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和硕悫靖公主

和硕悫靖公主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52 更新时间:2024/1/3 1:34:47

和硕悫靖公主,康熙第十四女,序齿为九公主,母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嫁散秩大臣、佐领、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孙承运。乾隆元年十一月在甘肃逝世,年四十八,儿子孙五福。

基本资料

别名:和硕悫靖公主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日期:康熙二十八年(1689)

逝世日期:乾隆元年(1736)

父亲:康熙帝

母亲:袁贵人

夫:孙承运

子:孙五福

金枝幸汉

和硕悫靖公主是康熙朝唯一的嫁给汉军旗人的公主。

十四女(1689—1736):和硕公主。玄烨之十四女。其母为玄烨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18岁时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是年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孙承运系振武将军甘肃提督孙思克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袭父遗爵,封为一等男,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公主乾隆元年(1736)去世,时年48岁。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皇朝,汉人在清朝统治阶级的内部,始终处于较为从属的地位。毕竟汉族人数众多,也就注定了即使在失去执政权之后,汉人也会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统治阶级核心中的方方面面。

而在康熙的诸多女儿中,与汉族的关系最为亲密的应该就是这位悫靖公主了。她与汉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身世,二是婚姻。

身世

公主的生母袁氏是一名汉人(在旗的汉人)。其实清朝“满汉不通婚”的规矩不过是十分表面化的东西,因为在这种阶级社会中,人的身份、地位、层次或是民族属性都可以为服务于统治而任意改变。所以不是“满汉不通婚”,而是满族不能与没有位份的汉人通婚。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入旗”和“抬旗”。汉人可加入汉军旗,汉军旗又可以抬进满洲八旗。问题的关键只是在于,统治者是否需要这样的改变而已。

自顺治开始,几乎每一位清朝皇帝都不乏汉族后妃。甚至有的还为皇朝诞育了继承人(乾隆的孝仪纯皇后)。

康熙皇帝在这方面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的康熙的五十五个后妃中,属于汉族的就有十四人。当然,尽管人数不少,但这些汉妃在宫中的地位始终不高,她们中间获得的封号最尊者,就算是顺懿密太妃王氏和纯裕勤太妃陈氏,至于其他人,便全都淹没在后宫的万紫千红中了。

悫靖公主的母亲袁氏,就是这样一个被淹没的人。关于她,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字:“贵人,袁氏,女一,下嫁孙承运。”从这句话中,我们基本上能得到的,关于这位贵人的信息就是,她姓袁;是康熙的贵人;为康熙生了一个女儿,并且这个女儿嫁给了孙承运。

悫靖公主是康熙皇帝长大成人的诸女儿中,唯一一个有着汉族血统的公主。

悫靖公主是个女孩儿。是女孩儿就不用直接参与政治斗争,那么在子以母贵的皇宫中,母亲的身份对于她的影响也就小得多。

悫靖公主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年龄。按人之常情来说,对于一个一生有几十个儿女的人,最早和最晚出生的儿女往往会比较能引起关注。悫靖公主在康熙的女儿中序齿排行第九,人称九公主,其下只有两个妹妹,实际上悫靖公主就等于康熙皇帝的幼女,并且前面年长的公主多已出嫁。所以想来,天真可爱的悫靖公主变成了父亲政事闲暇之时,得享天伦的上佳人选。而悫靖公主也喜欢用她稚嫩的小手,摆弄着阿玛胸前,那串光亮圆润的朝珠。

就这样,活泼好动的九公主在父亲膝下无忧无虑的长到了十八岁。十八岁,是一个女孩即将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年纪。其实,康熙皇帝似乎早就已经将这个女儿的前途规划好了。汉妃生的公主下嫁汉臣,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皇帝一个十分高明而有蕴意深刻的安排。

康熙皇帝要将女儿嫁给孙承运,自然有他自己的理由。这里面既有皇帝自己的,也有额附自身的原因。从康熙的角度来讲,我们说过,公主们的婚姻无疑是要服务于政治的。康熙皇帝在嫁女儿时,考虑到了满、蒙、汉三方的因素。因而,为向汉臣表示恩宠,嫁一位公主过去,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当然,额附的人选康熙还是要仔细斟酌的,这个人,或是受这个人的家族,必须是能够代表汉族臣子的,在最大限度上体现皇恩浩荡的,有效的拉拢、团结汉军旗的,同时也是自己相得中的人才行。

公主亲事

被皇帝选中的,幸运的汉族臣子的家世。

九额附孙承运的父亲名叫孙思克,字荩臣,汉军正白旗人。孙思克的父亲孙父得功曾是明朝的游击,后来因投向了清太祖,立了功受赏。孙思克本人在平定三藩和准噶尔之战中都立下了赫赫的汗马功劳,受到康熙皇帝的加赏。不但亲自御制《赐将军孙思克诗》,还封其为一等男爵。与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并称为“河西四将”。

单论战功,孙思克与其他三人比起来似乎有所不及,可史书上记载:“思克战功微不逮,而惓惓爱民,可谓知本矣”,这句话说明了孙思克不但是一个久历疆场的将军,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关于这一点,在他去世之后有这样一段插曲:“三十七年,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襄武。丧还京师,命皇长子允禔临奠。斋思克镇边久,威惠孚洽。丧还自甘州,至潼关,凡道所经,军民号泣相送。上闻状,叹曰:“使思克平昔居官不善,何以得此?”

孙思克的功绩和为人,使康熙皇帝对他赏识与信任。有了这样的支持,是孙家能够娶到公主的第一个要素。

其次,据《玉碟》记载,孙承运的母亲计氏,是太宗敖汉公主的女儿,算起来也算是康熙皇帝的表姐。孙承运其实拥有满、蒙、汉三族的血统,而九公主嫁给他,也是一层亲上加亲。这或许是孙家中选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当然除了家族的缘故之外,孙承运本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以他的家世,尽管没有直接被带入宫中抚养,至少也是多次有机会得到康熙皇帝接见。并且,康熙皇帝对于这个与九公主同岁的功臣子弟十分喜爱,因而就有了之后的这段满汉姻缘。

康熙皇帝心思细腻,这桩婚姻,既做到了取得政治上的良好效果,又可妥善安排女儿的归宿,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康熙四十五年,正值妙龄的悫靖公主便披上嫁衣,准备出嫁了。尽管天真的她也许还不太明白出嫁的含义,但抚摸着精致秀美的嫁衣,一次次站在镜前比对试穿,九公主那青春萌动的女儿心,还是因为激动而微微的颤动着,她坚信父亲为她所作的安排一定是最周全的,对于未来,她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九公主是康熙的女儿中唯一嫁给汉人的公主。

整个清皇朝中,其他嫁给汉人的几位公主。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公主嫁到了汉家。她们是:太宗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世祖养女和硕和顺公主,嫁给了平南王尚可喜之七子尚之隆;世祖养女和硕柔嘉公主,嫁给了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还有就是悫靖公主。

前三位公主一藩一个,不偏不倚,其蕴藏的政治意图十分明显。她们是三藩猖獗时期,朝廷对三藩的安抚,也可以说是形势所迫。唯有悫靖公主,是在和平时期,康熙皇帝对汉臣,甚至可以说是对普天下所有的汉族百姓的特殊恩典,而之后的汉臣,却再也不曾获得过这种殊荣。这也体现了康熙这位英明的君主对于民族关系的处理上,独到的方式与手段。

这桩婚姻也许也是上天冥冥中的注定,悫靖公主与孙承运因为一个民族而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姻也必然会受到一个民族的关注与祝福。我们可以想象,当老百姓得知皇帝就要将他公主高贵的女儿嫁到汉家时(并且这家汉臣并不是众人痛恨的三藩,而是深得百姓爱戴的孙思克将军家),是怎样的欣喜与兴奋。

带着这份祝福,九公主于九额附成婚了,他们婚后的日子,想来是十分幸福的。这对年轻的夫妇,受到来之诸多方面的关爱与重视。一个是皇帝的娇女儿,一个是重臣的贵公子,他们更像是一对没有长大的孩子,在年长的长辈呵护下,过着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甜蜜生活。

和硕额驸孙承运

孙承运,甘肃提督孙思克次子,袭一等男又一云骑尉。

子一,都统孙五福,娶廉亲王允禩独女郡君。

成为额附的孙承运并没有被康熙委以重任,只是封了个散秩大臣的闲职,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许是在康熙眼里,九额附和九公主更像是父亲身边承欢膝下的小儿女。既然这样,又何必让他们为政事所困扰?这样的安排,对于悫靖公主和孙承运来说,也许是最好的方式。使他们可以真正的远离政治,做一对逍遥快活的小夫妻。

在康熙后期的十几年中,九公主和九额附常常陪同康熙皇帝和皇太后出巡或是秋猕。在承德的一次,康熙特意多加十倍的赏赐给九额附牛羊马匹,而且考虑到汉人不善于游牧牲畜,还十分体贴的安排上驷院代为饲养。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似乎也能看出,年迈的康熙皇帝对于这对当时唯一还在自己身边的女儿、女婿的特殊眷顾。

额附孙承运在他三十一岁时,便去世了。看到这个结局你也许会有一些懊恼,似乎悲剧总是乐此不疲的喜欢围绕着原本幸福的人。额附的死对悫靖公主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原本单纯开朗的她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了,康熙皇帝也再难从女儿的脸上看到往日那快乐无忧的笑容。

结局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悫靖公主独自一人,又接受了失去父亲、失去祖母、失去兄长姐妹的种种打击。她这才明白了,原来上天是那样的斤斤计较,他给了你多少的快乐,就一定要你回报多少的痛苦!可自己这样渺小的一个女子,又凭什么能与上天抗争呢?

为了父亲与丈夫,因为只要她还在,那么朝廷给予汉家的恩典就也还真切切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尽管,这对于公主本身处境的意义,已经并不重要了。

乾隆元年,在熬过了十七年的寂寞岁月之后,四十八岁的悫靖公主,在新君登基那庞大的鼓乐声中,悄然而逝。正如她本就不受关注的降世一般。但她带来的,是满汉民族亲善友好的千秋佳话,带走的,是无数后人发自内心的真挚祝福。既已如此,还能要求什么呢……

儿子

孙五福。

标签: 和硕悫靖公主

更多文章

  • 和硕淑慎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硕淑慎公主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胤禛兄、废太子允礽第六女。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母为允礽侧福晋唐氏。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77岁。中文名:和硕淑慎公主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日

  • 固伦纯禧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固伦纯禧公主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抚养宫中,为康熙帝养女,序齿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时年20岁,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般迪。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固伦纯禧公主,般迪卒后,居京师(北京)。乾隆

  • 和硕端柔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硕端柔公主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清雍正朝三公主,雍正帝抚其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嫡福晋郭络罗氏生。雍正初抚养宫中。八年(1730),嫁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九年(1731),封和硕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薨,年四十一,葬于辽宁省法库县公主陵村。中文名:和硕端柔公主外文名:Heshuo

  • 纯惠皇贵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1760年6月2日)苏氏,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雍正年间,入侍宝亲王府为格格。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位,即清高宗,诏封纯嫔。乾隆二年(1737),晋封纯妃。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

  • 和硕和婉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硕和婉公主

    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清高宗乾隆之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生。乾隆初抚养宫中,封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七日去世,年仅27岁。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

  • 固伦和静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8月10日-1775年2月9日),乾隆皇帝第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仅20岁。本名:爱新觉罗氏别名: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所处

  • 和硕和嘉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硕和嘉公主

    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2月24日—1767年10月29日)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三月初七行初定礼,十九日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因肺病去世,年二十三岁。子丰绅

  • 端悯固伦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端悯固伦公主

    端悯固伦公主(1813年7月29日—1819年12月7日),清宣宗道光帝嫡长女,母孝慎成皇后,时为智亲王继福晋。公主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酉时,薨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七岁,追封为郡主。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道光七年(1827年)入葬清东

  • 庄敬和硕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庄敬和硕公主

    庄敬和硕公主(1781年1月30日一1811年4月4日),本姓爱新觉罗,名字不详,清朝时期公主。嘉庆帝第三女,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嘉庆六年十一月(1802),出嫁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索特纳木多布济,受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去世,时年三十一,与妹妹庄静固伦公主同葬于公主坟。

  • 丰绅殷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丰绅殷德

    丰绅殷德(1775—1810年),钮祜禄氏,字天爵,号润圃,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大臣,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迎娶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成为额驸,历任散秩大臣行走,调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赏给公爵衔。卒于家中,时年三十六。中文名:钮祜禄·丰绅殷德别名:字天爵、