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马克斯·泰累尔

马克斯·泰累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69 更新时间:2023/12/15 18:10:55

马克斯·泰累尔,1951年由于发现黄热病疫苗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资料

名:马克斯·泰累尔

外文名:MaxTheiler

出生日期:1899年1月30日

逝世日期:1972年8月11日

职业:南非微生物学家

人物生平

1899年1月30日,泰累尔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他的父亲诺德是英国旅居南非的一位勋爵,文化知识基础相当深厚。他的母亲艾玛·芝第也颇有文化修养,在她亲自担任小泰累尔的蒙教师期间,已使泰累尔培养起十分强热的求知欲踏踏实实的学习精神。泰累尔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完成了早期的学业。

1922年,泰累尔远渡重洋,到伦敦圣托马斯医院附属医学院深造,并于当年转入伦敦热带医学院进修。他很快被批推参加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并荣获皇家内科医师学会开业证书和热带医学及卫生学博士学位。院方认为他是研究热带病的杰出人才,保荐他到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热带医学系去工作。从1922年冬抵达波士顿到1930年加入洛克菲勒基金会这几年,他先是在哈佛大学热带医学系任助教,不久便提升为讲师。他边教学边搞科研,写出了不少学术论文,开始在医学界崭露头角。丰富的医学史知识使他坚信:黄热病和其他一切疾病一样不会是不治之症。1925年,一批美国科学家再次到西非去开展黄热病调查工作,他也参加了这次调查。

研究成果

回到哈佛后,他通过多次对白鼠脑内注射和其他方式的注射,解剖观察黄热病病毒进入白鼠脑内之后所产生的变化,他查明了黄热病病毒引起脑脊韶炎的病变过程。通过多次对恒河猴作皮下注射和肠胃外注射,解剖观察黄热病病毒进入猴体内之后的情形,泰累尔查明了黄热病病毒进入猴和人体之后引发高烧、黄疽、出血等症状的过程和原因。他精确地测出了黄热病病毒进入猴体或人体后各个阶段的活动时间。从前德曾假设,黄热病病毒在人体内要有几个星期的潜伏期,而泰累尔用实验否定了这个假设。他调出,黄热病的潜伏期平均为三昼夜十七小时,最短的是二昼夜二十二小时,最长的是六昼夜二小时;潜伏期长达十天的现象也偶尔出现过,但极其罕见。在潜伏期内,病毒总是区域淋巴结聚集,大量增殖。三、四天后渗人血液,才开始为非作歹。在大量破坏血液,使思者发高烧之后,便侵入肝、脾、肾,心等内脏,使之发生病变,导致黄疽和出血。最后则袭击骨髓、淋巴结,造成患者瘫痪。患者死亡大都发生在病毒损害其内脏的阶段。

西非调查的结果,使泰累尔请楚地看到,西南非和南美广大农村的情况和西欧北美城镇的情况大不一样,不能只依靠灭蚊运动来遏制黄热病魔。城镇地区有自来水设备,再加上一些消毒措施,就可以有效地杀灭蚊子。而广大农村则不然。对于农村来说,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所以,在西非调查结束后,泰累尔便立即开始了黄热病疫苗的研制。

一开始泰累尔往自己身上注射病毒,但收效甚微。1930年,他应邀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卫生部病毒实验室,继续研究黄热病病理,同时继续研制黄热病疫苗。这时他已经知道,白鼠在脑内注射黄热病病毒之后会得脑脊髓炎,但其心、肾、肝等内脏均不受损,而人和猴子得了黄热病,其内脏却会受到损害。他又发现黄热病病毒经白鼠接种之后便发生变异。用皮下注射法把这种变异株注射结猴子,猴子体内就能产生对黄热病的免疫力,它的内脏不会受损害。但如果把变异株注射给人,还会对人的肾脏产生不利影响,且毒性对人的神经系统危害也很大。

后来有人发现,将这种变异株同取自黄热病后康复的人的血清混合,再注射给人,可以使人获得大约6个月的黄热病免疫力,人的内脏和神经系统也不受损害。问题是人的免疫血清不可能大量制取。经过多次试验,泰累尔终于发现,组织培养法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取大量合乎需要的疫苗菌株。黄热病病毒在经过组织培养之后,其毒性大大降低,可以作为黄热病疫苗来使用。但在试验过程中,泰累尔曾遇到一个极大的难题;未发生变异的泛亲性黄热病病毒,在组织培养基中很难存活。直到1936年。他才发现在鼠胚胎粉碎组织的匀浆中培养,可以使末变异的黄热病病毒存活。经与哈根、洛伊德、莱西·史密斯等人合作,并对黄热病病毒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之后,1937年用多次继代移植方法使这种变异株在鸡胚胎粉碎组织中繁殖起来。这是首个成功的黄热病疫苗,后来被命名为17D黄热病疫苗。

除了黄热病疫苗,泰累尔对阿米巴痢疚、脑脊髓炎、日本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科罗拉多壁虱热等疾病也有所研究。1972年8月11日,泰累尔逝世于美国纽黑文。

标签: 马克斯·泰累尔

更多文章

  •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波兰出生的瑞士化学家。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菲利普·肖瓦特·亨奇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国籍:瑞士职业:化学家性别:男波兰出生的瑞士化学家。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

  •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EdwardCalvinKendall,1886年3月8日-1972年3月4日),美国化学家。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菲利普·肖瓦特·亨奇、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出生日期:1886年3

  •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PhilipShowalterHench,1896年2月28—1965年3月30日),美国医生,1920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医学博士。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菲利普·

  •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

    1874年生于葡萄牙。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毕业,1902年成为教授。以后又任里斯本大学医学院教授。基于脑前叶切除对某些精神病人有效的假说,实施了脑白质切除法,为此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脑白质切除法手术后一般有极大可能变得智力低下。中文名: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出生日期:1874年逝世日期:

  •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WalterRudolfHess,1881年3月17日-1973年4月12日),瑞士医生。由于发现间脑的对内脏的调节功能而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瓦尔特·鲁道夫·赫斯外文名:WalterRudolfHess出生地:瑞士北部城市弗劳恩费尔德性别:男国籍:瑞士出

  • 保罗·赫尔曼·穆勒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保罗·赫尔曼·穆勒

    保罗·赫尔曼·穆勒(PaulHermannMüller,1899年1月12日-1965年10月12日),出生于瑞士的奥尔登,瑞士化学家,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1948年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保罗·赫尔曼·穆勒外文名:PaulHermannMüller国籍:瑞士出生日期:1899年01月

  • 贝尔纳多·阿尔韦托·奥赛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贝尔纳多·阿尔韦托·奥赛

    贝尔纳多·阿尔韦托·奥赛,1887年4月10日出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14岁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药学部,1904年毕业,在该大学作助教,191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10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兽医部生理学教授,同时兼任医院医生。1913年为阿贝亚医院主任医师。1915年至1919年任国立微生

  • 格蒂·特蕾莎·科里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格蒂·特蕾莎·科里

    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TheresaCori,出生名为拉德尼茨,Radnitz,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格蒂·特蕾沙·科

  • 卡尔·斐迪南·科里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卡尔·斐迪南·科里

    卡尔·斐迪南·科里(CarlFerdinandCori,1896年12月5日出生于今天捷克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1984年10月20日逝世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是一位迁居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他与他的妻子吉蒂·黛丽莎·柯里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卡

  • 霍华德·弗洛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霍华德·弗洛里

    华特·弗洛里,弗洛里男爵,OM,FRS(HowardWalterFlorey,BaronFlorey,1898年9月24日-1968年2月21日)是一位药理学家,由于对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以及亚历山大·弗莱明共同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霍华德·弗洛里外文名: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