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永怀

郭永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61 更新时间:2023/12/5 6:00:05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永怀

外文名:Yung-huaiKu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荣成

出生日期:1909年04月04日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05日

职业: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郭永怀自幼天资聪慧。10岁的时候,郭文吉将儿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四乡八里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那年,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郭永怀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得到了当时国内知名教授顾静薇的赏识。两年后,顾静薇推荐郭到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在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后,郭永怀如愿以偿地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在顾、饶二位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永怀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1941年,是钱学森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此后,声名大振的郭永怀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不久,他又成为康乃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

在面对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郭永怀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路上归途。

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他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当时也感到可惜。

当时已任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致信郭永怀,盼他回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

郭永怀携全家回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科技界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他和家人,中国科学院则安排他和钱学森一起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

1957年10月15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协定中苏联明确承诺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九所)在京正式成立。1964年2月,它发展成为负责核武器研制、生产整个过程的研究设计院――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

1958年,郭永怀先生与钱学森先生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1959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1960年7月,苏联政府又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苏联的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郭永怀历任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负责力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工作。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为了便于科技攻关,九院成立了四个尖端技术委员会,郭永怀领导场外试验委员会。场外试验涉及到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等任务,负责进行核武器研制的实验和武器化。郭永怀一方面为科研人员传授爆炸力学和弹头设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结构强度、振动和冲击等方面的研究,加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前期试验。

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中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郭永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怀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瀑法为主攻研究方向”的思路。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1961年7月,郭永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主张,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对氢弹,郭永怀也从结构形式、弹体重量、减速装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从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的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家庭成员

夫人李佩:郭永怀与妻子李佩与1948年结婚。1951年李佩受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请,给准备派作外交官的美国学生上中文课。1956年10月,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李佩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2003年、2007年、2013年,李佩先生分三次,将全部积蓄和郭老遗物赠予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中国科技大学。

女儿郭芹:出生于美国,1956年随父母回国,初中毕业后去东北插队,1970年因病回京,后参加工作。因病英年早逝。

主要贡献

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空气动力学

在读博士期间,郭永怀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郭永怀在1946年至1956年间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离超声速流动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人造卫星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航天工程

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两弹事业

郭永怀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中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更是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

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人物荣誉

1985年补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郭永怀为革命烈士。

1999年被授予研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该奖章于2003年9月18日由其妻子李佩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人物评价

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九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朱光亚著名科学家)

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钱学森著名科学家)

两弹一星的23个功臣元勋里边,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

标签: 郭永怀

更多文章

  • 王西京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

  • 顺懿密妃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顺懿密妃

    顺懿密妃(?—1744年),王氏,汉军旗人,知县王国正之女。康熙二十余年入侍宫中,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胤禑,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庄恪亲王胤禄,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祄。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晋尊为皇考密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年七十多岁;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

  • 李由美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由美

    李由美(李秞美/Leeumi),韩国籍,是韩国人气美女主播,目前在韩国AfreecaTV里担任BJ主播,主要做音乐节目,经常给听众播音乐,还有就是和听众聊天,因为具有甜美可爱的外表,所以在韩国女主播方面上人气非常高,在中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中国不少人对Umi的名字存在误解,首先中国的Fans们

  • 张东健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东健

    张东健(JangDongGun),1972年3月7日出生于韩国首尔龙山区,韩国男演员。1992年,参加韩国MBC电视台第21期演员培训班出道;1993年,拍摄首部青春剧《我们的天国》。1997年,1月主演剧情剧《医家兄弟》,获MBC演技大赏最佳男演员奖。4月主演爱情剧《天桥风云》。2000年,主演爱

  • 周劲松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劲松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轨道车辆动力学及控制。中文名:周劲松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涪陵市出生日期:1969年12月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代表作品:铁道车辆振动与控制男,1969年12月生。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博

  • 左右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右

    左右(ZachIreland),美国中部人,来华两年。说着一口奇奇怪怪的普通话,经常出错,但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弥补了这一缺陷,说起话来非常有想象力。因天真的眼神和迷人的酒窝被一众年轻女孩喜欢,被誉为“少女杀手”。但是,一般稍年长的中国人对他的中文和逻辑难以理解,表示有代沟。中文名:左右

  • 朱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江

    朱江,生于1941年9月,本名朱士东,广东人,在香港长大,香港老牌演员。1959年底考入岭光公司成为基本演员,受训四个月后,首次演出粤语片《夜半奇谈》,接着的《电梯情杀案》即任主角。他与郑少秋、刘松仁及夏雨都是香港1970年代的著名靓仔小生,曾在一系列的港版武侠剧中饰演主要角色,但在其电影生涯中,大

  • 古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风

    李伯昌,字古风,号揽月楼主、汉唐遗韵、塞外,生于1963年,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委员会书画院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标准像画作画家、职业书画家。中文名:李伯昌别名:字古风,号揽月楼主国籍:中国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出生日期:1963年

  • 陈娜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娜

    陈娜,1975年10月26日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参演过《好爹好娘》,《快乐星球》饰乐乐妈妈等。代表作品有《好爹好娘》《快乐星球》《护花奇缘》等。中文名:陈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星座:天蝎座身高:166CM体重:48KG出生日期:1975年10月26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北京电影

  • 车艺莲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车艺莲

    车艺莲(차예련),1985年7月15日出生于韩国,韩国女演员,杂志模特。车艺莲高中三年级开始陆续出演大量广告,其中SK电信移动手机游戏STARMANIA的广告人气上升,此外还接替BOA签约为化妆品MISSHA专属模特。2005年参演电影《女高怪谈4声音》。2008年参演电影《七音符》。2011年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