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和硕淑慎公主

和硕淑慎公主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48 更新时间:2023/12/14 20:48:29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胤禛兄、废太子允礽第六女。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母为允礽侧福晋唐氏。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77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和硕淑慎公主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康熙47年(1708)农历正月初二

逝世日期:乾隆49年(1784)农历九月初十

主要成就:远嫁科尔沁,维护边疆稳定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世系:世宗雍正帝养女,序齿二公主

父亲:爱新觉罗·胤礽

母亲:唐氏

夫君:观音保

额驸

额驸观音保,为孝惠章皇后母家从孙。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授理藩院额外侍郎。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去世。二人生有一女,乾隆十四年四月指婚为乾隆帝第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嫡福晋,次年七月成婚。

养父

养父的政治改革

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名家散文

关于和硕淑慎公主

◎刘心武

那天偶然见到一档电视节目,作为嘉宾的一位学者谈及清雍正朝的和硕淑慎公主,以谐谑的口气问道:“不知刘心武是否知道她?”

和硕淑慎公主原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允礽第六女,康熙薨逝后,雍正继位不久,就将她收为养女,予公主封号。我对《红楼梦》的研究心得之一,是认为书中秦可卿的原型,系废太子一个女儿,曾藏匿到曹家,书中关于她的故事,是“真事隐”后“假语存”。那位学者的言外之意,是康熙朝废太子的女儿均可以和硕淑慎公主为例,不会有生存危机,毫无藏匿之必要。

我知道和硕淑慎公主。如何评价雍正的统治非我力所能及,但若把雍正收养废太子之女视为慈行善举,恐怕是太小觑了他的政治权术吧?

雍正甫继位,就大施隆恩。其中包括封八阿哥允禩和十三阿哥允祥为亲王,废太子二阿哥允礽嫡子弘皙为郡王。允禩在康熙朝就是个争皇位的野心家,雍正却将他的地位从多罗贝勒提升为廉亲王,此举是为了封堵允禩的篡位野心。但允禩岂是省油的灯,他与九阿哥允禟勾结,继续觊觎大位,于是雍正果断地在两三年后将他们恶治,先革爵,再逐出宗室,再后就让这两个兄弟相继猝死于禁所。不管怎么说,对允禩这样的政敌,雍正欲擒故纵先封亲王是着好棋。

至于将十三阿哥允祥封为亲王,则是雍正真的看重他。康熙曾在康熙三十八年和四十八年两次对年长之子封爵。第一次分封时允祥十三岁,未受分封不奇怪。但第二次分封时他已经二十三岁了,连比他小两岁的十四阿哥(当时叫胤祯后被雍正改为允禵)也被封为了贝子,允祥却仍然未得分封,这就很奇怪了。但史家对这一情况分析阐释甚少。雍正一登基,却立即将这位十三弟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对他极其信任倚仗。其实允禵是雍正唯一的既同父也同母的亲胞弟,康熙晚期朝野都看好他,认为是康熙没有公开宣布而实际上内定的皇储,康熙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他在任上忽然得到父王薨逝的消息,马不停蹄赶回京城,四阿哥竟已登上宝座,要他下跪臣服,开始他无论如何不肯承认这个事实,他的母亲向着他,坚决不肯让雍正把她“移宫”到紫禁城去享皇太后之尊,搞得雍正非常尴尬。当时十四阿哥是雍正最难对付的政治劲敌,血气方刚(比他小十岁),羽翼丰满,皇太后护着又不好动粗。雍正且将十三阿哥奉为臂膀,来维系政局。

十三阿哥怡亲王允祥与曹雪芹他们家有种特殊的关系。雍正二年,雍正将江宁织造曹頫(若非曹雪芹父亲则是他叔叔)交与怡亲王“看管”,我们仍可看到雍正在曹頫请安折上长达近三百字的朱批,其中有许多“怪话”值得推敲,如说“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雍正的名声,怎么至于被曹頫那么个小角色“坏掉”?那令雍正不安的具备“恐吓”“讹诈”威力的“人”究竟是谁?又为什么非得把曹頫交给怡亲王看管?怡亲王看管的效果又究竟如何呢?那以后又足足过了四年,曹頫才终于被治罪,公开的罪状是“骚扰驿站”,那不能公开的罪是什么呢?我们后人当然要重视官方正式档案,但尽信“官档”,可能就永远无法接近曾经有过的事实。

大家都知道,自来有“满蒙一家亲”之说。早在关外征战、定鼎中原之前,满族上层与蒙古族上层就不断以通婚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以后,康熙的二十个公主中,就有七个下嫁蒙古王公。这虽然不好跟“和番”画等号,但从繁盛的京城嫁到相对艰苦的草原,更何况遇上什么丈夫自己完全不能把握,无论如何难称幸运幸福。

父皇的这项将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的传统政策,雍正当然乐于继承。但雍正登基时已经四十四岁,却只养大了一个女儿,他的下嫁蒙古王公的公主储备,是大大地欠缺。于是,他立即补充了三位公主,也就是从兄弟那里过继来三位侄女。其中两位是他重用信赖的怡亲王的第四女(后称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庄亲王允禄的长女(后称和硕端柔公主),还有一位,就是废太子的第六女,也就是弘皙的六妹。

雍正登基前,废太子已经是政治上的“死老虎”了,况且到雍正二年,他也就死在禁所,乐得追谥他“理密亲王”。

那么,废太子第六女被雍正收来作为公主,是否能证明废太子的女儿们都沐新皇之恩,属幸福之辈呢?

揆诸史料,可知这位和硕淑慎公主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二,就在这一年九月,她父亲的太子身份被废掉,全家处于被圈禁的状态,虽然过了半年,她父亲又戏剧性地被复立为太子了,但她只是个婴儿,应该全无记忆。到康熙五十一年,她父亲再次被废,那时她有四岁的样子,也许会多少留下一些记忆。那应该是很恐怖的记忆。太子被废黜被圈禁,他那一大家子人,他的正妻和许多侧室,以及这些女子所生下的孩子,所有的男女一律仆役,随之他们失去自由,虽然康熙命令丰其衣食、保障供给,谁会甘愿过那种禁锢的生活呢?能设法逃离的,一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设若废太子身边一位女子恰好在那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尚未及到宗人府注册登记,于是其母设法将其运出禁所托付给平日相与亲密的官宦人家藏匿起来,就是可能的。如果说太子一废时家中诸人万没想到手足无措,那么二废前家中个别人应变有方,也是不奇怪的。我们虽然未能找到废太子家族成员设法逃出藏匿的例证,但却分明可以从《清圣主实录》第二百八十六卷里查到这样的记载:就在太子被二废时,太子宫中有个叫得麟的人,通过“诈死”的方式,让人把自己当死尸运了出来,当时一位大学士嵩祝,就冒犯王法藏匿了他。当然后来败露了,得麟处死,嵩祝被惩治。

雍正真的很同情他那被两立两废的哥哥吗?真的对这位倒霉的二哥的女儿充满慈爱吗?如若慈爱他登基前为什么不把那位二哥的六女接来当作继女?直到那位姑娘饱受禁锢之苦,到她十四岁的时候才收为养女,被雍正从禁所接出去。没过几年,雍正四年,她十七八岁的时候,就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为和硕淑慎公主。那位额驸观音保到雍正十三年二月就“嗝儿屁、潮凉、大海棠”(北京俗语谓死亡)了。那一年和硕淑慎公主才二十六七岁,从此守寡,一直守到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十日去世,终年七十七岁。她一生的七十七年,有十四年随父被幽禁,有五十余年守寡。和硕淑慎公主的个案绝不意味着废太子所有女儿都有“公主命”,却可以有力地证明雍正对皇族所有成员的态度,全都由政治权谋所牵系。

标签: 和硕淑慎公主

更多文章

  • 固伦纯禧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固伦纯禧公主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抚养宫中,为康熙帝养女,序齿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时年20岁,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般迪。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固伦纯禧公主,般迪卒后,居京师(北京)。乾隆

  • 和硕端柔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硕端柔公主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清雍正朝三公主,雍正帝抚其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嫡福晋郭络罗氏生。雍正初抚养宫中。八年(1730),嫁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九年(1731),封和硕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薨,年四十一,葬于辽宁省法库县公主陵村。中文名:和硕端柔公主外文名:Heshuo

  • 纯惠皇贵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1760年6月2日)苏氏,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雍正年间,入侍宝亲王府为格格。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位,即清高宗,诏封纯嫔。乾隆二年(1737),晋封纯妃。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

  • 和硕和婉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硕和婉公主

    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清高宗乾隆之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生。乾隆初抚养宫中,封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七日去世,年仅27岁。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

  • 固伦和静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8月10日-1775年2月9日),乾隆皇帝第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仅20岁。本名:爱新觉罗氏别名: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所处

  • 和硕和嘉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硕和嘉公主

    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2月24日—1767年10月29日)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三月初七行初定礼,十九日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因肺病去世,年二十三岁。子丰绅

  • 端悯固伦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端悯固伦公主

    端悯固伦公主(1813年7月29日—1819年12月7日),清宣宗道光帝嫡长女,母孝慎成皇后,时为智亲王继福晋。公主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酉时,薨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七岁,追封为郡主。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道光七年(1827年)入葬清东

  • 庄敬和硕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庄敬和硕公主

    庄敬和硕公主(1781年1月30日一1811年4月4日),本姓爱新觉罗,名字不详,清朝时期公主。嘉庆帝第三女,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嘉庆六年十一月(1802),出嫁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索特纳木多布济,受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去世,时年三十一,与妹妹庄静固伦公主同葬于公主坟。

  • 丰绅殷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丰绅殷德

    丰绅殷德(1775—1810年),钮祜禄氏,字天爵,号润圃,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大臣,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迎娶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成为额驸,历任散秩大臣行走,调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赏给公爵衔。卒于家中,时年三十六。中文名:钮祜禄·丰绅殷德别名:字天爵、

  • 固伦和孝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固伦和孝公主

    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年),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母为惇妃汪氏。自幼最为乾隆所钟爱。朝鲜承政院日记载,公主在宫中有波罗公主之号。乾隆喜怒暴发,宦寺之属,少有差失,辄施鞭棰,多至百余度。虽盛怒之时,见公主则辄解。所以每当鞭棰之时,宫人必送公主而止之,是如为白遣。乾隆凡有非常之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