物生平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1974年生于重庆市合川县,后迁居至湖北十堰。
1991-2002年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西方语言文学系,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留校任教,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
2000-2003年曾创建中国当时最大的文化网站“北大新青年网站”并担任执行总监。
曾在巴西国立巴西利亚大学(UniversidadedeBrasília,2003-2005)和台湾中央大学(2010)客座执教,2008年曾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Iowa)国际写作计划(IWP),并成为该校名誉学人(honorablefellow),2012年作为唯一的亚洲嘉宾赴西班牙科尔多瓦参加世界诗歌节(CosmopoéticaCórdoba)并应邀赴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UniversidaddeGranada)讲学。担任《当代国际诗坛》编委和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大学时代开始诗歌写作,历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奖等民间诗歌奖项。2000-2003年曾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新锐文化网站“北大新青年网站”,2004年之后曾致力于博客的传播与推广,成为知名博主。2003年开始,长期为《新京报》《东方早报》《晶报》《世界博览》《出版人》等报刊撰写专栏。成为知名专栏作家。著有随笔集《浮生胡言》(工人出版社)、《你那边几点:我的巴西土鳖生涯》(人民大学出版社),编有《影子的素描》《北大网事》系列、《新青年DVD手册》系列丛书,与人合著或合译有《希尼诗文集》《北大课堂读诗》《现代诗100首》(红、蓝卷)等书籍。教学、写作之余,在CCTV-6“爱说电影”栏目出任嘉宾主持人。
人物逝世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8月22日下午,诗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胡续冬(1974年10月-2021年8月)在北京去世,终年47岁。
研究方向
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
拉丁美洲文学
巴西文化
文学与电影
诗歌批评与诗歌译介
人物评价
胡续冬诗歌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游戏化与狂欢性的语言表述。与其说他是在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意义表达,还不如说他是在搞一场彻底的语言实验,在创作的实践中探究诗歌中的语言到底可以放纵到什么地步。在胡续冬的诗歌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世俗生活的事物与情趣。如在《去老邱家看老鹰乐队的VCD》当中,他这样写道:“如在东门外一带,在小脚侦缉队的旱烟袋/把一段廊桥遗梦烧完之前,羊肉串摊上/形而上学的迷雾使得骑往加州旅馆的单车/险些误入塔里木。”
讲授课程
研究生
西语国家文学专题
葡语国家文学专题
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
当代世界文学与电影
葡萄牙语阅读
本科生
当代欧美诗歌导读
电影中的当代世界文学
巴西文化概观
后世纪念
2022年8月22日,基于胡续冬生前学术志趣以及家属意愿的“续冬诗歌翻译奖”正式创立。“续冬诗歌翻译奖”由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募集资金,胡续冬生前的亲友同人共同创办。奖项旨在奖励全国在读高校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优秀诗歌翻译成果,包括各语种诗歌(拟每届划定特定语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