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肖友梅

肖友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7 更新时间:2023/12/21 21:33:20

肖友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音乐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他的不懈努力,为中国20世纪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肖友梅先生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国第一个音乐学院的背景。意在缅怀前辈的事迹。激励我们为音乐教育事业而奋斗。

基本资料

名:肖友梅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中山

出生日期:1884年1月7日

逝世日期:1940年12月31日

职业:作曲家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音乐学校

主要成就:1901年到日本东京音乐学校学习。

代表作品:创作了《毛雨》、《栎江花》等一类作品。

人物简介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雪朋,号思鹤。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前后达十八年。在日本时,曾参加同盟会,掩护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2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涤讪了基础。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计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1927年的“小提琴教科书”等,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和“中国历代音乐概略”等学术论著,先在北京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同时组织了我国第一上管弦乐队,自任指挥。

其作品主要写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出版的歌曲集《新歌初集》,是中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留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歌都在当时留下一定的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但1928年以后,创作了《毛毛雨》、《栎江花》等一类作品。抗战时期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发下,谱写了《前进攻》等抗日歌曲。

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作品主要写于二十年代。1922年出版的歌曲集《今乐初集》和次年出版的《新歌初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篇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

人生经历

1901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和东京音乐学校学习。1912年入德国莱比锡国立音乐学院学理论作曲。

1920年归国,兴办专门化的音乐教育,

1922年任音乐练习所所长,这也是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

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1940年病逝于上海,萧友梅毕业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他创作了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

《问》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922年,收入在他的歌曲集《今乐初集》中,通过对人生山河的感慨和发问,抒发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表现了一种苦闷彷徨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作者对北洋军阀的不满。乐曲形象鲜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协调,旋律发展富于逻辑性,是一首较好的艺术歌曲。

萧友梅21岁在东京曾随孙中山干革命并经孙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是该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曾掩护过孙先生的革命活动,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孙中山直接领导的同盟会的音乐工作者。

1912年民国成立,孙中山委以临时大总统府秘书要职。同年10月,赴德国专攻音乐。1916年以长篇论文《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种学位的音乐家。这篇论文也是中国第一篇研究民族音乐的学术著作。

1922年,协助蔡元培建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这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门音乐教育机构。

次年,创办了中国现代第一个管弦乐队——北大音乐传习所附设小型管弦乐队,自任指挥。

1927年,他到上海创建了中国现代第一所完备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后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长达20年的教育工作中,为中国培养了现代最早的一大批音乐专门人才,为中国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是中国第一首室内乐、第一首管弦乐、第一首铜管乐的作曲者,是中国跨越业余作曲进入专业音乐创作的第一人。

1924年,“五四运动”五周年,他写出了合唱《五四纪念爱国歌》,这是我国第一首以“五四”为题材的歌曲。

1928年,写出了《国耻》等三首歌曲,是中国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

1931年“九一八”之后,写出了《从军歌》,是我国第一批以救亡为题材的爱国歌曲之一。

1922年写出了《问》,是萧先生最有影响的一首歌。“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点明了“问”的主题是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的祖国深沉的忧虑。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实际应用于音乐教学的西洋音乐史教材和中国音乐史教材。

撰写了中国第一份介绍欧美音乐教育机构的调查报告。

萧友梅又是第一位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音乐进行研究的音乐学者。

提起萧友梅,那真是中山人的骄傲。实在可惜,1940年,他仅56岁就离开了人间,那真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

他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的纪录,他是中国现代音乐事业的拓荒者,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还是专业音乐创作的先行者,音乐理论研究的探索者。萧友梅博士逝世6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举行,演出了他的代表作《问》、《秋思》等。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了第二场演出。

萧友梅17岁时即自费留学日本,是我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的留学生。

总统府的秘书

萧友梅被人们称为“现代专业音乐的奠基人”。他在教育家蔡元培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音乐专科学校——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从此之后,中国有了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萧友梅在学校担任乐理、和声、作曲、音乐史等课程。下有没还创作了九十多首歌曲和钢琴曲,如合唱《春江花月夜》、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歌曲《国耻》、《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等。由于他和一些人的努力,从此中国走上了音乐专业化的轨道。

大家都知道他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许多人却不知道他曾经从政,当过孙中山先生总统府的秘书。肖友梅1901年到日本留学,当时他正是一位热血青年,信仰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1906年,他加入了孙先生组织的同盟会。由于他为人正直、善良和孙中山先生又是同乡,关系十分融洽。为了掩护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他把自己的寓所提供出来,供革命党人作为秘密会议的地点。孙先生举行会议时,他常常带着廖仲恺先生的孩子在屋外玩耍,实际上是在给开会的人放哨,一有动静就可立即通知他们。在长年的交往中,孙先生觉得萧友梅是一位十分信得过的人,对他很器重。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任命肖友梅为总统府秘书,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孙中山先生还赠给萧友梅一张个人照片,亲笔题写“友梅先生惠存”六个字。萧友梅非常珍惜这张照片,一直摆在自己的书房中。虽然已经从政,虽然与孙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音乐。当他听说有欧洲学习音乐的机会,就毅然辞掉了总统府的职务,奔赴德国学音乐。此后,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文化事业,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代表作品

歌曲《问》

萧友梅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才华,编撰了一大批音乐教材、论著,并创作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1920年出版了《乐学研究法》,

1920-1921年出版了《和声学纲要》,1924一1925年出版了《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六册),

1925年出版了《钢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

1927年出版了《小提琴教科书》,

1928年出版了《普通乐学》与讲义《近世音乐史纲》。

20年代初,他陆续创作了一些配有钢琴伴奏谱的艺术歌曲,大都被收录在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的《今乐初集》

1923年出版的《新歌初集和1924一1925年出版的《歌集》1一3册中,这些都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和最早出版的作曲家的个人专集。

他的创作,以反映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居多,如《中华好》、《南飞之雁语》、《新雪》、《登高》、《星空》、《杨花》等。有的作品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如《五四爱国纪念歌》、《国民革命歌》、《国难歌》、《从军歌》,悼念黄兴、蔡锷的《哀悼引》,悼念孙中山的《总理奉安哀辞》等等。他在深研西洋乐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很重视,主张“古今中外的音乐都要学习”,“音乐的骨干是一民族的民族性”。他曾谱写了大型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大提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曲》等,虽不尽完善,却也不难看出音乐家于此所倾注的心力。

标签: 肖友梅

更多文章

  • 罗德·斯泰格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德·斯泰格尔

    罗德·斯泰格尔(RodSteiger,1925年4月14日-2002年7月9日)生于纽约西汉普顿。美国影视演员。美国“方法派”演技代表人物之一,16岁时参加海军,二次大战时期在太平洋一艘驱逐舰上服役。后在海军部门担任文职工作,考入社会研究新学院的戏剧工作室。1951年进入电影界,在《梯丽莎》中饰演小

  • 杰拉尔·乌里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杰拉尔·乌里

    杰拉尔·乌里,1919年4月29日生于法国巴黎,2006年7月20日去世,是一名演员出身的导演。执导拍摄过《真假大法师》、《疯狂的贵族》、《王中王》等多部电影,最著名的是经典喜剧《虎口脱险》。中文名:杰拉尔·乌里国籍:法国出生地:法国,巴黎出生日期:1919年4月29日逝世日期:2006年7月20日

  • 路希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路希

    路希,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编剧、导演。1928年3月16日生于河北省青县,1945年至天津解放期间参加党的地下革命工作,1950年随军管会第三宣传队编入天津人艺,1988年离休。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路希在导演、编剧和演员等多种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演出话剧八十余部,塑造

  • 王才贵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才贵

    王才贵,新中国开国少将。1928年春投身革命,参加了光山县游击队。1930年春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王才贵曾三次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残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在郑州逝世,终年71岁。中文名:王才

  • 郑永和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永和

    郑永和(1922年10月——2007年2月),河南省辉县市人,中共优秀党员,人民公仆。生前历任原辉县县委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1989年退休后自主创建并领导了一支“辉县市老干部服务队”,已故前新华社社长、杰出新闻工作者穆青退休后自愿加入他的队伍,直到2005年逝世

  • 罗石青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石青

    罗石青(?-1992年),生于香港,祖籍潮州,香港已故艺人。女友为前香港亚洲电视艺员斑斑。1990年因罹患癌症被迫退出娱乐圈。1992年因不堪忍受癌症折磨跳楼自杀。中文名:罗石青外文名:LawSek-Ching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香港逝世日期:1992年职业:影视演员毕业院校:丽的映声艺员训练

  • 高致嵩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致嵩

    高致嵩(1898—1937),广西岑溪县归义镇谢村人,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文名:高

  • 易良品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易良品

    易良品(1910―1943),湖北麻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曾参加长征。1940年任八路军新编第七旅旅长。1942年调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在对日作战中,率部屡立战功。同年在河北省枣强县率部反击日军“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 陈浅伦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陈浅伦

    陈浅伦(1906-1933),红军第29军军长。原名典伦,字徽五,化名陈潜,1906年7月1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乡县竹园子村。5岁时在计家旁私塾启蒙,后入城固县天明寺高级小学。1925年春,陈浅伦考入汉中的省立第五师范学校,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7年2月,入国民联军驻陕总

  • 王茂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茂斋

    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在当时威望极高。吴式太极拳门人中流传着一本《同门录》,第一页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页是吴鉴泉宗师的英照,以后是二位先生的弟子及子侄们的照片。王先生对吴式太极拳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